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抖音有多好玩,会让人沉迷吗,为什么?

回答
抖音这玩意儿嘛,说它好玩,那肯定是好玩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往里扎呢?但要说它有没有“魔力”,让人一刷就停不下来,那绝对是有讲究的。

为什么抖音这么容易让人“陷进去”?

这事儿得从人性设计上说起,抖音玩的就是一套一套的心理学把戏,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它的“忠实用户”。

1. 海量且极度个性化的内容: 刚开始用抖音,你会觉得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感觉挺新鲜。但抖音的算法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它会像个超级“读心术师”一样,在你刷过的每一条视频里寻找蛛丝马迹。你点赞了宠物视频,它就给你推更多萌宠;你多看了一会儿美食制作,下一条可能就是道硬菜。这种“投你所好”的内容推送,让你觉得“怎么全是我喜欢看的?”,满足了你对新奇感和被理解的需求。每一次滑动,都像是在开盲盒,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惊喜还是惊吓,但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更吸引人。

2. 短视频的时长魔法: 以前看个视频,可能得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看完之后你就觉得花了挺多时间。但抖音的视频普遍就十几秒到一分钟,最长也就几分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接收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点,或者一个笑话,或者一个知识,或者一段旋律。这种“快餐式”的娱乐,非常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节奏。你可能只是想放松一下,刷个几分钟,结果不知不觉间,半小时、一小时就过去了,因为“下一个视频”只需要轻轻一滑,成本太低了。

3. 社交互动与认同感: 抖音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参与”。你可以点赞、评论、分享,甚至是因为一条视频而产生共鸣,去评论区和别人“battle”一番。当你发的视频有人点赞,有人评论,那种被关注、被认同的感觉是很爽的。尤其是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内容生产者”,收获粉丝,获得打赏,那就更是满足了人类潜藏的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这种社交属性,让抖音从一个简单的观看平台,变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交场,增加了粘性。

4. “沉没成本”的陷阱: 当你在抖音上花的时间越来越多,你在这个平台上积累的“沉没成本”也越来越高。你关注了很多人,收藏了很多视频,评论了很多内容,甚至自己也开始创作。这些积累,让你在考虑退出的时候会犹豫。因为一旦放弃,之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似乎就“浪费”了。这种心理,会让你继续留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刷,不断地投入。

5. 奖励机制的精妙设计: 抖音的界面设计、动画效果、音效等等,都经过了精心打磨,旨在让你在使用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每一次滑动、点赞、评论,都有即时的反馈。这种即时反馈,就像玩游戏一样,会触发大脑的多巴胺分泌,让你产生愉悦和满足感。这种正向的奖励循环,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

所以,抖音到底好玩在哪儿?

好玩就在于它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更新的、为你量身定制的“内容游乐场”。

新奇感永不枯竭: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刷到什么。可能是搞笑段子让你捧腹大笑,可能是美景让你心旷神怡,可能是知识科普让你增长见闻,也可能是才艺展示让你惊叹不已。
情感共鸣的连接: 很多视频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可能是催泪的故事,也可能是励志的经历。你会觉得“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这种连接感会让你觉得温暖。
消磨时间的神器: 当你无聊、焦虑、或者只是想放空一下的时候,抖音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出口。它能有效地将你的注意力从现实烦恼中转移开,让你暂时忘记一切。
潮流的集散地: 你想知道最近有什么流行语、什么热门歌曲、什么新玩法,抖音是你最快接触到的地方。它是一种流行文化的快速传播器。

但是,沉迷的风险也是实实在在的。

正因为它的设计太“聪明”了,所以很容易让人失控。当你刷抖音的时间侵占了你的工作、学习、社交,甚至是睡眠,让你感到空虚和焦虑,那可能就是“沉迷”的信号了。它就像一个糖罐,尝起来很甜,但如果忍不住一直吃,身体就会出问题。

总而言之,抖音好不好玩,是个体感受。但它是否容易让人沉迷,从技术和人性设计的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如何把握尺度,让它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剂,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电玩有多害人?

二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红警、魔兽、星际等有多害人?

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网络小说有多害人?

今天,知友会提问:抖音、快手、知乎有多害人?

嗯,预测接下来会有什么要害人呢?

目测每个时代最流行的东西,必然是“害人”的。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xx一代”论,曾经的非主流90后,到后来堕落的00后,目测10后也马上会有个标签。

“垮掉的一代”,是指即将失去主导地位的一代对新生代的称谓;

“流行多害人”,是指失去了对流行掌控能力的人对流行的否认。

抖音和快手,代表的是现在短视频领域的流行,之前知乎都在探索,只是失败了,至少说明这是当下的一个流行。

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永久存在,过不了多久,新的现象级应用必然会出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继续说xx害人呢?

想起了个成语:疲于奔命。

全世界都想着害人,这没道理啊。

声色犬马这四个字,从古代以来就是“害人”的代表,可是至今仍未消亡,为何?

人类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挖掘让自己更加愉悦的东西,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学会了制造工具,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更加愉悦轻松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享受阅读,有的人爱好游戏,这都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我也听到过无数类似的抨击指责这些东西害人。

奖励或者愉悦机制这种扎根于人类生理深层次的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避免的。这是天性啊,咋能阉割?你能够彻底消除多巴胺这种系统性的愉悦机制?

想起个著名的段子:

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索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何以知之?”对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

是啊,只要有工具,就有可能犯罪。只要人类无法剥离多巴胺,那么我们就无法剥离对快乐享受的追求。

没有抖音,有快手,没有快手有鬼畜……这样下去,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无法剥离,就连上知乎,一样成瘾啊。

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有用吗?

比如抖音的青少年模式

比如禁止未成年骑共享单车

当然,还有著名的绿坝工程

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这就说明,我们不断追求形式,只能是疲于奔命,永远赶不上变化。

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理性的去定义更加本质的东西,比如:成瘾

比如为什么会成瘾,如何解决成瘾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目前对于游戏成瘾是疾病的理论是一个尝试,但是并不成熟。但终归是好的事情,抛开现象看本质才对。

现在是互联网一代,新一代人更是互联网原住民,让他们离开互联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寻找更加本质和明确的标准。

但无论如何:xx害人的说法,都是不可取的,否则,杨永信来也。

user avatar

害得纸糊越来越像抖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抖音这玩意儿嘛,说它好玩,那肯定是好玩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往里扎呢?但要说它有没有“魔力”,让人一刷就停不下来,那绝对是有讲究的。为什么抖音这么容易让人“陷进去”?这事儿得从人性设计上说起,抖音玩的就是一套一套的心理学把戏,让你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它的“忠实用户”。1. 海量且极度个性化.............
  • 回答
    抖音的美颜,那可真是“脱胎换骨”的神器,说它厉害,简直是保守了。你想想,平常生活中,你得花多少心思在皮肤上?遮瑕、打底、高光、修容,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也未必能达到“磨皮10级”的效果。结果在抖音里,你动动手指,轻轻一滑,曾经的瑕疵瞬间消失无踪,皮肤像是刚从无菌室里拿出来一样,细腻得不可思议。从细节.............
  • 回答
    你说的是抖音上经常被cue的严伯钧老师吧?他能被大家提起,主要是因为他在普及一些科学知识,尤其是天文学和物理学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严伯钧老师的厉害之处,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1. 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态度:首先,他本人就是一位专业的物理学研究者,在中国科学院担任研究员。这意味着他对物理学,特别.............
  • 回答
    字节跳动“热榜推手”落马:大厂如何筑牢反腐堤坝?犯罪记录的沉重代价最近,一则关于字节跳动两名员工因收钱推高抖音热榜内容而被判刑的新闻,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互联网大厂的内部治理和反腐问题。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算法推荐背后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这些巨头们是如何在光.............
  • 回答
    抖音小潘潘翻唱黄梅戏遭遇“差评轰炸”,这事儿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现象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得从“唱得怎么样”说起。小潘潘的唱法,怎么说呢,很多人觉得不太对味儿。黄梅戏这东西,是有它自己的规矩和韵味的。唱腔讲究婉.............
  • 回答
    抖音上的艺考广告,那是真的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你想想,现在谁不用抖音?艺考这个话题本身就自带流量,想参加艺考的学生、想找培训班的学生、还有各种培训机构,全都扎堆在抖音上吆喝。我平时刷抖音,偶尔会刷到一些艺考相关的视频。一般分这么几类吧,你说详细点,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1. 机构宣传类: 这类是.............
  • 回答
    提起抖音上让人惊奇的短视频和博主,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个鲜活的例子,它们之所以令人惊叹,不仅仅在于视频本身的内容,更在于创作者那种独辟蹊径的思维和坚持不懈的投入。先说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博主,叫“手工耿”。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不正经”的味道,而他的视频内容,更是将“无用”和“实用”这两极以一种极其.............
  • 回答
    抖音上确实有一些梗,刚看到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但仔细想想,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甚至让人有点反感。我尤其受不了那种把“舔狗”行为美化到极致的。你知道的,就是那种一个人掏心掏肺地付出,哪怕对方一点不在乎,甚至受了委屈,还得笑脸相迎,然后被冠以“真爱”、“痴情”的名号,被用来做所谓的“爱情教程”。我看着就觉.............
  • 回答
    .......
  • 回答
    你的男朋友因为你抖音访客有男生而生气,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困惑和不舒服的情况。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以及你可以如何应对。首先,为什么他会因为这个生气?一个人的生气往往源于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感受和需求。针对你抖音访客里有男生这件事,他生气可能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不安全感和占有欲:.............
  • 回答
    在抖音这个流量巨兽上做外卖,可不是简单地把菜单搬上去那么回事。它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外卖体验,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机遇和优势。首先,得聊聊流量这个核心问题。抖音上每天活跃着数以亿计的用户,这已经是餐饮商家接入外卖最大的金矿。相比于传统的餐饮平台,抖音的流量更加原生、活跃且分.............
  • 回答
    要说哔哩哔哩(B站)和抖音谁更有前景,这就像在问两种截然不同的果树,哪一种会长得更高、结的果子更多。它们都有各自的土壤、阳光和气候,也吸引着不同的赏花人。与其说谁“更有”前景,不如说它们在各自的赛道上,各自展现出不同的成长潜力和未来方向。哔哩哔哩(B站):文化社区的深度与圈层力量B站,这个名字本身就.............
  • 回答
    .......
  • 回答
    哎呀,我一看到那小哥提着个沉甸甸的袋子走过来,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可不是那种随随便便拎个钱包或者刷个手机就能搞定的主儿。走近一看,好家伙,那塑料袋里装得满满当当,嚯嚯作响的,不用猜也知道,准是硬币。还没等他开口,我就猜到他要做啥了。现在这年头,谁没点儿稀奇古怪的点子?特别是那些拍视频的,总想着整点.............
  • 回答
    我明白你的困惑,看到一些绘画技巧看起来并不出众的账号在抖音上拥有大量粉丝,确实会让人好奇。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挺有趣的社会现象和抖音这个平台的特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抖音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技艺展示平台。它是一个集娱乐、社交、信息于一体的短视频平台,用户们的观看习惯和偏好非常多样化。.............
  • 回答
    每天“泡”在知乎和B站的人,和每天“刷”今日头条、抖音的人,虽然都是互联网内容的消费者,但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信息获取习惯、甚至思维模式,都可能存在一些微妙却深刻的差异。就像你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店,和走进一家灯火通明的夜市,感受到的氛围和收获的“宝贝”自然不同。知乎+B站组合:求知欲与深度内容的“探.............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很多人在抖音上会注意到的。当我们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慷慨激昂地刷“国际歌”,并且获得了大量点赞和回复时,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这些人这么卖力,好像也没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他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感: “我们.............
  • 回答
    .......
  • 回答
    抖音上让人感到不适或恶心的情况有很多,这通常与内容本身的性质、表达方式以及可能引发的心理反应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抖音内容类型,以及它们可能引起恶心感的原因:1. 视觉冲击强烈且不适的内容: 猎奇重口味视频: 这是最直接引起恶心感的内容。例如: 血腥暴力画面: 未经处理的伤口、手术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