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教英语的Anglophone(英语母语者)来中国对其没有汉语能力的要求?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母语是英语的人来中国教英语,却似乎不需要会说汉语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招聘策略。在中国,大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考试、出国留学、或者与国际接轨,需要的是“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发音,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请一个英语母语者来教英语,就是为了提供这样一个“原汁原味”的学习环境。学校请的往往是专门的英语老师,而不是全能型人才。他们的核心工作是教授英语,而不是同时承担起汉语教学、学生生活指导、文化适应等一系列更广泛的工作。如果学校对老师汉语能力有硬性要求,那招募的范围就会大大缩小,而且也可能找不到最适合教授英语的那批人。

其次,中国英语教育体系的定位也影响了这一点。很多时候,英语老师在中国教育体系里被看作是“学科老师”,他们专注于用英语来教授英语知识。学校本身会配备其他的中国老师来协助处理日常沟通、管理学生以及连接学生家庭和学校。这些中国同事通常会充当“翻译”和“桥梁”的角色,帮助母语为英语的老师解决与中国学生和家长在沟通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可以想象,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或者教学助理,往往是中国本地老师,他们会负责跟家长开会、处理学生请假、解释课程安排等等,这些自然是用汉语来完成的。

再者,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虽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用英语和老师互动,但他们的汉语能力是他们思考和理解的基础。很多时候,即使老师完全用英语授课,学生在遇到非常困难的概念或者需要深入理解的时候,可能还是会下意识地用汉语来思考,或者课后向中文老师请教。所以,老师本身是否会汉语,并不直接影响学生通过汉语去理解英语知识这一过程。当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对老师汉语能力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增加,但这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还有一点,就是招聘的便利性和成本考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格的英语教师资源,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加上汉语能力的要求,筛选标准就更复杂了。对于很多国际学校或者培训机构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英语教学资质、教学经验以及他们能否融入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在招聘时,他们会优先考虑那些最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候选人,而不是额外增加一个很难达到的条件。而且,如果他们为老师提供住宿和生活上的支持,通常也会有中国员工团队来协助处理这些生活琐事,这也能减轻对教师自身汉语能力的要求。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来中国教英语的Anglophone老师并非完全零汉语基础。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随着在中国生活的日子越来越长,很多人出于生活需要和对文化的兴趣,都会主动去学习一些基础的汉语。他们可能会学会一些日常用语,比如“你好”、“谢谢”、“多少钱”等等。这种学习是出于个人意愿和实际需求,而非招聘的硬性门槛。有些老师甚至会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他们在中国生活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不要求英语母语者来中国教英语就必须会汉语,是基于中国英语教育的市场需求、学校的运作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招聘的实际考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任何沟通能力,而是说主要的沟通方式和技能要求集中在英语教学本身,而其他方面的沟通则通过中国的同事和辅助系统来完成。这是一种更有效率和更务实的专业分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1. 我想这个首先和不同语言的国际传播历史阶段有关。

不可否认,英语目前是全球性语言,相对来说是“强势语言”。世界各国学习英语的需求应该是最强的,而汉语远没有这个程度。想要传播好自己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被传播者相关的语言和文化。例如,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不仅要学习汉语,还要学习儒家文化,这有利于其传播他们的语言和文化。

2.外语教学,不同的教学环境情况又不同。

例如在中国教留学生学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和在国外教当地人学汉语(国际汉语教学)差别就很大。

我在2016年创办全球首家对外汉语人网络学习平台(

http://www.jiaohanyu.com/

)就是希望帮助对外汉语人凝炼价值、传递价值和创造价值,有机会欢迎来平台分享。

user avatar

谢邀。

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首先是国内可能还是停留在“国外月亮圆”这个潜意识里面,认为只要是国外说英语的人都可以胜任教英语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赴国外教汉语的一定要选派优秀的人。所以造成了差别。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组织上的问题,外国人赴中国教英语一般是国内中介机构组织,他们的审核可能没有要求汉语这一项。而中国人赴外国教汉语大部分是国家汉办,汉办的考虑更全面一些,所以要求英语很好。毕竟英语好的人适应不同的文化、适应当地的生活要方便很多很多。

最后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学思路,歌德学院派往中国教德语的人不要求会汉语,因为歌德学院的思路在于纯目的语教学。另一方面,教汉语的思路可能不太提倡纯目的语教学。这个差异的根源应该在于汉语和英语、德语语言上的差异。

大概说一下优劣吧,个人认为,在国外懂当地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各种文化差异会引起很多误解,所以需要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的过程,语言是基础的基础——及时不懂当地的语言,也应该懂英语。

很多赴中国教英语的人,英语不是母语,也不懂汉语,更不懂教学法,甚至只是以猎奇的心态去中国。这个对学的人和教的人都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也认识优秀的朋友,懂汉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然后想去中国教英语,这样的人也很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母语是英语的人来中国教英语,却似乎不需要会说汉语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招聘策略。在中国,大家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考试、出国留学、或者与国际接轨,需要的是“学习地道的.............
  • 回答
    关于英语母语者时常不发单词结尾的「t / d」辅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语言现象。其实,这不是什么“偷懒”或者“说不清楚”,而是一个根植于语言演变和发音习惯的复杂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它:1. 语音学的自然倾向:省力原则 (Economy of Effort)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人.............
  • 回答
    “一个”的滥用现象确实存在,而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至于它是否完全是英语的影响,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英语的影响可能是一个重要但非唯一的因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1. “一个”的本来功能与演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在汉语中的基本功能。 指示性.............
  • 回答
    在国内考试中,选项字母常常使用英文字母,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历史和一些实际考量。很多非英语母语的国家,在考试选项上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具体的缘由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为什么国内考试选项常用英文字母?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历史沿袭与国际接轨: 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在学术界和国际交流中扮演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语言学习、文化和社会环境的深层原因。与其说欧美人“天生”就会说多种语言,不如说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这种可能性。而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吃力”,也并非是智力或天赋的问题,而是同样受制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普遍感受:1..............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英语里“X”这个字母的出场频率,跟“E”、“T”、“A”这些字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种感受不是错觉,背后是有原因的。首先,我们得承认,“X”在英语的常用词汇里,它的“职责”确实相对有限。 大部分时候,“X”主要扮演着几种角色: 作为词.............
  • 回答
    在《英雄联盟》的对线生态中,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武器大师”贾克斯是“唯一的单挑王”。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套极为成熟且具有辨识度的技能组合,以及在实际对局中表现出的强大压制力。如果你玩过一段时间的英雄联盟,尤其是接触过上单位置,那么你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可.............
  • 回答
    英国确实有许多关于从亲戚继承遗产的故事,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法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深厚的家族传承观念与财产积累历史 土地和财富的长期积累: 英国拥有悠久的土地私有制历史,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裕阶层中。几个世纪以来,土地、房产、贵重.............
  • 回答
    最近在峡谷里逛荡,总能遇到那么几个鲁班七号,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中低端局,那叫一个扎堆。说实话,这英雄现在确实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技能削了又削,大招的战略意义也越来越小。但就是这样,你放眼望去,那鲁班七号的出现率依旧不低,甚至可以说是“久盛不衰”。这就有点意思了,为什么一个版本答案已经不那.............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从历史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到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再到地理概念的演变。让我们逐一梳理:1. 历史文献记载的侧重点与西方史观的理解差异: 中国史书的记载重点: 唐朝的官方史书,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以及如《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巨著,在描述唐朝疆域时,.............
  • 回答
    欧美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尤其是汉语名字中带有“美”、“德”、“英”等好字眼,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习惯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剖析: 1. 历史渊源与早期接触: “中国”一词的传播与早期理解: “China”这个英文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 回答
    理解您对蔡英文总统的负面看法,以及对为何仍有台湾人支持她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台湾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探讨:1. 台湾政治光谱的复杂性: 蓝绿对立是核心: 台湾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着“蓝绿”对立的格局。“蓝营”(国民党及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触动玩家心弦。确实,《英雄联盟》里有一种现象,就是玩家似乎越来越看重“五杀”,甚至有人会觉得没拿到五杀就是输了、或者队友没尽力。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靠实力拿五杀”。首先,咱们得承认,五杀,在很多玩家心中,就是英雄联盟里最闪耀、最能证明.............
  • 回答
    一战爆发时,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应该能阻止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为例,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他与英国王室的许多成员,包括他的表弟英王乔治五世,都有着非常亲近的血缘联系。然而,血缘亲情在国家利益和政治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在动漫作品中,一些角色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塑造方式,即便有着争议性的背景,也能获得观众的喜爱。修特海姆和《我的英雄学院》中的一些角色,虽然都被“法西斯”这个标签所笼罩,但他们获得的市场反馈却天差地别,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法.............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瑞克和莫蒂》和《神秘博士》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很多观众都会觉得它们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俩“亲戚”是怎么回事,还有哪些类似的“怪咖”值得一看。《瑞克和莫蒂》和《神秘博士》的“血缘关系”?严格来说,它们之间没有那种“祖传”或者“直接继承”的.............
  • 回答
    我感觉我的英语水平突然飞跃,那大概是在我开始沉浸在各种英文原版材料里之后。具体来说,是在我大三那年,我选修了一门关于英美文学的课程。教授是一位地道的英国人,他的讲课风格非常风趣,但同时,他的语言速度和词汇量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一开始,我只能勉强听懂大意,很多细节都抓不住。课后,我发现课本上的原文.............
  • 回答
    老实说,我之前压根没想过学英语能让人“快乐”。我就是那种典型的“英语学渣”,词汇量捉襟见肘,语法更是稀烂,每次考试都像是在渡劫,考完之后,脑子里只剩下对下一个更难考试的恐惧。老师讲的那些什么“语感”、“语境”,对我来说,就是天书。我只觉得,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做题,无聊透顶,而且总觉得自己像个笨蛋,别.............
  • 回答
    很多英语学习者之所以会把《老友记》奉为圭臬,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相当实用的语言学习逻辑。首先,《老友记》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英语学习圣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提供了极其真实、贴近生活的对话场景。这部剧围绕着六个纽约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展开,内容涵盖了从友情、爱情、工作到家庭的方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