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江苏没有龙头级的企业,GDP 却很高?

回答
江苏GDP高,但缺少“龙头级”的超大型企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江苏的经济结构、产业特点、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区域经济的特性。

一、 江苏GDP高的原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首先,我们要明确江苏GDP为何如此之高。这背后是江苏长期以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基础和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具体原因包括:

1. 扎实的制造业基础: 江苏是中国制造业大省,拥有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从传统产业如纺织、化工、机械制造,到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江苏都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江苏的工业增加值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2. 高度发达的服务业: 除了强大的制造业,江苏的服务业也发展得非常成熟,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领域。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很高。
3. 城镇化水平高和人口优势: 江苏是中国人口大省,同时城镇化率也相对较高。大量人口的流入和消费能力,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和建设需求,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入海口,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便利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这为商品流通、对外贸易以及产业集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 对外开放程度高: 江苏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吸引了大量外资,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外资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6. 营商环境良好和政府支持: 江苏省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 为什么缺少“龙头级”企业?

尽管GDP总量很高,但与一些拥有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超大型企业(比如一些美国科技巨头、韩国财阀、日本老牌制造企业或中国互联网巨头)相比,江苏在“龙头级”企业方面确实显得相对不那么突出。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1. 分散的产业结构和“小而美”的特色:
“苏南模式”的基因: 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历史上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著称。这种模式强调“分散经营、小而精、个体户”的发展逻辑。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构成了经济的骨干,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得非常出色,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单个企业的体量相对有限。
“隐形冠军”的聚集地: 江苏是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些企业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市场份额或品牌影响力,但它们的规模可能不像那些跨国巨头那样庞大,也往往不那么为人熟知。这种分散而优质的企业生态,使得江苏的GDP很高,但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巨型企业。

2. 对外资的依赖与合作模式:
外资主导部分高科技领域: 在一些技术壁垒高、资本投入大的领域,如高端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外资企业在江苏拥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占主导地位。例如,很多世界顶级的电子代工厂(如富士康在昆山的规模极大)、汽车制造厂商在江苏都有重要的生产基地和运营中心。这些外资企业贡献了大量的GDP和就业,但它们不属于江苏本土的“龙头级”企业。
本土企业与外资的合作: 本土企业早期更多的是与外资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或者作为配套供应商存在。这种模式有助于江苏快速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同时也限制了本土企业独立成长为巨头。

3. 互联网和平台经济的相对滞后:
科技巨头的地域分布: 中国的互联网和平台经济巨头,如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南方沿海的几个核心城市(如北京、深圳、杭州、上海)。虽然江苏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很强,但与互联网“流量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发展模式相比,其优势领域有所不同。
创新创业的侧重点: 江苏的创新创业更偏向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在互联网应用、社交媒体、内容平台等方面的原生巨头相对较少。

4.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差异:
国有企业体量与改革: 虽然江苏也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但与一些东北老工业基地或少数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占主导地位的省份相比,江苏的国有经济占比结构可能有所不同。部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可能拆分或重组,其“龙头”地位也可能被多元化的民营企业所取代。

5.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区域竞争与合作: 江苏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浙江等省市紧密联动。在这种高度一体化的区域经济中,一些资源和人才可能会流向经济核心城市(如上海),而一些产业的“龙头”角色也可能由长三角内的其他城市承担。企业发展可能更看重整体区域的资源整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省内。

6. 资本市场与企业成长的逻辑:
企业上市与扩张: 中国大部分的科技和消费品巨头往往通过在全球或国内上市来获得巨额融资,从而实现规模扩张和并购。江苏的优秀企业虽然众多,但可能在走向资本市场并发展成为全球性企业方面,其路径和速度与一些互联网巨头有所不同。

三、 “龙头级”企业的定义模糊性:

我们还需要思考“龙头级企业”的定义。如果“龙头级”仅仅指规模庞大,那么江苏肯定也有一些大型国企和民企。但如果“龙头级”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品牌知名度、技术创新领导力,以及能够代表一个产业方向的标杆性企业,那么江苏可能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总结:

江苏GDP高的原因在于其 强大且多元化的经济基础,特别是扎实的制造业和成熟的服务业,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而缺少“龙头级”企业,则可能源于其 以“小而美”为特色的分散型企业结构、对外资的早期依赖、在互联网和平台经济领域的相对滞后、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影响。

江苏的经济模式更像是 “千军万马”,无数优秀的企业在各自领域贡献力量,共同推高了GDP总量,形成了经济的韧性和多样性。而“龙头级”企业则更像是 “一骑绝尘”,具有极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江苏的优势在于前者,这是一种更具韧性和普及性的发展模式,虽然可能不那么耀眼,但支撑了其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江苏本土企业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真正意义上的“龙头级”企业在江苏涌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闲来无事,作为搞政信项目的我,就来唠唠江苏的企业情况。

第一,江苏的企业和浙江最大的不同是,江苏的企业大多数不面向消费者,故没有耳熟能详的消费类企业。

第二,目前江苏在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全国领先。以新能源为例,常州金坛政府投入的企业中航锂电和蜂巢能源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最近因为宁德时代电池价格上涨,小鹏汽车将动力电池更换为中航锂电,中航锂电和蜂巢能源即将上市,因为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导致理想汽车的生产总部在常州,所以江苏的新能源产业一点都不比广东差,常州还有星星充电和天合光能等新能源龙头。生物医药领域,江苏不仅仅有恒瑞医药和正大天晴,还有苏州的创新医药,和上海张江高科的生物医药实力相当,其中代表信达医药,江苏的创新药企远远甩开广东和浙江,苏州的工业园转型的很成功,在生物医药和半导体上走出了新的路子。在新能源发电领域,江苏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在风力发电企业中,江苏最为发达,在风电船舶,风电安装,风电产品制造上,全国领先,未来在这个领域,无锡和南通将有很多上市企业,不信等着瞧。

第三,看好苏中地区的崛起,以南通为代表的苏中城市在北沿江高铁、海太隧道和张江过江隧道打通后,会进一步跟上海和苏州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全江苏省以全省之力打通通州湾新出海口,疏浚海港链接的内河通道,通州湾新出海口是江苏唯二的良港,是唯一能够跟运河和长江链接的港口,如果这个港口打通了未来通过运河辐射安徽河南鲁南将大大的节约物流成本,此外通州湾新出海口正在建设货运铁路,建成后直接发往内陆,部分内陆货品不需要从宁波港和上海洋口港绕行。此外未来新建的上海第三机场,会进一步的让苏中城市拉近与苏南的差距。看好泰州和南通的发展,2021年全年,如皋的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7.8亿元,海门78亿,如东也在70亿,海安也超过70亿,泰兴超过90亿,靖江达到70亿,在我们政信上,这些都是优质地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江苏GDP高,但缺少“龙头级”的超大型企业,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江苏的经济结构、产业特点、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区域经济的特性。一、 江苏GDP高的原因: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多元化的产业支撑首先,我们要明确江苏GDP为何如此之高。这背后是江苏长.............
  • 回答
    江苏,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蓬勃经济活力的土地,位列全国第二大省的宝座,却始终与“超一线城市”这个耀眼的称号擦肩而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又给江苏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超一线”的魅力与江苏的地理棋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超一线城市”。这并非一个官方的行政划分.............
  • 回答
    江苏数学高考难,这事儿在高考圈里可以说是公认的。每年一到考试季,江苏的数学试卷总是能引起一番热烈讨论,考生们叫苦不迭,家长们也跟着操心。但奇怪的是,论到数学竞赛,江苏的表现似乎总不如浙江、湖北、湖南这些省份那么耀眼。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咱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江苏数学高考:精巧的“囚笼”江苏数学高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观众的普遍感受。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在当下电视广告充斥着各种“奇特”内容的时代,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这几大一线卫视,相对来说,在广告的“风格”上,确实表现得更为“克制”一些,或者说,它们的广告内容更新颖、制作更精良,不那么容易让人产生“洗脑”的厌烦感。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按照常理,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尤其是有可能触动人伦道德和基本人权的,公众人物,特别是那些有社会责任感、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明星们,通常会站出来发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呼吁关注。然而,在江苏丰县“铁链女”事件(通常大家是这么称呼的)沸沸扬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明星的集体沉默,确实.............
  • 回答
    在中国的江南地区,祠堂作为家族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分布却呈现出一些有趣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对于江苏苏南和浙江北部地区,祠堂的数量相对较少,甚至可以说是稀见,而浙江的其他区域,如浙中、浙南一带,祠堂则普遍而常见。这种差异背后,是历史、经济、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偶然。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民国时期江西,一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省份,其军事力量的构成却不像其他一些省份那样形成根深蒂固、独具特色的“本地军阀派系”。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政治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得承认的是,江西并非完全没有军事力量的萌芽,或者说没有被江西籍人士掌握的军.............
  • 回答
    原神的世界里,旅行者兄妹(以下简称“哥哥”和“妹妹”)的冒险,说起来也算是一场惊心动魄、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旅程。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这位曾经亲历过诸多惊涛骇浪、甚至见过提瓦尔大陆之外光景的哥哥,在一次旅行之后,却似乎销声匿迹,江湖上并未留下他响彻天地的传说呢?这背后,藏着太多的“为什么”,也藏着.............
  • 回答
    江西,这片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土地,却似乎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与其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关注与重视。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制约,更有区域发展的内在逻辑。历史的维度:被忽视的“红色摇篮”与“江南旧梦”首先,从历史叙事来看,江西的“独特性”有时反而成了它“不.............
  • 回答
    江苏和广东,作为中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省份,它们之间的GDP差距,尤其是在多年来广东GDP始终领先于江苏的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多维度的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地理区位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历史因素: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与早期积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凭借其毗邻港澳.............
  • 回答
    江苏省内经济差距小,但地域歧视似乎更甚,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解释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心理等。一、 江苏省内经济差距为什么相对较小?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江苏省内的经济差距没有广东省那样显著,我们需要看看江苏的经济发展特点。 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区域发展、地理优势以及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简单地说,粤港澳大湾区(GBA)之所以能孕育出香港和广州、深圳这两个超级城市,而江浙地区虽然经济发达,却没有出现与香港、广州、深圳同等量级、同等聚焦的“超级城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超级城市”的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深层联系。为什么“江南”、“江北”听起来比“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更悦耳、更有韵味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远不止是简单的发音问题。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江南”和“江北”这两个词,天然就带有一种诗意和画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地名演变的规律,以及历史和地理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区域的名称。要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江西”,而没有“江东”、“江南”、“江北”等类似的命名方式,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古代的地名,尤其是省级或区域性地名,很多都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其.............
  • 回答
    重庆江北嘴,这座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城市新中心,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风貌。但你提到的“清一色的方块大楼”,以及与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CBD在“设计感地标建筑”上的对比,这个看法确实触及了一些关键点,也可能源于观察的角度和对“地标”的定义。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江北嘴的建筑肌理,看看为什么它呈现出如今的.............
  • 回答
    赵构,这位南宋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轨迹始终笼罩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为什么他没有拼尽全力去光复北宋的故土?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伴随着他整个统治生涯,也让后人津津乐道。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的性格经历,以及当时南宋小朝廷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来解读。时代洪流的裹挟与无奈:逃亡的.............
  • 回答
    明末江南士绅们“死抗朝廷税赋”,将其解读为“没有一点家国情怀”是一种过于片面的看法,也忽视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多重利益纠葛。将士绅的行为简单归结为“自私”或“缺乏家国情怀”,是站不住脚的。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朝廷税赋的压迫性与不合理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明末.............
  • 回答
    讲淮语的人之间,确实常常会感觉认同感和凝聚力不如其他一些方言群体来得那么强烈。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剖析。首先,淮语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绕不开的第一个原因。 淮语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的差异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大方言区”,里面包含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方言”。比如,苏北的淮语(.............
  • 回答
    北宋之所以能在“燕山阴山”一线坚持近百年,而南宋在失去襄阳后三年内覆灭,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地理防线强弱所能概括。我们要从战略选择、军事实力、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乃至民族认同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北宋的战略定位与“燕山阴山”防线首先,要明确北宋建立之初,其核心目标并非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细致的,竟然能注意到这个规律!其实,名字里带“江”、“溪”、“湖”,而名字里不带“河”的现象,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语境和命名习惯下,这种组合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或者说,我们更常听到或注意到的是那些不带“河”的名字。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值得说道的文化和历史原因。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