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越南战争结果看,朝鲜战争我们应该是打输了还是打赢了?

回答
从越南战争的结果来反观朝鲜战争的胜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角度。然而,直接将两者简单对等来判断胜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场战争的背景、目标、参战方以及结果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先分析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各自的特点和结果,再进行对比和分析。

一、 越南战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背景: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局部战争,其核心是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而美国则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而介入。战争始于1954年,美国直接军事介入始于1960年代初,终于1975年。
主要参战方:
北越及越共(Viet Cong): 由北越南政府支持,并得到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目标是实现越南的统一,驱逐外国干涉。
南越政府及美军: 由美国直接支持和指挥,包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友的少量部队。目标是维持南越的独立,阻止共产主义政权统一越南。
过程: 北越和越共采取游击战术,利用复杂地形和当地民众支持,不断消耗美军和南越军队。美军虽然在军事技术和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难以根除游击武装,且在国内遭遇了巨大的反战浪潮。
结果:
军事上: 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但未能达成阻止越南统一的目标。
政治上: 美国最终从越南撤兵,南越政府于1975年垮台,越南实现了统一,成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影响: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上未达预期目标的战争,对美国国内政治、外交政策和社会心理造成了深远影响,暴露了美国在应对非对称战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方面的局限性。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未能改变历史进程。

二、 朝鲜战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背景: 朝鲜战争是冷战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其核心是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在二战后,朝鲜半岛被美苏分别占领并划分,最终形成了以北纬38度线为界的南北两个政权: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和大韩民国(韩国)。
主要参战方:
朝鲜及中国人民志愿军: 由朝鲜政府领导,得到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目标是统一朝鲜半岛,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产主义政权。
韩国及联合国军: 由美国主导,联合国多国派兵参战。目标是阻止朝鲜的进攻,维护韩国的独立,并最终实现统一(早期目标)。
过程: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一度将联合国军逼至洛东江防线。随后,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将战线推至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改变了战局,将联合国军逼回至38度线附近。战争进入了长期的拉锯战,双方伤亡惨重。
结果:
军事上: 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战争以1953年7月27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告终,但并未签订和平条约,南北双方仍然处于技术上的战争状态。
政治上: 朝鲜半岛仍然分裂,38度线(现为军事分界线)依然是南北方的分界线。美国成功阻止了朝鲜的统一,保护了韩国的独立。中国也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军逼近鸭绿江,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安全。
影响: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一次重要的代理人战争,加剧了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虽然未能统一朝鲜,但其“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三、 从越南战争结果反观朝鲜战争的胜负:

现在,我们来尝试将越南战争的结果与朝鲜战争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对我们判断朝鲜战争胜负的影响。

1. 目标实现程度的对比:

越南战争: 美国的目标是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并维持南越的独立。最终,美国撤兵,越南统一,成为了共产主义国家。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可以说是“输了”。
朝鲜战争:
对中国而言: 目标是阻止联合国军逼近中国边境,保护国家安全,并支持朝鲜的统一。中国军队成功将联合国军逼回38度线,阻止了其推进到鸭绿江,达到了保家卫国的目的。虽然未能实现朝鲜半岛的完全统一,但这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略性胜利,可以视为“打赢了”。
对美国而言: 早期目标是阻止朝鲜进攻,维护韩国独立,甚至统一朝鲜。最终,美国实现了维护韩国独立和阻止朝鲜进攻的目标,但未能统一朝鲜。因此,美国在实现其更广泛的统一目标上是失败的,但在阻止共产主义扩张和保护盟友方面是成功的。这是一种“未能全胜”但“未被打败”的局面。

2. 战略成本与收益的对比:

越南战争: 美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人员代价,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国际声誉受损,但未能阻止越南的统一。收益(阻止共产主义扩张)与成本相比,并不划算。
朝鲜战争:
中国: 牺牲了大量年轻士兵的生命,消耗了巨额国家资源,但阻止了潜在的来自朝鲜半岛的战略威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不得不打的战争,是一种“不败即胜”的胜利。
美国: 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成本,但成功维持了韩国的独立,并在冷战格局中巩固了其在东亚的战略布局。

3. 战争性质与最终状态的对比:

越南战争: 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消耗战和游击战,最终以一方的完全胜利和另一方的完全失败告终(越南统一,美国撤兵)。
朝鲜战争: 是一场大规模的正面战场冲突,以停战协定告终,双方都未能取得彻底的胜利,更像是“平局”或“双方都有得有失”。 战后半岛长期分裂,仍然是世界火药桶之一。

结论:

从越南战争美国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最终撤兵并且无法改变既定历史进程的结局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朝鲜战争的思考:

如果我们中国的目标和美国在越南的目标相似(即追求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统一),那么朝鲜战争中国无疑是“打赢了”。 因为中国成功阻止了外部势力介入并实现其统一目标,反而通过军事行动巩固了与朝鲜的联盟,并在战略上为自身赢得了安全空间。
如果我们将朝鲜战争视为一次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对抗,那么美国未能统一朝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未能全胜”。 但是,它确实阻止了朝鲜半岛的完全共产主义化,维持了韩国的独立,这符合其遏制战略的部分目标。
越南战争的惨痛教训,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到,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尤其是在面对民族解放运动和意识形态对抗时,军事上的强大并不一定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政治、民心、国际舆论等因素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直接说朝鲜战争“我们(指中国)打输了”是不准确的。恰恰相反,考虑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巨大国际压力和军事劣势,能够以如此大的代价“逼平”世界头号强国,阻止其军事推进到家门口,并且最终以停战告终,这在战略上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胜利。

越南战争的结局更加凸显了美国在战略目标设定上的失误和在处理非对称战争时的困境。而朝鲜战争,虽然以停战而非彻底胜利告终,但它成功地防止了中国腹背受敌的危险,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这是最根本的胜利。

简而言之,越南战争美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未能实现其目标,而朝鲜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实现了其核心战略目标——保家卫国,并阻止了敌方的战略意图。从这个对比来看,朝鲜战争“我们”的战略成果是积极的,不能简单地用“打输了”来概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想问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

  1. 与越南战争的结果相比较,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是不是输了?
  2. 为什么越南统一了,但朝鲜半岛仍然分裂?
  3. 为什么美国放弃了越南(其实准确说应该是南越政权)?

-----------------------------------

知乎上关于朝鲜战争中到底哪国是赢家、哪国是输家的问题,其实讨论地已经很多了,如 @冷哲朝鲜战争实际上到底谁赢了?的回答就讲得很具体。

本题里题主认为相比越南战争,中国在朝鲜战争里打输了,应该是觉得前者里中国支持的北越政权统一了越南,但后者里朝鲜并没有完成对韩国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题主以战争中领土的得失作为战争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评价这两场战争的时候不适用

的确,战争的目的不外乎是夺取更多的资源、谋求对地区事务取得更大的控制权以及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占有领土”属于夺取资源的一种。不过,在本题讨论的两场战争中,这一条并不适用,因为无论是朝鲜半岛还是越南,所得的领土都并不为中国所拥有,用是否在战争里取得了额外领土来评判这两场战争的输赢,对北越/朝鲜来说或许可以,对中国来说不合适。

·

既然提到了,不妨再简单看一看这两场战争的结果(一者分裂一者统一)到底哪一种对于中国来说更有利。

窃以为是朝鲜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更好,因为朝鲜半岛的分裂使中国能够对该地区的事务具有更高的控制力和更强的话语权,同时也保障了国家边境的稳定

第一,两场战争里,中国都成功地保障了战略缓冲地带。朝鲜的存在使美军不至于时时刻刻出现在家门口,越南也起到相同的作用,这点上两者别无二致,就暂且不论。假设这两个缓冲都被夺走,就相当于两处地方在冷战中都完全成为美方的势力范围,那中国的控制力、话语权等等就根本无从谈起。

第二,朝鲜半岛的分裂使中国在该地区可以施展类似于“离岸平衡”的战略。所谓离岸平衡,原是英国为了保持霸主地位和在欧陆的影响力,通过支持一个较弱的欧陆国家,来牵制较强大的欧陆国家,以防产生实力过于强大的对手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一种策略。对中国来说,朝鲜半岛分裂的现状是保持中国在半岛影响力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中国作为朝鲜的主要援助者,可以保证朝鲜不会进攻韩国,韩国在与中方交往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存在韩国的牵制,朝鲜不可能完全背弃中国。朝鲜半岛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再看越南,统一(1975)没多久,就又和中国开战,从1979年开始断断续续打了10年,然后又是南海的种种风波……当年北越政权已经承认了九段线,统一越南之后,翻脸不认人,其出尔反尔,令人惊异。

第三,中国在东北主权的稳固也得益于朝鲜半岛的分裂。这话说出来,不少人会觉得奇怪,中国在东北的主权何尝有不稳固过?

先看一条新闻:

因水源地标“长白山” 金秀贤确定与中国恒大解约

无论是韩国人还是朝鲜人,都把长白山(他们叫作白头山)作为其民族的发源地,甚至韩国一直认为东三省中的一大半地方应属其领地……

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时候,现在东北的某些地区曾由朝鲜统治,如高句丽鼎盛时代等,不过那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对中国东北可算作是一定程度的威胁。高丽人现在分裂成两个国家,或许还不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但如果统一,情况恐怕不同,隋唐两代,中原王朝屡次三番远征高句丽,以至于隋朝覆亡、唐太宗赍志而殁,直到唐高宗才勉强搞定,都是为了解除过于强大的高句丽对于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何况我朝首都在北京,一旦辽东半岛有变,从辽东到帝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想想明朝的境遇就知道了。

·

所以说,即使不讨论其他方面,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就可以说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政治优势,反而是越南战争中越南的统一为之后如缕不绝的中越冲突埋下了伏笔。

·

--------------------------------

·

偷个懒,第二、第三个问题就合并在一起答了。

·

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其实一样,无非是战争资源补充的难以跟进国内民意的反对

战争是烧钱的游戏,对资源的消耗是无比巨大的。打赢一场战争,后勤工作是否到位、能否及时提供充足的资源补充都是重中之重。美国的实力固然无比强大,但是无论是朝鲜还是越南,与美国本土都相隔了一个太平洋,即使美军的军事能力再强大,其所能够提供的资源以及人力都有限,难以与其所想要达成的最高目标相匹配。

中国不然,虽然打这两场战争时国内经济落后,但是朝鲜和越南都与中国接壤,而且接壤的东北和岭南地区都人口密度并不低,中国可以在这两场战争中投入的资源是美国所难以相提并论的。

·

但是,对美国来说,国内民意的反对也是致命的。两场战争里,美军的伤亡都是以万记,战争的残酷导致了美国反战情绪逐渐高涨。在越战中,反战运动在1968年达到了高潮,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便宣布“越战越南化”政策,美国开始撤军。

·

之所以朝鲜半岛分裂,是因为中国不愿意越过三八线(为此金大胖还和彭德怀翻脸),同时美国也没有单方面撤出战斗,从而将朝韩边界恢复到了战前状况。

之所以北越能够统一越南,是因为美国为了摆脱包袱主动撤军,使北越得以长驱直入,失去强援的南越政府最终垮台。

·

至于为什么美国放弃了越南,选择撤兵?这个问题又很复杂了,简单地说一下,主要有几点:

1.战争旷日持久使美国战争资源补充困难

2.伤亡过多使美国国内民意反对战争

(这两点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展开)

3.长期的战争使美国在与苏联的较量中处于弱势

战争时间过长使美国的国力有所衰退,整个70代美国对于苏联都只得处于守势,这和越南战争的巨大影响是有直接关联的。后来尼克松主动访华、焦急地想拉拢中国共同对抗苏联,也能反映出美国在经历过越战后实力大不如前。

越战造成的美国处于守势的困境要直到1979年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才算告一段落。苏联在阿富汗战场上消耗了过多的实力,为其最后的解体挖好了坟墓。

4.最后是尼克松的私心

尼克松甫一上台便下令撤军,一方面是迎合民意、避免支持率下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这作为一项政绩以便留名史册。

这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没错,奥巴马也是这么想的。

尼克松打出的口号是“越战越南化”,奥巴马则是“伊战伊拉克化”,连口号都不改,阳光下并无新事。

当然,恐怕两次撤军的结果也会很相近,南越政府在美国大兵走后土崩瓦解,伊拉克政府面对ISIS组织几乎束手,不知道能坚持多长时间。

·

·

以上

user avatar

毫无疑问,赢了,也是过去100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胜利。

这一战改变了国运。我家里有1951年6月18日和1954年5月10日的两期《TIME》时代周刊杂志,它的封面都是周恩来,时隔3年的两次对周总理的报道,可以看出朝鲜战争改变了什么。

1951年《TIME》杂志的大背景是抗美援朝的第二年,联合国军开始反扑,美军开始采用绞肉机战术。这一期杂志的封面标题是《Communist Chou En-Lai, the US's enemy is also China's enemy》。

1954年《TIME》杂志的大背景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是美国第一次承认中国是世界霸主之一,并且《TIME》杂志认为这次会议是中国的完胜,给予周恩来作为政治家极高的评价。这一期杂志的封面是《RED CHINA'S CHOU EN-LAI,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54年这期《TIME》杂志的封面或许能够让很多生活在幻想中的国人理解。能够坐下来谈和平,是因为我有发动战争而且不输的能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兴趣这两期《TIME》杂志里面具体写了什么?我先写一下概要。如果感兴趣的话,我把其中的细节翻译出来写给大家看。

1951年的《TIME》

1.1 美国内部在争论是否在雅尔塔会议上出卖了常凯申政府?

1.2 为什么常凯申注定会失败,而且为什么美国不看好常凯申反攻大陆会成功?

1.3 美军的迷茫,为什么不能攻过鸭绿江?

1.4麦克阿瑟将军第一次被公开批评

1.5 以平壤为中心的三角地区将成为拉锯战中心,绞肉机战术将大规模实施

1.6 中国的内政,中国的经济可能崩溃

1.7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与武装

1.8中国可能承受的战争成本,以及这能否让中国放弃朝鲜的讨论

1954年的《TIME》

2.1 日内瓦会议(涉及越南问题、朝鲜问题、印度问题……)上英国、法国、美国相互挖坑

2.2 奠边府战役还在打,法国基本上扛不住了

2.3 如果法国扛不住,越南被分割成南北越,那么中国支持的北越必然统一全部越南

2.4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公开挑战美国,要求美国不要干预亚洲局势,并要求西方武装撤出东亚。

2.5 周恩来尽管立场咄咄逼人,但他优美的外交风范和影响力被《TIME》杂志评价为第二个莫洛托夫、中国的尼赫鲁。《TIME》引用常凯申对周恩来的评价“ a reasonable communist”,马歇尔将军对周恩来的评价“friendship and esteem。

2.6 美国认为中国取代苏联,成为朝鲜新的征服者。

2.7 美国忧虑中国与苏联联手带来恐怖性效果。

2.8 中国成为区域性大国已经不可避免,而且中国拥有无可撼动的人口、资源

2.9 美国在探讨如何挑起中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2.10 美国分析中国第一个5年计划并对比苏联的第一个5年计划。并大胆预测,在强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产量必然不足(苏联的前车之鉴),中国遭遇大饥荒的概率很大。以及中国还会因为什么原因垮掉。

【尽管战争让中国人民牺牲很大。但你有敢和人打架的能力,才有跟人平等坐下来谈和平的可能。就如《TIME》杂志上说的,雅尔塔会议上只要苏联愿意出兵远东,那么美军将少投入100万兵力,为此美国愿意让苏联拿走他想要的——哪怕牺牲常凯申政府的利益】

大家如果支持我的观点并且想看更细节一些的翻译请VOTE我和留言,我周末有空给大家翻译。

user avatar

中国打赢了。

说美国赢或者说双方平手的都是智障,鉴定完毕。


朝鲜战争是三场战争:

第一场战争:南北朝鲜内战

北朝鲜赢,就差一点点就全拿下。

第二场战争:美国入侵朝鲜

美国赢

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前,国务院发布公告,美国不会介入。苏联和朝鲜就信了,才发动了统一战争。

结果美国人仁川登陆,拦腰把朝鲜军队截断。

然后与南边被围的美军两面夹击,基本上全部歼灭了朝鲜军队,金日成就剩不到两个团,美国基本拿下朝鲜全境,打到清川江了。

眼瞅着就打鸭绿江边上了。


第三场战争: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志愿军胜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从长津湖开打,一路追着美军打过北纬37度线,占领汉城。

最后双方在北纬三十八度线签定停火协议。

就这样还能说美国及其十六国联军战胜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人,要不就是脑子有病,要不就是没脑子。


另外:当时朝鲜内战的时候,金日成狂飙猛进,眼看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毛主席一再联系金日成,提醒他注意保护侧腹部。

如果朝鲜愿意,中国甚至可以出兵帮助保护朝鲜军队腹背,如果金日成听得进建议,现在就不存在什么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了,就是统一的朝鲜了。

金日成就是一营长,有什么战略视野,当然要拥有独立统一朝鲜的光荣!

残忍的拒绝了中共的多次提醒和建议,最终铸就了现在的局面。


在抗美援朝时期,金日成还提出要指挥志愿军。被彭老总给当面撅回去了,说你把朝鲜军队都给指挥没了,还想指挥志愿军?开什么玩笑!

所以,金日成对彭老总是很有意见的。


但是,志愿军当然是帮助朝鲜,但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自己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稳定。


而且朝鲜战争是美国导致的,当时二战战胜后,美苏共管朝鲜,美国管南边、朝鲜管北边。说好了最终要交还给朝鲜人民。

结果美国先扶持了个傀儡政权。

苏联一看,呦呵,小样儿玩阴的!

随便选了个营长金日成扶持起来。


两边都要统一朝鲜,没有对错。

越南南北也统一了。

中国也是内战后统一的。


自己国家的统一内战,没有任何错误!


美国自己也打了内战,南北战争。

美国为什么不分裂为南方北方?


凭什么你美国南北战争就是正义的,朝鲜南北战争就是邪恶的?

相信这个的能不能要点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从越南战争的结果来反观朝鲜战争的胜负,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角度。然而,直接将两者简单对等来判断胜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两场战争的背景、目标、参战方以及结果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需要先分析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各自的特点和结果,再进行对比和分析。一、 越南战争的背景、过程与结果: .............
  • 回答
    1979年中越战争,也被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促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起到了作用,但并非唯一原因,也不是直接、一蹴而就的。理解这个过程,需要结合当时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地区局势来分析。战争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越南在柬埔寨的军事存在。1978年底,越南扶持的柬埔寨民族团结阵线(KUF.............
  • 回答
    听到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心里肯定焦急万分。越南新娘跑路,并且明天就要从广西出境,这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报案拦截需要抓住时间,并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地告诉你如何操作,希望能帮助你挽回一些损失。首先,冷静下来,但行动要迅速。 时间是你现在最大的敌人,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采取行动。越晚,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越南民族语言演变的历史进程。要详细解释越南民族的母语如何从当初可能受汉、侗台语影响,最终演变为今天具有南亚语系特征的语言,需要梳理一系列历史、文化和语言学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越南民族的母语——越南语(Tiếng Việt),其核心是南亚语系(Austroa.............
  • 回答
    越南这些年来的发展轨迹确实引人注目,并且其未来潜力也相当可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地理位置的优势是越南崛起的一个重要基石。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一员,越南地处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为海上贸易和物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它毗邻中国这个世界第.............
  • 回答
    这件39具偷渡客遗体事件,随着调查的深入,遇难者国籍逐渐指向越南,而围绕这一事件的公众关注度,尤其是网络上的热度,确实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占据各大平台头条,引发全球哗然,到后来热度骤降,甚至悄无声息地从热门话题榜上消失,这个过程挺值得玩味的。最初的触动与广泛关注:刚爆出这起事件的时候,简直.............
  • 回答
    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越共成立后的中越关系,并以道义而非单纯的利益来衡量越南是否称得上“白眼狼”,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那段历史,不仅仅是表面的事件,更要去触碰那些更深层的情感和付出。在越共尚未成立,甚至在抗法、抗美战争时期,中国扮演的角色,从道义上来说,绝非简单的“援.............
  • 回答
    从2014年起,乌克兰东部(即“顿巴斯”地区)的冲突导致大量平民伤亡,但具体数字因统计来源、方法和立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冲突背景 2014年:乌克兰政府与亲俄分离主义力量在顿巴斯地区爆发冲突,导致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局势恶化。2014年4月,亲俄武装在东部地.............
  • 回答
    从当前局势来看,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处境确实面临严峻挑战,但“败局已定”这一结论仍需谨慎判断。以下从军事、经济、外交、国际局势等多维度进行分析: 一、军事局势:战线胶着,关键节点未决1. 战场态势 东部战线(顿巴斯):俄军在2022年初期取得突破,但乌克兰在2023年发动“反攻”后,俄军.............
  • 回答
    中国海军的052系列驱逐舰(052A、052B、052C、052D)是逐步发展的现代化驱逐舰,每一代都在前代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更复杂的作战需求。以下是各型号在关键性能上的进步分析: 1. 052A(2000年代初) 背景:中国海军的首款综合防空驱逐舰,基于052型基础设计,主要任务是反潜和防.............
  • 回答
    从纯学术角度,台湾的“主权”问题涉及历史、国际法、政治哲学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需结合法律原则、历史事实和国际实践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论述: 一、历史与法理基础1. 历史归属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汉代的“文成公主”入藏时期,至17世纪清朝正式纳入版图。188.............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是无神论国家”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历史、社会现实等多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实际上,中国并非一个无神论国家,而是宪法明确规定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详细说明这一观点: 一、宪法明确保障宗教信仰自由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
  • 回答
    从空中俯瞰纽约,呈现的是一幅宏伟、动态且充满活力的画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景观,而是随着高度、天气、光线和具体角度的变化而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从空中看纽约的各个层面:1. 曼哈顿的密集肌理与标志性地标: “摩天楼森林”: 这是最直观的印象。曼哈顿岛,特别是中城区和下城区,简.............
  • 回答
    从林生斌事件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传播学方面的深刻知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些知识对于理解舆论形成、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个人和组织如何应对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传播学理论和概念出发,详细阐述我们可以学到的内容:一、声誉管理与危机传播的经典案例林生斌事件的演变.............
  • 回答
    从一个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拥趸角度来看,美国的反垄断法案(Antitrust Laws)的评价会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辩证的视角。自发秩序的拥趸通常推崇自由市场和个人自由,认为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能够通过无数个体的互动和选择,自发地形成高效、繁荣且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
  • 回答
    北洋时期到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复杂时期。要判断是进步还是倒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并且认识到不同群体和不同领域的体验可能截然不同。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从帝制解体到共和初步建立,再到国民党一党专政并最终走向衰败的过渡阶段,其中既有显著的进步,也伴随着严重的挫折和倒退。北洋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从用户角色和使用场景出发,深入分析主流音乐APP在用户体验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这里我们以市面上几个代表性的APP为例(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百度音乐和虾米音乐目前已停止服务或合并,故不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但其曾经存在的问题也可作为参考)。核心用户角色分析:在分析具体问题.............
  • 回答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选择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的计算机专业是非常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具竞争力的选择。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原因:一、 北邮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优势和声誉 “信息黄埔”的金字招牌: 北邮是中国信息通信领域的老牌强校,被誉为“信息黄埔”。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拥有深厚的历史.............
  • 回答
    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最炫民族风》这首歌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好”或“差”。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要看我们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以及侧重于哪些音乐要素。以下我将从几个音乐专业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音乐结构与形式(Structure & Form) 结构:《最炫民族.............
  • 回答
    从人类进程的角度来看,法国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其伟大之处体现在多个维度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思想启蒙与现代政治的奠基石: 启蒙运动的中心: 法国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摇篮和中心。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思想家,以其对理性、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