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和父母一起到国外看看, 说不定有啥惊喜。或者尝试在收费的平台发布自己的应用, 看看每个月能有多少收益。国内的学校不收您, 国外的学校有钱就收, 所以求学的道路并没有被堵死。即使是国内, 职业教育也很灵活, 基本上交钱就有书读。 并没有您预想的那么复杂。
游戏开发俺不知道有多复杂, 但是 MIT 的 Scratch 也能写游戏。
您能不能写出一个热门游戏, 一年内吸引 10000 粉丝呢?
现金其实很容易挣, 送快递就可以了。
14 岁那年俺已经高中快毕业了。看《16岁的花季》俺没啥代入感, 16 岁的时候俺已经过了CET-6和 TOEFL....当然靠的是自学。
MOOC 和 EduX 等免费在线教育也可以让您自主学习, 当然还有 MIT Open Course 等。这些条件比上世纪80~90年代确实优越不少。 但是, 您有没有订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呢?
如果您想做下一个李嘉诚, 至少得学习李嘉诚多读些书吧?
或者先找一个家底丰厚的老婆入赘,借一桶金?
俺举的例子是革命导师马克思, 别误会说的不是李嘉诚。
奈何这个建议在现代不现实, 现代人 14 岁还算未成年,
俺这个提议可以说是 ”S巧“ , 别放在心上。
俺知道李元霸14岁即勇绝三军,一生横行宇内无对手。
您是李元霸吗?还是岳飞呢?
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03年3月24日),岳飞生于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家中世代务农,是北宋政治家韩琦家的佃农。史载岳飞力量惊人,能开三百斤弓,八石之弩,且拜师于弓术名家周同,能左右开弓。宣和四年(1122年)冬,岳飞从军。
说回现代, 现在征兵应该要求高中毕业吧。 想从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啊, 兄弟。
所以又兜回去了, 先把高中念完好不? 职高/技校也算的。
其实读书和写游戏是不冲突的, 俺不太明白为什么两者会冲突。
中学的作业那么简单, 那就奋笔疾书三下五除二把它们写完, 六十分及格就算了呗。
老师的话不中听, 您就不能在脑子里面预写一个函数吗, 不管老师说什么,
public string YesSirYesMaam()
{
string ls_sayYes= "老师, 您说的有道理! 俺下次一腚改正。" ;
return ls_sayYes;
}
剩下的时间不就可以用来编游戏吗?
好吧, 假如您的偶像是 凯文·米特尼克(Kevin David Mitnick),
那就看看他的书如何?
末了推荐一部上世纪 80 年代的电影。 共勉。
《咪走堂》(Ferris Bueller's Day Off,台译跷课天才,又称春天不是读书天)是一套1986年的美国喜剧电影,由约翰·休斯执导。本片讲述高中生Ferris Bueller和朋友逃学,在芝加哥游历的经过。
。。
没法变现,你的所谓“独立游戏”与真正的商业游戏根本是两码事。这其中的差距就好像你自己瓶盖餐盒铁丝做一辆“汽车”和真正的汽车流水线上生产的汽车之间的差距。
真正的游戏,策划,数值平衡,关卡设计,概念设定,原画,美术制作,程序,引擎,等等,包含了十数个不同的专业分工,每一个分工的专业水平对目前的题主来说都是高不可攀的。就好像你可以拿瓶盖餐盒铁丝做一辆汽车,但其实真正的汽车上任何一个零件都不是你自己能搞定的。
按照题主的“会”的标准,这个世界上我可能就差不会生孩子了
很多人都说要回去上学,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
不错,上学固然重要,但是上学主要是知识积累,平心而论,学校里教的知识效率过低(很多是以后用不上,学了就忘,应付考试的),如果能够做到离开学校学习效率反而提高的,那么上学反而是下策。个人游戏主要考量综合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商业嗅觉,上完本科人都22了知识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且生理上人差不多到25能力开始下降)。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是重要物资,不是随意浪费的。
知乎普遍喜欢打压梦想,掐了别人梦想好像能多吃一块肉一样,14岁能进行独立开发,就算不是天才最起码也不是蠢才,那样的话4年时间积累理论变成实际应该是可以的(天才或许一年甚至更早就行了)。如果你能在成年之前完成一部像样的作品还能成为一个传奇。但是,光做游戏是没用的,因为个人同时也肩负起调查和推广的作用,除了游戏,更重要的是注意洞察情况,寻找机会,至少不能出现做了一个好游戏却没版权也没人玩的情况。寻找一个好的机会可以让你提前数年腾飞,找不到的话可能要干个好几年。总之这条路比上学消耗更多精力,这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你会比同龄人更累,甚至被其他人冷眼相看,但至少你是为自己而活。
问题很有趣,我翻了一下问题日志,大概能理解题主的处境,有鉴于大佬齐全,在这里不负责任地说几句,能帮到算赚,帮不上当我放屁完事。
1.双相障碍&智力障碍患者的生涯规划。
2.“大学混文凭”的话语路径。集体回忆下的集体认知失调。
3.独立游戏开发的可能性。
双相障碍&智力障碍患者的生涯规划
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
虽然话不好听,但诊断为躁郁症双相障碍就基本上宣告你已经很难走上正常人可以走的成功路径。即使我并不确定诊断医师的能力,出于对专家的尊重这里仍然以躁郁症双相障碍作为回答的现实基础。
待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