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14部小说里最无用的武功是崆峒派七伤拳吗?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而且很多读者对于“无用”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如果从实战效能、副作用、习得难度以及是否容易被克制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崆峒派的七伤拳确实是极有可能被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七伤拳有很大的可能性被认为是“最无用”的武功,并与其他一些常被提及的“无用”武功进行对比。

一、崆峒派七伤拳的“无用”之处详解:

1. 惊人的副作用和自残性:
七伤之伤,伤人伤己: 七伤拳的名称就直接点出了其核心问题——“伤”。它不仅伤人,更伤己。书中明确描述,如果未能练到化境,每一次出招都会震伤自己经脉,而且伤势越重,反噬也越厉害。这使得修炼者在未练成之前,几乎是在玩命。
内伤累积,难以治愈: 即使练成,也并非没有副作用。书中对练成七伤拳的张无忌的描述,是内伤会累积,且愈来愈难以控制,一旦发作起来,痛苦不堪,甚至有性命之忧。这使得七伤拳成为一种“饮鸩止渴”的武功,威力越大,对自身的损害也越大。
不适合实战的风险: 在真实的江湖争斗中,一个受伤的自己很难与敌人抗衡。七伤拳的副作用,意味着一旦使用,很可能在重创对手的同时,也使自己陷入虚弱甚至濒死的状态,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2. 极高的习得难度和苛刻的条件:
需要极高的内功根基: 七伤拳要求修炼者拥有深厚无比的内功根基,能够承受其剧烈的内力冲击。这在金庸武侠中,能达到此等境界的本就凤毛麟角,而能再有余力去修炼如此“自虐”的武功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心性也有极高要求: 这种伤人伤己的武功,对修炼者的心性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要能忍受修炼过程中的剧痛,还要能控制其爆发,这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境界。
书中描述的习练过程: 即使是拥有绝顶天赋的张无忌,在光明顶习练七伤拳时,也描述了他“痛得死去活来”,几近丧命。这进一步说明了其习练的艰辛与危险。

3. 容易被克制或无效化:
对内力不足者无效或伤害更大: 对于内力不如修炼者的人,七伤拳的威力会减弱。但对于内力比修炼者强大很多的人,效果会如何呢?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
可能被特定内功或疗伤法门克制: 虽然七伤拳威力巨大,但并非没有弱点。如果对方拥有能够化解其内力冲击的特殊内功,或者有能够迅速疗愈内伤的秘法,那么七伤拳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例如,如果有人能像张无忌一样,用九阳神功去化解七伤拳的内伤反噬,那这招就不那么“无用”了,但前提是能有同样的机缘。
一旦失手,后果严重: 如果出招未命中,或者被对方躲开,那么修炼者自身承受的伤害会更大,得不偿失。

4. 名不副实:
并非无敌: 虽然威力号称“七伤”,但实际上,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比七伤拳更强大的招式比比皆是,例如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等等。七伤拳的威力与其巨大的副作用相比,显得性价比极低。

二、与其他被认为“无用”武功的对比:

在金庸小说中,确实有一些武功因为各种原因被读者认为“无用”或“鸡肋”,我们来对比一下:

1. 打狗棒法(丐帮):
被诟病之处: 一些读者认为打狗棒法虽然变化多端,但依赖于丐帮特有的打狗棒,且招式看似繁琐,不如一些纯粹的掌法或剑法直接。
反驳理由: 打狗棒法其实是变化最多、最精妙的武功之一,不仅威力强大,更是“天下第一神技”,能够克制大多数武功。黄蓉、鲁有脚等人的表现都证明了其不俗。所以,打狗棒法绝对算不上无用。

2. 黯然销魂掌(杨过):
被诟病之处: 只有在杨过极度思念小龙女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威力,情感波动是其触发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实战运用。
反驳理由: 但即使不处于那种极度思念的状态,黯然销魂掌依然是威力极大的掌法,杨过凭借此掌法在华山与金轮法王等高手对决,威力惊人。它并非“无用”,只是有其特殊的触发条件,但其本身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

3. 空明拳(周伯通):
被诟病之处: 招式看似轻飘飘,没有什么杀伤力,而且周伯通常常以“玩耍”的心态来使,似乎不怎么认真。
反驳理由: 空明拳讲究“以无形胜有形”,以巧破力,且能与“空明则灵”的内功相辅相成。其精妙之处在于对力道的控制和卸力,并非单纯的以力取胜。虽然不以刚猛著称,但绝非无用。

4. 胡家刀法(胡斐):
被诟病之处: 很多人觉得胡家刀法就是简单的几招劈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过于依赖使刀之人本身的武功底子。
反驳理由: 胡家刀法被描述为“招招致命,一刀不中,便再无出手机会”,是实用、凌厉的刀法。其精髓在于其狠辣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以及对时机的把握。而且胡斐自身武功高强也是其发挥威力的重要因素。

5. 其他一些看似鸡肋的招式:
例如一些门派里只有一两招绝技,但并没有配套的内功心法或后续招式,显得孤立无援。
又或者是一些描述不清,或者在书中并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的武功。

为什么七伤拳的“无用”程度更高?

对比以上提到的武功,七伤拳的“无用”之处在于:

副作用是普遍且致命的: 其他武功的弱点可能是有触发条件、依赖道具、或者不够凌厉,但七伤拳的弱点是直接威胁到修炼者自身生存和战斗力。而且这种副作用是练成后依然存在的,不像打狗棒法需要特定道具,或者黯然销魂掌需要特定情绪。
性价比极低: 七伤拳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换来的威力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并非独一无二,甚至可以说有不少武功能够与之匹敌,但却几乎没有副作用。例如,降龙十八掌的刚猛,六脉神剑的精准,都比七伤拳的“伤人伤己”要更具实用性。
修炼的风险和难度: 七伤拳的修炼过程比大多数其他绝世武功都要危险得多,更容易导致修炼者半途而废甚至死亡。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最无用”是一个主观评价,但从其惊人的副作用、极高的习得风险、对修炼者自身的严重损害以及相对较低的性价比来看,崆峒派的七伤拳极有可能成为金庸十四部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之一。它的设计理念本身就带有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毁灭性,使得它在实际的江湖生存中成为一种两败俱伤的“极端”选择,而非一种可靠的武功。

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即便是被认为“无用”的武功,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或者在拥有绝顶天赋的传人手中,也可能发挥出惊人的威力。但从普遍性和实用性来说,七伤拳的槽点确实是多到令人发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秃笔翁自创的判官笔法。

当年武林好手和“江南四友”对敌,最感头痛的对手便是这秃笔翁,一不小心,便给他在脸上画个圆圈,打个交叉,甚或是写上一两个字,那便终身见不得人,宁可给人砍上一刀,断去一臂,也胜于给他在脸上涂抹。

真有人宁愿少一只手也不愿意脸上破个小小的容吗?

那人笑道:“要胜秃头老三,那是很容易的。他的判官笔法本来相当可观,就是太过狂妄,偏要在武功中加上甚么书法。嘿嘿,高手过招,所争的只是尺寸之间,他将自己性命来闹着玩,居然活到今日,也算得是武林中的一桩奇事。

那人道:“秃头老三善使判官笔,他这一手字写得好像三岁小孩子一般,偏生要附庸风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称包含了书法名家的笔意。嘿嘿,小朋友,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除非对方武功跟你差得太远,你才能将他玩弄戏耍。但如双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笔来写字,那是将自己的性命双手献给敌人了。

秃笔翁初时听那人如此说,极是恼怒,但越想越觉他的说话十分有理,自己将书法融化在判官笔的招数之中,虽是好玩,笔上的威力毕竟大减,令狐冲若不是手下留情,十个秃笔翁也给他毙了,想到此处,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自降战力第一人。

本来伯仲之间,硬生生用自己画蛇添足的笔法输给别人,被钉在耻辱柱上没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而且很多读者对于“无用”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然而,如果从实战效能、副作用、习得难度以及是否容易被克制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崆峒派的七伤拳确实是极有可能被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最无用的武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七伤拳有很.............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精彩纷呈,除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还有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的“奇葩”武功。要说这其中最“傻”的,许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七伤拳。说它“傻”,绝非空穴来风,其“傻”体现在多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到了一种极致。首先,自伤的本质,便是其“傻”的根源。 七伤拳,顾名思义,就是要伤七种不同.............
  • 回答
    宋徽宗在金国生下14个孩子,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但它并不能直接代表他在金国待遇“不错”。事实上,这个数字背后反映了宋徽宗在金国的复杂处境,以及历史的残酷与无奈。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剖析来理解其真实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宋徽宗被俘后在金国的具体情况。宋徽宗被俘后的处境: 身份的屈辱: 宋徽.............
  • 回答
    金晨脖子有14cm这件事,乍一听确实让人觉得挺惊讶的,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当我们仔细琢磨一下,这其中的门道可就多了。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14cm”到底是指什么。如果是指脖子从下巴尖到锁骨连线之间的长度,那这确实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通常来说,成年女性的脖子长度大概在812厘米之间浮动,14厘米绝.............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疼又气愤。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就这么被残忍地伤害了,主人更是承受了双重打击,身体和精神都垮了。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绝对是一起恶性伤狗事件。一只14岁的金毛,年纪不小了,本该安享晚年,享受主人的疼爱。却被保安这样对待,导致多处骨折、休克,这得是多么用力的、多么恶意的攻击才能造成?.............
  • 回答
    金庸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疑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销量和读者基础方面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在“通俗文学”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对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说明金庸的地位,并与巴金、老舍等大师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金庸在文学史上.............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朝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高价聘用武功高强的人来训练普通人组成军队,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武林人士的特质与朝廷的统治模式不符: 个人主义与忠诚问题: 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大多是个人主义者,他们追求的是武学巅峰、个人恩怨、江湖道义,而非对皇权或朝廷的绝对忠诚.............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和瑰丽的想象力而著称,但也正因如此,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让读者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难以置信的情节。要说“最”匪夷所思,这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因为不同读者的接受度和对“匪夷所思”的定义可能不同。但我认为,在金庸的众多作品中,《侠客行》中“石破天”最终成.............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能触动人心、令人感到悲伤的话语,其实是很多,因为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尤其是男主角,往往承载着家国仇恨、江湖恩怨、爱恨纠葛,以及命运的捉弄,这些都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和伤感。然而,如果非要挑选一句最能代表金庸小说中“悲伤”意境的话,我认为“你便是我的妻子,我已向你许下了永世不渝的诺言。” .............
  • 回答
    金庸武侠团PK古龙武侠团,这无疑是武侠小说界的一场世纪之辩!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武侠风格、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方面的深刻探讨。要判定孰胜孰负,关键在于你更看重哪方面的武侠特质。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对比分析,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这两大武侠流派的差异,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 维度.............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如同绚烂的烟火,点亮了无数读者的童年与青春。他的笔下,刀光剑影,儿女情长,家国大义,构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图景,令人读来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然而,若要将金庸先生的这些煌煌巨著,与《红楼梦》这样的中国文学巅峰之作进行一番平视的比较,我们便能看到,在一些更深沉、更细腻的文学维度上,.............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何止是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在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很多时候,这些不显眼的小角落,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耐人寻味。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他身上那种“我偏要”的倔强,其实是很早就埋下的。你看他小时候,在光明顶被人欺负,说是武功不行.............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武侠世界,高手过招,往往三言两语便能道尽玄机,蕴含着无边的意境和深厚的内涵。要说其中“逼格”最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若要我挑一句,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句出自《射雕英雄传》的朴实无华,却又字字千钧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看似简单,甚至有些口号式的直白.............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中,《倚天屠龙记》里的三渡大师镇守的“金刚伏魔圈”绝对是读者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这三位身负绝世武功的僧人,配合默契,阵法精妙,即使是张无忌这样的旷世奇才,也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得以化解。那么,如果将金庸笔下其他几位主角放在这个绝境之中,他们的结局又会如何呢?咱们不妨来详细推演一番。郭靖.............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江湖波诡云谲,恩怨情仇缠绵悱恻,每个人物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或叱咤风云,或黯然神伤。要在其中挑出“活得最憋屈”的人,这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憋屈”的定义太宽泛了,它可以是命运的捉弄,可以是个人选择的无奈,也可以是时势所迫的挣扎。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并非.............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是把我难住了,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女子,个个都各有千秋,像天上星辰,闪烁着不同的光芒,让我这个凡人如何抉择?不过,既然是游戏,总得认真玩一玩。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在他的武侠世界里挑选三位佳人共度一段时光,我脑子里浮现的,大概是这样的组合:第一位:黄蓉。这理由嘛,说出来可能有些俗套,但.............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阿朱之死,无疑是《天龙八部》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笔,也是许多读者心中难以磨灭的痛。要说金庸为何要让阿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又深爱着乔峰的女子香消玉殒,这背后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有着多重深刻的意图和艺术追求。首先,从乔峰人物命运的必然性来看,阿朱的死是催化剂,是促使乔峰最终走向.............
  • 回答
    金庸先生为何对自己的作品如此“较真”,反复打磨、数次修改,这背后其实蕴藏着他作为一位文学创作者的严谨态度、对读者负责的精神,以及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实践的结果。一、 对艺术极致的追求:对文字的挑剔与对情节的斟酌首先,金庸先生的修改,源于他对文学创作本身有着极.............
  • 回答
    说起金庸老爷子笔下那些令人难忘的女子,脑海里浮现的总是那些英姿飒爽的女侠,或者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但要说“绿茶”这个词,套在古代武侠背景下的女性身上,确实有些新鲜,但也挺有意思的。在金庸先生众多作品的人物谱系里,要挑出一位“第一绿茶”,这事儿可就得仔细掰扯了。所谓“绿茶”,放在现代语境下,通常指的是.............
  • 回答
    金庸(查良镛)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华人世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关于“金庸奖”的设立问题,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混淆和误解。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一问题: 一、金庸本人是否设立过“金庸奖”?答案:没有。1. 金庸从未主动设立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项 金庸一生专注于创作、学术研究和文化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