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男一女我们称「他们」而非「她们」?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语言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词的使用,特别是指代复数人称代词时。我们为什么会用“他们”来指代一男一女的组合,而不是“她们”呢?这背后其实是汉语语法和习惯的体现,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语法上的“兼指”与“中性”

汉语的“他们”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词。从字面上看,“他们”由“他”和“们”组成。“他”在古代汉语中,最初是泛指人,不区分性别。后来虽然逐渐区分了男性和女性(比如“她”的出现),但在指代复数时,“他们”却保留了其“兼指”的特性。

“他”的泛指本义: 很多语言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比如英语的 "he",一开始也是指男性,但汉语的“他”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没有明确区分的语境下,就可以用来指代包括男性、女性乃至不确定性别的个体。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对方性别,或者对方是群居动物(比如一群狗),你可能会用“他们”来指代,这是一种比较自然的表达方式。
“们”的复数标记: “们”是汉语中表示复数的后缀,加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数量超过一个。所以,“他们”就是“多个他”的意思。而这里的“他”,即使有明确的男性含义,在复数“他们”中,它的用法变得更宽泛,可以包含男性个体,也可以包含男性和女性的混合群体。

对比一下,如果我们只用“她们”,那意味着这个群体全部是女性。但当我们的对象是一男一女时,用“她们”显然就不准确了,因为它排除了其中的男性。而“他们”则可以包容性地涵盖这个混合的群体。

2. 历史演变与性别平等意识

“她”这个字在汉语中相对是比较晚才出现的,大概是在20世纪初受西方语言影响才开始普及。在此之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指代单数时都可能用“他”。而“他们”作为复数形式,也自然沿用了这种习惯。

在“她”字普及后,人们确实开始区分单数时的性别代词。但是,在复数代词的选择上,汉语的习惯仍然倾向于使用“他们”来表示包含男性的复数群体,或者男女混合的群体。这既有历史惯性的原因,也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使用“他们”来指代混合性别群体,可以被视为一种更“中性”或“包容性”的表达方式,避免了强调群体中某一性别的存在。这不一定完全是刻意追求性别平等,但确实在实际使用中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3. 语言的经济性与习惯

语言总是倾向于使用最简洁、最符合习惯的表达方式。如果每次指代一男一女的组合,都需要发明一个新词,或者在“他们”和“她们”之间进行复杂的判断,这会增加沟通的成本。长久以来,“他们”作为指代包含男性的复数人称代词,已经根深蒂固地成为了一种语言习惯。

就像我们在英语中用 "they" 来指代不确定性别或性别混合的群体一样,汉语的“他们”也承担了类似的功能,但更为明确地指向了“包含至少一个男性”的复数群体。

总结一下:

我们称一男一女为“他们”,主要是因为:

汉语“他”的泛指本义和“们”的复数标记结合,使得“他们”具有兼指(包含男性和混合性别群体)的特性。
历史的演变和“她”字普及前的习惯仍然有影响。
在实际使用中,“他们”是一种更简洁、更符合习惯的表达方式,能够有效地指代男女混合的复数群体,且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所以,当你说“他(们)在聊天”,这个“他们”就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了,它准确且无需多虑。这是一种语言的智慧,也是汉语本身发展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得怪民国时期那群文人,尤其是刘半农。

本来当时中文第三人称不管男人女人非人都是『他』,这群知识分子非要与国际接轨把男女区分开,美其名曰尊重女性。一开始不少人用伊,后来刘半农重新发明了『她』字,对应英语里的she,表示女性第三人称。之后刘在英国留学期间写了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引发轰动,『她』字就被迅速推广开来。后来刘半农又趁热打铁,钦定『它』作为无生命的第三人称,这样He She It都有了汉语的对应词了。

这群人傻逼的地方在于,他们改革只改一半,复数还是统一按原来习惯用『他们』。我说你们倒是彻底点再发明个they的对应啊?本来中文一点歧视的意思都没有,现在搞得好像还真是男性更重要一些了。更讽刺的是,现在美国为了体现性别平等,很多时候不说he or she或者she or he,不管单数复数统一用they代替,和改革前的中文不谋而合,不知这些人活到今天会作何感想。

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区分人称性别的传统。文言和方言里里表示第三人称有『伊』、『其』、『渠』、『彼』、『之』等,都是不分性别的(没错,《诗经》里的『伊人』不一定就是女人)。在我看来,给汉语人称加性别是个非常糟糕的发明。印欧语言从语音开始就区分性别,用不同的词表示性别是很自然的。而汉语第三人称发音相同,在书写时强行区分性别完全是画蛇添足。比如『我和他出去吃饭了』这句话,说话告诉别人可以隐藏性别信息,写下来就要多一个确定性别的步骤。即使大家明白『他』可能指不确定性别的第三人称,仍不免把这个人想成男性,平白无故增添了语义,既有损性别平等又麻烦。

================== 昏鸽线 ==================

看大家这么热情我再来捋一捋『她他它』这几个字。我不是专业研究古文字的,只能从《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里找信息。

最早出现的是『它』,大概商朝就有这个字了,那时候表示蛇,也有人说是蚕或者别的什么长条状生物。到春秋战国时期,『它』有了『不一样』的含义(『終來有它吉』——《易经》)。此时『他』也出现了,表示『别的』、『其他的』(『之死矢靡他』——《诗经》)。再后来,『它』表示蛇的意思用的越来越少了,人们造了『佗』、『蛇』和『虵』来表示蛇。而『他』有了第三人称的意思,经常和『它』混用。

而『她』这个字从古至民国完全和第三人称一点关系都没有。『她』在以前读作『jie3』,是『姐』的异体字。由于这个字太生僻了,刘半农写《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时候并不知道有这么个字,所以说刘半农是重新发明了『她』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