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勒和丁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后来突厥和回鹘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希望可以详细指出?

回答
要理解铁勒和丁零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后来的突厥和回鹘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草原历史舞台,那里民族的迁徙、融合与更迭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铁勒与丁零:草原部族的早期印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许多历史记载中,“铁勒”和“丁零”并非完全独立的、截然划分的两个民族。更准确地说,丁零是铁勒部族联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早期影响较大的一个分支。

丁零(丁令、狄历):根据史书记载,丁零最早出现在汉代,是北方游牧民族中的一支。他们以骁勇善战闻名,活动区域曾遍布贝加尔湖以南、叶尼塞河中游一带。历史上,丁零与匈奴、鲜卑等民族都有过互动,有时是盟友,有时是敌对。他们也曾被北魏等中原王朝征服或册封。

铁勒(特勒、狄历、乌洛侯等):到了南北朝时期,“铁勒”这个称谓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更广泛的、涵盖多个游牧部落的统称。这个联盟包含了许多早期被称为丁零、乌洛侯、契苾、回纥(后来成为回鹘)、蒙兀、薛延陀等民族或部落。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

1. 丁零是铁勒的“前身”或“核心”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被称为丁零的部族,可能在与其他部落的融合、迁徙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更庞大的“铁勒”概念的一部分。
2. 铁勒是后期一个更广泛的民族联盟。 这个联盟汇集了多个原本可能相对独立的部落,他们共享相似的生活方式、语言特征(或至少是相近的语言)、以及草原文化。丁零作为其中早期活跃且重要的力量,其名称和文化特征很可能被继承或融入到了更广泛的铁勒认同中。
3. 历史记载的模糊性。 古代的民族史,特别是草原民族的历史,往往记载不详,并且同一个民族可能在不同时期被不同的名称称呼,或者不同的民族在同一时期可能被认为是同一个名号的变体。这使得精确区分“丁零”和“铁勒”的界限变得困难。

打个比方, 如果把“铁勒”比作一个后来的“大联盟”,那么“丁零”可能就像是这个联盟早期的一个“核心成员”,或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始部落”。随着时间推移,联盟不断壮大,吸收了更多成员,而“丁零”这个名字可能不再是独立的称号,而是融入了这个更大的整体。

铁勒与突厥、回鹘:草原帝国的新篇章

现在,我们来看看铁勒与后来更为人熟知的突厥和回鹘的关系。这里,铁勒扮演了“前导者”或“承载者”的角色,而突厥和回鹘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

突厥( Turk):
崛起与铁勒的关系: 突厥人原本是铁勒部族联盟中的一个分支,或者是一个与铁勒紧密联系的民族。他们在公元6世纪中叶(约552年)兴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疆域辽阔,一度控制了整个中亚草原。
继承与融合: 突厥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铁勒联盟旧秩序的整合与超越。许多原本属于铁勒联盟的部落,在突厥帝国的统治下,被纳入到新的政治和军事框架中。突厥人在统治过程中,也吸收了铁勒人的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方式。
“突厥”与“铁勒”的辨析: 在突厥帝国强盛时期,“突厥”成为主导性的民族称谓,而“铁勒”的名称则相对淡化,更多地出现在中原王朝与突厥打交道的记录中,作为对一些臣服于突厥或反抗突厥的草原部落的总称。有时候,中原王朝也会将一些独立于突厥的部落称为“铁勒”。
突厥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突厥帝国最终因为内乱和外部压力而分裂,其中最主要的分裂为东西突厥。

回鹘(Uygur):
回鹘的渊源: 回鹘(或作回纥)是铁勒部族联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最稳定、最长寿的一个分支。早期的回纥人就活跃在蒙古高原北部。
与突厥的联系: 在突厥帝国时期,回纥部落曾臣服于突厥,是突厥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许多回纥部落分布在突厥帝国的西部和北部区域。
回鹘的崛起与“铁勒”的延续: 随着突厥帝国的衰落,一些原属于铁勒联盟,并且在突厥时期依附于突厥的回纥部落,逐渐摆脱了突厥的控制,并在7世纪末至8世纪初,联合其他铁勒部落,例如薛延陀等,对东突厥发动了多次攻击,最终在744年,联合回纥、葛逻禄、 Sırğan(一种部落)等部族,推翻了东突厥,建立了回鹘汗国。
回鹘汗国的性质: 回鹘汗国可以说是在突厥帝国覆灭后,铁勒草原上兴起的最强大的游牧政权。它继承了突厥的很多政治、军事制度,并且其核心民族——回纥,本身就是铁勒部族联盟的重要成员。因此,回鹘汗国的建立,标志着铁勒文化在草原上的一种新的、强大的延续。
“铁勒”的消逝与“回鹘”的传承: 随着回鹘汗国的崛起,“铁勒”作为一个广泛的联盟称谓,其独立的意义越来越小,而“回鹘”则成为主导性的民族称谓。回鹘汗国之后,虽然回鹘人经历了政治动荡(如回鹘汗国于840年被黠戛斯所灭),但其主体民族及其文化,在向西迁徙后,又在中亚地区(今新疆)建立了新的政权,并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来说,这三者(铁勒、突厥、回鹘)的关系是:

铁勒是一个早期的、包含多个部落的联盟,丁零是其早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前身。
突厥是在铁勒联盟的基础上崛起的一个强大的帝国,它整合并超越了铁勒各部,但同时也吸收了铁勒的文化。
回鹘是铁勒联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在突厥时期依附于突厥,最终在突厥衰落后,成为推翻东突厥、建立新政权的核心力量,是铁勒文化在草原上强大而持久的延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族的融合与变迁是常态。从丁零到铁勒,再到突厥和回鹘,我们看到的是草原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重组、融合,最终形成各自独特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传承。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取代,而更像是一种层层递进、相互影响、血脉相连的演化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来说吧,敕勒、铁勒是一个词,这个族群在汉朝叫丁零、南北朝叫敕勒、唐朝叫铁勒。他们还有一个别名,叫高车。在唐朝中后期,他们又都叫回鹘了。

而究其根本,丁零是他们中最古老的统治氏族,回鹘也是他们中一个比较古老的氏族(后又发展成部落)。他们的正式称呼,应该还是铁勒。丁零和回鹘,这两个称呼都是统治氏族和部落名影响整个民族的情况。

他们的后裔基本流散在了不同民族中,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这几个大民族都有大量铁勒后裔。维吾尔族甚至用铁勒人中最有影响力的部落回鹘命名。

如今最贴近他们的状态的,是突厥语族西伯利亚语支的几个小民族,如裕固族、图瓦族、雅库特族、阿尔泰族等等。

俄罗斯的铁列乌特人,在我国被划分为哈萨克族(其实他们的语言和哈萨克语是有差别的),有人认为其部落名就源于铁勒这个曾经的蒙古高原最大民族。下图为俄罗斯铁列乌特人:

根据魏书记载,铁勒人传说自己的祖先是匈奴单于的女儿和天神交配的后裔。不过这都是传说,可能反映了匈奴时代对铁勒人的先祖丁零国有和亲控制的行为,铁勒人的历史和匈奴人一样古老,史记中就有铁勒先祖丁零人的记载了,只是他们在冒顿单于时代被匈奴征服,后来长期被匈奴统治,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传说。也就有了各种史料记载的说突厥、回鹘是匈奴后裔的错误记载。


这个族群在汉朝到南北朝的时候,叫高车六种,分别为丁零氏(狄氏)袁纥氏(回纥氏)斛律氏解批氏(契苾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草原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发展,铁勒人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丁零氏斛律氏、护骨氏这三个氏族先融入鲜卑,再跟着鲜卑融入了汉族,以后基本就是汉人了。

异奇斤氏在草原部族的战争中,被淘汰了,没了。

于是,高车六姓就只剩下了袁纥氏解批氏。也就是回鹘和契苾,好端端的六种变成了二种,铁勒人是否是要完蛋了呢?

不是。

而是越来越强了。

因为在丁零氏、斛律氏、护骨氏融入鲜卑之前,鲜卑人的主体部分南下进入了中原,蒙古高原上就出现了权力真空,也给了其他部族氏族繁衍扩张的机会。新的部落在不断形成,而匈奴的残部也因为不断的失败,逐渐融入了铁勒。

而此时新形成的部落氏族,就叫高车十二姓,这些氏族基本都是原高车六种中分化出来的新部落,是为:一是泣伏利氏,二是吐卢氏,三是乙旃氏,四是大连氏,五是窟贺氏,六是达薄干氏,七是阿仑氏,八是莫允氏,九是俟分氏,十是副伏罗氏,十一是乞袁氏,十二是右叔沛氏。

以上的高车六种和高车十二姓,应该就是从秦汉时期的丁零一直繁衍到南北朝的铁勒直系后裔,也就是用种族主义一点的话来说比较纯正的铁勒人。

在高车六种和高车十二姓之外,还有一些新融入铁勒以及新形成的部落,只是这些部落要么是铁勒人和外族(如鲜卑、柔然)的融和产物,要么不是铁勒贵族繁衍的后裔,所以虽然在民族意义上肯定是铁勒人,但在政治意义上,他们属于铁勒的边缘,他们就是:

鲜于氏、屋引氏、斛斯氏、豆陈氏、阿跌氏、贺拔氏、阿史那氏等等。

在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鲜卑人裹挟大量铁勒人进入中原,如百川入海一般融入了汉族,上述的斜线字体部分,基本都在南北朝后期成了汉人了。

接下来说南北朝时期铁勒人的政治史:

——————————袁纥氏(回鹘)统治铁勒人时期(五世纪中期)—————————

这期间铁勒人的历史基本是这样的:

1、北魏统治草原和柔然统治草原期间,丁零氏斛律氏、护骨氏、泣伏利氏、吐卢氏、乙旃氏(该部首领被拓跋氏贵族篡夺)、鲜于氏、屋引氏、斛斯氏、豆陈氏、贺拔氏等等,他们统统都投靠北魏,成了鲜卑人,最终他们将会变成汉人。南北朝时期的名人如斛律金、斛律光、鲜于修礼、斛斯政、贺拔胜、贺拔岳等等鲜卑人,实际上就是鲜卑化再汉化的铁勒人后裔。

2、在上述部落脱离铁勒融入鲜卑再融入汉族的期间,铁勒人的首脑氏族从丁零氏转移到了斛律氏的手中,斛律氏的首领倍侯利和拔野古首领(匈奴残余)拔也稽、柔然的丘豆伐可汗三家开始争夺草原霸权。最终铁勒人和拔野古人失败,柔然获胜。拔野古人融入了柔然,铁勒人要么臣服柔然,要么逃往北魏,斛律氏则选择了逃往北魏去做鲜卑人后跟着鲜卑变汉人了。

斛律氏放弃了铁勒领导权后,铁勒人的领导权转移到了袁纥氏手中,也就是回鹘手中,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字的回鹘人出现,他就是北魏时期的袁纥氏酋长、铁勒人的大首领树者。树者的爸爸曾经率领十万余落铁勒人南迁到了内蒙古,投靠北魏。然而到了树者长大后,北魏孝文帝屡屡征发铁勒人做炮灰去南朝打仗,铁勒人不甘心做这些汉化鲜卑人的炮灰,于是在树者的领导下北归,叛逃北魏杀回了外蒙古。

回到外蒙古后,树者率领铁勒人与柔然汗国为敌,最终失败。树者逃到了北魏了此残生,但袁纥氏已经沦为柔然的臣属了,袁纥氏受此重创,其统治铁勒的历史就此终结。而此时,古老而高贵的高车六种已经没有一个能与柔然抗衡的强大部落了,铁勒人的希望,就只能是六种衍生出的十二姓和其他边缘铁勒人了。

———————副伏罗氏建立高车国时期(487年-541年)———————————————

这时候,有一个在很早就依附柔然的铁勒部落崛起,那就是高车十二姓中的副伏罗氏副伏罗氏的首领叫阿伏至罗此时已经成了铁勒人实际上的大首领,阿伏至罗自幼便率领铁勒人充当柔然人和北魏作战的炮灰,深得柔然伏名敦可汗的信任。

此时的副伏罗氏酋长阿伏至罗,大略已经掌控了树者的残部,手下有十余万落铁勒人。柔然的伏名敦可汗再次宣布要进攻北魏,并征调铁勒人出兵。阿伏至罗表示拒绝,伏名敦可汗大怒。于是阿伏至罗一不做二不休,叛离了柔然,并率领铁勒人西迁,在新疆东部的交河故城周围,建立了高车国。

高车国建立后,由于铁勒人在蒙古高原上的人口绝对优势,导致强大的柔然一度中衰。高车国不但夺取了外蒙古西部的大片领土,甚至在战争中杀死了柔然的佗汗可汗。还羁縻控制了新疆的高昌国(汉人政权)、焉耆国和且末国(吐火罗人政权),并且同化掉了车师人(吐火罗人和匈奴人、丁零人融合而来),开启了突厥语民族同化新疆土著的开端。

然而好景不长,首先高昌国的汉人不服铁勒人的控制,高昌国百姓暴动杀死了依附高车国的国王张孟明,百姓们立麴嘉为国王,新国王麴嘉摆脱了高车国的控制,投靠了北魏。

其次,青海的吐谷浑汗国(上层鲜卑人、下层羌人)开始出兵新疆,消灭了且末国、鄯善国、于阗国等大批新疆吐火罗、塞种城邦。

高昌国和且末国不再被高车国控制,高车国顿时失去了两大财源。

这时候坏事继续传来,中亚的霸主嚈哒人东征开始入侵高车国。高车国面临柔然、高昌、吐谷浑、嚈哒四个敌人,开始招架不住了。

结果到了最后,大魔王柔然汗国中兴了,柔然的豆罗伏跋豆可汗率军西征,杀高车国王弥俄突,夺回了所有被高车国占领的柔然汗国领土。高车国沦为了新疆一小国。三十几年后,柔然的末代可汗阿那瓖率军全灭了高车国。

——————阿史那氏建立突厥汗国期间(552年开始)————————————

高车国的衰落和灭亡,得利最大的是阿史那氏。阿史那氏的祖先也是丁零人,但不知氏族来源,或许只是一个平民或者奴隶角色,所以才没有留下祖宗氏族的记载。他们不同于其他繁衍生息于外蒙古中部的铁勒人,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阿尔泰区域了。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一个丁零人的孤儿,被仇家追杀,不得已逃到了新疆东部的博格达山,孤儿和天神化身的狼交配,繁衍出了阿史那氏一族。然而博格达山周围强国林立,并不容得他们繁衍,于是接着他们北迁到了阿尔泰山周围,繁衍出了阿史德氏、执失氏、苏农氏等氏族,形成了突厥人。阿史那氏发展繁衍出的突厥虽然因此和铁勒人同文同种,但并没有深厚的历史感情。

突厥人最初实力弱小,选择臣服柔然汗国,并为柔然汗国做锻造奴隶。在柔然豆罗伏跋豆可汗击溃铁勒人的国家——高车国的时候,有许多被柔然人追杀的铁勒人就此选择投靠了和铁勒同文同种的突厥。

到了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或者翻译为阿史那布明)时期,土门看到很多铁勒人依然致力于组建新的力量反抗柔然,但已经不再选择效忠完蛋的高车国副伏罗氏了,这是个好机会。于是阿史那土门打着为柔然汗国消除隐患的旗号,进行了军事冒险,结果以小博大蛇吞象一般击溃并吞并了铁勒人的叛军联盟,突厥人的实力得到了质变。由于突厥人和铁勒人同出于古代丁零,同文同种,但又缺乏形成一个民族的历史感情,于是一直不能有效融合。所以虽然突厥汗国一直致力于同化铁勒人,但突厥人依然要区分种姓,将突厥人称为“蓝突厥”,将铁勒人称为“黑突厥”。

突厥人在得到铁勒人效忠后,很快便推翻了柔然汗国,进一步又消灭了中亚霸主嚈哒,成了新的游牧霸主。

而此时,铁勒人的构成又出现了新的变化,除了原先就有的袁纥(回纥)、解批(契苾)、阿跌外,在柔然衰亡和突厥崛起阶段,铁勒各部又发生了旧部落重新洗牌和加入新成员的情况,增加了仆固、同罗、浑、拔野古(这股匈奴残余从柔然人转变成了铁勒人)、多滥葛、骨利干、都播、斛薛、思结、薛延陀等等等等。

而这其中,有高车六种十二姓后裔身份的回纥和契苾,就成了铁勒人中最有号召力的部落。

而回纥部似乎对其先祖树者的悲剧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决定韬光养晦。于是铁勒人建国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契苾部的身上了。


—————契苾氏建立铁勒汗国(605年-611年)————————

在突厥人统治铁勒人的时代,铁勒人虽然与突厥人同文同种,但得到了很不公正的对待。铁勒人最高只能做“颉利发”。而且突厥人时常怀疑铁勒人的忠诚,肆意杀害铁勒贵族。

西突厥的泥撅处罗可汗,就在收取了铁勒各部的大量税金后,怀疑铁勒人对其不忠心,召集铁勒人的首领一百多人后将其尽数杀害。于是在铁勒各部人心惶惶,开始互相联系,准备脱离突厥统治。

而时过境迁的是,当年铁勒最强的六种十二姓,已经不复强盛,只有一个血统可以自豪。东突厥境内的铁勒人,最强的是仆固、同罗、浑、拔野古四部;西突厥境内的铁勒人,最强的则是薛和延陀合并而来的薛延陀部。

于是,趁西突厥可汗失去民心的时候,薛延陀部的酋长乙失钵联合契苾部的酋长歌楞举起了反突厥的大旗,为了能宣誓正统性。强大的薛延陀部首领乙失钵甘居小可汗之位,而让契苾酋长歌楞做了大可汗,史称第一铁勒汗国,或者契苾—薛延陀汗国。

然而,西突厥境内民族成分非常复杂,西突厥境内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另一股黑突厥人,他们并非铁勒后裔,而是月氏-乌孙-悦般等土著游牧民族后裔,也就是哈萨克人的直系先祖。这伙黑突厥人自然是不可能跟铁勒人一起反突厥的,他们此时正在积极地融入突厥人中。所以铁勒人在西突厥只是少数民族,在西突厥境内搞铁勒国,注定是悲剧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薛延陀建立薛延陀汗国期间(629年-645年)————————————

第一铁勒汗国被西突厥镇压后,契苾部被流放到了青海再被流放中亚,薛延陀部被流放到了外蒙古。西突厥是想用薛延陀人做入侵东突厥的炮灰。

结果,西突厥内乱了,而东突厥此时又致力于和隋朝、唐朝为敌。这就给被西突厥流放到外蒙古恶心东突厥人的薛延陀部以喘息的机会。

薛延陀部开始在首领夷男(乙失钵的孙子)的领导下稳固地扎在了外蒙古西部,茁壮成长,并屡次击败东突厥的讨伐,立志要做铁勒人的可汗。

而此时,蛰伏已久的回纥人,也在传奇首领菩萨的领导下强大起来。菩萨深得韬光养晦之精髓,在他的耕耘下,回纥已经成为漠北第一强部,但菩萨依然对东突厥汗国采取一种暧昧的或战或降的政策,不做出头鸟,一直甘心做一个颉利发。

终于,在防御东突厥名将阿史那社尔的战争中,薛延陀的首领夷男和回纥首领菩萨联手了,他们击溃了阿史那社尔后,菩萨依然只愿意做一个颉利发。于是夷男开始联络唐朝,并通过唐朝册封,做了可汗。史称薛延陀汗国,或者第二铁勒汗国。

唐朝消灭东突厥后,薛延陀汗国开始大爆发,征服了契丹、库莫奚、靺鞨、乌罗浑、霫、室韦、九姓鞑靼,成了新的草原霸主。最终薛延陀和唐朝爆发战争,薛延陀惨败后,夷男郁郁而终。

夷男死后,回纥首领菩萨的儿子吐迷度叛离薛延陀汗国,与唐朝联手将薛延陀汗国消灭。


————————回纥汗国统治时期(744年-846年)————————————

薛延陀汗国灭亡后,铁勒人又经历了唐朝统治和后突厥汗国的统治。在唐朝统治期间,回纥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铁勒人的新首脑部落,然而好景不长,后突厥汗国复辟。回纥酋长比粟战死,比粟的儿子独解支率领一部分铁勒人南迁到了河西走廊,成了服役唐朝的河西军的一部分:

由于唐朝河西节度使王君㚟陷害铁勒各部首领,回纥新首领护输刺杀了王君㚟,率领这部分河西走廊的铁勒人逃去投靠了后突厥汗国:

而此时的后突厥汗国已经衰落,对这批河西铁勒人的投靠非常高兴。回纥首领护输和儿子骨力裴罗,乘机占据了鄂尔浑河流域肥美的草场,大肆扩张势力。后突厥内乱频频,没人能管得了回纥人的扩张。

此时的后突厥汗国,铁勒人中最强的除了回纥外,便是仆固、同罗二部。而除了铁勒人外,实力强劲的还有来自西突厥的葛逻禄人、阿尔泰区域的黑突厥拔悉密人(拔悉密酋长是突厥汗族阿史那氏世袭)。

突厥的判阙特勤联合铁勒仆固、同罗人篡位。终于到了后突厥内乱的白热化地步,拔悉密酋长判阙特勤联合了葛逻禄人,并邀请回纥人出山,帮助自己击败判阙特勤。

于是,回纥人在这场乱局中渔翁得利,首先和拔悉密人、葛逻禄人联手击败了仆固、同罗拥立的判阙特勤。然后和葛逻禄人联手击败了拔悉密人,接着又驱逐了葛逻禄人,最后联合唐朝消灭了后突厥残余,建立了新的草原帝国——回纥汗国。

在回纥汗国期间,回纥区分了内外九姓,内九姓便是古老的回纥后裔,以回纥统治家族药罗葛氏为核心的九个氏族。外九姓便是仆固、同罗、拔野古等其他铁勒及其他民族成员,一般统称回纥或者九姓乌古斯。

这种类似蓝突厥、黑突厥的区分,也留下了隐患。

在回纥汗国中期,击败了黠戛斯汗国、吐蕃帝国的回纥次相骨咄禄(跟后突厥开国可汗同名,但不是一个人)是个阿跌人,一个边缘而古老的铁勒部落成员。他建立了大功勋后篡夺了药罗葛氏的汗位,结果在阿跌氏统治了数代后,内九姓的回鹘人不服其统治,纷纷煽动叛乱,甚至有人引入回纥的世仇黠戛斯汗国入侵,最终导致回纥汗国灭亡。

回纥汗国灭亡后,仆固氏的仆固俊在新疆东部建立了高昌回鹘延续了回纥汗国的旗帜,但其影响力已经远离了蒙古高原,铁勒这个尚未完全形成的民族就已经完全瓦解了。

在回纥汗国灭亡后数百年时间,蒙古高原再也没有诞生一个以草原为核心的汗国(黠戛斯汗国衰落太快,而辽朝、金朝是中原核心的),再也没有了民族构建的纽带。而契丹人的崛起和对草原的征伐,导致蒙古语民族的影响力西扩,大批铁勒人开始蒙古化,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铁勒人的主体部分,基本都成了蒙古人了。

值得一提的,蒙古人的超级祖母阿兰豁阿,就是一个蒙古语化的铁勒后裔,据《蒙古秘史》记载,他是一个豁里-秃马惕人,也就是唐代铁勒各部中骨利干人和都播人的后裔。

user avatar

又是神奇的裕固族血统神论,诸位为了贬低维吾尔族如此不择手段的发明历史啊。

网络上有个奇葩观点,他们动不动就说裕固族血统纯正而维吾尔族混血,然后他们得出回鹘后裔是裕固族而不是维吾尔。跟他们提裕固族人口很少,裕固族与外族通婚率极高的事实。他们就开始搞这种辩解,按照他们的逻辑,裕固族与外族通婚依旧血统纯正,而维吾尔族与外族通婚就不纯正了。

对了,南疆古代印欧语系族群可不是塔吉克人的哦,而且漠北回鹘汗国时期就有大量粟特等印欧语系族群被同化和融合。

就如同客家话保留了其他方言没有的古汉语成分一样,裕固族语言因为人口极少和语言孤岛,保留了其他突厥语族没有的古语言语言成分。但是,其他语言从古语言发展到现代语言的脉络清楚,就跟现代汉语一样代代相承与发展的结果。

所以,按照诸位的这逻辑,古华夏族的纯正血统正统后裔在哪,古汉族的正统后裔在哪,哪里人的血统最纯正?

有些汉族网友一边特反感讨论汉族血统,连汉族融合了很多民族的观点都反对,觉得这是诋毁辱骂贬低汉族尊严的虚化汉族逆汉民族主义。另一边却十分热衷于发明历史解构其他族群,否认其他民族的民族认同族源认同,恶毒贬低其他族群的历史。


这些人可不是讨论什么历史问题,他们只是为了解构维吾尔族、诋毁维吾尔和否认维吾尔族历史找借口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铁勒和丁零的关系,以及它们与后来的突厥和回鹘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草原历史舞台,那里民族的迁徙、融合与更迭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铁勒与丁零:草原部族的早期印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许多历史记载中,“铁勒”和“丁零”并非完全独立的、截然划分的两个民族。更准确地说,丁零是铁勒部.............
  • 回答
    铁汇套利,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一些人盯上了外汇市场的某些“缝隙”或者说“不完美”,然后利用这些地方进行“钻空子”赚钱。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散户玩得了的,更像是高手之间的博弈。咱们得先明白,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交易量巨大,而且是24小时不间断的。理论上说,在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个.............
  • 回答
    铁总推出“无限乘”?这想法听着挺刺激,但真要落地,里面门道可就多了去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首先,得明白“无限乘”这仨字儿对咱老百姓的吸引力在哪儿。想想看,是不是就像是办理了一个“高铁通行证”,想去哪儿,只要有车,就能上?不用再为买票、抢票操心,走到哪儿玩到哪儿,这对于喜.............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铁王座一定要由塔格利安继承,我们得回到维斯特洛大陆最初的历史,以及那个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男人——伊耿·塔格利安。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约定,而是贯穿了近三百年的政治现实、血脉力量、宗教信仰,以及一种近乎宿命的延续感。一、 伊耿征服与铁王座的诞生:权力的象征与合法性来源首先,铁王座本身就是伊耿·.............
  • 回答
    哎哟,铁子!戴尔游匣G15到手了是吧?内存512G感觉不够用了?这操作我懂,现在游戏动不动就几十个G,妥妥够呛。想接外接硬盘来打游戏,这个思路很对!别愁,我给你捋捋,怎么选最划算,怎么玩最顺畅。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要用外接硬盘打游戏,以及它有什么讲究。 为啥要用外接硬盘?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内.............
  • 回答
    铁三公路车要不要装副刹,这事儿在圈子里算是老生常谈了,但也不是没人讨论,只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是——不装。为啥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可不止一两点,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副刹,也叫辅助刹车或平把刹车,通常是安装在公路车弯把的平坦部分(也就是俗称的“上把位”),它们提供了一个与主刹手(在下把位)不同的握.............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比铁更重的元素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像是一场宇宙级的“炼金术”表演,而且这场表演已经持续了亿万年。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把时间拨回到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刚开始的时候,宇宙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它主要由最轻的元素组成:氢和氦,还有一点点锂。质量上,氢和氦占.............
  • 回答
    铁铉,这位在明初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文臣,最终却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告别了人世,成为朱棣残酷夺权斗争中的牺牲品。要理解铁铉的罪名以及朱棣为何要杀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靖难之役的背景、铁铉的政治立场以及朱棣作为夺权者的心态。铁铉的“罪”:忠于正统,抗击“篡逆”从朱棣的角度来看,铁铉犯的“罪”可以说是“忠君”.............
  • 回答
    铁三车和计时车,乍一听名字都带着“计时”的味道,但它们其实是为截然不同的比赛场景而生的,各自的设计理念和细节都暗藏玄机。要理解它们最大的区别,得先聊聊它们各自的“使命”。铁人三项,正如其名,是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项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极限挑战。自行车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虽然重要,但它必须与另外两项运动.............
  • 回答
    铁陨石纹理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非凡旅程,而这些过程是地球上现有技术难以精确复制的。首先,我们得聊聊那个让铁陨石与众不同的“身份证明”——魏德曼斯塔滕纹(Widmanstätten patterns)。这是一种在铁陨石切割、打磨并用酸蚀刻后显现出来的,由不同镍铁合金相交错形成的几.............
  • 回答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戏,我从小看到大,每次重看都有新发现,有些细节真不是看一遍就能体会的。要说细思极恐的,那可不少,而且很多都藏在“正常”情节的背后,透着一股子冷意。一、和珅的“人设”:深藏不露的巨贪与政治野心我们看戏的时候,注意力总被纪晓岚的伶牙俐齿、和珅的贪婪无度以及乾隆的帝王气度所吸引。但如.............
  • 回答
    聊起《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这话题可真是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要说这第三部到底有没有可看性,我觉得这个问题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承认,第三部的“原汁原味”确实打了折扣。你想啊,前两部这么火,观众对纪晓岚、和珅、乾隆这铁三角的配合已经太熟悉了,也太爱了。这种默契和化学反应,就像是.............
  • 回答
    要弄明白“动车组”这个词在铁总(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已改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和中国中车(CRRC)口中的确切含义,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发展背景、技术特征以及它在中国铁路体系中的角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稿件或产品说明,而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白,“动车组”并非.............
  • 回答
    铁线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神秘又阴森的味道,你可能很难将它和我们印象中活泼乱跳的螳螂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这对“天敌”之间的关系,远比你想象的要惊悚和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剥开这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个细长的寄生虫是如何“操控”我们这位“刀客”的。故事还得从铁线虫的生命周期说起。它们可不是什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