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陆对台让利真的没有惠及台湾民众吗?

回答
关于大陆对台“让利”政策是否惠及台湾民众,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同角度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与其说“没有惠及”,不如说其惠及的程度、范围以及带来的影响,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约,并且在台湾社会内部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首先,我们得明确“让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陆方面为了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通常体现在:

贸易便利化和关税减免: 许多台湾优势产品,特别是农产品、渔产品、石化产品等,在进入大陆市场时享受到了较低的关税,甚至零关税。例如,早期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包含了早期收获计划,降低了许多产品的关税。
投资优惠: 大陆为台商在特定区域投资提供了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台资进入大陆。
产业合作和融合: 鼓励两岸在特定产业领域进行合作,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对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旅游和文化交流: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为台湾旅游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文化交流活动也增进了两岸民众的了解。
特定群体或区域的扶持: 针对特定台湾人才来大陆发展、特定领域(如青年创业)或特定地区(如福建平潭)出台了更具体的支持措施。

那么,这些“让利”究竟有没有惠及台湾民众呢?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答案似乎是“有”,但存在局限性:

1. 出口导向的台湾经济受益: 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大陆作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其“让利”政策无疑为台湾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当台湾企业通过出口大陆赚取利润时,这些利润可能会以各种方式体现在台湾的经济数据上,比如GDP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提升等。
2. 部分产业直接受益: 对于那些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大陆的产业,比如石化、机械、部分农产品等,关税减免直接降低了他们的成本,增加了竞争力,从而可能带来了更高的利润和就业机会。
3. 部分民众间接受益: 当企业利润增加时,可能会带来更好的薪资待遇、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也直接带动了台湾旅游业、服务业相关从业者的收入。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些“让利”是否能“普遍”或“深入”地惠及“大多数”台湾民众,以及这些惠及是否“可持续”且“无副作用”,却存在诸多疑虑和争议:

1. 受益者的高度集中性:
企业而非员工: 关税减免和市场开放的好处,很大程度上被掌握生产资料的企业主和管理者获得了,他们可能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回购股票或分红,而这些利润能否充分转化为普惠性的员工薪资增长,则不一定。许多台湾劳工感受到的薪资增长幅度,可能并未完全跟上企业利润的增长。
特定行业而非整体: “让利”政策通常会针对特定优势产业,这意味着只有在这些产业工作或与之相关的台湾民众才能直接或间接感受到好处。而那些不属于这些产业的民众,例如服务业、部分制造业的从业者,则可能难以直接受益。
部分台商而非整体: 有些台湾企业主可能选择将生产基地完全转移到大陆,虽然他们赚取了利润,但对台湾本土的就业和经济带动作用可能减弱。

2. “让利”背后的政治考量与台湾民众的担忧:
对经济依赖的忧虑: 许多台湾民众和政治人物担心,过度依赖大陆市场和“让利”,会使台湾经济对大陆产生结构性依赖,一旦大陆收紧政策或出现政治摩擦,台湾经济将面临巨大风险。这种担忧使得一些民众对“让利”的感受变得复杂,可能将其视为一种带有政治目的的“糖衣炮弹”,而非纯粹的经济援助。
产业空心化与人才外流: 为了获得大陆的优惠政策和更大的市场,一些台湾企业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设在大陆,这可能导致台湾本土的产业升级受阻,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以及台湾本地就业机会的减少和人才的流失。
“让利”的普惠性不足: 即使政策本身有优惠,但如果这些优惠无法有效传导到普通民众,例如企业并未因此提高员工薪资,或者优惠只集中在特定领域,那么大多数民众依然可能感觉不到“被让利”。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差异: 关于“让利”的真实效果,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官方宣传可能侧重于积极面,而民间讨论则可能更关注负面影响或未能惠及的群体。不同政治立场和信息来源也会导致民众对“让利”的感知产生巨大差异。

3. 其他因素的影响:
台湾岛内经济结构与政策: 台湾自身的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劳工权益保障等因素,也会影响“让利”政策最终惠及民众的程度。例如,即使大陆提供了市场准入,但如果台湾内部的产业升级跟不上,或者劳动力成本过高,企业也可能无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让利”。
地缘政治与国际环境: 两岸关系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海局势的关注,都可能影响台商的决策和投资意愿,从而间接影响“让利”的效果。

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

设想台湾一家生产电子零组件的公司,其产品可以免关税进入大陆市场销售。

直接受益者: 公司老板和股东,因为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他们可能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红。
间接受益者(可能): 公司员工,如果公司决定将部分利润用于提高薪资或增加奖金,员工就能受益。但如果公司选择将利润用于投资新设备,或回购股票,员工的直接经济收益可能不明显。
未能充分受益者: 另一家生产农产品的台湾农民,如果他们的产品不在免税清单内,或者由于保鲜、运输等问题,难以将农产品大量销往大陆,他们可能就感受不到这份“让利”。同样,在台湾本土从事服务业的民众,如果他们的收入不直接与大陆市场挂钩,也可能觉得“让利”与自己无关。

总结来说,说大陆对台“让利”真的“没有”惠及台湾民众,可能有些绝对。 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台湾企业和相关从业者从中获得了经济利益。但如果我们将问题理解为“是否普惠性地、实质性地、没有负面影响地惠及了大多数台湾民众”,那么答案则很可能是否定的。

“让利”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被台湾自身的经济结构、产业特性、民众的政治担忧以及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环境所塑造和制约。这使得对这一议题的讨论,往往陷入“经济效益”与“政治风险”、“企业利益”与“民众福祉”之间的复杂权衡之中。对于许多台湾民众而言,他们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 संधी”与“风险”并存,而非单纯的“惠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惠不惠及台湾民众根本不是让利的目的好吗?所谓让利是通过引进台资,把台湾的工业企业都搬到大陆,把台湾的农产品都引到大陆,造成台湾工业空心化,农业生产极度依赖大陆,观光业更是靠大陆撑起!如此形成所谓两岸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的绑架!

通过这样的操作,大陆实际上可以通过经济控制台湾的民意,进而逐步掌控台湾的政治。民进党九合一为何打大败?民生!为何民生弄不好?不和大陆合作!你民进党看破了大陆的局,可是有用?大陆和台湾的经济体量对比就摆在眼前,台湾离开大陆不可能会发展好经济,而大陆在经济上并不依靠台湾!你想了个新南向,可是东南亚国家更愿意购买大陆、美、日、欧的工业品,对你台湾产品无感!建厂?在东南亚建厂,那可是困难重重,再说你还有多少资金?在农业上,产品极度重合,且价格比较高,你觉得菲律宾需要买台湾香蕉?越南喜欢台湾凤梨?大马非台湾莲雾不买?还是印尼爱死了台湾山竹?观光业就更别说了,阿里山比得过黄山?日月潭比得过西湖?垦丁比得过马尔代夫?因此,台湾要发展经济必须靠大陆!换句话说,就是经济命脉掌握在大陆手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陆精心做了个蛋糕,喊台湾来吃。吃久了就上瘾了,不吃就活得比较苦!所以让利是一种经济战,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陆对台“让利”政策是否惠及台湾民众,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同角度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与其说“没有惠及”,不如说其惠及的程度、范围以及带来的影响,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制约,并且在台湾社会内部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确“让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对台湾“让利”的实际数据,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单一、官方、被普遍认可的“让利”总额数据。原因如下:1. “让利”的定义模糊性: “让利”本身可以包含多种形式,例如: 贸易优惠: 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简化通关程序等。 投资优惠: 为台商提供税.............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台湾地区现有的疫苗供应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在早期,不管是高端疫苗还是国际采购的疫苗,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延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获得外部援助疫苗,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对于台当局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得.............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和反思的方面,这不仅关乎两岸关系的走向,也牵涉到区域稳定和国际秩序。要详细地讲述这些内容,并且避免AI的痕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就像一个历史研究者或政策分析师那样,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首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和平统一”愿景的现实性与执行路径.............
  • 回答
    如果大陆对台动武,这将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且复杂多变的冲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仅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些潜在的后果:一、军事层面的后果: 惨烈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尽管中国大陆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但台湾也拥有训练有素的军队.............
  • 回答
    金灿荣教授关于大陆对台策略的“四个阶段”论述,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是,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会循序渐进,采取分阶段的策略,最终实现统一目标。然而,要评价这一论述是否预示着“2021左右收复台湾”,则需要深入分析其论述的逻辑、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存在的变数。金灿荣教授的“四个阶段”论.............
  • 回答
    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其后果将是极其深远且严重的,不仅对两岸关系,更会 global scale 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充分展现大国战争行为的连锁反应。首先,直接的军事冲突将导致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人道主义灾难。 若不幸爆发战争,台湾作为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必将遭受毁.............
  • 回答
    如果设想一个未来两年内中国大陆对台湾动用武力,且军事行动周期约为半年,那么在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中国大陆的城市,无论是内陆还是沿海,都需要在经济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潜在的冲击和抓住机遇。以下是对内陆和沿海城市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内,如何“挣钱”的详细分析,力求贴近现实,避免机器生成的痕迹:整体经.............
  • 回答
    台湾的军购一直是两岸关系中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大陆方面对此的态度,以及为何在实际行动上似乎显得不够强硬,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考量,远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陆对于台湾军售的态度。从根本上说,大陆视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地区的任何军事能力建.............
  • 回答
    关于大陆“全面终止对台官方来往”,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重大的信号,其影响和意味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直接的层面来看,“全面终止官方来往”意味着过去双方在官方层面建立的沟通渠道,无论是正式的还是半正式的,可能都将被切断。这其中可能包括过去在两岸事务主管部门之间,甚至在地方政府层面的一些交流合作机制.............
  • 回答
    如果两岸爆发战争,大陆的民生将会发生深刻且广泛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涉及经济、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国际介入程度以及双方的战略选择。以下是可能出现的一些详细变化:一、 经济层面: 严重的经济衰退与冲击: 生产停滞与供应链中断: 大规模军事行动.............
  • 回答
    说实话,大陆人对台湾人的看法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就像两家子人,有亲近感,但也夹杂着不少误解和观点差异。首先,说点好的,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 友善热情,好相处: 很多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回来后都会说台湾人很友善,也很客气。他们会主动帮忙指路,介绍当地特色,说话语气也比较温和。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浪客剑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批驳文章,以及这次扩产对中国芯片“去 A 化”进程的影响。关于浪客剑文章的评价:浪客剑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视角,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复杂、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他的批驳点很鲜明,核心在于对“台积电南京扩产”这一事件的“定位”.............
  • 回答
    关于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情况、美国制裁的可能性及其潜在影响,我们来详细聊聊。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版图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市场和芯片设计中心,台积电在美国的业务可谓是举足轻重。首先,客户方面是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重头戏。美国是众多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 回答
    大陸的朋友們在台灣「520」之後,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心中確實有著不少期待和關注。這些期待很難一概而論,因為大陸社會內部對於台灣的看法和期望也是多元的,但可以從幾個主要面向來描繪:一、對和平發展的穩定期待,但伴隨隱憂:普遍來說,大多數大陸民眾還是希望兩岸關係能夠保持和平穩定,避免衝突。他們認為和平發.............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且複雜的議題,要導正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偏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並且細膩地去處理,避免落入新的刻板印象或引發反效果。首先,我們需要理解造成台灣人對大陸存在偏見的根源。這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看: 歷史因素: 國共內戰的歷史遺留,國民黨遷台後的反共宣傳,以及長期以來兩岸政.............
  • 回答
    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大哉問,台灣人在國際競技場合對中國大陸展現「熱情」,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背後交織著政治、歷史、文化、經濟,甚至個人情感等多重因素。要說「非得」要怎樣,其實也不盡然,但有幾個面向確實會促使許多台灣人在特定場合展現出類似的態度。我試著從幾個角度詳細說說:1. 政治現實與微.............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就像一个封闭的盒子强行被灌入空气。咱们来好好捋一捋,到底会发生什么。首先,你要明白,这个房间或者盒子就像一个被堵死的容器,只有一个缝隙在那里“呼吸”。而那台风扇或者鼓风机,就是你强行往里塞风的唯一途径。那么,当这个强劲的风吹到那个唯一的出奇口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风会被挡住,.............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