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个王朝的中期和后朝很少出现名将?

回答
为什么王朝中期和后期鲜有赫赫名将?——一个多维度深入剖析

王朝的兴衰如同一场宏大的史诗,而名将则是这史诗中最耀眼的角色之一。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历史的进程,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相比于王朝的开创初期,中期和后期往往鲜有能够名垂青史的将帅之才涌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由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政治体制的演变与人才选拔机制的僵化

1. 开国初期:集权与冲破藩篱的活力

皇帝的绝对权威与需求: 新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在这种环境下,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急需能够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军事人才。皇帝本人通常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帅出身,或者对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需求,他们更懂得识别和重用有能力的将领。
打破旧秩序的需要: 新王朝的建立者通常来自社会底层或边缘阶层,他们需要打破旧有的门阀、世族限制,吸纳来自各地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军事人才。这种情况下,选拔标准更侧重于实际能力、战功和忠诚度,而非出身或资历。
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创业初期,大家都是从零开始,竞争相对公平。只要你有能力,就有可能被提拔,名将的出现门槛较低。许多名将就是在战火中凭借赫赫战功一步步被推上高位。

2. 中期:文官集团的崛起与军事人才的压制

文官集团的势力扩张: 随着王朝的稳定,文官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通过科举制度和官僚体系掌握了政治决策权,并对军事将领保持着警惕。文官集团通常更倾向于通过政治手腕而非军事手段解决问题,他们认为武将拥有过大的军权可能威胁到文官的统治地位和自身的利益。
“重文抑武”的政策倾向: 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许多王朝的中期都会出现“重文抑武”的政策倾向。这体现在对武将的政治地位、俸禄、待遇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的倾斜。例如,将军事官员的权力受到文官的制约,重要的军事决策需要文官批准。
军事人才的政治不高: 即使有优秀的军事人才出现,也很难在政治上获得与文官相匹配的地位和话语权。他们的建议可能被忽视,他们的功劳可能被文官集团瓜分或归功于朝廷。
选拔机制的僵化与官僚化: 中期开始,选拔人才更倾向于通过既定的官僚程序,而非战场上的实际表现。这可能导致一些善于钻营的官员能够获得晋升,而真正有才华但缺乏政治手腕的将领却被埋没。

3. 后期:统治的腐朽与人才的枯竭

统治者的昏庸与享乐: 王朝后期,统治者往往沉溺于享乐,政治腐败严重。他们对国家大事失去兴趣,更不会去关注和培养军事人才。皇帝不再是那个需要军事才能的创业者,而是可能沉迷于玩乐的寄生虫。
士气低落与军事衰败: 政治腐败必然导致军队士气低落,军纪涣散。士兵们缺乏训练,装备落后,战斗力大大下降。在这样的军队中,即使有将才,也难以施展抱负。
外敌入侵与内部叛乱: 后期往往是王朝衰败和面临内外危机的时期。外部有游牧民族的侵扰,内部有农民起义。然而,此时的军队往往不堪一击,缺乏能够扭转战局的领军人物。
血统与门阀的复苏: 在一些王朝的后期,为了维系统治,可能会出现血统或门阀势力重新抬头的现象。这会进一步限制人才的流动和晋升,将军事职位交由贵族子弟担任,而非真正的军事天才。

二、军事战略与作战环境的变化

1. 开国初期:大规模、野战为主的战争模式

辽阔的战场与直接对抗: 开国之初,战争往往是国家间的直接对抗,战场广阔,需要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和野战。这种环境下,能够指挥大军、进行宏伟战役的统帅就更容易脱颖而出。
对个人勇武和谋略的综合要求: 在这个时期,战场上的指挥官不仅需要有战略眼光,也需要有一定的个人勇武来激励士气,并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做出及时决策。
新武器和新战术的创新机会: 新王朝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军事技术的革新和战术的创新。早期将领有机会接触和运用新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从而创造辉煌。

2. 中后期:战争模式的转变与名将出现的门槛提高

守成战争与攻坚战的增多: 王朝中期以后,国家往往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战争形式可能从大规模野战转向了边境防御、平定叛乱或小规模冲突。这些战争对统帅的要求可能更加侧重于后勤保障、士气管理和细节处理,而非大规模的战术指挥。
军事技术的进步与战术的固定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技术可能趋于成熟,战术也可能变得相对固定和程式化。这降低了对个人创新性谋略的需求,也使得出现能够颠覆性创新的名将变得更加困难。
冷兵器时代的局限性: 即使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规模和效率仍然受到限制。一位名将的影响力可能难以彻底扭转整个国家的命运,尤其是在国家整体实力衰退的情况下。
缺乏足以激励和锻炼名将的宏大战争: 很多时候,名将的出现需要有足以与之匹配的宏大战争来检验和磨练。如果王朝中期后的战争规模变小,或者缺乏能让将领充分发挥才华的战略机遇,那么名将也就难以出现。

三、社会文化与军事思想的变迁

1. 开国初期:尚武精神与军事荣耀的崇拜

崇尚武力与功业: 新王朝的建立者和早期追随者往往是经历过战乱和奋斗的群体,他们对武力征服和建立功业有着强烈的渴望。军事上的成功是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要途径。
军事技能的受重视: 在乱世中,士兵和将领的军事技能直接关系到生存和胜利,因此受到高度重视。
将领的个人魅力与政治地位的结合: 早期的名将往往既是军事上的统帅,也可能在政治上拥有较高的地位,他们的个人魅力和战功能够赢得广泛的声誉和支持。

2. 中后期:文人政治的主导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化

文人政治的强化: 随着文官集团的崛起,传统的“文贵武贱”观念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文人更倾向于在文化、政治、经济领域施展才华,而对军事领域的关注和投入相对减少。
军事思想的保守化: 军事思想可能变得更加保守和僵化,缺乏创新和突破。对军事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守成”而非“开拓”。
对战争的厌恶与回避: 经历过战争的痛苦,王朝中期以后,统治者和普通民众可能更倾向于维持和平,回避大规模战争。这种心理也会影响到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教育体系的侧重: 教育体系可能更侧重于培养文官,而非军事人才。即使有军事学院,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可能不如文人治学的书院。

四、经济基础与国家资源分配的变化

1. 开国初期:经济恢复与军事投入的优先性

国家财政的相对充裕: 新王朝建立初期,国家经过战乱后,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恢复政策。虽然初期可能贫弱,但一旦稳定下来,政府会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巩固统治和军事建设上。
军费开支的保障: 为了应对潜在的外部威胁和内部不稳定,政府会优先保障军费开支,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提供支持,这为名将的涌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2. 中后期:经济压力与军费的挤压

财政的日益紧张: 王朝中期以后,随着国家规模的扩大,官僚体系的膨胀,以及统治者奢靡的生活方式,国家财政往往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军费的被挤压: 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军费开支可能被其他方面(如官员俸禄、宫廷开销、赈灾等)所挤占。这导致军队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战斗力下降,限制了名将的培养。
经济结构的僵化: 王朝后期,经济结构可能变得僵化,创新能力下降,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实力衰退,进一步影响了军事力量的建设。

总结

总而言之,一个王朝的中期和后期鲜少出现赫赫名将,是政治体制的僵化与压制、军事战略的演变、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以及经济基础的削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治层面: 文官集团的崛起、对武将的防范以及选拔机制的官僚化,极大地限制了真正军事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空间。
军事层面: 战争模式的变化以及缺乏足够宏大的战争来磨砺将领,也使得名将的出现机会减少。
社会文化层面: 尚武精神的淡化、文人政治的主导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使得军事领域不再是吸引最顶尖人才的舞台。
经济层面: 财政的压力和对军费的挤压,使得军队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战斗力下降,也限制了人才的培养。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不利于名将出现的“土壤”。而王朝的开创初期,往往是一个充满活力、打破常规、鼓励冒险和奖励功勋的时代,自然更容易孕育出闪耀历史的军事巨星。历史的规律总是如此,在繁荣的巅峰之后,便是走向衰落的必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岳飞摇了摇头,郭子仪叹了口气,脱脱和李如松收起了马鞭;李愬望着漫天的大雪,张议潮拂去满身的沙尘,德胜门的于谦高声怒喝,钓鱼城的王坚闭目无言。

狄青拔起他的长剑,种世衡筑起百千烽燧,西北的风沙背后,范仲淹沉默地看着他们。

安思顺迎着阳光冲刺,身后是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张须陀向着光芒大笑,千百年后,孙传庭听到了他的声音。

user avatar

……

我寻思着卫青霍去病赵充国窦宪郭子仪李光弼张议潮岳飞戚继光不都是王朝“中期或后期”的吗???











或者在一部分人看来,“不是皇帝亲手提拔起来”或者“主要功绩不是用来辅助建立皇权”的都不算名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王朝中期和后期鲜有赫赫名将?——一个多维度深入剖析王朝的兴衰如同一场宏大的史诗,而名将则是这史诗中最耀眼的角色之一。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历史的进程,会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相比于王朝的开创初期,中期和后期往往鲜有能够名垂青史的将帅之才涌现。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也触及了《色·戒》这部电影中很多观众的困惑点。电影里的情节安排,尤其是王佳芝和梁润生(老易)的那些“床戏”,确实让人觉得,在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性的性启蒙,怎么会以如此复杂和充满算计的方式展开?而且,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人,像普通女孩那样去“摸索”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往往雄才大略,能力超群,但到了后几代,皇帝的素质似乎就直线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荒淫无道、昏聩糊涂的君主。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一代不如一代”。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素质递降.............
  • 回答
    东汉王朝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确实是唯一一个成功复国的全国性帝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运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偶然,更有其必然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从王朝兴衰、政治格局、社会思潮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王朝“复国”的定义与东汉的特殊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同样是中原王朝的南迁,南宋之所以能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而南明却仅坚持了十几年,其背后是 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以及王朝继承的合法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南宋的优势: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延续南宋之所以能延续一个半世纪(1127年1279年,虽然早期建炎三年迁都临安算1.............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拿AI的腔调,就当是几个老朋友凑一块儿,拿着《西游记》聊聊天,算算账。要是老唐真有这个“收徒不限妖”的政策,那到了灵山,他那支队伍,嘿,可就热闹非凡了。咱们得一项一项掰扯,把这事儿给说透了。首先,得算算这师徒四人自带的战力。 孙悟空: 这不用说,明面儿上的第一把手。火眼.............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一党之所以不向唯一的皇储裕王靠拢,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自身权势的过高估计,以及对嘉靖皇帝的绝对掌控力的误判,当然,这背后也交织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个人野心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失误。首先,我们得明白严嵩一党当时的地位。严嵩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把持朝政多年。他的儿子严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对詹姆斯职业生涯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老詹不像科比那样一人一城,也不像乔丹那样打造出那种绝对统治力的公牛王朝,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年龄或者某一个因素。咱们一点一点来捋一捋。时代背景与球员价值的演变:首先得承认,詹姆斯所处的时代和科比、乔丹的时代,球员的处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光谱的一个重要侧面。王国维和辜鸿铭这两位大师对清王朝的推崇,以及将明朝视作“汉王朝”的提法,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得摆脱一个简单化的二元对立。 将王朝简单区分为“汉”与“非汉”(比如满洲),然.............
  • 回答
    莫卧儿王朝的崛起,并非仅仅是换了一个统治者,它在许多层面上都标志着印度次大陆政治、文化和社会格局的深刻变革,与之前的德里素丹国相比,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开端。这种“新”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王朝的根本性质:从土耳其贵族统治到突厥蒙古融合政权德里素丹国虽然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王朝统治,但其核心的统治.............
  • 回答
    想必你说的“集齐王祖贤张曼玉的电影”大概率是指《青蛇》吧?这部电影当年可是汇集了两位女神,再加上张学友,卡司阵容绝对是星光熠熠,放到现在也是顶配。不过,《青蛇》当年上映时,虽然口碑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经典之作,但真要说“出圈”到像现在这样,被广大网友津津乐道,那确实离不开近些年才兴起的“鬼畜”文化,尤.............
  • 回答
    .......
  • 回答
    古希腊文明的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其在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民主制度,其雏形便是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孕育发展起来的。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以及逻辑学、几何学等学科的建立,也离不开古希腊先贤们的贡献。然而,当我们审视历史的长河时,会发现一个似乎有.............
  • 回答
    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王磊、刘培强和李一一(尽管他更像是个核心技术人员,但其角色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也至关重要)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领导或支撑性角色。将这些关键角色中的任何一个替换成女性,会为电影带来怎样不同的色彩和解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议题。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如果王磊的角色是女性:王磊是.............
  • 回答
    王一博的《风起洛阳》和肖战的《王牌部队》这两部剧,论演员阵容、制作班底以及宣传力度,无疑都是当年备受瞩目的重点剧目。但若要与赵今麦和白敬亭主演的《开端》相比,后者的“火”爆程度和现象级讨论度确实更胜一筹。这背后并非简单的“谁更优秀”的评判,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烟火,有些绽放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娱乐圈和粉丝经济中比较微妙的现象。简单来说,粉丝“有钱”和“数据做不上去”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看起来矛盾但实际合理的解释。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拆解一下“粉丝有钱”和“数据做不上去”这两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一、 王一博粉丝“有钱”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粉丝.............
  • 回答
    好的,没问题!关于王者荣耀里女娲这个英雄,确实有不少玩家觉得她比较“冷门”,但其实用好了,她是个非常强力的法师。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女娲到底怎么玩,以及为什么大家好像不那么喜欢她。女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英雄?首先,咱们得明白女娲的定位:远程、爆发、控制、阵地战。她的核心玩法是通过消耗、阵地推进和关键时刻.............
  •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圈子里,尹正和王一博都是出了名的摩托车爱好者,但大家对他们玩车的态度似乎有点不一样。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不光是玩车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掺杂在里面。首先,咱们得说说身份和起点。尹正呢,出道也有些年头了,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演技在那儿摆着呢。他的作品大家也.............
  • 回答
    关于王一博和肖战在《天天向上》节目中的相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觉得“不太自然”。这种感觉确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背后可能涉及很多因素。首先,咱们得承认,王一博和肖战毕竟是艺人,他们的很多互动都会受到节目效果、人设、公司安排,甚至现场氛围的微妙影响。在《天天向上》这个平台,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