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督战队吗?那些西方国家有没有呢?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战役的描述中听到“督战队”这个词。它常常与严酷的战场纪律、逃兵的惩罚以及鼓舞士气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那么,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督战队吗?那些我们熟悉的西方国家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一些,需要我们结合历史背景和军事制度来理解。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并非每个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存在明确定义为“督战队”的军事单位。 军事组织和作战方式是随着时代、技术和国家政策而不断变化的。

“督战队”这个词,在汉语语境中,更多地指向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出现的、拥有极高执法权力的军事组织。 它们的主要职责通常包括:

防止溃逃: 严厉制止士兵在战场上擅自后撤或逃跑,维持阵线的完整。
执行军法: 现场审判和处决逃兵、怯懦者或违抗军令者。
鼓舞士气: 通过严明的纪律和榜样作用,激励士兵战斗到底。
压制反抗: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用于镇压内部可能出现的叛乱或不满。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和近代的许多军队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督战队职能相似的军事力量。 即使没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督战队”,军队中的指挥官、军官和宪兵也承担着维持纪律、惩罚逃兵等职责。

那么,西方国家有没有出现过督战队呢?答案是:有过,但表现形式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拿破仑时代(Napoleonic Era):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队以其严酷的纪律而闻名。虽然不一定有一个专门的“督战队”番号,但军官在维持纪律方面拥有极大的权力。逃兵和怯懦者会被严厉惩罚,甚至当场处决。拿破仑本人就非常重视军队的纪律和士气,他曾说过类似“军队靠纪律才能赢得胜利”的话。在一些关键战役中,为了防止部队溃散,高级指挥官会命令军官们采取极端措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 这是一战时期,堑壕战的残酷性催生了许多极端措施。在英法联军中,虽然没有普遍设立名为“督战队”的单位,但确实存在“军事警察”(Military Police)或“宪兵”(Gendarmerie)在战场后方,负责截留逃兵、维持秩序。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英军中,也曾有报道指出,为了阻止大规模溃逃,指挥官们会授权某些单位或军官使用致命武力来阻止自己的士兵后退。这些措施虽然不是普遍制度,但在某些危急时刻是存在的,并且其目的与传统的督战队无异。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行为在特定战役中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战争残酷性和士气崩溃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 在二战中,一些国家确实设立了更明确的督战队伍。
苏联: 苏联的“督战队”(Заградотряд, Zagryadotryad)是相对比较为人熟知的。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后方封锁,阻止部队溃逃,并会向试图后退的士兵开火。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关键战役中尤为明显,旨在激励士兵们与敌人殊死搏斗。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的党卫军(SS)在维持纪律和执行极端命令方面也表现得非常“高效”。虽然不一定有“督战队”的独立番号,但党卫军单位经常被部署在部队后方,以确保命令得到执行,并且其自身的纪律也极其严酷。此外,德国国防军(Wehrmacht)内部也有负责维持军纪的宪兵,在极端情况下,他们也会被授权采取包括射杀逃兵在内的严厉措施。

其他国家和时期: 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例如,在内战或革命战争中,为了确保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也会采取严厉的纪律措施。一些国家的军队在镇压叛乱时,也可能使用类似的手段来维持其控制力。

需要强调的是,

1. 普遍性问题: 即使是那些有过督战队的国家,也并非在所有战役或所有时期都普遍设置。督战队通常是在最危急、最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出现,作为一种应对极端情况的“应急”手段。
2. 名称和形式的多样性: 如前所述,名称可能不同,可能是宪兵、军事警察、甚至是被赋予特殊职责的普通部队。其职能也可能略有侧重。
3. 道义和争议: 督战队的存在和行为,在道义上一直备受争议。虽然它们在维持军队纪律、防止溃逃方面可能“有效”,但其极端手段往往伴随着人道主义的代价,并可能导致士兵的恐惧而非真正的士气高涨。

总结来说, 并非每个国家在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明确的“督战队”的建制。但历史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设立过承担类似职责的军事力量。这些力量的出现,往往与战争的残酷性、国家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对军队纪律的极端重视有关。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军队在战场上不溃散,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潜在的“胜利”或“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腓特烈二世在1756年10月的罗布西茨会战有用常规部队对自己的骑兵进行“督战”的例子,当普鲁士第2,10,13胸甲骑兵团和第5龙骑兵团被奥地利第1龙骑兵团“诱拐”入苏诺维茨附近的奥军炮兵阵地后,毁灭性的弹雨使普军骑兵陷入了巨大的混乱,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溃败。

溃不成军的普鲁士骑兵狼狈不堪地向霍莫尔卡河溃逃,而腓特烈目睹了这一切,一 名头部流血不止的近卫胸甲骑兵朝腓特烈的方向逃来[1],正当骑兵看见国王后慌忙调转马头打算冲回奥军阵地时国王叫住了他,腓特烈从衣袋里掏出手绢让副官拿给骑兵给他包扎伤口。

“感谢陛下”,骑兵羞愧地说道,“您不会再看到这样的事情,我要向敌人复仇让他们付出代价!”

说完,骑兵就杀回了战场。

然而腓特烈对其余溃败下来的骑兵就换了个脸色,不再给予同情,他对身边安哈尔特-德绍团[2]的火枪手说:

“注意你们长官的命令,不要让骑兵穿过你们的阵线,如果有必要可以向他们开火!”
'Pay attention to what the officers order you to do. Don't let the cavalry through. Shoot them down if you have to'

参考

  1. ^ 第13胸甲骑兵团“Garde du Corps”,也是普鲁士的近卫骑兵团
  2. ^ 普鲁士第3步兵团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拿破仑的皇冠实际上是在马伦戈战场上赢得的,那么他的对手奥地利军队战前做了什么呢……

我极力不去想军队里还可能存在忘记职责、对荣誉毫无兴趣甚至敌前转身逃跑的家伙。然而,终究有必要采取措施,让这种弱化精神和心灵、使得我军无法取得预期战果的现象不再发生。因此,前进时要按比例设立小规模的预备分队,分队必须毫不迁就地动用武器对付这种玩忽职守之徒,朝他们开火,如果遇到零星逃兵,就要当场军法处置。[1]

——奥军统帅、骑兵上将梅拉斯,1800年6月14日军令

现在知道梅拉斯除了打到一半去吃饭之外还干了啥吧……

果然督战队正统在(神圣)罗马

————————分割线————————

开个玩笑,不知道梅拉斯是不是从苏沃洛夫那里听说过波兰人的战法,这才灵机一动。

在战斗中将一部分步兵和配备大量霰弹的火炮列成战线,向逃跑的部队轰击。让所有人知道,前进会找到胜利与光荣,可耻的后退只能不可避免地碰上耻辱与死亡。[2]

——波军统帅科希丘什科1794年9月30日军令

俄国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教授奥尔洛夫上校在1894年出版的《1794年苏沃洛夫强击普拉加》对此有个还算公允也略带刻薄的评论:

要是(波兰)当局的军队得动用这样可耻的手段,那士气得有多低啊![3]

不过他口嗨一时爽,就是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自己的徒子徒孙在国内战争里用得比谁都变本加厉了……

参考

  1. ^ Hüffer, Hermann, Quellen zur Geschichte der Kriege von 1799 und 1800. Wien, 1901, Teil 1, Band 2, S. 313-314.
  2. ^ Listy Kościuszki do jenerała Mokronowskiego i innych osób pisane. Lwów, 1877, S. 116.
  3. ^ Орлов Н.А. Штурм Праги Суворовым в 1794 году. СПб., 1894, С. 4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战役的描述中听到“督战队”这个词。它常常与严酷的战场纪律、逃兵的惩罚以及鼓舞士气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那么,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督战队吗?那些我们熟悉的西方国家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一些,需要我们结合历史背景和军事制度来理解。首先.............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个核心的原则和现实的复杂性。确实,国家主权和自主发展权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被《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律文件所确认。然而,现实中,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充分行使自主发展的权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乌克兰的情况正是这些复杂性一个鲜明的体现。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乌.............
  • 回答
    哎,你说这话我太能理解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掏心窝子说了一句心里话,结果扑面而来的是一堆不理解、甚至带有敌意的声音,让人挺不是滋味的。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咱们先别管别人怎么说,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可能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关于“国家不好”这件事本.............
  • 回答
    春秋战国那会儿,别说国家之间了,就是同一国家内部,语言的差异也相当明显。你可以想象一下,秦国人在战场上喊“撤退”,可能用的词和楚国人在集市上讨价还价用的词,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当时,“国”的概念跟现在不太一样,更像是大家族或者势力范围。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统治中心,周边地区又被不同的封建贵族瓜分,这.............
  • 回答
    设想一个国家,其人力、技术、资源配置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使得它生产地球上已知的所有产品,在每一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上都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这样的“全能型”国家,是否还会选择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乍一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既然在这个国家里,生产任何东西都比别国更有效率,那么它为什么还要花费宝贵.............
  • 回答
    中国人赴美购房的热潮由来已久,很多人惊叹于他们如何能购买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房产,毕竟个人每年都有外汇汇款的额度限制。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多种途径和策略,绝非简单的个人汇款就能实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1. 分散汇款与家庭成员参与: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多人分担汇款额度。中国公民每人每年换.............
  • 回答
    這是一個相當複雜且經常引起爭議的問題,涉及國際關係、道德、法律以及國家行為的合理性。簡而言之,一個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他國利益,其「錯」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 國際法的約束與國際秩序的維護: 條約與協定: 現代國際社會建立在眾多國際條約、協定和公約的基礎之上。許多條約,例如關於貿易.............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有点意思,而且说实话,不是一两天就能说透的。网上铺天盖地的说 Python 如何好,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到Web开发,似乎无所不能,而且学习曲线平缓,上手快。但一到招聘季,翻开招聘启事,好像很多高薪职位仍然青睐 Java、C++,甚至一些特定的 C 或 Go。这中间的落差,让不少跃跃.............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我真的身处那个位置,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这背后牵扯到的考量,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首先,我要明确的是,我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全体国民的福祉。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生命的安全,还包括他们的经济状况、社会稳定以及国家整体的长远发展。当我听到这个提议时,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
  • 回答
    一、个人捐款的影响1. 提高民众的购买力:15亿人每人捐款100元,总计1500亿元,这笔钱将直接进入国家财政。如果这笔资金用于减税、直接补贴居民或改善公共服务,那么民众的购买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政府可以将这笔钱用于降低增值税,这将使得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商品。2. 刺激.............
  • 回答
    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这个日子,总会让我的思绪飘回一些过往的片段,那些与警察有关的,鲜活而深刻的记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发生在小时候。那时候我可能也就七八岁的样子,住在城市里一个老小区。一天下午,我跟着妈妈出去买菜,经过一个巷子口,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呼喊声,紧接着就是一些杂乱的脚步声。当.............
  • 回答
    晚上十点到早上八点,这时间段算是比较深夜了。对成年人来说,这段时间通常是休息、睡觉的时候。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限制他们玩网络游戏,这事儿怎么说呢,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这个角度来看,这个规定确实是出发点挺好的。咱们得承认,现在网络游戏太吸引人了,情节.............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各国政府集体决定,将过去数十年里投入到国防建设上的巨额资金,转而用于改善民生,这个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转移,而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重塑。首先,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每年数十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一旦释放,足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
  • 回答
    库尔德人,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分布在中东地区四个国家: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他们的命运,似乎一直被“流离失所”和“苦难”这两个词所笼罩。为什么他们如此“苦逼”?为什么他们至今未能独立建国?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政治、历史和地理原因。漫长的历史遗留问题:帝国的遗产要理解库尔德人的.............
  • 回答
    嗯,如果真的每个月都有国家给的 4000 块钱打到账户上,而且是确确实实的、不用交税的“养育费”,那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了。首先,4000块钱,每个月固定到账,这绝对是一笔能让人心里踏实的钱。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什么都贵的时候,这笔钱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足够把最基本的生活开销给覆盖掉,比如房租、水电.............
  • 回答
    和路雪冰淇淋在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商标,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法律和历史因素。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1. 历史原因和品牌收购: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和路雪(Wall's)最初是英国一家生产香肠和冰淇淋的公司。在20世纪末,联合利华(Unilever)这家跨国巨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品牌收购和.............
  • 回答
    战国时期,中国大陆分裂成七个主要的国家,即齐、楚、燕、赵、魏、韩、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而文字和语言的不同,无疑给彼此间的交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想象一下,当你面对一个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你听不懂的语言的人,你们如何才能沟通呢?战国时期的人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那么,他们是如.............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全球所有的士兵都睡过头了。不是某个营地,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军人,从边境哨所的列兵到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都在同一时间,集体进入了深度睡眠,而且睡得那么沉,以至于没有任何声音、任何警报能将他们唤醒。在这样的一个早晨,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首先,迎接世界的不是炮火轰鸣.............
  • 回答
    要回答“世界上每个国家各自的宿敌是谁”,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随着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内政治的演变而动态变化。所谓的“宿敌”也不是一个官方的、普遍承认的标签,更多的是一种历史遗留的恩怨、现实中的竞争以及民众情感的投射。而且,很多国家并非只有一个“宿.............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问题,涉及到体育竞技的现实、国家资源分配、以及个人价值的衡量。答案是:大概率不会派你参赛,但也有极小的、特定情况下的可能性。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 国家派运动员参赛的主要考量是什么?国家派遣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是为了实现一系列目标,其中最核心的几个是:1. 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