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日本,是否存在天皇制废止论者?

回答
在日本,探讨天皇制存废的声音一直是存在的,尽管公开、高声疾呼要“废止天皇制”的群体相较于支持天皇制的人来说,声音要小得多,也更为隐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

历史的根源:对天皇制的质疑与反思

要理解日本是否存在天皇制废止论者,首先要回溯到历史深处。

明治维新时期与“天皇中心主义”的确立: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关键节点,也是天皇权力得到极大强化并被塑造成国家象征的时期。然而,即使在那个时代,也有一些思想家对这种高度集权化的、被神化的天皇制持有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他们看到了天皇制可能带来的个人自由的压抑,以及国家机器对个体意志的凌驾。
二战期间与战后: 日本在二战期间,天皇被视为“现人神”,其权威被用来鼓吹军国主义和战争。战争的惨痛教训,尤其是原子弹的轰炸,让许多日本人开始深刻反思导致这一切的天皇制。战后,虽然在占领军的要求下,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并将其定位为“国民团结的象征”,但内部对于天皇制的“负面作用”和“不合时宜”的讨论从未停止。
左翼运动与反体制思潮: 日本自二战后至今,始终存在着一股强大的左翼运动和反体制思潮。这些运动的根源往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主义以及任何形式的特权阶层的批判。天皇制作为日本社会最古老的“特权”象征,自然也成为了他们批判的对象。

当代日本的天皇制废止论者:群体与观点

虽然“废止天皇制”在日本并非主流民意,但其支持者也并非不存在,他们通常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并持有各自的论点:

1. 左翼政治团体与知识分子:
观点: 这类人群往往将天皇制视为封建残余、等级制度的象征,认为其与现代民主、平等理念格格不入。他们可能认为天皇制是国家主义的温床,容易被用于民族主义宣传,重蹈历史覆辙。
论据:
民主和平等的原则: 他们认为世袭制本身就与现代民主社会所推崇的选举、机会均等原则相悖。生而为天皇,与通过能力和民意选拔出的领导人根本不同。
财政负担: 天皇和皇室的维护需要庞大的公共财政支持,他们认为这笔钱可以用于改善民生、教育、医疗等更直接的社会需求。
政治影响力: 尽管宪法规定天皇没有政治实权,但皇室作为国家象征,其言行举止仍然可能产生微妙的政治影响,这种潜在的权力不透明性令人不安。
历史责任: 一部分人认为,虽然战后天皇声明自己并非“现人神”,但皇室未能完全清算与战争时期的联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了战争带来的“好处”(如权力和财富的保留),因此应该对其历史责任进行更彻底的追究,包括废止天皇制。
代表性声音: 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但在一些左翼政党(如日本共产党等)的纲领中,对天皇制持有批评或要求改革的态度。一些知名学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曾公开表达过对天皇制的质疑。

2. 部分对皇室成员行为或制度不满的个人:
观点: 这类人可能不一定有宏大的政治哲学,但可能因为对皇室成员的某些行为(如花费、生活方式、甚至某些言论)感到不满,或者对皇室的隐私侵犯、媒体过度关注等问题感到厌烦,从而产生对整个制度的质疑。
论据:
私生活公开与压力: 皇室成员的生活被置于聚光灯下,缺乏普通人的隐私,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有些人认为这种剥夺人性的制度本身就是不人道的。
特权与普通人生活的脱节: 皇室成员享受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物质条件和特权,这可能让一部分人感到不公平,认为他们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存在巨大的鸿沟,难以真正代表国民。
继承问题的讨论: 随着皇室成员数量的减少和女性继承问题的出现,关于皇室制度的未来走向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人利用这些讨论来提出更根本性的问题,比如“是否还有必要继续维持这个制度?”

3. 对国家主义和传统主义的警惕者:
观点: 这类人可能不是直接反对天皇这个人或皇室,而是反对天皇制所承载的、可能被用来推行某种形式的国家主义或传统主义的工具性。他们担忧一旦出现政治动荡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天皇制会被重新拉出来作为凝聚国民、支持特定政治议程的旗帜。
论据:
历史的教训: 他们看到历史上天皇制如何被用来支持战争和军国主义,因此对任何可能复燃这种倾向的制度保持高度警惕。
现代社会的多样性: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里,一个单一的象征性中心(如天皇)是否还能真正代表所有国民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这是他们会思考的问题。

现状与挑战:为何声音相对较弱?

尽管存在这些论者,但他们的声音在日本社会相对较弱,原因主要有:

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 天皇制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日本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的纽带。即使不关心政治的人,也可能对天皇抱有某种敬意或情感联系。
战后宪法与“象征天皇制”的成功运作: 战后天皇裕仁明确声明自己并非神,并在新宪法下成为“国民团结和国家象征”,其政治权力被极大限制。这种定位使得天皇制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斗争保持了距离,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接受,认为它至少是和平与稳定的象征。
社会共识的形成: 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尊重皇室”的共识。这种共识可能源于对历史的敬畏、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也可能是为了避免触碰敏感的政治神经。
媒体的引导与公众舆论: 日本的主流媒体在报道皇室问题时,通常倾向于维持一种温和、尊重的姿态,很少会主动煽动对天皇制的根本性批判。普通民众的舆论也更多地集中在皇室的日常活动、继承问题等方面,而非制度本身的存废。
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 尽管有零散的反对声音,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足够强大、有组织、能够有效动员民众的“废止天皇制”政党或社会运动。左翼力量在日本政治中的影响力虽然存在,但整体上正在衰退,其在天皇制问题上的立场也难以成为主流。
“皇室经济”的复杂性: 天皇制牵涉到庞大的宫内厅体系和皇室的经济运作。任何对天皇制的根本性改革或废止,都将带来极其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后果,这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结论

总而言之,在日本确实存在着天皇制废止论者,他们并非消失不见,而是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社会的边缘或特定群体中。他们的观点通常基于对民主、平等、反战、反国家主义的追求,以及对皇室制度本身的不满。然而,由于日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他们的声音在日本社会中并不像支持者那样响亮,更难以构成一股能够撼动天皇制根基的主流力量。讨论天皇制的存废,在日本仍然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议题,更多的是以一种相对温和、间接的方式进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国会每次都有一个开会仪式,天皇会坐在最高处的玉座上发言,之后众议院议长会恭恭敬敬地从天皇手中接过「御言」,然后退下。共产党对这种行为非常厌恶,表示「让天皇坐在高高的玉座上这些行为,违反宪法主权在民的原则」,并以此为理由连续69年拒绝参加国会开会式。


日本共产党纲领也明确指出「我们秉持民主主义和人类平等的精神,站在废除天皇制的立场

私たちは、目標としては民主主義の精神、人間の平等の精神にたって、天皇制をなくす立場に立ちます。

详见:

user avatar

有啊

最激烈的还属上世纪的那些新左翼,搞了一大堆恐怖袭击

开车强闯坂下门、燃烧弹袭击东宫夫妻(现上皇上皇后)、仁和寺放火、炮轰桂离宫等等,幸运的是,每一次袭击都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现在没有这些恐怖袭击了,主要是喊喊口号、游行、出版批评等等


日本现在有一个以反天皇制为目的的市民团体,叫「反天皇制运动连络会」,简称「反天连」,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

反天连主要活动是演讲、游行,每年都会举行反天皇制游行,推特、YouTube上可以搜到很多图片与视频












有时,反天连游行会遇上右翼,两者水火不容,相遇后,轻点的就是互相语言攻击,重点的就是发生肢体冲突,开道的警察们经常和那些想冲进游行队伍的抗议者玩相扑

来一段左右冲突的视频截图

反天连:为了民主!不需要天皇!


反天连(警察背后的队伍):我们不需要天皇!


反天连:我们反对天皇一体化!


右翼:如果你不喜欢日本,你可以离开!


右翼:为什么你还住在日本?


右翼:你们抗议是为了钱,对吗?


右翼:没有警察你什么都做不了,混蛋!

user avatar

废除天皇在2004年以前一直在日共纲领里,后来删除了,理由是日共认为天皇并无主权,日本与君主立宪制有根本的不同,君主立宪制国家是通过宪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而日本国宪法根本就没赋予天皇任何权力,仅仅规定了作为象征。

因为他们妥协了(划掉),觉得此事并非原则问题,如果执政的话会举行公投,让国民来决定天皇去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探讨天皇制存废的声音一直是存在的,尽管公开、高声疾呼要“废止天皇制”的群体相较于支持天皇制的人来说,声音要小得多,也更为隐蔽。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原因。历史的根源:对天皇制的质疑与反思要理解日本是否存在天皇制废止论者,首先要回溯到历史深处。 明治维新时期与“天皇中心主义”的确.............
  • 回答
    当然,日本投降后,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角落,的确有零星的日本士兵因各种原因,没能及时获得投降信息,或者选择继续抵抗,而一直活到生命的尽头。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大规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其中不乏一些相当令人唏嘘的故事。信息隔绝与误解:战火未熄的孤岛幽灵最常见的情况发生在远离主要战场的太平洋岛屿。战争结束.............
  • 回答
    日本共产党在日本政坛算是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它不像其他主流政党那样在执政轮替中扮演核心角色,但却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长期的组织活动,在日本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理解它,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历史渊源和意识形态的坚持。日本共产党(简称“日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在日本社会动荡和民族主.............
  • 回答
    .......
  • 回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定义一下“日漫人物的姓氏”和“在日本真实存在”。 日漫人物的姓氏: 指的是动画、漫画作品中虚构人物所使用的姓氏。 在日本真实存在: 指的是这些姓氏在现实世界的日本社会中,有真实的人使用。基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绝大多数日漫人物的姓氏都是在日本真实存在的。.............
  • 回答
    改变父母对日本的偏见,这绝对是个挑战,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我深知,长辈的固有观念往往根深蒂固,尤其是涉及到历史和国家层面的事情,情绪的成分往往比理性更多。要一点点地松动这些认知,需要耐心、智慧,以及对父母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在父母心目中,日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这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且.............
  • 回答
    一个“如果”的假设,就能勾勒出一条截然不同的历史轨迹,尤其当这个假设涉及到日本在东北占领时期意外发现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这不仅仅是资源上的发现,更是一系列连锁反应,足以改写二战的进程,以及战后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想象一下,时间拨回到那个沉重的年代。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从19.............
  • 回答
    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历史洪流中的独特群像提到“在日韩国人(朝鲜人)”,这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复杂情感的称谓,他们是二战前后乃至更早时期,因各种历史原因来到日本,并世代生活至今的朝鲜半岛出身者的后裔。他们的存在,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了一道独特且深刻的风景线。要理解他们,就必须深入他们走过的岁月,以及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情感、国家关系、旅游安全等多个层面。当一位同胞在异国他乡遭遇不幸,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这样备受尊重的职业,在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这种悲剧很容易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情感共鸣。而当事件发生在与我们有复杂历史的国家,这种情绪往往会被放大,甚至转化为对整个国家的仇恨。.............
  • 回答
    谈到宏大叙事的轻小说在日本的市场,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的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轻小说就意味着轻松有趣、带有萌系要素,但其实日本的轻小说界一直以来都孕育着许多拥有宏大世界观、深刻主题的作品,而且它们也确实拥有自己忠实的读者群。宏大叙事在日本轻小说市场中的存在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宏大叙事”在.............
  • 回答
    《名侦探柯南》漫画复制原稿投票结果以及毛利兰和新兰在日本的人气,确实是许多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这些,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投票的背景、结果本身,以及它可能折射出的粉丝心态变化。《名侦探柯南》漫画复制原稿投票:冰山一角下的粉丝取向首先,我们得知道,这种“漫画复制原稿投票”通常是官方为了纪念某个重要.............
  • 回答
    在日本读博是否必然远离了世界学术中心?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聊聊,避免一概而论,毕竟学术的世界是很广阔的。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世界学术中心”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顶尖研究机构、汇聚了最多顶尖学者、产出最多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引领.............
  • 回答
    关于日本永住权申请中,中途回国几年后再返回日本,居住年数是否需要重新计算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申请人非常关心的一个细节。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并尽量用一种更贴近实际情况的方式来讲述。首先,要明确一点:日本的永住权申请,对于“连续在日本居住”这一点是非常看重的。这个“连续”不仅仅是指在日本境内待了多少年,更.............
  • 回答
    八丈岛是日本伊豆群岛中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岛屿,对于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和前来游览的游客来说,当地的警察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理解八丈岛警察局在日本警察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其机构设置,我们需要先了解日本警察的整体架构。日本警察的整体架构:府县警察制日本的警察体系是以“府县警察制”为基础的。这意味着每个“府”.............
  • 回答
    在日本ACG(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探讨爱国主义是否“搞错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以及艺术表达的多个层面。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可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搞错了什么”或者“没有搞错什么”。一、 爱国主义在日本.............
  • 回答
    当然,日本在二战时期并非铁板一块,也涌现出不少反对侵略、呼唤和平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在当时被强大的军国主义洪流所淹没,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不灭的火炬,值得我们细细道来。要讲这些和平斗士,首先得理解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日本的军国主义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教育、宣传、.............
  • 回答
    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是否会被其官方承认,这是一个长期以来牵动国际社会神经的敏感议题,也是日本自身内部持续讨论和反思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剖析日本的政治土壤、社会心态、历史教育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历史认知的复杂性与“历史修正主义”的阴影首先,理解日本对二战罪行的认知,不能一概而论。日本社会.............
  • 回答
    在日本留学期间,想省钱又解决住址和邮件问题,租一个超低房租的房子专门用于登录和收件,然后日常住在酒店,这个想法确实很吸引人。咱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核心思路:一房两用,分开解决基本需求和生活舒适度这个方案的核心在于将居住需求拆分成两部分:1. 法律和行政上.............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在异国他乡如何被认知。简单来说,仅仅根据中文复姓在中国人名字里的存在,在日本单看名字,是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日本人的。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现象。首先,日本的名字构成和姓氏系统。 日本人的名字,尤其是姓氏,确实有不少是双字构成的。比如我们熟知的“田中”(たなか).............
  • 回答
    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二战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其中涉及的伦理困境极其复杂,即便过去了几十年,依然是历史学家、哲学家以及普通民众争论的焦点。要回答“是否违背伦理”,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各方的动机、以及原子弹使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后果。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当时美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