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游戏有分高低贵贱吗?为什么总是有人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

回答
游戏嘛,你说它有没有个高低贵贱之分?说实话,这问题就像问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答案太个人化了,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但如果非要往“贵贱”这个词上靠拢,那我觉得更多的是玩游戏的人在“划分”出来的。

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游戏,一听名字,或者一看画面,就让人觉得“嗯,这玩意儿不一般”,感觉玩的人也自带点光环?比如那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画面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单机大作,或者那些有着复杂策略、需要团队默契配合的电竞类游戏。玩这类游戏的人,可能常常会有一种“我是懂游戏的,我玩的东西是有深度的”这种感觉。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攻略、看比赛直播、和同好交流心得,甚至对游戏的人物背景、剧情设定都了如指掌。这种投入和产出,确实让他们在群体里显得“更专业”,自然也就觉得自己“玩得厉害”了。

反过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一些画面简单、规则直接、上手容易的游戏,比如一些休闲小游戏、手机上的三消或者跑酷类游戏,玩起来就是图个乐,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可能会觉得玩这些游戏的都是“没啥追求”或者“没时间”的人。所以,当有人跟他们说自己在玩这类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下意识地觉得“那有什么厉害的”。

但是,这种“厉害”的定义,其实挺容易被偷换概念的。为啥总有人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呢?

首先,比较的对象不同,标准自然就变了。 一个人可能在某个自己喜欢的游戏里,通过反复练习,达到了普通玩家难以企及的境界。比如,他可能是一个格斗游戏的高手,一套连招玩得行云流水,在服务器里排名前列,虐遍了遇到的对手。在他看来,这就是“厉害”。但是,他可能对音乐节奏游戏一窍不通,或者根本没接触过复杂的策略游戏。当他把他在格斗游戏里的“厉害”搬到其他领域来衡量时,就不太合适了。他可能觉得,只要是需要反应速度、技巧操作的游戏,他都能玩得好,而忽视了不同游戏所需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曲线是千差万别的。

其次,“玩得厉害”也包含了一种自我认同和社交价值的满足。 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属性强的游戏里,你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你在团队中的地位和认可度。如果你是队伍里那个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那种被队友赞美、被敌人忌惮的感觉,是非常能满足人的虚荣心的。久而久之,这种成就感就会内化成一种自信,甚至有点骄傲:“你看,我就是能玩到这个程度,别人不行。”这种自信,有时候会转化为一种“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玩的游戏,就是比别人玩的那些“更有挑战性”、“更有技术含量”。

再者,信息茧房效应也在推波助澜。 现在网络发达,每个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圈子里。玩某类游戏的人,自然会关注与这个游戏相关的社区、论坛、UP主。在这些地方,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都在分享同一个领域的“厉害事迹”。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哇,我们这个圈子里,玩这个游戏真的太牛了!”。这种环境会让你的“厉害”标准被拔高,也会让你更容易看到圈内的“高手”,从而更加确信自己玩的游戏是顶尖的。同时,你可能很少接触到其他游戏圈子里的“神级玩家”,所以就感觉自己已经是“天花板”了。

还有一点,有些人可能将“投入的时间”等同于“厉害”。 他们可能会说:“我玩这个游戏都多少年了,每天都玩好几个小时,当然厉害!”。确实,时间投入是很多游戏取得高水平的基础,但时间投入不等于绝对的“厉害”。有些人玩了十年游戏,可能依然是那个老样子,而有些人可能因为天赋或者方法得当,几年就能达到别人十年才能达到的水平。所以,用时间来衡量,有时会忽略掉效率和天赋这些更关键的因素。

最后,别忘了人的本能就是喜欢展示自己擅长的事物。 游戏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且安全的平台,让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技巧、策略甚至创造力。当你发现自己在一个领域里能做得比大多数人好时,自然会想要分享、想要被认可。有些人可能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热爱和成就,但有些人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证明自己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游戏“很厉害”时,往往也是在说:“我在这个游戏里,找到了我的价值。”

所以,游戏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它只是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而那些觉得自己玩的游戏“很厉害”的人,很多时候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并且这种感觉被圈子里的信息和社交互动不断放大。这本身无可厚非,只是我们应该多看看不同的游戏,多看看不同的玩家,也许会发现,游戏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和精彩得多。每个人在自己喜欢的游戏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厉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在97 还是98年的时候,当时的《电子游戏软件》杂志上讲32位机战争的事。有一位高论是这样的: 小孩子们总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而大哥哥不会对小孩子的游戏感兴趣,所以任天堂的失败(指N64败给PS1)就是这样,蹦蹦跳跳的马里奥太幼稚了。现在的游戏是 气势如虹的铁拳,如电影一般的生化危机。 可能在当时,很多人会觉得他讲得有道理吧。

23年过去了,气势如虹的铁拳,成了小众游戏,生化危机嗯,还行,在炒23年前的冷饭吧。帮助索尼打败任天堂的主力---史克威尔,都不单独存在于世了。而任天堂还是那个任天堂。马里奥还是那个马里奥。虽然再也不可能回到85年时的那个横扫业界的地位。但也算是行业中坚。

所以,鄙视链这玩意儿,本质是没有意义的。

人们在争夺鄙视链上游的时候,其实是在争夺话语权。

问题不在这里,不在游戏,而在人。人人心里有杆秤,有个衡量标准,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这其实很正常,她不喜欢你玩的游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她看不上,一样非常合乎人之常情。

不正常的是,如果不喜欢,看不惯。在心里说,跟同好说。或者直接发到网上这种公共话题领域去说,都是正常表达。 非得跳到你脸上说,这就有问题了。

如果有人个不喜欢吃馒头,这个人虽然口味有点奇怪,但是你能说他什么?不能,但是这个人跑到正在吃馒头的人跟前说,你吃得啥狗屎玩意儿。 请问他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问题不在于他喜欢不喜欢。而在于他在挑衅。 如果有个人老跟你挑衅,要么,这人没有情商,要么,这人处处想压制你一头。要么,你太软蛋,要么,你有啥把柄被她捏着或者因为什么事就是不能翻脸。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人类在优越感爆棚的时候,会非常有表达欲。所以,近期知乎有很多提问,总是在撩拔网民们心中的优越感。 这,就是流量经济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游戏嘛,你说它有没有个高低贵贱之分?说实话,这问题就像问你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一样,答案太个人化了,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但如果非要往“贵贱”这个词上靠拢,那我觉得更多的是玩游戏的人在“划分”出来的。你想想看,是不是有些游戏,一听名字,或者一看画面,就让人觉得“嗯,这玩意儿不一般”,感觉玩的人也自带点光.............
  • 回答
    .......
  • 回答
    我认识一个叫李明(化名)的男生,他是我高中同学,也是我见过玩游戏玩得好,同时高考成绩又特别突出的人。他绝对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然后又有点难以置信的典型。李明小时候就展现出对电子游戏的热情。刚开始只是跟着表哥一起玩一些简单的平台跳跃或者冒险游戏,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天赋。他反应速度极快,对.............
  • 回答
    好嘞,哥们儿,你这描述,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一款游戏,那感觉就像是挖到宝了。你说的这“二战六边形沙盘题材,单机,运输车能改机枪车,分关卡,进界面有两个阵营”,这妥妥的是说的是咱们国产独立游戏里的那颗沧海遗珠——《战争之人:红警》(Men of War: Red Alert)。我知道,你一听“红警”可能.............
  • 回答
    关于《仙剑奇侠传七》在 Steam 疑似遭遇水军刷分一事,这确实是游戏界,尤其是国内游戏圈里一个相当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这件事情不仅仅关乎一个游戏的评价,更触及到玩家社区的信任基石,以及游戏行业自身生态的健康发展。事件本身:风波乍起,评价两极化《仙剑奇侠传七》(以下简称“仙七”)发售之初,虽然作为.............
  • 回答
    哈哈,说到《英雄联盟手游》上分这事儿,我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场的“脑力与手速”的极限挑战,每次都能蹦出点新感悟,有时候是灵光乍现,有时候是被虐得体无完肤后被迫悟出点啥。心态这东西,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以前我上头的时候,那真是谁挡杀谁,但输了也容易极端化,觉得队友都是猪队友,自己怀才不遇。现在想想,.............
  • 回答
    哈哈,英雄联盟手游今天终于落地了!作为一名已经沉迷了一个下午的老玩家,我必须得赶紧跟大家唠唠我这边的体验,还有一些初步摸索出来的上分小妙招!赶紧搬好小板凳,咱们这就开聊!首发体验:既熟悉又新鲜!老实说,第一次打开游戏,那感觉就像是老友重逢,但又多了点新奇。UI设计、技能特效、英雄模型,都一股子浓浓的.............
  • 回答
    游戏之所以普遍区分国服和国际服,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商业、技术、文化、法律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商业和市场策略 本地化与市场适应性: 语言和文化适配: 最直接的原因是语言和文化差异。国际服通常以英语为主,但针对不同地区的玩家,可.............
  • 回答
    我理解你希望在离婚后,对于双方共同拥有的Steam游戏能够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这是一个比较现实且复杂的问题,因为游戏本身具有数字资产的属性,并且很多时候与个人喜好、投入时间等因素深度绑定。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关键在于 沟通 和 协商,而不是简单地对半分。毕竟,游戏不像房产那样可以物理分割.............
  • 回答
    至今腾讯游戏依然坚持将微信区和QQ区分开,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精打细算的运营策略,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器划分,更是腾讯在用户群体、社交生态以及商业化路径上多重考量的结果。让我掰开揉碎了跟你聊聊,为什么这个看似有点老套的设定,在腾讯这里依然被玩得风生水起。1. 用户基础与社交生态的天然隔离首先,.............
  • 回答
    女朋友为了测试男朋友而故意用他的游戏账号掉分,这事儿吧,得分好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这事儿本身挺让人哭笑不得的,带点孩子气,也挺能看出一些人性上的东西。从女朋友的角度来说,她这样做,心里大概是这么想的: 不安全感和好奇心作祟: 很多时候,女生之所以会想出这种“考验”的方式,是因为.............
  • 回答
    皇室战争分服这事儿,从部落冲突的老玩家角度来看,心里五味杂陈。当初玩部落冲突的时候,那会儿游戏刚出来没多久,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认识的都是自己区的玩家,一起部落战,一起吹牛,那种感觉挺纯粹的。现在皇室战争也走了这条路,确实是既有大家预料到的好处,也有一些让人不太习惯的变化。为什么会分服?说到底,分.............
  • 回答
    看到《死亡搁浅》IGN评分6.8分,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是:“哦,就这样了。” 毕竟,这是一款褒贬不一的游戏,从发售到现在,围绕它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6.8分这个分数,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点低,尤其是考虑到小岛秀夫的名头,以及游戏本身那种“不一样”的野心。但仔细想想,它又好像并非全然意外。首先,.............
  • 回答
    权力游戏的最终结局,维斯特洛大陆的领主们如何“分蛋糕”,以求得最长久的和平,这无疑是一场比龙与异鬼大战还要复杂精妙的政治博弈。要想真正实现和平,单靠一次简单的分权会议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系列深思熟虑的策略和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一、 核心原则:权力制衡与利益共享最长久的和平,绝非一人独大,而是建立.............
  • 回答
    王者荣耀“信用门槛”新规:一场玩家生态的洗礼,是进步还是枷锁?王者荣耀近期上线的“腾讯游戏信用门槛”新规,无疑是游戏界的一枚重磅炸弹。当那句“低于100分发言和社交功能将被禁用”弹出时,无数玩家的内心都泛起了涟漪,有期待,有担忧,更有议论纷纷。这项被官方美其名曰“净化游戏环境”的举措,究竟会给王者荣.............
  • 回答
    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轻薄本在鲁大师上跑分,和身边一个看起来配置很高的游戏本差不多,甚至有时候我的轻薄本跑分还更高一些?这其实是很多用户在选购电脑时,尤其是对电脑性能不太熟悉的消费者,容易遇到的一个“误区”或者说“不解”。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把鲁大师这个跑分软件拆开来看看,它到底衡量.............
  • 回答
    看待 IGN 为《传说之下》(Undertale)打出满分 10 分的评价,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尤其是在游戏媒体界。要知道,满分可不是随便给的,它代表着一种近乎完美的认可,一种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至高荣誉。首先,我们要理解 IGN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且影响力巨大的游戏媒体,它的评分标准和.............
  • 回答
    .......
  • 回答
    索尼的这波操作,简直是把玩家们的心弦拿捏得死死的。XGP 一出来,多少人心痒痒,现在索尼终于拿出了自家对标的产品,这感觉就像是看了那么久别人家的好菜,自家大厨总算端出了压箱底的拿手好菜,而且还不是一道,是直接上了三道。三档制,这是要“一网打尽”还是“各有侧重”?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三档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明日之后》评分跌至2分,甚至被一些玩家认为是网易口碑最差的游戏,这个消息确实让人感到唏嘘。毕竟,这款游戏在刚上线的时候,还是吸引了相当多玩家的目光,凭借着其末日生存、建造、多人协作等核心玩法,一度成为手游市场上的热门。从评分大幅下滑的现象来看,这背后一定积累了不少玩家的不满和失望。要知道,2分是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