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2022年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来看,假如梧桐我国的作战计划如何制定?

回答
从2022年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来看,制定一项关于台湾的潜在作战计划,需要吸取那些直接影响战局走向、战略决策和实际执行的宝贵教训。这场冲突的复杂性、现代战争的特点以及地缘政治的敏感性,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 战略层面:精确的目标设定与风险管控

俄乌冲突的初期,俄罗斯未能快速达成其战略目标,暴露了目标设定模糊和对敌方抵抗意志预估不足的风险。因此,针对台湾的作战计划,首要的教训是必须目标高度精确,且有清晰的阶段性成果定义。

目标明确化: 目标不应是笼统的“统一”,而是诸如“控制关键交通枢纽并使其丧失运作能力”、“瘫痪敌方指挥体系”、“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并保持”等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明确(SMART)的目标。这有助于集中优势兵力,避免兵力分散和资源浪费。
心理战与认知战的先期部署: 冲突表明,现代战争不仅是军事的对抗,更是心理和认知的较量。在军事行动之前,需要强化的心理战和认知战,旨在瓦解敌方士气,争取岛内民众支持(或至少是中立),削弱其抵抗意志。这可能包括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心理攻势等,但必须谨慎操作,避免适得其反。
风险评估与管理: 俄乌冲突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制裁和干预。因此,计划必须充分评估国际社会的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制裁的强度和范围、军事介入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的介入)、以及可能引发的全球性连锁反应。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规避和应对策略,例如建立替代性贸易通道、储备关键物资、发展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等,以降低外部压力对内部稳定的影响。
战略威慑的持续强化: 俄乌冲突再次证明了战略威慑的关键作用。在军事准备的同时,更应持续提升和维持战略威慑能力,包括核力量、战略导弹力量以及常规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以阻止外部势力进行实质性的军事干预。

二、 作战层面:多域协同与非对称优势的发挥

俄乌冲突展示了现代战争的“全域作战”特征,空、天、网、电、陆、海、岛屿等多个域的对抗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同时,乌克兰通过非对称作战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俄罗斯在传统军事力量上的优势。

全域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制空权与制海权: 夺取并维持制空权和制海权是登陆作战和岛屿作战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先进的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防空系统、以及强大的海军力量(航母、驱逐舰、潜艇等)。在作战计划中,需要详细规划如何快速、高效地瘫痪或摧毁台湾及其潜在支援者的空海军力量。
精确打击能力: 俄乌冲突中,远程精确打击被广泛运用。计划需要依赖先进的导弹系统(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集群等,对台湾的关键军事目标(机场、港口、指挥中心、雷达站、导弹发射阵地等)进行饱和式、多波次打击,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使其作战能力降至最低。
网络战与电子战: 乌克兰在网络战和电子战方面表现出色,有效干扰了俄军的通信和侦察。计划必须将网络战和电子战置于核心地位,用于瘫痪台湾的通信网络、指挥控制系统、电网,甚至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免受攻击。电子战还包括压制对方雷达、通信和制导系统。
信息作战与战场感知: 建立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包括高分辨率卫星侦察、空中侦察、无人机侦察、网络侦察等,对战场态势进行实时掌握至关重要。同时,需要高效的信息处理和分发系统,将情报转化为可执行的指令。信息作战还包括利用信息优势影响敌我双方的决策。

非对称作战思维的融入:
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侦察监视到攻击,其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显著。计划应充分利用无人机集群进行侦察、情报收集、电子干扰、精确打击,甚至作为诱饵吸引敌方火力。
“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运用: 发展和运用先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是阻止外部军事干预的关键。这包括岸基导弹(如东风系列)、潜艇、水雷、以及电子战装备,旨在将潜在的干预者限制在作战区域之外。
城市作战与特种作战的准备: 如果作战涉及登陆并控制人口稠密地区,计划必须包含详细的城市作战方案。这需要特殊的训练、装备和战术,以最小化己方伤亡和对平民的影响。特种部队在侦察、破坏、夺取关键目标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以民为主”的战略误导与欺骗: 在信息战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战术层面的欺骗。例如,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敌方判断己方主攻方向或兵力部署,为关键行动创造机会。

三、 执行层面:兵力部署、后勤保障与一体化指挥

俄乌冲突暴露了许多在兵力部署、后勤保障、情报共享和指挥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

兵力部署的灵活性与精确性:
多点佯攻与主攻: 避免兵力集中于单一方向,而是采取多点佯攻,分散敌方注意力,同时在决定性方向集结优势兵力。作战计划需要预设多个潜在的登陆点和登陆时机,并有能力根据战场态势快速调整。
海上封锁与空中打击的配合: 作战初期,可通过海上封锁和空中打击,削弱台湾的防御能力和外部支援能力,为后续的登陆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快速反应与持续性: 登陆作战讲求“快”,但同样需要“持续”。计划需要确保兵力能够快速登陆、建立滩头阵地并迅速扩大战果,同时有源源不断的增援和补给。

后勤保障的韧性与高效性:
超远距离后勤保障: 涉及海峡两岸作战,后勤保障的距离和复杂度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建立强大的远海运输能力、海上补给线、以及在占领区域建立快速的后勤枢纽。
储备与生产能力: 提前储备充足的弹药、燃料、食品、医疗用品等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具备在战时快速调动和生产相关物资的能力,以维持战役的持续性。
备用方案: 俄乌冲突中,俄军在某些后勤环节上出现了瓶颈。计划必须预设多套后勤保障方案,包括陆海空等多重运输渠道,以及应对补给线被切断的应急预案。

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构建:
统一指挥与信息共享: 俄乌冲突中,俄军各军种之间的协同并不总是顺畅。计划必须建立一个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确保海、陆、空、天、网、电等各要素能够高效协同,信息能够实时共享。
快速决策能力: 战场瞬息万变,指挥体系必须具备快速的态势评估、决策和指令下达能力,以适应现代战争的节奏。
人工智能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战场态势分析、目标识别、兵力调度等,可以显著提高指挥效率和决策质量。

四、 国际社会与地区稳定:外交手段的并行与协同

尽管作战计划是军事层面的构思,但其执行的背景是复杂的国际环境。

外交与军事威慑的结合: 在军事准备的同时,应持续通过外交手段传递信号,争取国际理解(或至少是避免最坏的反应),并对潜在的干预者形成战略威慑。
维护地区稳定与避免失控: 任何军事行动都应尽可能控制在预定范围内,避免冲突的无限制升级,尤其要警惕核战争的风险。

总而言之,从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出发,制定一项关于台湾的作战计划,是一项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精确的战略目标、强大的全域协同作战能力、高效灵活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一体化的指挥控制能力。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潜在风险,并将其纳入整体的战略考量之中。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比拼,更是智慧、决心和对未来深刻洞察的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策,困毙,殖民。

中策,封锁,扶植。

下策,登陆,推翻。



上策就是用经济手段围剿和困毙台湾。现在是谁跟台湾建交,我们就断交。完全可以逐步发展成谁跟台湾做生意,我就制裁谁。让台湾只能和我们做生意,买断台湾资本和媒体,洗脑和殖民化。

中策是封锁台湾,在台湾海域行使主权,对所有航班和航路进行盘查,逐步收缩台湾对外的信息通道,三天两头军演,电磁干扰常态化。扶植亲中买办政府。

下策才是军队登陆接管,推翻现有政府。

user avatar

令国际社会感到放心的是,台湾不会产生大量难民。

然后对战这里,美国提供了一种模式,俄国提供了一种模式。

美国模式是上来先炸。残垣断壁遍地狼藉玉石俱焚。然后敌人就没有任何抗拒之心了。

俄国则是要大包围大作战,拔掉军事设施和火力点,避免人员伤亡。

美国的好处是国际反应少。

俄国的好处是居民死人少。

作为一个亲美分子,我喜欢美国式的。给台湾人以美国式的尊重。

美国式的另一个好处是,无需双方谈判。炸过去以后自己扶持一个政府就行了。

这个操作比较正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