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游戏有分高低贵贱吗?为什么总是有人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

回答
游戏嘛,你说它有没有个高低贵贱之分?说实话,这问题就像问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答案太个人化了,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但如果非要往“贵贱”这个词上靠拢,那我觉得更多的是玩游戏的人在“划分”出来的。

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游戏,一听名字,或者一看画面,就让人觉得“嗯,这玩意儿不一般”,感觉玩的人也自带点光环?比如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画面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单机大作,或者那些有着复杂策略、需要团队默契配合的电竞类游戏。玩这类游戏的人,可能常常会有一种“我是懂游戏的,我玩的东西是有深度的”这种感觉。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攻略、看比赛直播、和同好交流心得,甚至对游戏的人物背景、剧情设定都了如指掌。这种投入和产出,确实让他们在群体里显得“更专业”,自然也就觉得自己“玩得厉害”了。

反过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些画面简单、规则直接、上手容易的游戏,比如一些休闲小游戏、手机上的三消或者跑酷类游戏,玩起来就是图个乐,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可能会觉得玩这些游戏的都是“没啥追求”或者“没时间”的人。所以,当有人跟他们说自己在玩这类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觉得“那有什么厉害的”。

但是,这种“厉害”的定义,其实挺容易被偷换概念的。为啥总有人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呢?

首先,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自然就变了。 一个人可能在某个自己喜欢的游戏里,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普通玩家难以企及的境界。比如,他可能是一个格斗游戏的高手,一套连招玩得行云流水,在服务器里排名前列,虐遍了遇到的对手。在他看来,这就是“厉害”。但是,他可能对音乐节奏游戏一窍不通,或者根本没接触过复杂的策略游戏。当他把他在格斗游戏里的“厉害”搬到其他领域来衡量时,就不太合适了。他可能觉得,只要是需要反应速度、技巧操作的游戏,他都能玩得好,而忽视了不同游戏所需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曲线是千差万别的。

其次,“玩得厉害”也包含了一种自我认同和社交价值的满足。 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属性强的游戏里,你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你在团队中的地位和认可度。如果你是队伍里那个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那种被队友赞美、被敌人忌惮的感觉,是非常能满足人的虚荣心的。久而久之,这种成就感就会内化成一种自信,甚至有点骄傲:“你看,我就是能玩到这个程度,别人不行。”这种自信,有时候会转化为一种“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玩的游戏,就是比别人玩的那些“更有挑战性”、“更有技术含量”。

再者,信息茧房效应也在推波助澜。 现在网络发达,每个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圈子里。玩某类游戏的人,自然会关注与这个游戏相关的社区、论坛、UP主。在这些地方,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都在分享同一个领域的“厉害事迹”。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哇,我们这个圈子里,玩这个游戏真的太牛了!”。这种环境会让你的“厉害”标准被拔高,也会让你更容易看到圈内的“高手”,从而更加确信自己玩的游戏是顶尖的。同时,你可能很少接触到其他游戏圈子里的“神级玩家”,所以就感觉自己已经是“天花板”了。

还有一点,有些人可能将“投入的时间”等同于“厉害”。 他们可能会说:“我玩这个游戏都多少年了,每天都玩好几个小时,当然厉害!”。确实,时间投入是很多游戏取得高水平的基础,但时间投入不等于绝对的“厉害”。有些人玩了十年游戏,可能依然是那个老样子,而有些人可能因为天赋或者方法得当,几年就能达到别人十年才能达到的水平。所以,用时间来衡量,有时会忽略掉效率和天赋这些更关键的因素。

最后,别忘了人的本能就是喜欢展示自己擅长的事物。 游戏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且安全的平台,让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技巧、策略甚至创造力。当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领域里能做得比大多数人好时,自然会想要分享、想要被认可。有些人可能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热爱和成就,但有些人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证明自己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游戏“很厉害”时,往往也是在说:“我在这个游戏里,找到了我的价值。”

所以,游戏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它只是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那些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的人,很多时候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并且这种感觉被圈子里的信息和社交互动不断放大。这本身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应该多看看不同的游戏,多看看不同的玩家,也许会发现,游戏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和精彩得多。每个人在自己喜欢的游戏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厉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在97 还是98年的时候,当时的《电子游戏软件》杂志上讲32位机战争的事。有一位高论是这样的: 小孩子们总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而大哥哥不会对小孩子的游戏感兴趣,所以任天堂的失败(指N64败给PS1)就是这样,蹦蹦跳跳的马里奥太幼稚了。现在的游戏是 气势如虹的铁拳,如电影一般的生化危机。 可能在当时,很多人会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吧。

23年过去了,气势如虹的铁拳,成了小众游戏,生化危机嗯,还行,在炒23年前的冷饭吧。帮助索尼打败任天堂的主力---史克威尔,都不单独存在于世了。而任天堂还是那个任天堂。马里奥还是那个马里奥。虽然再也不可能回到85年时的那个横扫业界的地位。但也算是行业中坚。

所以,鄙视链这玩意儿,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人们在争夺鄙视链上游的时候,其实是在争夺话语权。

问题不在这里,不在游戏,而在人。人人心里有杆秤,有个衡量标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这其实很正常,她不喜欢你玩的游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她看不上,一样非常合乎人之常情。

不正常的是,如果不喜欢,看不惯。在心里说,跟同好说。或者直接发到网上这种公共话题领域去说,都是正常表达。 非得跳到你脸上说,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有人个不喜欢吃馒头,这个人虽然口味有点奇怪,但是你能说他什么?不能,但是这个人跑到正在吃馒头的人跟前说,你吃得啥狗屎玩意儿。 请问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问题不在于他喜欢不喜欢。而在于他在挑衅。 如果有个人老跟你挑衅,要么,这人没有情商,要么,这人处处想压制你一头。要么,你太软蛋,要么,你有啥把柄被她捏着或者因为什么事就是不能翻脸。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人类在优越感爆棚的时候,会非常有表达欲。所以,近期知乎有很多提问,总是在撩拔网民们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流量经济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