问题

如果威廉二世延续了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历史会有什么变化?

回答
如果威廉二世真正继承了俾斯麦的外交遗产,那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几个条约的改变,而是整个欧洲大陆力量平衡、政治格局乃至意识形态的重塑。

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一个精密的钟表

首先,我们得明白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位“铁血宰相”的目标并非扩张,而是德国的统一与稳固。他深知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夹在几个欧洲大国之间,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战争。因此,他构建了一套极其精密的同盟体系,核心在于:

1. 孤立法国: 俾斯麦清楚法国对普法战争的失败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他通过《德法条约》(1879年)、《三国同盟》(德奥俄,后因俄国不满而瓦解)、《地中海协定》(德英意,1887年)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将法国牢牢地孤立在欧洲大陆之外。
2. 维持与俄国的关系: 俾斯麦认为与俄国保持友好或至少中立是至关重要的。他深信一旦德国与俄国同时敌对,就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噩梦。他采取了“再保险条约”(1887年)等措施,确保在奥俄关系紧张时,德国能从中斡旋或至少不偏袒任何一方。
3. 避免与英国的直接对抗: 俾斯麦非常清楚英国的海军优势和殖民帝国实力。他尽可能避免与英国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试图与其合作,例如通过《海岛条约》(1887年,与英国关于保护比利时和地中海利益的协议)来示好。
4. 欧洲大陆均势: 俾斯麦的外交宛如一台精密的钟表,每一颗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旨在维持欧洲大陆的力量均势,让德国在其中扮演一个稳定者的角色,而非挑衅者。

威廉二世的“新航路”:对俾斯麦遗产的背离

与此相对,威廉二世的即位标志着德国外交方向的剧烈转向。他年轻气盛,渴望将德国打造成世界强国,甚至超越英国。他认为俾斯麦的策略过于保守,束缚了德国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 放弃“再保险条约”: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威廉二世认为与俄国的条约没有必要,反而可能限制德国与奥地利的结盟。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俄国转向法国,最终促成了后者的《法俄同盟》(1894年)。
2. “世界政策”(Weltpolitik): 威廉二世大力推行海军扩张,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这极大地激化了英德矛盾,使得英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从而更倾向于与法国和俄国接近。
3. 对奥匈帝国的过度纵容: 俾斯麦虽然也支持奥匈帝国,但会对其在巴尔干的鲁莽行为有所警惕。威廉二世则将奥匈帝国视为德国唯一的可靠盟友,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扩张野心采取了几乎是无条件的支持,这为后来的萨拉热窝事件埋下了隐患。

如果威廉二世“扮演”俾斯麦: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威廉二世真的能够像俾斯麦那样,以德国的稳定和欧洲的均势为最高目标,并且坚持其外交策略的精髓,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法国的孤立将得以延续,欧洲不会那么快走向两极对峙。

维持“再保险条约”: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威廉二世维持了与俄国的《再保险条约》,那么法俄同盟的形成将极大受到阻碍。俄国仍然会权衡与德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可能性,避免被法国完全拉拢。这意味着欧洲不会迅速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
避免与英国的直接冲突: 如果威廉二世没有推行激进的海军扩张政策,而是继续维持俾斯麦的谨慎态度,避免与英国在海军和殖民地问题上直接对抗,那么英德关系就不会急剧恶化。英国会更倾向于维持与德国的某种程度上的友好或中立,而不会感到被逼到必须寻找大陆盟友的地步。
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仍然是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它更多地扮演一个“仲裁者”和“稳定者”的角色,而非一个潜在的“破坏者”。欧洲的政治游戏规则将更多地围绕德国展开,而非对德国进行围堵。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能性大大降低,至少不会是那个时间、那个方式。

巴尔干火药桶的影响减弱: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中,虽然也承认奥匈帝国的重要性,但他对俄国在巴尔干的利益也心存警惕,并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如果威廉二世延续了这种策略,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冒险行为会更加审慎,可能会采取更温和的外交手段来处理奥匈与俄国、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
没有“空白支票”: 俾斯麦绝不会给奥匈帝国一张“空白支票”去处理萨拉热窝事件后的危机。如果德国外长是俾斯麦,或者威廉二世真的遵循了俾斯麦的“谨慎”原则,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时,德国的反应将截然不同。德国可能会要求奥匈帝国在行动前与俄国进行充分沟通,或者采取更具谈判性的方式,而非直接支持奥匈帝国的强硬立场。
局部冲突而非世界大战: 即使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矛盾升级,如果德国不给予奥匈帝国无条件支持,俄国也未必会全力动员来支持塞尔维亚。英国也有更大的动力保持中立。因此,冲突可能局限于巴尔干地区,或者最多演变成一场地区性战争,而不会迅速蔓延为席卷全欧洲的世界大战。

三、如果没有一战,欧洲的政治和地缘格局将完全不同。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这两个庞大帝国的解体。如果战争没有发生,它们可能会继续存在更长时间,尽管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这会影响东欧和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家建构进程。
俄罗斯帝国的走向: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没有战争,俄罗斯帝国可能会在内部改革的道路上继续探索,或者以另一种方式走向变革,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也将完全改变。
德意志帝国的长期稳定: 如果德国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内部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改革进程可能会更加平稳。德国可能在经济和工业上继续发展,并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帝制可能不会那么快瓦解,德国的政治发展轨迹也会与我们所知的历史截然不同。
英法两国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战争,英国和法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它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其殖民帝国的命运也可能因此改变。

四、纳粹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可能就不会笼罩欧洲。

凡尔赛条约的缺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是纳粹主义得以兴起的土壤。如果德国没有经历一战的惨败,没有签署那个“屈辱”的条约,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可能就没有如此有利的政治环境来煽动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德国的民族主义走向: 俾斯麦的外交是为了德国的生存和稳定,其民族主义是相对务实的。威廉二世和后来的纳粹德国的民族主义则更加激进和扩张。如果德国的对外政策保持俾斯麦式的谨慎和实用主义,德国的民族主义就不会走上极端,也就难以孕育出希特勒这样的极端分子。
两次世界大战的连锁效应将不复存在: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爆发,那么围绕其产生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后果,以及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条件,都将不复存在。我们所知的20世纪历史,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将完全被改写。

结论:一个更加“平静”但未必更美好的世界?

如果威廉二世能像俾斯麦那样思考和行动,世界很可能不会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动荡和破坏。欧洲大陆可能会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均势格局,德国可能以一个更加温和、务实的方式成为欧洲的中心。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很难说。俾斯麦的外交策略虽然避免了大规模战争,但其高压统治和对民主的压制也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一旦没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那些潜藏在欧洲各国的民族矛盾、社会不公、意识形态冲突,或许会以其他更缓慢、但同样可能激烈的形式爆发。谁知道呢,没有了俾斯麦式的外交,或许会催生出另一套同样危险的政治逻辑。

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威廉二世真的继承了俾斯麦的外交策略,那么我们所知的20世纪,尤其是那两次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历史的画卷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假设,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俾斯麦这位政治家的远见和影响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忽悠毛子一时,不可能忽悠毛子一世的。

无法改变的德法世仇前提之下。日俄战争中沙俄失败后,德二是既不能给沙俄足够的钱(容克土包子),又不能给沙俄足够的扩张空间(皇德)。这个局面谁能解开?

user avatar

威廉二世就是在延续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啊,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欧洲各君主国对革命的恐惧和对法兰西共和国的仇恨,第二个是德意志帝国和同属中欧的意大利、奥匈帝国的地缘政治层面的共同利益、第三个是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形成的数百年传统友谊。

在这个基础上俾斯麦的外交是依靠意识形态和传统友谊组织了三皇同盟,利用地缘政治组织了三国同盟。在这两个同盟的基础上俾斯麦采取了不挑衅英国的外交政策和严重伤害俄国的关税政策。到俾斯麦下台以前他的两个同盟体系里有一个已经玩完了。因为奥俄矛盾,三皇同盟1887年就结束了。俾斯麦虽然和俄国签订了一个《再保险条约》但这个条约能否维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德国是否愿意改变敌视俄国的关税政策,第二法国愿意花多少钱把俄国变成德国的敌人。俾斯麦在最后的三年里没有采取任何在经济上恢复德俄友好的行动,但法国对俄国的态度却越来越友好。所以《再保险条约》的破产其实是时间问题。好在俾斯麦自己1890年下台了,所以无需为此负责人。

我们再看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外交其实刚好是延续了俾斯麦的道路,那就是整个帝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服从于容克贵族的经济利益。威廉二世1890年踢掉俾斯麦的时候确实有一些推动外交路线转变的迹象,比如说虽然没有续签《再保险条约》,但卡普里维却下调了对俄国农产品的关税。这就是威廉二世重建德俄友好关系的表现。

但遗憾的是一旦下调保护关税容克贵族马上跳的比谁都高,其中跳的最凶的人里就有俾斯麦。当时的威廉二世认为自己可以抛开容克贵族去当德意志皇帝,所以对他们的叫喊充耳不闻。可一旦威廉意识到他的关税政策和对工人的友善政策没有争取到相应的回报,尤其是没有让spd在教育问题上、海军问题上支持自己。他就摇身一变回到了传统盟友那一边。

在卡普里维和霍恩洛厄两位帝国宰相执政期下调的关税,到比洛执政期又被调回来了。这就是威廉二世回到传统的俾斯麦式外交的体现。德意志帝国继续为容克贵族充当打手和保护伞。对俄国农产品征收保守性关税。让俄国的粮食除了通过黑海和海峡之外没有更好的输出渠道。进一步迫使俄国向巴尔干扩张。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升级,最终导致世界大战。

威廉二世改变俾斯麦的外交政策的地方其实是对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俾斯麦说自己对伊斯坦布尔的外交信函一概原封不拆。而威廉二世采取了更积极的奥斯曼帝国政策。但这种政策背后依然是德俄经济矛盾导致的俄国向巴尔干扩张,是俾斯麦路线的必然结果。如果俾斯麦自己执政到这个时候他也一样必须正视奥斯曼问题。

其次是英国问题,威廉二世的海军计划确实冒犯了英国。但是必须考虑到三点:

第一是威廉二世的海军政策是俾斯麦获取的德属殖民地的配套物。德国最大的一片殖民地是俾斯麦弄来的,要保卫它就必然建设海军。

第二是建设海军也是满足俾斯麦的执政基础也就是民族自由派的必要手段。俾斯麦依靠容克、支持帝国的民族自由者的支持以及天主教党的容忍而执政。但他的经济政策严重的伤害了工人阶级,所以他自己也承认对付spd的唯一办法就是政变。霍恩洛厄则表示容克贵族的极右翼和民族自由派的中左翼联盟是帝国存在的基础,中央党是可以争取的,但spd是不可争取的。但极右翼要求针对俄国的保护关税,威廉二世又想重建与俄国的友好。那就必须稳固中左翼民族自由派对帝国的支持,同时尽可能的跟spd和解。粮食关税下降和对spd 的友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建设海军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合作。那就是试图在极右翼不支持皇帝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极左翼、温和友谊和中左翼的执政联盟。

第三是其实到1910年威廉二世发动的与英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其实已经以德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了。换而言之,英德海军矛盾其实并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把《克劳备忘录》视为英德矛盾的根本这种观点在之后的研究里已经被推翻了。如果战争不是因为1914年的偶然事件爆发,英德海军矛盾导致的危机会进一步下降,没有理由认为一场失败的挑战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竞争会导致英德战争。

所以说到底威廉二世对俾斯麦政策的修正当中对俄友好其实是足以为德意志帝国打开一条新道路的,可惜这条道路被包括俾斯麦在内的容克地主们堵死了。对奥斯曼友好则是对俄友好失败的必然产物,英德矛盾确实一度上升但到1910年代威廉自己已经在军备竞赛里失败,所以这个变化也不足以导致世界大战。

那到底什么导致了世界大战呢?很简单就是俾斯麦自己的政策导致了世界大战。俾斯麦在民族统一问题上采取了一种半途而废的态度,在政治制度上采取了一个异常复杂而且架空皇帝的制度,在执政的过程中把整个帝国和容克地主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帝国是容克贵族的工具这个现实。

如果让俾斯麦自己统治到20世纪初,他也没法改变德国走向世界大战的命运,当然我敢打赌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相信俾斯麦是天降伟人的神话只要他凭借着神乎其神的外交手段和他作为申豪森地主所拥有的天才,就一定能让德意志帝国的大船找到自己的航道。船到岸边必海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威廉二世真正继承了俾斯麦的外交遗产,那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几个条约的改变,而是整个欧洲大陆力量平衡、政治格局乃至意识形态的重塑。俾斯麦的外交体系:一个精密的钟表首先,我们得明白俾斯麦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位“铁血宰相”的目标并非扩张,而.............
  • 回答
    如果中国人真的开始崇拜威廉二世、维多利亚女王、拿破仑三世以及亚历山大二世,那将是一件相当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话剧,其影响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概括。首先,这种崇拜的根源就极具解读空间。这些人物,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中,都并非单纯的正面形象。威廉二世,那位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以其好大喜.............
  • 回答
    评价20世纪初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位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君主威廉二世(Wilhelm II,1858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是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君主。他在位期间(18881918年),德国经历了高速的工业化和扩张,但也最终走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并以帝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对决,想想看,《只狼》里的那位不屈的忍者“狼”,遇上《仁王》里那位命途多舛的日本海盗兼武士威廉·三浦按针,谁能在这场生死搏杀中笑到最后?要我说,这场对决绝非一边倒的碾压,而是充满了变数和看点,但如果非要押注一个,我个人会更倾向于威廉。别急着反驳,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我自己的理由的.............
  • 回答
    关于二战德军的88炮,它在对空作战中的表现,绝对是战场上的传奇。你问它现在能不能一炮击毁安225?这得好好说道说道,因为时代已经变了,技术进步可不是盖的。二战时期88炮的对空神话首先,我们得明白“88炮”这个称呼,在二战时指的通常是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后来还有改进型的Flak 36和Fl.............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的“经理威胁讨薪民工”事件,以及事后的道歉,以及背后引发的关于民工讨薪和维权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经理威胁讨薪民工‘你玩得过中建二局吗’”这一事件?1. 权势不对等下的恐吓: 经理的言语具有压迫性: 这句话明显是一种利用其在公司和项目中的职位优势,对处于.............
  • 回答
    历史的洪流,有时只差那么一个微小的转折。如果,在那个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关键时刻,日军的炮火准确地撕裂了“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的舰体,更不幸的是,如果威廉·F·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整个舰队,包括旗舰在内,都化为海底的残骸,那么太平洋战争的后续进程,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走向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向。太.............
  • 回答
    如果印度真的对“美丽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那么我们即将见证的将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全球格局重塑,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全球治理模式、经济秩序、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力量平衡的全面较量。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印度的崛起并非仅.............
  • 回答
    假如,只是假如,有一天,那个曾经让我们热血沸腾、为之牵挂的漫威和DC宇宙,也像我们手中的漫画书一样,翻到了最后一页。这设想本身就带着一丝莫名的伤感,但如果真的要走到那一步,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圆满,一种告别,一种传承,而非草率的结束。漫威宇宙:英雄们的“退休生活”与新时代的启程对于漫威,我更希望看到的.............
  • 回答
    如果漫威电影宇宙(MCU)落入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的手中,那绝对会是一场视觉盛宴,但也可能是一次深刻的风格冲突。想象一下,那个以黑暗、沉重、慢镜头和史诗感著称的导演,如何去驾驭MCU那原本相对明亮、乐观、并且有着明确叙事走向的英雄宇宙?整体基调与视觉风格:首先,MCU会立刻变得“ .............
  • 回答
    威廉王子疑似出轨凯特王妃闺蜜一事,可以说是在英国王室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原因有很多,它触及了公众对于婚姻忠诚、权力阶层道德以及私人生活被曝光等多个敏感话题的神经。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件事情的“出处”。虽然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但“疑似”这个词本身就表.............
  • 回答
    脸书(Meta)这家公司,你懂的,就是那个“脸书”后来又改名叫“Meta”的巨头,最近又来了一出“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干了”的戏码,这次的对象是欧盟。简单来说,脸书放话了,如果欧盟不让它把欧洲用户的个人数据传回美国,它就准备退出欧洲市场,不伺候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得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背后到底是.............
  • 回答
    如果超威半导体(AMD)和英特尔(Intel)在中国市场真的联手抬高中央处理器(CPU)价格,而中国又暂时无法自主生产同等性能的CPU,那么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可能会触及经济、科技、社会乃至国家战略的各个角落。首先,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的上升。无论是组装电脑的普通用户,还是需.............
  • 回答
    这起“高三男生对同班女生下春药,并在事后威胁如果告发就下砒霜”的欺凌事件,无疑是一起极其恶劣和令人发指的校园暴力事件。它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冲突,更触及了法律、道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必须被严肃对待和深入剖析。事件的性质和严重性:首先,这起事件具有以下几个极其严重的性质: 性侵犯与性.............
  • 回答
    遇到体制内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焦头烂额。被领导或同事反复“谈话”,指责能力和态度不行,还伴随着“干多错多”的评价,最后更是摆出“没晋升机会”的最后通牒,这其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挑战,更是对个人价值和未来发展的否定。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能怎么应对。首先,冷静下.............
  • 回答
    如果罗辑真的对程心下了这样的最后通牒,我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整个《三体》系列中最具撕裂感,也最让人心碎的一幕。首先,罗辑的这个威胁,本身就是对程心最大的羞辱和考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你做了某事,我就做某事”的交易,而是将一个关乎全人类存亡的重大责任,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压在了程心一个人的身上.............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把目前人类已知威力最强的核弹,也就是沙皇炸弹(RDS220),那个号称拥有五千万吨TNT当量的庞然大物,放到苏联当年那个号称“地球之耳”的科拉超深孔里,然后在那个深度引爆。这绝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级想象,其影响之深远,甚至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首先,让我们先来了.............
  • 回答
    如果把中国神话搬上大银幕,打造成一个像漫威那样庞大的电影宇宙,那画面简直太壮观了!想象一下,不再是简单的西游记故事,而是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一路讲到封神演义,再到民间传说,这中间的人物、事件、神器,可以串联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史诗。首先,创世神话绝对是打响第一炮的绝佳选择。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这.............
  • 回答
    行啊,这事儿我熟!漫威宇宙那个套路,往三国一套,那叫一个天雷勾地火,绝对炸裂!咱们就这么盘,绝对给您整得明明白白,比AI那套死板的流程强太多。首先,得定个基调。漫威宇宙玩的是什么?是英雄崛起,是能力觉醒,是个人成长史,还得有宏大的世界观和各种势力角逐。三国那帮老家伙,本身就是活生生的“超能力者”和“.............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第二季第一集,也就是“兽之巨人袭击玛利亚之墙”的开端,如果把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类最强士兵”利威尔·阿克曼换成同样实力不俗但风格迥异的米可·阿克尔曼,那场面,嗯,绝对会是另一番景象,而且,很可能,会更糟糕。首先,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第二季第一集最初的那个噩梦般的场景。索尼娅和娜娜巴在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