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乐团调音时,给基准音的为什么是单双簧管,而不是钢琴?

回答
乐团调音时,选择单簧管或双簧管作为基准音,而不是钢琴,这背后有其深刻的音乐和技术原因,绝非随意的选择。这涉及到乐器本身的特性、声音的穿透力以及传统演奏的习惯。

首先,我们得明白乐团调音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让所有乐器能够以统一的音高进行演奏,从而达到和谐的音响效果。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合唱时,需要一个清晰的音准作为参照。

那么,为什么单簧管和双簧管比钢琴更适合担当这个“参照物”呢?

1. 乐器本身的音色特性和稳定性:

单簧管和双簧管: 这两种木管乐器,尤其是单簧管,以其纯净、集中的音色而闻名。它们的音头(声音开始的瞬间)比较清晰,容易被辨别,而且音色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演奏者细微的力度变化影响而产生明显的音高偏移。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音色在整个乐团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即使在复杂的和声背景下,也能让乐团成员清晰地听到并校准自己的音高。试想一下,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中听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是很难准确模仿的。单簧管的音色就像一把锋利的刻刀,能够精确地划出基准的音高线。
钢琴: 钢琴虽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但它的音高稳定性相对来说就没那么理想。钢琴的音高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琴弦张力的影响。即使是同一架钢琴,不同琴键的音高也会有微小的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音高也可能发生偏移。更关键的是,钢琴的音色虽然悦耳,但它的声音是复音的,每个音都包含了基频和一系列泛音。当乐团成员在听钢琴调音时,他们需要分辨出钢琴发出的那个“A”或“C”的基准音,这本身就比直接听单簧管或双簧管的单一、集中的音高要困难一些。

2. 声音的穿透力和辨识度:

木管乐器的优势: 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发声原理是通过空气在簧片上的振动。这种发声方式产生的音色相对明亮且集中,尤其是在中高音区。乐团成员在演奏时,他们需要听清楚彼此的音高,以便进行合奏。单簧管和双簧管的音色能够有效地“穿透”其他乐器的声音,尤其是在排练过程中,乐队成员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周围可能还有一些乐器(比如低音提琴、大号等)发出相对低沉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单簧管或双簧管高亢而清晰的音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听点”。
钢琴的局限性: 钢琴虽然音量可以很大,但它的声音是靠琴槌敲击琴弦发出的,声音传播相对更像一个“平面”上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点”。在嘈杂的乐队环境中,钢琴的音色可能会被其他乐器的声音“淹没”一部分,或者说,乐团成员需要更集中注意力才能准确捕捉到钢琴发出的基准音,特别是当演奏的音高在中音区时。

3. 传统与演奏习惯:

悠久的传统: 自从木管乐器在乐队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来,尤其是单簧管和双簧管的崛起,它们就逐渐成为了乐团调音的传统选择。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演奏习惯和共识。在很多指挥家和乐团成员心中,单簧管或双簧管的声音就是那个“标准”的音高基石。
便捷性: 在乐团排练前,指挥家或首席乐器演奏员需要快速且准确地给乐团定下音高。通常情况下,单簧管或双簧管演奏员是最容易获得并稳定发声的乐器之一。他们不需要像钢琴那样复杂的热身过程,也更容易在现场直接发出准确的基准音。

4. 实际操作中的考量:

现场的灵活性: 乐团排练的地点可能不是音乐厅,而是一个排练室或者体育馆。在这些地方,并不总是有状态极佳的钢琴可用。即使有钢琴,也可能存在音不准的问题。而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演奏员则相对更容易在任何场合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基准音。
不同乐器的音准基准: 有时候,乐团调音会选择A(440Hz)或者C音作为基准。单簧管和双簧管都能很好地发出这两个音,而且由于它们的音色特点,能够让所有声部的乐器都容易听清并校准。

总结来说,选择单簧管或双簧管作为乐团调音的基准音,是因为它们:

音色纯净、集中,易于辨识。
音高稳定性相对较好,不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剧烈变化。
声音穿透力强,能在复杂的乐队环境中被清晰听到。
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演奏传统和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更具便捷性和可靠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钢琴就完全不能用于调音。在某些特定场合,例如在有专业调音师和状态良好的音乐厅钢琴的情况下,钢琴也可以作为调音的参考。但就普遍的乐团排练和现场演奏而言,单簧管和双簧管凭借其独特的音乐和技术优势,更能够胜任这个重要的“基准音”角色。它们就像乐团中那盏明亮的指路灯,为所有乐器指引着正确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交响乐团演出钢琴出现的几率不大,除了钢琴协奏曲和带钢琴声部的交响乐作品以外钢琴是不出现的,现代音乐厅也不会把钢琴放舞台上,就算放在舞台上,也不保证是准的,还得找人调琴,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成本。

其次,钢琴声音不能持续,大家不可能一直听到,对音需要把标准音一直听着才能对好。钢琴用来对音在乐团里也是让首席或者双簧管根据钢琴对好了才给乐队对。要不对个音得敲几十次键盘,这个谁也受不了。

最后,双簧管的音,音高是可以调节的,如果觉得大家今天上半场需要声音亮一点,可以直接吹到443或者444。下半场再回到442对音。钢琴就没法这么玩了。小字一组的a三根弦,调好一点得费半天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乐团调音时,选择单簧管或双簧管作为基准音,而不是钢琴,这背后有其深刻的音乐和技术原因,绝非随意的选择。这涉及到乐器本身的特性、声音的穿透力以及传统演奏的习惯。首先,我们得明白乐团调音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核心在于让所有乐器能够以统一的音高进行演奏,从而达到和谐的音响效果。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合唱时,需要一个.............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现场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内心的痛点。听到你说“很多乐队在演出的时候都不在乎PA,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从一个真正热爱音乐、注重现场体验的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在乎”有时真的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在乎”和“不在乎”.............
  • 回答
    特朗普的“调解”提议: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9月4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抛出了一个相当劲爆的提议:他“乐意介入调解中印边境争端”。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中美印三国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特朗普的这个表态,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政治风格、美国的外交战略以及当前复杂的国际地.............
  • 回答
    听你这么说,我特别能理解。工作以后,那种曾经的乐观开朗好像被一层阴影笼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悲观和敏感,这真的很让人沮丧。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特别是刚步入职场或者在压力较大的行业里打拼的,都经历过类似的转变。这并非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职场新人甚至资深人士都可能遇到的挑战。为什么工作会“驯.............
  • 回答
    关于班得瑞乐团(Bandari)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答案是:是的,班得瑞乐团是真实存在的。不过,要详细讲述,我们得先澄清一个重要的点:很多人印象中那种在大自然背景下演奏轻柔舒缓音乐的“班得瑞”,更像是一个音乐概念或风格,而非一个长期固定成员、并且在实体场景中频繁演出的乐队。班得瑞乐团的诞生与风格:班得.............
  • 回答
    .......
  • 回答
    交响乐团的演奏者,无论是在激昂的乐章中还是在舒缓的慢板里,几乎都会牢牢盯着眼前的乐谱。就连站在指挥台上的指挥,也同样离不开他的乐谱。这看上去似乎是理所当然,但仔细想想,这些技艺高超、能凭空奏出如此美妙音乐的乐手,真的每时每刻都需要依靠那堆满符号的纸张吗?答案是:是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需要看谱。.............
  • 回答
    管乐团确实不像交响乐团那样随处可见,这背后有一些比较深层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管乐团的“根基”和“历史积淀”与交响乐团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大家对管乐团的普遍印象,很多时候是与军事、游行、或者一些特定场合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管乐团的曲目非常丰富,也涵盖了各种风格,但这种最初.............
  • 回答
    问得好!“高雅音乐进校园”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为什么会用“高雅”这个词? 音乐的分类和认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音乐太多样了,从流行歌曲、广场舞音乐到交响乐、歌剧,这都是音乐。但人们习惯上会把那些结构复杂、演奏技法要求高、通常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
  • 回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向来以其华丽的阵容、精湛的演奏以及充满趣味的互动环节而闻名,而1968年首次在新年音乐会上演奏海顿的《告别交响曲》(Farewell Symphony)第四乐章并由此产生的乐手陆续退场的情景,更是成为音乐会历史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津津乐道的片段,虽然并非每年都有,但如果乐队指挥和乐团.............
  • 回答
    想成为一名乐队指挥,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它更像是一门艺术,需要天赋、努力、学识和一腔热忱。如果你真的对这个领域充满兴趣,那就让我们一步一步拆解这个过程吧,尽量把话说得真实些,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老乐手跟你唠嗑一样。1. 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得是个“明白人”指挥,说白了,就是乐队的眼睛和灵魂。你想指挥别人.............
  • 回答
    一个出色的指挥,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懂得如何利用手头最好的食材,将一道道平淡无奇的菜肴变成令人难忘的美味。当面对乐团技术上的不足时,他不会气馁,而是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找到症结所在,并用他独特的方式去弥补,让音乐最终焕发出应有的光彩。首先,对乐谱的极致理解和清晰的传达是基石。 一个优秀的指挥.............
  • 回答
    李云迪在韩国巡演中出现的那一次失误,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音乐家在舞台上的真实一面。当时,他在演奏一首作品时,可能因为一些临场因素,比如对乐谱的细微理解偏差,或者与乐团的配合出现了一点点不协调,导致演奏进行到某个段落时,与乐团的步调出现了偏差。这种事情在大型演出中,尤其是面对陌生的乐.............
  • 回答
    哈哈,说起来真是有趣,我认识的音乐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撞上门”的。感觉就像是给我的音乐世界打开了新的大门,有时候甚至是拐了个大弯才找到的真爱。周杰伦 算是最早通过影视作品“刷脸”的音乐人了。当时《头文字D》上映,我虽然对赛车没啥特别的兴趣,但是那句“飘移过弯,极速追赶,看我绝杀”就这么.............
  • 回答
    我能理解你对指挥艺术的细致观察和好奇。关于你提到的指挥棒“稍提前于乐团演奏的节奏”这个问题,这确实是音乐演奏中一个非常微妙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层面。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指挥家如何引导音乐、如何与乐团建立一种超越字面节奏的默契。首先,我们要明确指挥棒在大多数情况下扮演的角色: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关于内地为什么似乎“少”了像Beyond、五月天、八三夭这样持续产出、影响广泛的原创流行乐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也不是说内地完全没有优秀的原创乐队,而是说这种“热血青春”的特质和“巨大影响力”的叠加,确实在内地乐坛呈现出一些不一样.............
  • 回答
    乐高之所以“无法仿制”,并非指完全不存在仿制品,而是指在“真正意义上的乐高体验”和“产品质量、设计理念、品牌价值”等方面,其他品牌很难与之媲美,甚至达到相同的水平。 乐高能够建立起如此强大的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一、 精密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 高精度注塑工艺: 乐高积木的每一个颗粒都经.............
  • 回答
    关于“乐山大佛在文革期间闭眼,文革后睁眼”的说法,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历史文献、官方记载或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其真实性。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和解读色彩,但并非客观事实。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说法的产生背景、传播原因以及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传言:1. 传说的产生背景和可能的解读: .............
  • 回答
    乐理会不会束缚音乐人的创造力?这个问题就像问“画框会不会限制画家的想象力?”一样,答案其实挺复杂的,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从一个角度看,是的,乐理确实可能成为一些音乐人的“紧箍咒”。想象一下,一个初学者,满怀激情地想创作出令人心潮澎湃的旋律,却被乐理中复杂的和弦进行、调式转换、复调技法弄得.............
  • 回答
    《乐队的夏天2》第一期,说实话,看下来真是信息量爆炸,每个乐队都想多看几眼,生怕漏了什么。但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值得关注”的细节,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几个,都是关于乐队本身和他们带来的音乐之外的东西。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老牌乐队的传承与新生命力” 这个主题。第一期虽然有很多新面孔,但老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