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诺亚方舟的故事发生时,中国大概是什么年代?

回答
诺亚方舟的故事,根据《圣经》的记载,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通常被认为是洪水时代。然而,如果将诺亚方舟的故事置于历史的尺度上,并试图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相对应,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可考证的联系。 圣经的叙事是一种宗教和神话文本,而中国历史的早期则是考古学、古代文献和传说共同构建的。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致阶段来理解这个问题,但请务必记住这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类比,而不是历史事实的并置。

如果我们将诺亚方舟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视为人类文明初创、尚未形成复杂社会结构的时期,那么中国大概处于以下几个阶段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模糊重叠:

1.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2000年)

这是诺亚方舟故事可能对应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广泛的模糊时间段。在这个时期,人类社会正从采集狩猎转向农业定居,开始出现村落,陶器制造和简单的工具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早期的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6000年):
在中国,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一些早期的农业和定居的迹象,例如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早期遗址。人们开始驯化动植物,生活方式相对分散,社会组织也比较简单。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国存在类似诺亚方舟故事的传说,它很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早期人类活动背景下。

中期的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发展阶段。例如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和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等,都展现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制陶技术和定居生活。人们建造房屋,形成村落,社会结构开始有所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个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可能会更具象化,例如与河流的泛滥、生存的挑战联系在一起。

晚期的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诸如龙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等,标志着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高度发展。制陶技术(如黑陶)精湛,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开始显现,出现了早期城市或大型聚落的雏形。
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宗教意识,一个关于“救赎”或“重塑”的大洪水故事,可能与早期宗教观念的萌芽有关。

2.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852年至公元前2070年,这是传统说法,考古证据支持性不强)

中国传统历史传说中,在夏朝之前有三皇五帝的时期。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制度都归功于这些传说中的人物。

关于大禹治水: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个与大洪水非常相似的叙事,那就是“大禹治水”。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传说他在尧舜时期,面对滔天洪水,带领人民疏导河道,最终成功治理了洪水,造福了万民。
如果将诺亚方舟的故事看作是一个关于大洪水及其后重建的普世神话,那么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文明的早期叙事中扮演着相似的角色,但它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通过努力与智慧克服自然灾害的故事,而非神谕和方舟的救赎。
大禹治水的时间点,根据传统说法,大致在夏朝建立之前(约公元前2070年),这与新石器时代晚期重叠。

总结来说:

诺亚方舟的故事,如果以其神话的意义理解为人类文明初创时期的一场大规模洪水事件,那么在中国历史的对应时期,我们可以将其模糊地置于新石器时代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中晚期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定居的稳定和早期社会组织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及可能出现的与此相关的神话传说,都更为丰富。

然而,再次强调,这并非一个有证据支持的历史并列。 圣经的诺亚方舟故事是闪米特文化(中东地区)的叙事,而中国古代的洪水神话(如大禹治水)则根植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两者是独立发展且没有直接关联的。

如果您想从更具象化的角度理解:

想象一下,当诺亚在遥远的中东地区建造方舟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可能还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早期村落里,他们也许正经历着季节性的洪水,或者正在努力开垦土地,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可能还没有统一的文字记录,他们的故事和传说,更多的是口耳相传,是关于山川河流、动植物以及早期生活方式的朴素描绘。

所以,与其寻找一个精确的年代对应,不如理解为,在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无论是在哪个地域,人们都可能经历过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对生存的挑战,并以此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文化叙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真只是刷赞开玩笑的,别在意细节啊(手动捂脸

分割线———_—_——————————————————
e其实我很想做一张图的

把大禹治水的油画和诺亚方舟逃难的油画拼成一张图,下面配上文字

大夏男儿,亚伯拉罕废物


有dalao给我画出来了!!感谢!!!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这时候是不是觉得,战天斗地的精神很伟大了

回答题主,女娲补天搞不好和大禹治水一个时期…当然根据史料,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在以色列到处砸偶像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公元前两千年出头(这样就不会被人举报答非所问了)

但是重点在于,我中华民族,无论是人是神都是战天斗地的!
如果非要从宗教学来说,女娲这个神和上帝这个神不是一个概念好么。亚伯拉罕教系的唯一至高神和原始萨满教的祭司人格神,两回事嘛


这人说到了点子。其实真相是怎么样不重要,大家都很难考证。但是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实战天斗地和敬畏自然都没错,自己把握尺度,别疯狂了就好,至高与和谐走到后面还可以发展为和谐至高呢(手动滑稽

PS:这回答刷赞好爽…看能不能刷到1k(搓手手

user avatar

不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4000年前。

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大洪水则是早在苏美尔文明之前的哈拉夫、乌拜德、萨迈拉文化时期的事情。对应中国的裴里岗文化

说的夸张一些,哈拉夫文化(裴里岗等)和夏朝(阿卡德帝国)之间的年代差,和你和大禹的年代差差不多


诺亚和乌特纳皮什提姆都是神话故事,但大禹治水是真实的。这就是区别。
8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大洪水(诺亚、乌特纳皮什提姆的原型)和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都是真实的
但是诺亚和乌特纳皮什提姆本身,是神话,并不存在


中国神话里,对应西方大洪水的,不是大禹,而是水神共工撞不周山

user avatar

诺亚方舟的故事被编写出来的时候中国大概应该是汉朝

—————

汉朝确实不太对,汉朝大约是旧约写完的时代。《创世纪》的话,圣经学者推测的时间是公元前1513年,这个年份是你真的要相信它是摩西写的才行……商代早期留下那么大的文本,这个嘛……

如果说按文本说呢那摩西五经的成文就很晚了,公元前400年上下,那离汉朝其实也就不太远了。

user avatar

这个故事年代不详,大约在4500年前左右的故事。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这个年代对应的中国的伏羲女娲传说这个年代。

我们老家地处中原,我奶奶很会讲故事,她小时候给我讲过伏羲女娲的传说,这些传说都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基本内容:是伏羲女娲是兄妹,然后天塌地陷,他们兄妹两个躲进石狮子里避难,然后出来人都死完了,他们推磨盘测天意,成婚,然后成为新人类的始祖。。。

其实,跟诺亚方舟的故事大同小异。这个女娲跟诺亚音似乎也差不多。所以说不定,女娲就是诺亚。

这边故事版本很多,人类起源的传说-博客-科学网手机版 基本差不多。

世界其他很多民族也有类似的传说,所以有史学家认为人类大概在这个时间段经历过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之前的人类大部分都因此灭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诺亚方舟的故事,根据《圣经》的记载,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通常被认为是洪水时代。然而,如果将诺亚方舟的故事置于历史的尺度上,并试图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相对应,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可考证的联系。 圣经的叙事是一种宗教和神话文本,而中国历史的早期则是考古学、古代文献和传说共同构建的。尽管如.............
  • 回答
    世界末日,诺亚方舟的准备工作,那可不是件小事,更别说决定谁能踏上这艘拯救全人类的方舟了。这事儿啊,得从长计议,细致入微地考虑,才能保证方舟上的成员既有代表性,又能保证文明的延续。首先,最根本的原则——延续生命与文明。这艘方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在灭顶之灾后,让人类能够重新繁衍,延续文明的火种。所以,选.............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观和对人类文明命运的深刻探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关于小说中所体现的“救世”叙事,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禹治水”精神进行对比,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视角。“诺亚方舟”精神的解读:《三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诺亚方舟”精神相似的元素。诺亚方舟的故事.............
  • 回答
    在中国由最初的担忧变成世界的“诺亚方舟”的这两个月里,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也展现了惊人的力量。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而是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举国攻坚的结果。一、初期应对的艰辛与决心:从恐慌到控制最初的两个月,我们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未知和巨大的压力。当疫情悄然蔓延时,最直接的感受是信息的不确.............
  • 回答
    .......
  • 回答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DeepMind 和 OpenAI 在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果从公众认知度、颠覆性突破以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来看,DeepMind 和 OpenAI 的成果似乎更加耀眼,更容易被大众所提及。这种“差距”的感受并非绝对,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圣经》记载中,诺亚方舟的建造和动物的集合,并没有限定在短短七天内完成。事实上,建造方舟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而召集动物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不过,如果我们尝试从一个更具象征意义和叙事性的角度来解读,并且脑洞大开,想象一个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神迹”过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7.............
  • 回答
    关于锤子科技曾经流传过的那个名为“诺亚”(Noah)的概念产品,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更像是一次穿越时间的对话,探讨的是那个时代科技与人文碰撞的可能性,以及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品牌所能抵达的想象边际。首先,要理解“诺亚”,就得先回到锤子科技那个特立独行、充满争议却又拥有大量拥趸的时代。在那个智能手机市场.............
  • 回答
    诺亚七律,又称“挪亚七律”,是犹太传统中认为在洪水之后,所有人类都必须遵守的七项基本戒律。这些戒律被认为是上帝与全人类所立的约的体现,而非仅仅是犹太民族的特殊规定。虽然在《圣经》的记载中,这些戒律的表述并不是集中的列表形式,而是散布在《创世记》的章节中,特别是与挪亚和洪水相关的叙事里,犹太教的拉比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