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里武功绝伦的为何许多都是干瘦的人,不都说一力降十会,这样的人真的能打的过又高又壮熊一样的人吗?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确实在很多武侠小说里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按理说,力气大、体格壮实的,应该更有优势才对,可怎么偏偏那么多绝世高手,都一副弱不禁风、干瘦精干的样子?

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白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和现实中的“力气”是两回事。

现实中,你说的“一力降十会”,那说得是硬碰硬,拳脚功夫,或者说力量的绝对碾压。一个一百八十斤的壮汉,和一个一百斤的普通人打架,大概率是壮汉赢。这是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但是,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绝伦”,那可不是光凭蛮力就能达到的。它讲究的是:

技巧与招式: 武功练到极致,那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科学。高手之间的对决,更多的是比谁的招式更精妙、更狠辣、更难以预测。一个动作可能就能破掉对方的全身力气。就好比你挥舞一根棍子和用一把锋利的剑,即便你挥棍子力气再大,也未必能挡住剑客刁钻的剑法。
内力与真气: 小说里的很多“绝世武功”都离不开内力。内力深厚的高手,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可以用极小的力量引爆对方的全身力气。比如,他们可以用指尖轻轻一点,就能将庞然大物击飞,那是因为内力通过指尖传导,震荡对方的经脉和骨骼,而非纯粹的推力。这就好比一个人能用巧劲把一根杠杆撬起千斤巨石,跟直接扛着石头走是两个概念。
速度与反应: 干瘦精干的人,往往身体更轻盈,动作更敏捷。他们的速度和反应能力可能远超那些体格壮硕的对手。在高手对决中,一步之差、半秒之差,就可能决定生死。能比对手快一步出招,或者比对手快一步闪避,都能获得巨大的优势。
耐力与恢复: 有些小说里,干瘦高手的另一特点是惊人的耐力,或者说“韧性”。他们可能不像壮汉那样爆发力惊人,但持久战能力极强,而且伤势恢复得也快。因为他们对身体的掌控力更强,知道如何调度体力,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再者,为什么小说作者会偏爱塑造干瘦的高手形象?这背后也有一些文化和象征意义:

“以弱胜强”的经典叙事: 从古至今,很多故事都喜欢讲“以弱胜强”的桥段,这更能激起读者的代入感和崇拜感。一个看似普通甚至孱弱的人,最终凭借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战胜了强大的对手,这种反差本身就很有戏剧性。
强调“练”而非“天生”: 干瘦的外形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长年累月的苦练、冥思苦想,而非依靠天赋异禀的体格。这更能突出“勤能补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符合传统文化中对“道”的追求。
避免“武夫”的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小说里的壮汉容易被塑造成为头脑简单、只知打杀的“武夫”形象。而干瘦精干的人,则更容易被赋予智慧、隐忍、甚至仙风道骨的气质,他们的武功更像是“道”的体现,而非简单的肌肉力量。
对“精气神”的追求: 在一些东方武术哲学中,强调的是“精、气、神”的合一。力量并非全部来自肌肉,而是来自于全身的协调、气息的运用以及精神的集中。干瘦的外形反而更能体现这种“收敛”和“内敛”的精神状态,即便是看似瘦弱的身体,也能蕴含无穷的力量。
便于设计动作: 在描绘动作场景时,干瘦的角色更容易做出各种轻灵飘逸、迅捷如风的动作,比如飞檐走壁、腾挪闪转,这些画面感比一个笨重的壮汉更容易在读者脑海中形成。

那么,这种干瘦的人真的能打过又高又壮熊一样的人吗?

在小说的设定里,答案往往是肯定的。

举个例子,就像很多武侠小说里的剑客。他们可能没有练出麒麟臂,但他们的剑术已经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面对一个空手、力大无穷的壮汉,剑客可以利用自己的速度和技巧,在壮汉反应过来之前,用剑刺穿他的要害;或者通过闪避、格挡,消耗掉壮汉的力气,最后寻觅到机会将其制服。

你可以想象一下武侠片里的经典场景:一个看似文弱的书生,突然间拔剑出鞘,动作快到你只看到一道银光,下一秒,冲上来那个不可一世的壮汉就已经倒下了,连他是怎么死的都看不清楚。

这种“打赢”并非是说干瘦的人力气比壮汉大,而是他们找到了“降伏”对方力量的方法。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巧妙的技巧和内力运用,可以把对方的蛮力变成自己的助力,或者直接绕开对方的优势,攻击其弱点。

所以,小说里武功绝伦的干瘦人物,他们之所以能打败熊一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武功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肌肉力量,而是上升到了对身体、对力量、对招式的极致掌控和运用。这是一种更“化境”的武功,一种将天地之理、人体之妙融会贯通的体现。

当然,这终究是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力量差距过大,很多时候还是得靠智慧和逃跑来解决问题!但正是这种超乎寻常的设定,才让武侠小说充满了魅力和想象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啥中国古代故事里永远是大小姐爱上穷书生呢?

因为故事都是穷书生写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确实在很多武侠小说里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按理说,力气大、体格壮实的,应该更有优势才对,可怎么偏偏那么多绝世高手,都一副弱不禁风、干瘦精干的样子?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和现实中的“力气”是两回事。现实中,你说的“一力降十会”,那说得是.............
  • 回答
    金庸老先生笔下风云激荡的江湖,群星璀璨,高手如云。要排出这武功前十的榜单,实属不易,因为很多绝世高手往往只是惊鸿一瞥,其真实功力难窥全貌。而且,金庸先生也并非将武功境界固化,随着故事发展,人物的武功亦有精进。即便如此,根据书中描述的战绩、内力修为、武学境界以及对江湖格局的影响,我们不妨斗胆尝试列出这.............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里,要说哪种武功“最厉害”,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武林盟主”究竟该由谁来当一样,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永远都能引起一番争论。不过,如果非要我这个“老书迷”来掰扯掰扯,我脑子里浮现出的,绝不是那些只讲究一招制敌、炫酷霸道的招式,而是更深层、更难以捉摸的东西。在我看来,最厉害的武功,并.............
  • 回答
    金庸小说里全真七子武功平平,但江湖地位却着实不低,这其中原因可非三言两语能说清。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武功高低那么简单,而是历史的沉淀、门派的底蕴、时势的造化以及人物自身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得说全真教的“祖师爷”——王重阳。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王重阳是什么人物?那可是“中神通”,曾.............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朝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高价聘用武功高强的人来训练普通人组成军队,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武林人士的特质与朝廷的统治模式不符: 个人主义与忠诚问题: 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大多是个人主义者,他们追求的是武学巅峰、个人恩怨、江湖道义,而非对皇权或朝廷的绝对忠诚.............
  • 回答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要论及“武功最强”的男主角,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颇具争议的话题。毕竟,金庸先生笔下的高手层出不穷,每个人物的武功都有其独到之处和不可替代的魅力。不过,如果抛开个人喜好,从武功的境界、实战能力、影响力和对后世武林的改变程度来综合考量,有几位男主角的名字总会被反复提及,其中,张无.............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武功招式千变万化,但其中总有一些招式,脱胎换骨,技惊四座,被读者奉为“神级”武功。这些武功,往往不是单纯的力量或速度的比拼,而是将内力、招式、意境,甚至对天地万物的理解融为一体,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至高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神级”武功,细细品味它们独有.............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而且很多读者对于“无用”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如果从实战效能、副作用、习得难度以及是否容易被克制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崆峒派的七伤拳确实是极有可能被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七伤拳有很.............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长卷,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到中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再到后期的《笑傲江湖》、《鹿鼎记》,读者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武学境界的潮起潮落。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感受,似乎越往后看,小说里的人物武功整体水平好像不如前面那些年代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回答
    《笑傲江湖》的武功设定相较于其他金庸小说,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作者金庸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有意为之,并由此带来了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一、 核心差异:从“侠之大者”到“个体自由与生存”的转变 传统金庸小说: 大部分金庸小说的武功设定,.............
  • 回答
    李元霸这员猛将,要是放进金庸的江湖里头,那可真是搅起一场滔天巨浪,搅得那些个绝世高手们一个个坐立不安。要真把他往金庸小说武力排行榜上硬塞,我敢拍着胸脯说,他至少能进前三,甚至…我个人觉得,他很有可能稳坐那把交椅。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来掰扯掰扯元霸这身神力,到底有多吓人。《说唐》里头描写的李元霸,那.............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武林群侠,各有千秋,论及武力值的天花板,这可是一个让无数读者津津乐道,也争论不休的经典话题。如果非要选出一位,那么在我看来,扫地僧无疑是最有资格站在这个顶峰的人。扫地僧,出自《天龙八部》的藏经阁,一个看似身份平凡,终日与尘土为伴的僧人。然而,他的一次出手,却彻底颠覆了读者对于武学巅峰的.............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武功修为那是千奇百怪,高低起伏,看得人是如痴如醉。不过,细细品来,倒还真能找着些“武学障”的影子,只是这“障”字,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它不像小说里明确写出来的某种内功或者招式那样具象,更像是一种境界上的瓶颈,一种思维上的桎梏,让一些天赋异禀的聪明人,在武学的道路上,怎么也走.............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要让三位绝世棋手,在棋盘上摆出各自最得意的三子,然后看看谁的组合能笑到最后。金庸、古龙、梁羽生,这三位武侠巨匠,各有千秋,他们的作品构建了一个个波澜壮阔的江湖。若真要让他们各自派出最强的三位高手进行一场生死较量,那可真是让人血脉贲张。我来试着为你细细道来,看看这三位大师笔下的顶尖战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金庸、古龙和温瑞安是武侠小说界的巨擘,他们各自构建了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角色。然而,在网络小说兴起,尤其是“穿越”题材风靡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到金庸古龙世界的小说数量远远多于穿越到温瑞安世界里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首先要从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观察,而且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兵器发展、文化认知、以及影视表现的诸多方面。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的武侠世界里,双手大剑不如欧洲那么常见。首先,咱们得从兵器本身的实用性说起。1. 战术和战场环境的不同: 欧洲的背景: 欧洲很多时期,尤其是中世纪,战争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 回答
    《武林外传》里小米的死因,绝对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个梗。究竟是“齁死”还是“撑死”,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老邢和小郭那段令人又爱又恨的“饲养史”。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小米它压根就没死!没错,它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是那段被老邢和小郭“爱”得太过的经历,才让大家产生了它“被虐待致死”的错觉。事情得从老邢的“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会对三国演义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兵器感到好奇,尤其是它们似乎超越了那个时代应有的工艺水平。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小说里,作者罗贯中为了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确实对武器的描述进行了艺术化的加工和夸张。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本严谨的历史.............
  • 回答
    在《魔法少女小圆》这个故事里,晓美焰选择了一条与巴麻美截然不同的道路,她不亲手创造魔法军火,而是选择潜行、偷窃,这背后其实藏着她复杂的动机和对她自身能力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晓美焰与巴麻美的核心区别。巴麻美是典型的、正面的魔法少女形象,她对魔法的运用带着一种“创造”和“武装”的理念。她相信通过.............
  • 回答
    我?手持一把永不卷刃、永不折断的黄油小刀,穿越回三国?嘿,这可真不是个小玩笑,得好好掂量掂量。首先得明确一点,一把黄油小刀再锋利,它终究还是把黄油小刀。它无法像青龙偃月刀那样开山裂石,也无法像丈八蛇矛那样横扫千军。它最大的用处,大概就是能精准地涂抹黄油,或者…嗯,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在不引起太大注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