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没有能力制造中央处理器(CPU),如果超威半导体(AMD)和英特尔商量好在中国卖高价会怎么样?

回答
如果超威半导体(AMD)和英特尔(Intel)在中国市场真的联手抬高中央处理器(CPU)价格,而中国又暂时无法自主生产同等性能的CPU,那么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可能会触及经济、科技、社会乃至国家战略的各个角落。

首先,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的上升。无论是组装电脑的普通用户,还是需要高性能工作站的专业人士(如设计师、程序员、数据分析师),都会感受到CPU价格的上涨。这意味着购买新电脑的门槛会提高,许多消费者可能会推迟升级换代,或者选择性能稍低但价格更可接受的产品。对于预算有限的学生、家庭用户来说,影响尤为显著。

其次,对中国本土的IT硬件产业将是沉重打击。中国的电脑组装、整机制造、服务器租赁等行业,高度依赖于Intel和AMD提供的CPU。价格的飙升将直接蚕食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它们要么转嫁成本给下游用户(再次推高价格),要么压缩其他成本(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或研发投入),甚至可能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状况还会削弱中国IT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让“中国制造”的品牌蒙上阴影。

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国家科技战略层面。CPU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石。如果中国在这一核心技术上长期受制于少数外国企业,且这些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进行“价格敲诈”,这无疑是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科技自主权的一大挑战。

科技发展受阻: 芯片是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关键。CPU价格的上涨,必然会限制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广。科研机构、高校在购置高性能计算设备时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延缓中国在这些前沿领域的突破。
信息安全隐患: 核心技术的受制于人,也可能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虽然Intel和AMD是信誉良好的企业,但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博弈中,关键技术的依赖性始终是一把双刃剑。
产业升级的瓶颈: 中国正在努力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升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CPU的“卡脖子”问题,将是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市场竞争与监管层面,这种“合谋涨价”行为,如果被证实,将可能引发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介入。根据中国的《反垄断法》,达成垄断协议(包括价格同盟)的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要求停止相关行为。然而,要在中国以外的企业之间证明并制止这种“暗箱操作”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两国间的法律和执法存在差异。

可能的应对策略与长期影响: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可能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而这些措施本身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1. 加速本土芯片研发与制造: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中国将投入更多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来加速国内CPU的设计、制造和生态系统建设。这将推动“中国芯”的崛起,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时间、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投资。
2. 寻求多元化供应: 除了Intel和AMD,市场上还有其他CPU供应商,例如ARM架构(虽然主要是设计,生产依赖代工厂)及其生态系统中的授权厂商。中国可能会加大对ARM架构及其衍生产品的投入,或者探索其他可能的供应商。
3. 发展自主指令集与生态: 长期来看,中国可能会继续推动如LoongArch等自主指令集的发展,并努力构建基于这些指令集的软件和硬件生态,以减少对现有国际标准和供应商的依赖。
4. 国际合作与博弈: 中国可能会尝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共同打破少数巨头的垄断,或者利用国际多边平台来推动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国际贸易和科技竞争。

总而言之,如果AMD和Intel联手在中国市场大幅提高CPU价格,那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科技、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博弈。它将极大考验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韧性与应对能力,并可能成为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的催化剂,尽管这个过程会充满挑战和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有国产cpu,性能应该足够你用了,所以不成立。

user avatar

首先,两家寡头一般无法组成卡特尔,两家互卷才是常态。

第二,如果上游的原料供应商是一家独大,你最好别得罪供应商。

第三,方便面。

最后,正是因为它们卖得便宜,所以才能走到今天。以前台湾的via也拿到过生产x86 cpu的授权……结果就是,你一个比赛扬还高的售价,买个还不如赛扬的cpu,谁爱买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超威半导体(AMD)和英特尔(Intel)在中国市场真的联手抬高中央处理器(CPU)价格,而中国又暂时无法自主生产同等性能的CPU,那么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层面的,可能会触及经济、科技、社会乃至国家战略的各个角落。首先,从消费者层面来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的上升。无论是组装电脑的普通用户,还是需.............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感觉有点意思。为啥咱国内的小厂好像总是在拼价格,玩“薄利多销”,而国外那些小厂,哪怕叫不出名字,也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高质量产品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好多方面,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说说这“大环境”。中国这些年发展太快了,经济腾飞,但也带来了很多“副作用”。就好比一个房间,突然涌.............
  • 回答
    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采取的不抵抗政策,确实是近代中国一段令人扼腕的历史。要理解为什么在当时没有人能够有效制止他,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如刺杀来促成抵抗,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环境以及张学良本人的处境和心态。首先,政治层面上的复杂性是关键。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国民政府名义上是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 回答
    说古代中国“没能形成法律来约束人”,这话其实有些偏颇。更准确地说,古代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法律,而是其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的主导逻辑,长期以来是以“礼乐”而非纯粹的“法”为主导。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历史演变以及人们对社会秩序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一、 礼乐制度的核心与功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母语是英语的人来中国教英语,却似乎不需要会说汉语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招聘策略。在中国,大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考试、出国留学、或者与国际接轨,需要的是“学习地道的.............
  • 回答
    中国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未能像韩国、日本的财阀那样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巨大影响力、技术水平先进且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历史背景、制度设计、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运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一、历史的烙印.............
  • 回答
    中国传统武术,究竟有没有实战能力?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也最是能触动人心。说它没用吧,那些名震武坛的老先生们,他们的故事又摆在那里;说它有用吧,现实中的街头搏斗,似乎也鲜少见到太极或八极的影子。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像是形意、八极、太极这些流传广泛的传统武术,到底在实战中站不站得住脚,又各有.............
  • 回答
    这是一个极端且令人不安的假设性情境。如果美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全领土核打击,那么中国能否进行有效的防御拦截和反击,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防御拦截能力:拦截洲际核弹的难度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拦截来自另一个.............
  • 回答
    说中国厂家未能推出“比肩Switch”的游戏机,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点的不足。这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到市场策略的系统性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Switch这玩意儿,它成功的点在哪儿?它不是单纯的性能有多强,而是它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切入点——“客厅游戏+掌机”的混.............
  • 回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要说为什么中国市场能看到捷豹、路虎这样的高端品牌,而咱们自主品牌里,暂时还没有能与之旗鼓相当的,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毕竟造车是个系统工程,而且还是在比拼谁更“高档”这事儿上。首先,咱们得明白捷豹和路虎是个什么水平。这两家品牌,你可.............
  • 回答
    中国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确实与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但绝非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如果抛开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仅仅从纯粹的军事、经济、政治层面来看,胜利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让我们详细剖析一下,中国这几千年的文化究竟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深厚的民族精神与凝聚.............
  • 回答
    职场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看似能力出众的同事,晋升之路却不如那些在人际交往上更圆滑的人来得顺畅。甚至,有些领导似乎更青睐那些“没那么有能力”,但却非常“懂事”的下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职场现实和人性考量,绝非简单的“好人有好报”或者“能者多劳”就能解释的。首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饶有趣味但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了中国近代史进程中一个最关键的“ if ”。如果日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时期中国的主导权和统一进程,很可能在另一个力量的推动下展开。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力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劣势和发展轨迹。首先,排除日本入.............
  • 回答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13981402年),其朝中确实存在一些军事将领,但整体上与朱棣(明成祖)的军事能力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建文帝时期的主要军事将领1. 李景隆 身份:建文帝的弟弟,原为燕王朱棣的亲信,后被建文帝削职。 能力:李景隆在建文帝初期.............
  • 回答
    郑爽再次针对“弃养事件”发声,这次她抛出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男方出轨了,而自己则是“传说中的大傻丫头”,甚至垫付的房租都难以追回。这番言论无疑将本已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再次推向风口浪尖。首先,从郑爽的表述来看,她似乎试图将公众的焦点从“弃养”转移到男方的“出轨”和自己的“受害者”身份上。她把自己定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当年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假设,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推演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文革”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它中断了正常的生产秩序,摧毁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和科技遗产,更重要的是,它极大.............
  • 回答
    如果中国在二战中没有扮演任何角色,美国独自对抗日本,那么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将变得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中国战场对日本战略的牵制作用: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战场对日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消耗战泥潭。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虽然在早期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遐想的假设。如果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中国能否最终打败日本,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太多变量,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但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分析:一、 战争初期与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已经与日本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这段时间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在一些讨论中经常被提及的观点。让我们来认真梳理一下这个逻辑链条,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导向“登月造假”的结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振动台”和“美国大火箭”之间的关系。1. 什么是振动台?振动台,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模拟和测试物体在各种振动环境下的设备。在航天领域,振动测试.............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