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篮球运动员老爱摸鞋底?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篮球场上,你总能看到球员们在各种时刻,不经意地,或者说“习惯性”地摸一下自己的鞋底。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癖好,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和原因呢。

1. 找寻“最佳触感”:

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感知鞋底的状况。篮球鞋可不是普通运动鞋,它的设计非常讲究抓地力、缓震性以及脚踝的支撑。球员们之所以会摸鞋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认鞋子是否还处于最佳状态。

抓地力是生命线: 篮球运动需要大量的急停、变向、启动,这些动作的完成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鞋底与地板的摩擦力。如果鞋底的纹路磨损得差不多了,抓地力就会大打折扣,球员可能会感觉“滑”,这时候摸一下鞋底,用手指感受一下纹路的深度,或者感受一下鞋底材质的“黏性”,就能大概判断出鞋子的抓地力是否还在。
感知鞋底的灰尘或异物: 篮球场的地面,虽然看起来干净,但难免会积累一些灰尘、汗水甚至是小的杂物。这些东西一旦粘在鞋底,就会大大影响鞋子的抓地力,让球员打滑。球员摸鞋底,也是一种“预警”,如果感觉到鞋底有异物感,或者鞋底变得“滑溜溜”的,就会下意识地想办法清理,比如用手蹭蹭,或者用力踩几下地面。
确认缓震和支撑: 虽然摸鞋底不能直接感知到缓震胶或者气垫的效果,但有时候球员在长时间比赛后,会觉得鞋子的“弹性”变差了,或者脚感不再那么舒服。摸摸鞋底,感受一下鞋底的整体厚度、材质的软硬,有时候也是一种下意识的“检查”。

2. 心理安慰与专注:

除了实际的物理感知,摸鞋底也带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归零”与调整: 篮球比赛节奏很快,球员们需要不断地从一个动作切换到另一个动作,从一种情绪切换到另一种情绪。在即将进行一个关键回合,或者一个发球、一个罚球之前,摸一下鞋底,就像是一种“重启”或“校准”。他们可能是在重新找回一种熟悉和安全的感觉,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习惯成自然: 很多事情一旦成为习惯,就不需要太多思考。对于一些球员来说,摸鞋底可能是一种在紧张比赛中,无意识释放压力的方式。就像我们紧张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咬指甲一样,摸鞋底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掌控感”,或者仅仅是习惯性的肢体语言。
“幸运符”般的存在: 有些球员可能会在特定的时刻,比如一个重要的罚球前,习惯性地摸一下鞋底。这可能是一种潜意识里的“仪式感”,就像是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鼓励,相信鞋子能带来好运,帮助他们完成动作。

3. 实际操作中的“清理”:

有时候,球员摸鞋底是为了简单粗暴地清理。

摩擦地面: 很多时候,球员会用力地在木地板上“踩”几下,或者用鞋底蹭蹭地面。这不仅是为了感知鞋底,更重要的是利用地面来清除鞋底附着的灰尘和杂物,重新找回最佳的抓地力。
手部接触: 有时候,他们也可能直接用手去擦拭鞋底,这比直接踩地面更直接,也更容易发现鞋底是否有异物。

什么时候最容易看到这种行为?

你可能会注意到,球员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摸鞋底的动作:

暂停的时候: 球员们在场边休息,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会检查自己的装备。
罚球线前: 这是需要高度专注和稳定性的时刻,球员可能会通过摸鞋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比赛关键时刻: 在决定胜负的时刻,球员会更加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鞋子的状态。
刚上场或者换鞋后: 球员需要熟悉新鞋的脚感和抓地力。
刚完成一个急停或变向后: 感觉有点不对劲,或者想确认鞋子是否还能承受下一次高强度的动作。

总而言之,球员们摸鞋底,这是一种集“检查”、“调整”、“心理暗示”和“习惯”于一体的复杂行为。它是他们为了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保持最佳状态、减少失误、甚至找到一丝心理安慰而采取的自然反应。下次你在看比赛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这确实是篮球运动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设里没有注明nba,这里只说一下nba的情况。


nba球员如果爱摸鞋底,基本上没什么实际用处——这多半只是球员个人的习惯动作,且久而久之变成一种心理暗示了

nba的地板无论品质还是比赛中清洁的频度,都远远超过任何其它球场(可以看看另外一个回答,详细介绍过nba的地板:为什么 NBA 转播比 CBA 转播看着更有「质感」? ),假如球员需要额外摸鞋底这种动作来提高磨擦/避免打滑……之类的系数,那nba怕是早就在比赛软硬件上提出方案了,毕竟球员才是比赛中的最重要财富。

不少nba场馆兼具其它活动使用,地板的铺设往往在赛前24小时内进行,每块地板的干净/整洁度也是很有保障的。


球鞋鞋底在这种种植于北纬30-40°之间(主要是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的北美枫木材质、每平米造价2000美金,至少十年就要全部更换一次的地板上磨擦磨擦,所使用的油漆除了保证光亮度也会避免对抓地性的影响,再加上地板清洁人员在比赛间隙见缝插针的清洁、球员所穿的球员版本球鞋外底也针对室内木地板特别优化……

完全不需要球员通过摸鞋底来增加点啥好处了。


nba地板清洁员对地板的清洁见缝插针,每个暂停或者休息,都会马上去擦拭地面上球员滴下的汗水。


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比赛中球员出汗量很大,球衣都是湿透的,而手是全身散热大户,鞋底是为数不多球员能摸到擦汗又干燥的地方。这种说法存在诸多疑点。

毕竟万一弄湿鞋底,带来安全隐患不说,替补席也有大量毛巾等可用来擦手,篮球比赛有很多暂停和罚球间隙,中间都有足够时间擦一下手。nba也会提供防滑镁粉,球员可以涂抹在手上避免湿滑。

詹姆斯赛前经常做的抛洒镁粉动作,镁粉就是用来吸湿干燥用的。


最著名的例子,史蒂夫·纳什罚球前要先摸一下鞋底再舔手指,纳什自己有一次原话意思是“舔手可以让我的手变得更加有粘性,以此让我拿球更稳”。没解释为什么要摸鞋底,只说了为什么舔手指。

但打了那么多年球,习惯成自然,即便球完全不“滑”,真不做这个动作了,怕纳什会很难受。

提到纳什也多说一点,纳什的生涯罚球命中率是90.43%。生涯他罚了超过三千个球,纵观NBA历史,也只有几个人生涯罚球命中率超过90%。

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那么卫生的罚球附加动作,是否帮助提升命中率?

纳什和小斯,很感人的一张gif


最后提一点,nba的地板擦拭员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需要能快速的看到球员运动中滴落的汗液,尤其是发生肢体接触摔倒在地,地面往往汗液很多,他们就要飞快的窜出去用毛巾/拖把等清洁干净。整个过程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过是3-5秒,且要尽量降低自己存在感,不能影响到比赛。

亚特兰大队主场的地板擦拭员米奇,算的上同行里的明星级工作人员了

以前还有传闻,nba方面和球场管理甚至有针对个别球员的专门地板擦拭员,比如瓦莱乔——因为这哥们太多倒地动作了。所以地板擦拭员会特别留意瓦莱乔上场后移动的区域,一旦发生任何碰撞倒地(多半裁判也会在这个时候吹停比赛,判罚罚球/假摔/犯规……等),地板擦拭员就会火速上前清洁「瓦莱乔区域」……


以上种种,都说明也许篮球运动员爱摸鞋底在过去尚有一些实际意义,他们也逐渐保留了这种习惯,把这个动作变成了肌肉记忆,但就nba而言,这些附加的小动作基本已经完全失去实用,只是他们的习惯动作,且久而久之形成的心理暗示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篮球场上,你总能看到球员们在各种时刻,不经意地,或者说“习惯性”地摸一下自己的鞋底。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癖好,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和原因呢。1. 找寻“最佳触感”: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感知鞋底的状况。篮球鞋可不是普通运动鞋,它的设计非常讲究抓地力、缓震性以及脚踝的支撑。球员.............
  • 回答
    篮球这项运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顶尖黑人运动员,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与其说这是一种“原因”,不如说是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得从生理条件这块说起。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素质受太多变量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一些经过长年累月统计观察到的普遍倾向,黑人群体中有不少人在某些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NBA那些巨星们,单从合同数字上看,似乎比MLB或者NFL里的顶尖明星们要高出一截?这背后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篮球更受欢迎”就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几个相当关键的因素,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首先得看球票收入和转播权。这玩意儿是体育联盟的生命线,直接.............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为啥咱们自家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很少见到那些花哨又实用的“试探步跳投”和“翻身后仰跳投”?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这里面有训练体系、球员特点、战术思路,甚至还有点中国篮球文化的东西在里面。一、 训练体系的侧重点:重基础,轻“花活”你想啊,咱们中国的篮球从小抓起,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观察到国内外篮球运动员在技术动作上存在一些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可以从训练理念和侧重点上找原因。咱们国内的篮球训练,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可能更强调基础的扎实和战术纪律性。教练们更倾向于让球员们掌握标准、规范的动作,比如教科书式的投篮姿势、稳健的.............
  • 回答
    詹姆斯罚球命中率不高?这说法可能有些误解。勒布朗·詹姆斯作为一位历史级别的球员,他的罚球命中率虽然不是联盟顶尖,但绝对不至于“不及一些业余爱好者”。事实上,他职业生涯的罚球命中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这对于一个职业球员来说,尤其是以他得分能力著称的球员,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表现了。不过,我们确实会发现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经常有这种感觉。要说足球和篮球运动员谁受伤更严重,其实很难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的体质、打法、训练方法都不一样。但如果从整体印象和比赛本身的特点来看,确实会觉得足球运动员似乎受“病痛”折磨的频率和影响,相对篮球运动员来说,好像不那么“致命”。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可能有几个方.............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什么似乎没有涌现出身体素质和天赋超群的篮球运动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叠加和相互作用。简单归结为“没有”可能过于绝对,但相比于美国、欧洲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中国在培养顶尖篮球运动员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短板。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篮球在中.............
  • 回答
    关于中国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挑选篮球或足球运动员的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挑选”的判断,而是涉及到区域发展、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文化适应性以及历史等多重复杂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分析:一、 足球和篮球项目的普及度与历史渊源首先,必须认识到在中国,足球和篮球的普及程度在地域.............
  • 回答
    篮球运动员臂展长,虽然在很多方面是天生的优势,但并非全无弊端。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用好了能劈荆斩棘,但用不好也可能伤到自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臂展长到底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缺点”。首先,重心问题。你想啊,人体的重心大概在腰部附近,当你胳膊伸得特别长的时候,整个身体的“伸展度”就变大了。在激烈的.............
  • 回答
    那是个阳光正好,但热气腾腾的下午,我一如往常地晃荡到家附近那个野生的篮球场。平时来来往往的都是些熟面孔,大家穿着五花八门的球衣,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气氛总是热烈的,充满了汗水和呐喊。那天,我刚和几个朋友打完一场,正瘫坐在场边的石凳上,一边擦汗,一边和哥们儿吹牛。突然,我注意到场边停着一辆低调的黑色.............
  • 回答
    张卫平,这个名字在中国的篮球界,尤其是在那个年代,几乎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提起他,总能勾起无数老球迷的回忆,那种对篮球纯粹的热爱,以及他对比赛的独特理解,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实力评价:他是中国男篮黄金一代的灵魂人物要评价张卫平作为运动员的实力,我们得把他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
  • 回答
    王仕鹏在《吐槽大会》上对“什么时候足球运动员能评价篮球好坏了”的回应,可以说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句话,背后折射出体育圈里一种普遍存在的“专业壁垒”意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王仕鹏这句话,用的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他不是真的在质疑足球运.............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我篮球运球为啥得下点狠劲儿?这可不是随便抡胳膊甩膀子,这背后学问可大了去了!你想啊,这球在你手里,你想让它听话,想让它懂你,你就得跟它“沟通”,而这个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你的手和球之间的“对话”。首先,控制力。你觉得轻飘飘地把球扔出去,它就跟你走吗?哪儿那么容易!这球在你手上,你得.............
  • 回答
    咱们聊聊篮球场上那点事儿,尤其是说起“撞人”,为啥有时候又叫“主动找对抗”?这说白了,就是把一个看似冲动的动作,解读得更具策略性和意图性。这可不是简单的“碰一下”就完事儿了,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明白,篮球比赛讲究的是攻防转换,是身体的较量。当一个球员选择“撞人”的时候,他往往不是随机地冲着人过去.............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大家对中国足球的“恨铁不成钢”似乎是刻在DNA里的,但仔细想想,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也并非顺风顺水,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只不过关注度似乎没那么“炸裂”。咱们先掰扯掰扯为什么足球总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足球的“原罪”:历史包袱与群众基础的错位 历史的“伤痕”太深: 中国足球的.............
  • 回答
    篮球场上,“吃饼”这个词,听起来挺形象,但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有趣的篮球文化和演变。它主要用来形容内线球员,特别是中锋或大前锋,在篮下获得轻松得分机会的场景。“吃饼”的由来:形象的比喻“吃饼”这个词之所以流行起来,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轻松、简单、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分方式。你可以想象.............
  • 回答
    说起“报团”,篮球迷们绝对不陌生。动不动就听到“某某球员去某某球队报团了”,这仿佛成了一种惯常的评论。但要是把这句话套到足球界,那感觉就有点不对劲了。为啥篮球这么容易让人联想到“报团”,而足球好像就没这个说法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从篮球的球员属性和比赛模式上找原.............
  • 回答
    篮球投篮,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球员,在球离手的瞬间,往往就能对进不进有个大致的判断。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无数次练习、身体记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叠加的结果。我可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门道。首先,最直观的判断依据是球的轨迹和旋转。 出手高度和弧度: 好的投篮,尤其是中远距离,都有一个漂亮的弧线。这个.............
  • 回答
    西班牙足球的火爆程度,那是举世皆知。从街头巷尾的五人制小场,到绿茵场上的职业联赛,再到国家队的辉煌,足球几乎渗透了西班牙人的骨子里。在这种环境下,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西班牙在篮球这个领域,同样能培养出如此多的顶尖球员,甚至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体育发展逻辑,绝非偶然。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