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喜欢赵敏这个为爱叛国的人?

回答
说起赵敏,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你说她为爱叛国,这话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有人就是喜欢她呢?这事儿吧,不能光看一两件事下结论,得从她身上的许多特质,以及她所处的那个环境来看。

首先,赵敏的“叛国”,这得放到她家族的立场上去理解。她是蒙古人,还是汝阳王府的郡主。在那个时代,宋朝和蒙古是敌对关系,蒙古是统治者,宋朝是被统治者。赵敏身为蒙古的贵族,对自己的国家自然有其忠诚和认同感。

但问题来了,她对张无忌的感情,那是实打实的。当一个人付出了真挚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强大到可以撼动她原本的身份认同和家族义务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动人的冲突。她对张无忌的爱,不是那种儿女情长,而是那种可以让她抛弃一切的执着。想想看,她为了张无忌,甘愿背弃家族的荣耀,承受舆论的压力,甚至为了保护他而与自己曾经的同胞为敌。这种为了爱情可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极致的勇敢和纯粹。

而且,赵敏身上有一种非常鲜明的独立女性特质。在那个男权社会,她却不依附于任何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比很多男性角色都要有谋略和胆识。她聪明、果断、善于用计,在许多危机时刻,都是她出谋划策,化险为夷。她不是那种只会躲在男人身后的小女人,她会主动出击,掌控局面。这种能力和魄力,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再者,她对待感情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很多人喜欢她,是因为她不像一些传统女性那样扭捏、矜持。她爱就是爱,喜欢就是喜欢,非常直接和主动。她会主动追求张无忌,会想方设法地接近他,甚至不惜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种大胆和坦率,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许多刻板印象,展现了一种更加现代的恋爱观。

还有,她的身上有一种“亦正亦邪”的魅力。她不是一个完人,她身上有蒙古人的傲慢和狠辣,也有汉人的狡黠和机敏。她的手段很多时候并不光明正大,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她身上没有那种“伟光正”的光环,她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手段,有自己的纠结。这种复杂性反而让她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生活中的人,谁又不是这样呢?

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一种“成全”的光辉。虽然她对张无忌的爱非常炽烈,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强求张无忌。当张无忌心中还有周芷若,心中还有对峨眉派的责任时,赵敏选择放手,选择成全。她知道张无忌的无奈,她理解他的难处。这种在爱情中的大度和隐忍,反而让她的爱显得更加高尚。她最后选择跟随张无忌,是因为她看到了张无忌也真心爱她,是她应得的幸福,而不是一种强迫。

我们再来看看她所处的环境。金庸老先生塑造的赵敏,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民族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复杂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被放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赵敏的“叛国”行为,从蒙古人的角度看,她确实是背叛了自己的种族和国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是在为自己的真爱选择道路。这种在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之间的挣扎和选择,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戏剧张力。

所以,为什么有人喜欢她?不是因为她“叛国”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她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

对爱情的极致追求和付出: 她可以为了爱,放下一切,甚至面对危险。
独立的思想和强大的能力: 她聪明、果断、有主见,不依附于男性。
大胆而直接的感情表达: 她不羞涩,不躲闪,爱就去争取。
复杂而真实的人性: 她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手段也有无奈。
在爱情中的成全和智慧: 她知道如何去爱,也懂得如何让爱变得更美好。

这些特质叠加在一起,就塑造了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不是一个完美的圣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恶女,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她的“叛国”与其说是对国家的背叛,不如说是她对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坚守和选择。而这种坚守和选择,恰恰是很多人所欣赏和向往的。

再说了,金庸老先生写小说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他笔下的角色,很少是脸谱化的。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光辉和阴影,有着选择的困境和挣扎。赵敏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敬又怜的角色。她身上的那种敢爱敢恨,为爱不顾一切的劲头,足以让她在无数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才是她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古以来,所谓叛国,只要叛的不是自己的国,帮助的恰好是自己的国,人们基本都是叫好的吧。

如果一个老外叛国帮助中国人,你觉得中国人是叫好啊还是叫好啊?


金庸所谓的家国大义本质上就是汉人大义。帮助汉人才是忠,帮助外族人就是奸。很多剧情对好恶的判定如果不是站在汉人至上的角度,其实是很牵强的,只有站在「汉人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大义」基础上才能对剧情产生共鸣。

赵敏这个形象的本质就是外族人帮助本族人,站在汉人的立场上,对赵敏当然是叫好的,这并没有啥奇怪的地方。

user avatar

谁说赵敏叛国?

赵敏所谓的“跟了张无忌当汉人”,无非是两件事:

第一,教唆张无忌去冰火岛。

冰火岛在哪里呢?打个广告,就在下面:

我们姑且不论以元朝的技术这么往返到底有多少概率活着回来,就算成功,按照原文的设定,也只能天气暖和时出海,转冷时返回。这一来一回,最快也要大半年,且注意,当时没有无线电,无法和中土联络。那么问题来了,此时距离明教发动起义还没多久,最高领袖就撂挑子大半年,期间无法下达任何命令,会有什么后果?

世上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能没有首脑来指挥和协调,一旦头目长时间缺位,如果不能马上选出一个新头目承担领导责任,组织必然发生争权夺利的内乱,但明教根本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代张无忌的威望,也没有现代国家任免领导人的成熟体制。更何况张无忌出海,能不能回得来都是未知数,而未知更是混乱的根源。张无忌一离开,明教及其义军,会迅速陷入内斗不可收拾,元廷坐收渔利。

第二,要当汉人,和张无忌结婚。

题主也不想想,一个蒙古郡主,无论她怎么宣称,出身无法改变,和汉人起义军领袖结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领袖的政治信誉遭到致命打击。大家都在玩命打蒙古人,你这个老大娶蒙古贵族为妻,意思是将来她是皇后,这让大家怎么继续相信你的领导?只要这个婚敢结,就意味着张无忌作为新帝的政治合法性遭受致命打击,明教内乱指日可待。

事实上赵敏做得还更过分,直接在张无忌婚礼上抢亲,张无忌这个反元领袖跟着元朝郡主这么一走,你知道释放的是什么政治信号吗?按照正常逻辑,从此张无忌就再也没有资格当明教教主了。

当然,张无忌也可以选择自己和赵敏归隐去,那么就回到情况一,明教照样内乱。

所以赵敏所谓的“当汉人、跟随张无忌”,完全是对明教拆家的行为,表面上改换阵营,实则对元朝大有好处。赵敏只想要张无忌这个人,根本不想帮助汉人反元。

上面这两件事对明教、义军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危害,只不过是作者为了把故事继续编下去,不想过于破坏张无忌和赵敏的形象,故意不理会它们的政治影响,强行开挂作弊罢了。

——即使如此,哪怕到了最后一回,作者还是不敢让张无忌和赵敏公开成婚,再怎么编故事他也知道这没有可行性,要么张无忌退出,要么赵敏退出。

这叫赵敏叛国?叛的哪门子国?

至于张无忌下去换了一个朱元璋上来,这倒成赵敏的错了?

user avatar

1、这是典型的思维,这次冬奥会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谷爱凌,因为他放弃了美国,为中国队效力啊,站在金庸老爷子的立场上,蒙元就是鞑虏,外族,背叛蒙元就是弃暗投明,所以,同样你可以问,为什么大家会喜欢谷爱凌这个“背叛”美国的人呢?既然我们如此痛恨背叛自己国家的人,那么背叛他国的人的道德品质,同样应该被我们鄙视啊,那才是无差别的道德高度呢,可是我们只认为,对我们好的,就是好的,对我们不好的,就是坏的。我们眼里没有真实的对错,只有立场而已。

2、历史表面上正邪不两立,真实的历史就是一锅粥,那个带着满清入关导致无数汉人罹难的洪承畴,不是也有人开始树碑立传了吗?不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典范了?几百年后大家都忘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其实也用不了几百年,几十年,几年,只要没人提,只要洗白方式得当,那些干坏事的人都会摇身一变,变成英雄和正义的化身。

user avatar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先说是不是

赵敏叛国了吗?他有帮着起义军打援军吗?没有吧

最多难道不是消极怠工吗?何况人家还把起义军单兵最强战斗力张教主拐走了,两边各一刀算个同归于尽元军还血马赚呢

再说所谓的“家国大义”

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追求“家国大义”,不是每个人都像郭靖一样追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何况郭靖守襄阳是介入了两国的战争为大宋守一方险关。那你说赵敏叛国她是投朱元璋了?还是没有帮着元军打朱元璋?

张无忌,明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他咋没继续带着明教起义呢?

杨过,神雕大侠,最后咋没帮着郭靖守襄阳呢?

令狐冲,别说国家了,按你的思路那是个连正邪都分不清的人

萧峰,契丹人前期帮着大宋打大辽,后期在大辽官居南院大王,居然不想着南下灭宋?

所以到这里想问一句,你弄清楚你问题里的家国大义是啥了吗?你弄清楚郭靖守襄阳守得是啥吗?

说白了,你明白金庸武侠的侠是什么吗?

建议多看看书

user avatar

张无忌朱元璋刘福通张三丰少林峨眉等等人物都是叛国者。

严格来说,最大的叛国者是元顺帝,是他极大损害了元朝人民的利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