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既得,持有成本极大,大到一个皇帝的生死无以弥补,如无高明到极处的解释,天子丢社稷,打起了运动战、游击战,那就失去了神圣性、权威性了。
崇祯掌握的情报,是极其有限的,现代人拿出几天时间恶补一下明末历史,说不定了解的情报量就远超崇祯了。
崇祯十六年十月的时候,崇祯思考的问题还是孙传庭要花多长时间剿灭李自成,然后突然之间,孙传庭就全军覆没了,紧接着,陕西明军就稀里哗啦地投降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变成大顺皇帝了。
这个时候的崇祯,根本就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后人知道孙传庭死而明亡,而在崇祯眼中,孙传庭的死(或者崇祯坚持认为的临阵脱逃)并不是什么不可挽回的失败,他在关宁、宣大还有十几万大军,还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国土。李自成只控制陕西和湖广、河南的一部分,两省之地而已,在崇祯心中,自己还是非常有胜算的。所以他才会命李建泰督师出征,他还惦记剿灭李自成呢。
但崇祯没想到的是,山西明军如此不堪一击,面对顺军的进攻,他们蜂拥倒戈。得等到大同、宣府的明军集体投降的时候,崇祯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打不过李自成的。
而这会儿已经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六了,离崇祯上吊还有十三天。
但是崇祯还有别的希望,他还觉得吴三桂、刘泽清、高杰、唐通能来救驾,还有纸面上应该存在的京师三大营。尤其是吴三桂,崇祯对他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崇祯命令吴三桂将全部关外土地抛弃给清军,进关和李自成决一死战。这几支部队加在一起,在数量上依旧在李自成的兵马之上,崇祯依然觉得自己有胜利的希望。
这时他还有一点逃跑或者送儿子逃跑的可能,但是崇祯的判断是北京有可能守住,这就导致他对于逃跑一事非常犹豫。
假如崇祯去了南京,留太子在北京,而北京守住了,吴三桂等人多半会拥立太子登基,崇祯将像唐明皇一样“被太上皇”,失去权力。
假如崇祯留在北京,派太子去南京,会导致京城人心动摇,高杰、刘泽清这些军阀更有可能借此机会直接逃跑。说不定本来打得赢李自成,这么一折腾反而打不赢了。
在崇祯尚觉自己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考虑到上述两种情况,他自然不会逃跑。等到他发现刘泽清和高杰都跑了,唯一来援的唐通投降了李自成,这时顺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即便是已经被李自成包围在了城内,崇祯依然觉得吴三桂有可能来救他,依然觉得北京的城防能依仗,不肯逊位给李自成。之前清军历次入关都没打下北京,给了崇祯虚幻的信心,凭空想象北京的防御应该是很坚固的。
直到顺军攻城,崇祯才明白北京真的守不住了,试图逃跑,但这会儿当然来不及了。
假如崇祯跑到南京,他能不能守住呢?
当然不可能,他控制全国的时候都打不过李自成,怎么可能丢了半壁江山之后反而更强了。
崇祯去了南京,是能变出钱来,还是能变出粮来?原来不听话的武将去了南京就能指挥得动了?官员、太监们在你坐在北京皇宫里的时候可以糊弄你,难道你进了南京皇宫他们就不能糊弄你了?
至于“长江之利”,根本不存在,荆州、汉阳都已经在李自成手中了,坐镇长江上游的左良玉自从朱仙镇大战之后,已经得了闯军PTSD,只要闯军主力一来,他就落荒而逃,别说李自成了,连袁宗第都不敢正面对抗。
江北四镇中,刘泽清麾下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除了老百姓之外谁也打不过。
刘良佐就更厉害了,连老百姓都打不过。
高杰是江北四镇中最能打的,但是他一个陕西的军阀为什么会来扬州呢?还不是因为被李自成吊打然后被李过追得闻风而逃。
唯一能忠于崇祯的就是黄得功,然而黄得功麾下的小军阀们可不会这么想。
无论清军还是顺军,只要抽出几万兵马对江南发动进攻,南明的几十万军队就会一触即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