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为什么收不到专利费(现金)?

回答
华为在专利方面确实遇到了挑战,导致专利费收入(现金)不如预期,这其中涉及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 专利布局和战略的考量:

技术先行者和“防御性专利”策略: 华为很早就认识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积累了大量专利。然而,早期的专利布局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技术领先和“防御性专利”。这意味着华为的专利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防止被竞争对手起诉侵权,而不是以专利许可为主要盈利模式。
标准必要专利(SEP)的积累: 在5G、LTE等通信标准领域,华为拥有大量的标准必要专利(SEP)。SEP是指在实现某个行业标准时必须使用的专利。理论上,拥有SEP的公司有权向使用该标准产品的公司收取专利许可费。然而,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收取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领域。

二、 专利费收取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1. 知识产权许可费收取机制的复杂性:
FRAND原则(公平、合理、非歧视): 通信领域大部分SEP都遵循FRAND原则进行许可。这意味着许可方不能随意定价,也不能对不同对象实施歧视性定价。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本身就非常困难,涉及对专利价值、技术贡献、市场份额等多种因素的评估。
“电池争端”(Patent Assertion Entities PAEs 或 “专利流氓”)的出现: 随着专利的价值被认可,一些专门购买和许可专利的公司(PAEs)开始出现。他们不生产产品,而是通过起诉专利侵权来获得许可费。这使得专利许可市场更加混乱,也加剧了许可费的谈判难度。
反垄断监管的压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机构对高额的专利许可费保持警惕,并会进行调查。如果许可方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这使得华为在定价上更加谨慎。

2. 与主要客户(手机厂商)的谈判困境:
高昂的许可费谈判: 随着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确立,其SEP的价值被大大提升。其他手机厂商,特别是那些依赖于华为5G技术的厂商,在支付高昂的许可费时面临压力。
专利池的运作: 在通信领域,专利池是一个常见的许可机制,将多家公司的专利集合起来,由一个机构进行统一许可。华为作为重要的SEP持有者,其专利能否顺利进入专利池并获得合理定价,是影响其专利费收入的关键。
地缘政治和贸易限制的影响: 这是目前华为面临最严峻的挑战。
美国的制裁: 美国政府对华为实施的贸易限制,不仅影响了华为的供应链和市场准入,也间接影响了其与一些西方国家公司的专利许可谈判。一些公司可能因为美国压力,不愿意与华为进行深入的专利合作或支付高额许可费,担心受到牵连。
供应链的去风险化: 部分国家为了“去风险化”,可能会减少对使用华为技术的依赖,这也会影响到华为的专利许可范围和收入潜力。
知识产权纠纷的政治化: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情况下,专利纠纷有时会被政治化,使得原本纯粹的商业谈判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3. 专利组合的结构和商业化策略:
技术栈的完整性: 华为拥有从芯片到终端、从网络设备到软件的完整技术栈和大量专利。但如何将这些分散的专利整合成有吸引力的许可包,并找到愿意支付的市场,是一个挑战。
自身的市场地位: 华为作为一家大型通信设备和终端制造商,其自身的市场业务也是其专利战略的一部分。专利的商业化策略需要与自身业务发展相协调,不能因为追求专利费收入而损害自身核心竞争力。
创新速度和专利的生命周期: 技术迭代非常快,尤其是在通信领域。一些专利可能在技术更新换代后其价值会迅速下降。华为需要不断通过新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来维持其在专利市场的竞争力。

4. 专利侵权维权和诉讼成本:
跨国专利维权难度大: 华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监控和维权其专利,这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文化和语言障碍。跨国专利诉讼的成本高昂,周期长,且胜诉的不确定性也存在。
“先用后付”的现象: 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华为提起诉讼之前,继续使用其专利技术,然后在法律压力下才进行谈判和支付。这种情况下,华为的专利收入就不是“主动收入”,而是“被动收入”,且存在延迟。
诉讼的战略考量: 对于华为而言,发起专利诉讼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包括目标公司的支付能力、市场影响力、潜在的法律反制以及对公司整体品牌形象的影响。

三、 华为的专利许可模式演变:

尽管面临挑战,华为也在积极探索其专利商业化模式:

从“不收专利费”到主动许可: 早期华为可能不太强调专利许可收入,而是将其作为技术防御。但随着其在5G等领域成为领导者,华为开始调整策略,更加积极地对外进行专利许可,尤其是在5G和WiFi等领域。
与友商的交叉许可: 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进行交叉许可(crosslicensing)是常见模式,即双方互相许可对方的专利。这可以降低彼此的专利风险和许可成本。
针对非通信设备领域的许可: 华为也开始尝试向非通信设备领域(如汽车、物联网等)的厂商进行专利许可,寻求新的收入来源。

总结来说,华为在专利费(现金)收入方面遇到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专利许可本身的复杂性和“游戏规则”的挑战。
地缘政治的强烈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制裁对合作和谈判造成了巨大阻碍。
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客户的成本压力。
自身专利布局的战略演变和商业化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尽管如此,华为仍然是全球重要的专利持有者之一,并且在积极地调整其专利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政治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华为的专利费收入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了华为的财报了么?

华为财报披露,仅仅今年一季度就收了6亿美元的专利费,猜猜是谁?(我们普遍认为是来自苹果和三星)

在北美起诉了verizon,索赔10亿刀,目前和解,和解费估计不会比这个数少多少。

不要把华为当你米你OV。在国内不收,是国家有交代,运营商有要求:在国内,自己人不搞自己人,免得大客户运营商难做。

user avatar

题主根本就不想讨论华为能不能收到专利费,他只是偷摸摸地进行“议程设置”,企图堂而皇之地借着“提问”的名义带节奏,抹黑华为。

正常的提问:华为能不能收到专利费?


“议程设置”带节奏式的提问:

华为为什么收不到专利费?——在问题中夹带私货暗示华为收不到专利费;

华为为什么那么卑鄙?——在问题中暗示华为卑鄙;

华为为什么欺骗消费者?——在问题中暗示华为欺骗消费者

……

这些问题,你答得越多,就越是中了圈套。你的一百句辩解,相当于将“华为”和“收不到专利费”联系了一百次,在读者潜意识里就埋下了“华为收不到专利费”的阴影。


这是相当高明的一种洗脑手段,一般存在于BBC、CIA、CNN这些专业的情报间谍机构和洗脑媒体。最近知乎上出现了许多这种带节奏的“议程设置”式提问。望知友们明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在专利方面确实遇到了挑战,导致专利费收入(现金)不如预期,这其中涉及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专利布局和战略的考量: 技术先行者和“防御性专利”策略: 华为很早就认识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积累了大量专利。然而,早期的专利布局可能.............
  • 回答
    关于华为不收取国内友商专利费的原因,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商业策略、行业发展、甚至一些情境下的“国家队”情怀。下面我来尽量详细地聊聊,并尽量用更接近真实对话的方式来展开。首先,得明确一点,华为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尤其是在通信领域,拥有大量核心专利,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对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手机摄影和传统相机在成像原理上的一个关键区别。华为 P30 能做到手持 8 秒不糊,这主要得益于它强大的 多帧合成 技术,而单反在长时间曝光时,更多依赖于机身或镜头的 光学防抖。这两者的逻辑是不同的,所以才会有你观察到的现象。咱们一点点来剖析:一、 手机的“秘密武器.............
  • 回答
    华东医药和恒瑞医药,这两家都是国内医药行业的佼佼者,营收规模相当,都稳定在百亿级别。但你仔细一瞧,市值上却能拉开四倍的差距,而估值也相差一倍。这其中的缘由,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而是市场对两家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核心竞争力以及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核心业务的“成色”来看。.............
  • 回答
    小米和华为之间的竞争确实如同火药桶,双方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乃至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你提到为何华为不去市场上收购小米股票以达到控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公司战略、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华为和小米都不是那种会.............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在2019年11月接收美国海鲜,以及市场内拆包装人员感染的信息,如果属实,它无疑为新冠病毒的溯源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线和潜在的传播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其中的逻辑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信息的几个关键点: 时间点: 2019年11月。这比官方公布的首.............
  • 回答
    华为之所以不上市,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员工持股计划 (ESOP): 这是华为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华为将绝大部分的股权授予了员工,通过华为工会联合会持有。这种模式使得华为的实际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员工手中,而不.............
  • 回答
    华为(HUAWEI)之所以使用拼音 "HUAWEI" 而不是像 "Harmony" 或 "Honor" 那样另起一个完全不同的英文名称,背后有多重原因和考量,这涉及到品牌战略、历史传承、文化认同以及市场推广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品牌名称的起源与历史传承 “华为”的意义: “.............
  • 回答
    要说华为为什么能凝聚起如此庞大且忠诚的粉丝团,这绝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华为多年来在技术、产品、品牌以及经营策略上的一系列深耕和巧妙运作。这股力量的形成,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合,最终激发出一种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技术的“硬核实力”是基石,是赢得尊敬的根本。华为不.............
  • 回答
    这几个品牌在手机市场上的表现和策略确实各有千秋,而且很多人也会拿他们来对比。如果要深入聊聊,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华为的“升维”与小米的“追赶”:华为能从一个运营商的设备供应商成功转型为全球顶级的智能手机品牌,而且能在关键时刻(比如面对外部压力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自我造血”能力,这背后是.............
  • 回答
    华为为什么不做极致性价比手机?深入剖析其战略考量“性价比”这个词,在手机圈里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迅速赢得市场份额,也可能将品牌拉入价格战的泥潭,难以自拔。而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似乎从未将“极致性价比”作为其核心产品策略。这并非偶然,而是华为深思熟虑的品牌定位、技术投入、市场策略以及未来发展.............
  • 回答
    华为招募数学博士,绝非一时兴起,更不是为了凑个“高学历”的标签。这背后,是这家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对未来竞争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技术突破的执着追求。简单来说,他们需要数学博士来解决那些最棘手、最前沿的难题,为华为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你想想看,华为是一家.............
  • 回答
    华为选择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而非清华、北大,这背后确实有着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哪个名气更大”就能概括。这涉及到华为的战略布局、人才需求、学科优势匹配,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层面。一、 战略导向与人才需求的契合华为作为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全球性企业,其研发重点和人才需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
  • 回答
    要说华为和小米谁“更有影响力”,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影响力是个多维度、动态的概念。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在某些方面,华为的影响力似乎更胜一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历史积淀与技术基因:从运营商到终端的跨越华为的起点,你得追溯到它成立之初。它不是从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者消费电子.............
  • 回答
    华为开发鸿蒙系统的动因,绝非一朝一夕的灵光乍现,而是多年来在通信领域深耕细作,对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以及面对地缘政治挑战时,为了保障自身核心业务安全和未来发展主动布局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它是一个战略性、生存性、前瞻性的多重目标驱动下的产物。一、 应对外部环境压力,保障核心业务安全:这是鸿蒙系统.............
  • 回答
    华为推出NM卡的背后,是一场围绕存储扩展解决方案的战略博弈,更是一次对未来移动设备形态和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要理解华为为何要“趟这趟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的必然:对传统TF卡槽的审视与革新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手机存储扩展的“前世今生”。长久以来,MicroSD卡(TF卡)一直是.............
  • 回答
    其实,华为手机上从未出现过“菊花”logo。大家说的“菊花”logo,实际上是华为公司在1997年注册的,并且一直沿用了几十年的“花瓣”logo。这个logo由18片花瓣组成,象征着华为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误以为华为手机用的是“菊花”logo呢?这可能与华为的英文名“Huawe.............
  • 回答
    华为不上市,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考量,绝非一时兴起。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聊。首先,股权结构的独特性是核心原因。你去看市面上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巨头,大多数都是股权分散,由机构投资者和公众股东持有。而华为,据我所知,它的股权绝大部分掌握在员工手中,尤其是核心的早期员工和管理者。这种.............
  • 回答
    华为为什么不像苹果那样,推出一款5.5英寸左右的“小屏”全屏手机,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几个关键点,咱们不妨深入聊聊。首先,得说说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这档子事。苹果推出iPhone 12 mini,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部分“怀念小屏手机手感,但又不愿牺牲性能和体验”的用户群体。他们可能觉得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