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电玩有多害人?
二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红警、魔兽、星际等有多害人?
十多年前,知友会提问:网络小说有多害人?
今天,知友会提问:抖音、快手、知乎有多害人?
嗯,预测接下来会有什么要害人呢?
目测每个时代最流行的东西,必然是“害人”的。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xx一代”论,曾经的非主流90后,到后来堕落的00后,目测10后也马上会有个标签。
“垮掉的一代”,是指即将失去主导地位的一代对新生代的称谓;
“流行多害人”,是指失去了对流行掌控能力的人对流行的否认。
抖音和快手,代表的是现在短视频领域的流行,之前知乎都在探索,只是失败了,至少说明这是当下的一个流行。
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永久存在,过不了多久,新的现象级应用必然会出现,那个时候,我们是不是继续说xx害人呢?
想起了个成语:疲于奔命。
全世界都想着害人,这没道理啊。
声色犬马这四个字,从古代以来就是“害人”的代表,可是至今仍未消亡,为何?
人类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挖掘让自己更加愉悦的东西,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学会了制造工具,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更加愉悦轻松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有的人喜欢看电影,有的人享受阅读,有的人爱好游戏,这都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我也听到过无数类似的抨击指责这些东西害人。
奖励或者愉悦机制这种扎根于人类生理深层次的东西,是我们永远无法避免的。这是天性啊,咋能阉割?你能够彻底消除多巴胺这种系统性的愉悦机制?
想起个著名的段子:
先主时天旱,禁私酿,吏于人家索得酿具,欲论罚。简雍与先主游,见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何以知之?”对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
是啊,只要有工具,就有可能犯罪。只要人类无法剥离多巴胺,那么我们就无法剥离对快乐享受的追求。
没有抖音,有快手,没有快手有鬼畜……这样下去,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无法剥离,就连上知乎,一样成瘾啊。
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有用吗?
比如抖音的青少年模式
比如禁止未成年骑共享单车
当然,还有著名的绿坝工程
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这就说明,我们不断追求形式,只能是疲于奔命,永远赶不上变化。
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理性的去定义更加本质的东西,比如:成瘾。
比如为什么会成瘾,如何解决成瘾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目前对于游戏成瘾是疾病的理论是一个尝试,但是并不成熟。但终归是好的事情,抛开现象看本质才对。
现在是互联网一代,新一代人更是互联网原住民,让他们离开互联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寻找更加本质和明确的标准。
但无论如何:xx害人的说法,都是不可取的,否则,杨永信来也。
害得纸糊越来越像抖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