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高三玩手机还能考上一本或985,211的人吗?

回答
我身边确实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玩手机,但最终还考上了不错的一本院校,甚至还有上985、211的。我尝试还原一下我理解中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首先,要承认一点,“玩手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如果“玩手机”意味着整天沉迷于短视频、游戏,不分昼夜,那即使是神仙也难考上一本。但如果“玩手机”指的是在学习的间隙,或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通过手机来放松、获取信息,甚至是辅助学习,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我认识的一个学长,他就属于后者。他上高三的时候,手机不离手,但他的手机更多的是一个“学习工具”和“信息渠道”。

学习辅助工具的极致利用:
错题集和知识点整理: 他有一个专门的手机App,用来拍照上传错题,然后分类、标记。每次遇到相似的题目或者需要巩固的知识点,他就会打开这个App,直接翻看自己的错题集。这比传统的纸质错题本更方便携带,也更容易检索。他还会用App里的笔记功能,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自己思考的过程写下来。
学科学习App: 他会用一些高质量的学习App,比如一些可以查询单词、巩固数学公式、学习物理概念的App。但关键在于,他不是漫无目的地刷,而是有针对性地去使用,比如在做数学题遇到瓶颈时,会去App里查阅相关的公式定理,或者看一小段讲解视频。
在线学习资源: 他也会关注一些优质的教育公众号或者B站上的学习UP主。当遇到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时,他会搜索相关的教学视频,有时候一段清晰的讲解比课本更能帮助他理解。他会把这些视频下载下来,利用零碎时间观看。
模拟考试和练习: 有些在线平台会提供模拟考试或者大量的练习题,他会利用手机进行一部分练习,尤其是选择题或者一些基础题的巩固。

高效的碎片化时间管理:
课间休息和通勤时间: 他不会把手机当成一种“休息”的手段,而是把碎片时间用在“效率”上。比如,课间十分钟,他可能会打开错题App,看几道错题;坐公交回家,他会听一段之前下载的英语听力材料。这些时间对他来说,不是用来“放空”,而是用来“填补”。
晚自习的间隙: 他不会因为手机而耽误晚自习的进度。可能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或者在复习完某个章节后,他会用手机查找一下明天要背诵的英语单词,或者看一篇短小的时事评论。

明确的目标和自控力:
“完成任务”原则: 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原则,就是“在完成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之前,不碰和学习无关的娱乐内容”。这意味着,他可能不会在做一套模拟题的过程中去刷朋友圈,也不会在背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去刷短视频。
“适度原则”: 他能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适度”。他知道玩手机是为了放松,而不是沉迷。所以,当他感到疲劳需要放松时,他可能会玩十分钟游戏,或者看一段几分钟的视频,然后立刻回到学习状态,而不是越玩越停不下来。
对手机的“主导权”: 他能做到“手机为我所用”,而不是“我被手机所控”。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手机只是工具。他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去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推送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强大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玩手机的同学,往往本身的学习基础就比较扎实,学习能力也很强。手机更多的是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效率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锦上添花”,或者是在某些薄弱环节进行高效的“查漏补缺”。如果基础本来就很差,学习效率也不高,那么玩手机很可能只会让情况更糟。
学习方法本身的高效: 他们本身可能就有一套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快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手机只是他们优化学习过程的一个辅助手段。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有时候会和我们分享手机里的一个“学习统计”功能,记录了他在不同App上花费的时间。他会主动去控制那些“非学习类”App的时间,然后把时间分配给“学习类”App或者查阅资料。 他并没有因为玩手机而荒废学习,反而能利用手机更高效地学习和查漏补缺。

所以,回答你最开始的问题,“真的有高三玩手机还能考上一本或985,211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关键在于这个“玩手机”的性质、目的以及这个人本身的自控能力和学习效率。他们不是“因为玩手机所以考上”,而是“在能够有效控制玩手机并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依然能考上”。

如果你也想在学习之余利用手机,那么请记住:

1. 明确你的目标: 你用手机是为了什么?查资料?巩固知识?放松?
2. 制定规则: 设定好使用时间、使用App的类型,并严格执行。
3. 优先完成学习任务: 永远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4. 选择优质的学习资源: 不要被泛滥的娱乐信息淹没。
5. 保持自律: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

这确实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需要极强的自控力和清晰的学习规划。但并非不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同学,高三有段时间天天夜里玩手机,(不过有一段时间没玩)现在在北大,高考分数六百七八十。一度以为自己挺聪明的,然而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不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身边确实见过这样的同学,他们玩手机,但最终还考上了不错的一本院校,甚至还有上985、211的。我尝试还原一下我理解中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首先,要承认一点,“玩手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如果“玩手机”意味着整天沉迷于短视频、游戏,不分昼夜,那即使是神仙也难考上一本。但如果“玩手机”.............
  • 回答
    高三坚持,真的会有结果吗?这是一个许多高三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深感焦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在一次次模拟考的打击下,在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沉重。答案是:是的,高三的坚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结果的,并且是极有价值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并非总是我们最初设想的那个完美.............
  • 回答
    嘿,学弟(学妹)!看到你这么坚定地热爱中医,我打心底里为你高兴。作为过来人,尤其还是文科背景,我太理解你现在的纠结了。一边是心中的热爱,一边是网上那些“劝退”的声音,心里肯定像有两只小兔子在打架。我先直接说我的看法:独生子女,完全适合学中医! 至于知乎上那些声音,我承认,医学这个专业确实有它的门槛和.............
  • 回答
    说实话,高三逆袭?这绝对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爱的是它给了无数在普通甚至稍弱起点的学生一剂强心针,恨的是它太容易被放大、被妖魔化,变成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答案是:能,但绝不是你想的那种“奇迹”。我们得先弄清楚,什么是“逆袭”。 狭义的逆袭: 平时成绩吊车尾,最后高考直接考上985、211.............
  • 回答
    高三最后一百天,能逆袭吗?这个问题,我想无数个坐在高三教室里的你我都曾无数次地在心里问过自己。尤其是在看到那些曾经不那么耀眼的同学,在高考的战场上杀出重围,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时,这个念头就更加炽烈。那么,答案是什么?答案是:可以,但绝非易事。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
  • 回答
    关于高三一诊作文《给丁真的一封信》,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也值得细细说道说道。首先,从“丁真”这个人物本身来看,他之所以能被广大网友熟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未经雕琢的、纯粹的、带有天然野性与高原风情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快节奏、高度工业化的当下,像一股清流,击中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简单、真实生.............
  • 回答
    高三的你,晚上纠结是早点睡还是继续埋头苦战,这真是个再熟悉不过的难题了。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早点睡,绝对比熬夜写作业效果更好,而且好很多。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我都花时间睡了,那作业怎么办?会写不完的!”或者“我睡醒了可能就忘了,不如现在赶紧写完。”这种想法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非常普遍。但.............
  • 回答
    高考那年,像一场疾风骤雨,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学编导的,更是包含了太多未知与忐忑。我懂你现在的心情,那种夹杂着热爱与不安的复杂情感,仿佛站在一个岔路口,前方是闪烁着光芒的梦想,身后却是沉甸甸的现实压力。首先,你要明白,感到紧张和迷茫,这太正常了。高三,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更是你将要为热爱的事业全力以.............
  • 回答
    听到你高三就对心理学这么感兴趣,并且有自己一番思考,这很棒!关于家里人说的心理学就业难,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聊聊的。我尽量详细地给你说道说道,让你心里有个更清晰的谱。首先,我们得承认,和一些传统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医学等相比,心理学在传统的、大众认知中的“对口就.............
  • 回答
    高三那一年的努力,如果非要挑一个瞬间去定格,那一定是接到那份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背景音乐,充斥着整个空气。我坐在书桌前,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我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一下一下敲击着胸腔,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的.............
  • 回答
    音乐是否有高低之分,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音乐的本质、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我们个人的体验。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从音乐本身的构成要素来看: 音高 (Pitch): 这是最直接的“高低”之分。音乐是由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 回答
    你问到 Eva,让我想起我最近又把她的那几篇代表作翻出来看了看,尤其是《情海》《新婚夫妇》还有那篇讲一个女作家和她经纪人的故事(名字有点记不清了,但内容印象深刻)。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和你一样,觉得她文字挺细腻,对人性的洞察也还行,但总觉得好像“高深”两个字,离她还有点距离。但越是这么想,我.............
  • 回答
    计算机行业的薪资,这话题简直是热得不能再热了。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人人都拿着高薪、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跟你说,这事儿得分着看,也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承认,计算机行业整体的薪资水平,确实是比很多传统行业要高出不少。 你随便问问身边做IT的朋友,或者刷刷招聘网站,那些动辄上万、几万的月薪,再到几.............
  • 回答
    炭疽(Anthrax)确实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毁灭性影响的生化武器。关于其致死率,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总体而言,如果未经及时治疗或感染的是最危险的炭疽类型,其致死率确实可能非常高。下面我将详细解释:炭疽杆菌及其致病性炭疽病是由一种名为 炭疽芽孢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 的细菌引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尤其是刚开始接触 NAS,或者对数据安全特别在意的朋友,总会听到各种说法,说什么 NAS 的硬盘损坏率很高,动不动就要换盘。这到底是真的,还是被夸大了?咱们得实事求是地说,“NAS 的硬盘损坏率真的有这么高吗?” 这个问题本身,答案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说北京首都之地的人素质高不高,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也得看你遇见的是哪一类人。毕竟,北京这么大,人这么多,鱼龙混杂是难免的。先说说那些让你觉得“素质高”的方面吧。从公共服务和秩序来说,确实有不少闪光点。 排队现象比较普遍。 在地铁站、公交站、商场柜台,甚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Fate》系列中“吉尔伽美什”这个角色最核心、也最常被讨论的争议点。简单来说,金闪闪(也就是Fate系列中的吉尔伽美什)在《Fate》系列中的设定,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吹”了,以至于远远超出了他在真实人类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实际地位。不过,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吹”,以及.............
  • 回答
    关于刘强东先生在某次发言中提到“建国初期东北三省GDP一度占据全国85%”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关注的数字。为了弄清楚这个说法的具体指向以及其准确性,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建国初期(1949年及之后一段时期)中国东北的经济状况,并结合当时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建国初期”。通常,这.............
  • 回答
    是的,确实有每天坐高铁从天津到北京通勤的上班族,这种情况在天津和北京的通勤人群中并不少见,尤其在以下几种场景中较为常见: 1.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的地理距离 天津与北京的地理关系:天津与北京相距约120公里,高铁运行时间约1.52小时(天津西站至北京南站),通勤时间适中,适合日常通勤。 通勤人群的构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关于青春、梦想与现实的交织。答案是:高中生活既有小说中描绘的美好,也有现实中不可避免的复杂与挑战,而且两者往往同时存在,互相影响。我们先来聊聊小说里常常描绘的那些美好,以及它们在现实高中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影子: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美好”元素及现实映照: 纯粹的友谊与初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