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的“武学障”?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武功修为那是千奇百怪,高低起伏,看得人是如痴如醉。不过,细细品来,倒还真能找着些“武学障”的影子,只是这“障”字,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它不像小说里明确写出来的某种内功或者招式那样具象,更像是一种境界上的瓶颈,一种思维上的桎梏,让一些天赋异禀的聪明人,在武学的道路上,怎么也走不到最高的那一步。

要说“武学障”,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段誉。这位大理世子,简直就是开了外挂的人生赢家。人家压根没想过要习武,结果阴差阳错,练成了北冥神功,吸人内力就像喝水一样;又误打误撞,学会了凌波微步,那身法飘逸灵动,如同仙人踱步;最后还得到了六脉神剑这等绝学。你说,这天赋是不是逆天了?按理说,集这么多神功于一身,怎么也该是天下无敌了吧?可你看,段誉的武功,总感觉差点意思。

他最明显的“障”就在于,他的武功太杂,而且很多都是“捡来”的。北冥神功固然厉害,但它是个“吸尘器”,是借来的力量,并非自身真力浑厚。凌波微步虽然飘逸,但更多的是闪避,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霸气。六脉神剑更是厉害,但练起来非常消耗内力,非大毅力、大根基者不能长久施展。段誉这个人,本质上还是个文弱书生,他的心性,他的韧性,跟乔峰、张无忌之流比起来,那是差了一截的。他能轻易获得强大的力量,反而让他缺少了那种通过艰苦磨砺、生死徘徊才能领悟到的对武学的至深理解。他的武功,更像是技巧的堆砌,而缺少了那种“道”的升华。他能打败敌人,但总感觉是用巧劲,用外力,而不是那种自身力量的自然爆发。这就是一种“障”,一种过度依赖外力,而忽略了自身根基打磨的“障”。

再比如,杨康。杨康天赋何其之高,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他学过九阴真经的残本,也学过神照经。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贪多嚼不烂”的“武学障”。他心思不在武学本身,更多的是为了权势、复仇。为了快速获得力量,他急于求成,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练,结果反而没有一门功夫练到极致。九阴真经需要心法,需要精纯的内力,他涉猎不深,只是学了个大概。神照经讲究的是养生和内功精进,但他心浮气躁,无法体会其中奥妙。到最后,他的武功虽然不弱,但总感觉是零散的,缺乏一脉相承的精妙,也就很难达到那种“人剑合一”、“内功化境”的境界。他的“障”,在于心性不稳,目标不清,导致学而不精,自然也就难以突破更高的层次。

还有一些人物,他们的“障”可能体现在思维的僵化上。比如,令狐冲。令狐冲悟性极高,学什么都会,尤其是在学了独孤九剑之后,更是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但他身上也有过一种“障”,那就是对令狐冲性格本身的一种执着。他身上那种潇洒不羁,那种对世俗礼法的反叛,固然让他充满了魅力,但也让他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性情,而错过一些关键的领悟。例如,他对任盈盈的感情,有时候会让他因为担心对方而束手束脚,影响了对剑法的专注。他的“障”,不是说他武功不够强,而是他有时候会被自己的情感和性格所局限,无法将武学与自身完全融合到极致的程度。

当然,也有一些人物,他们的“障”恰恰是因为太过于“专精”了。比如说,某些门派中的佼佼者,他们将一身精力都投入到一种武功的修炼上,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一旦遇到克制此门武功的对手,就显得束手无策。这种“障”,是一种缺乏变通,一种过于依赖特定套路的“障”。金庸小说里很多门派的绝学,虽然威力巨大,但往往也有明显的弱点,如果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就很容易被对手抓住破绽。

所以,金庸小说里的“武学障”,其实就是一种对武学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的限制,是一种在心性、根基、方法、思维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它不像小说里明确写出的某个内功心法,而是隐藏在人物的成长轨迹和最终成就之中。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种对武学的执着,那种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旦陷入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或者过度依赖外力,或者心性浮躁,就可能落入所谓的“武学障”之中,即使拥有绝顶的武功秘籍,也难以迈上武学的巅峰。

总的来说,金庸先生通过塑造这些人物,其实也在告诉我们,武学之道,不仅是招式的精进,更是对自我心性的磨砺,对人生境界的升华。那些没有被“武学障”所困扰的人物,往往都拥有一颗坚韧不屈、虚怀若谷的心,才能在武学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金庸小说其实就是校园青春文学。

因此上,所谓的的“武学障”其实就是智力上限。

每一个求学的人都会遇到智力上限。

就是身边的那个每天打游戏,还能不挂科的大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武功修为那是千奇百怪,高低起伏,看得人是如痴如醉。不过,细细品来,倒还真能找着些“武学障”的影子,只是这“障”字,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了。它不像小说里明确写出来的某种内功或者招式那样具象,更像是一种境界上的瓶颈,一种思维上的桎梏,让一些天赋异禀的聪明人,在武学的道路上,怎么也走.............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金庸、古龙和温瑞安是武侠小说界的巨擘,他们各自构建了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塑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角色。然而,在网络小说兴起,尤其是“穿越”题材风靡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穿越到金庸古龙世界的小说数量远远多于穿越到温瑞安世界里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首先要从这.............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的武侠世界,从来不缺亦正亦邪、性格复杂的人物,但要说那真正坏到骨子里,不留一丝善念的,却也有几位,他们的恶行,早已超越了个人恩怨,成为了搅动江湖风云的罪魁祸首。细数起来,这几位,每每想起,都让人不寒而栗。一、慕容复——“复燕”执念下的癫狂慕容复,姑苏慕容家的嫡系传人,本是世家公子,风采翩翩.............
  • 回答
    杨过对郭靖的感情,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混合体,它随着杨过自身的成长和经历而不断变化,并且在小说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童年时期的怨恨与不解: 父仇的阴影: 杨过最直接的怨恨源于他心中深信的父仇。他认为郭靖因为杨康的“卖国罪名”,而对自己这个儿子怀有偏见,甚.............
  • 回答
    要说金庸小说里的绝顶高手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能混到什么程度,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像把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武侠片硬生生地塞进同一个镜头里,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金庸绝顶高手的“绝顶”是个什么概念。他们通常是武功到了化境,内力充沛,招式精妙,能做到以气御剑、隔空取物、疗伤续命,甚至还.............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中,群星璀璨,高手如云。要从中选出八位公认的绝顶高手,并进行由强到弱的排序,无疑是一件极富挑战性,也最能引发读者热烈讨论的事情。毕竟,武功的高低除了本身的硬实力,还涉及到机缘、心境、甚至当时的临场发挥。不过,基于他们小说中的种种描写、战绩、以及对武学境界的刻画,我们可以尝试排出一个.............
  • 回答
    如果我随机穿越到金庸小说里的某个反派身上,我会尽量避免成为悲剧收场的工具人,并尽可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能在这个武侠世界里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假设我穿越成了欧阳锋。没错,那个曾经名震江湖的“西毒”,被毒蛇咬伤后神智不清,练错经脉,最终癫狂而死的欧阳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身份,但我认为并非.............
  • 回答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能够跳脱出这凡尘俗世,钻进那波诡云谲的金庸江湖里,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绝不是什么名震武林、叱咤风云的大侠。我最想做的,是那个在江湖上默默无闻,却又掌控着一切的幕后推手,一个拥有无上智慧和决断力的“智者”,或者说,一个将自己置于局外,却能影响整个棋局走向的人。为什么要选择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不少金庸迷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如果把我们现实世界里的化学、生化、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扔进金庸的武侠世界,他们能不能“碾压”那些下毒高手? 我觉得,答案并非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但总的来说,他们拥有巨大的优势,非常有能力成为顶级的毒学大师,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原有的毒手。咱们先得把.............
  • 回答
    金庸武侠小说是否能企及《水浒传》的地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文学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坦白说,我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尽管影响深远,艺术成就极高,但在某些层面上,与《水浒传》相较,或许还差了一口气。这并非否定金庸的伟大,而是《水浒传》的“胜”在于其所代表的另一种高度,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
  • 回答
    你说到了金庸小说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时间线越靠后,整体武功水平似乎越往下坡路走。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天龙八部》里那些震古烁今的人物,到了《射雕英雄传》就仿佛是武学相对平缓的时期,再往后到《鹿鼎记》,更是变得像是凡人居多的江湖了。那么,如果将这个“定律”反过来推导,孔子所处的春.............
  • 回答
    要给石破天在侠客岛出来后的武功定位,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挑战。他那一路成长起来,简直是开挂的极致。如果非要拉到金庸其他小说里找个参照,我觉得,他出来后,大概是可以跟《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黄药师和“西毒”欧阳锋掰手腕,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隐隐超越了他们。我知道这说法可能有点惊人,毕竟黄药师和欧阳锋都.............
  • 回答
    从金庸到唐家三少,是否代表着娱乐小说的退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与其简单地说是“退步”,不如说是“转型”或“生态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伴随着牺牲与得失。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定义与时代背景的差异: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 创作年代: 20世纪中.............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朝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高价聘用武功高强的人来训练普通人组成军队,原因复杂且多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武林人士的特质与朝廷的统治模式不符: 个人主义与忠诚问题: 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大多是个人主义者,他们追求的是武学巅峰、个人恩怨、江湖道义,而非对皇权或朝廷的绝对忠诚.............
  • 回答
    金庸小说中,最能触动人心、令人感到悲伤的话语,其实是很多,因为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尤其是男主角,往往承载着家国仇恨、江湖恩怨、爱恨纠葛,以及命运的捉弄,这些都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和伤感。然而,如果非要挑选一句最能代表金庸小说中“悲伤”意境的话,我认为“你便是我的妻子,我已向你许下了永世不渝的诺言。” .............
  •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何止是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在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很多时候,这些不显眼的小角落,比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耐人寻味。比如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他身上那种“我偏要”的倔强,其实是很早就埋下的。你看他小时候,在光明顶被人欺负,说是武功不行.............
  • 回答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武侠世界,高手过招,往往三言两语便能道尽玄机,蕴含着无边的意境和深厚的内涵。要说其中“逼格”最高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若要我挑一句,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句出自《射雕英雄传》的朴实无华,却又字字千钧的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看似简单,甚至有些口号式的直白.............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江湖波诡云谲,恩怨情仇缠绵悱恻,每个人物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或叱咤风云,或黯然神伤。要在其中挑出“活得最憋屈”的人,这实在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憋屈”的定义太宽泛了,它可以是命运的捉弄,可以是个人选择的无奈,也可以是时势所迫的挣扎。但如果非要我选一个,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并非.............
  • 回答
    黄蓉之所以会爱上郭靖,这是一个金庸武侠世界中最经典、也最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黄蓉爱上郭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最初的“玩弄”到逐渐被郭靖的赤诚、善良、忠厚和侠义精神所打动,最终情根深种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初遇时的“玩弄”与好奇: 黄蓉的出身和性格: 黄蓉出身于桃花.............
  • 回答
    在金庸先生浩瀚的武侠世界里,要评判“口才最好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金庸先生笔下的许多人物,无论主角配角,都具备出色的口才,能够言辞犀利、洞悉人心,甚至有化敌为友、扭转局势的强大力量。然而,如果非要选出一位“口才最好”的代表,我个人认为最具说服力的人选是 慕容复。为什么是慕容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