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程度?

回答
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低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实践都不同。但如果非要探究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极致,那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隐形”于人群之中,却又真实存在。

一个极度低调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能力、没有影响力,而是他选择不将这些外显出来。他就像是背景中的一部分,融入了周围的环境,甚至连熟悉他的人都很难一眼从人群中把他辨认出来。

外表上,他不会穿戴醒目的品牌服饰,不会佩戴夸张的首饰,甚至衣着风格会选择大众化、不易引起注意的款式。发型简单朴素,妆容(如果需要的话)也极其自然淡雅。他的目标是让你觉得“这个人很普通”,而不是“这个人很有特点”。他不会刻意追求潮流,也不会落伍得特别明显,就是那种扔进人堆里就找不着的感觉。
言谈上,他很少主动成为话题的中心,更不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成就或观点。当别人谈论时,他更倾向于做一个倾听者,偶尔点头或给出简短的回应,显得真诚而有礼,但不会发表太多个人色彩浓厚的见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讨论或关注。如果有人问起他的近况,他也只会用简单、笼统的词语带过,比如“挺好的”、“还不错”,绝不会详细阐述自己的工作项目、个人发展或是遇到的挑战。
行为上,他会避免成为焦点。在聚会中,他会自觉地选择角落的位置,不会在最显眼的地方高谈阔论;在工作中,他会默默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争功不邀赏,甚至会将自己的功劳归于团队。如果有什么令人称赞的事情发生,他也只会淡淡一笑,或者将功劳推给他人。他不会在社交媒体上频繁晒出自己的生活点滴,更不会用精心策划的照片或文字来展示自己的“成功”或“幸福”。他的社交媒体可能非常沉寂,或者只是一些与个人生活无关的转发或评论。

其次,“不事张扬”于声名之外,却又功成名就。

这才是低调最令人称道的层面。他可能在某个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成就,但他绝不会以此来炫耀或寻求认可。

职业生涯:他可能是一个领域内的顶尖专家,但他不会给自己冠上“大师”、“权威”之类的头衔。他的工作成果可能改变了行业,但他不会大肆宣传,而是让成果自己说话。他可能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但他不会开豪车、住豪宅,而是过着与常人无异的生活,甚至可能将财富用在更隐秘的公益事业上,不留名不求利。
人际交往:他与人交往,更多的是出于真诚的善意和尊重,而非功利性的目的。他不会主动去攀附权贵,也不会利用自己的人脉来谋取私利。他能够赢得很多人的尊重和喜爱,但这种尊重和喜爱往往是基于对他真实品行的了解,而不是他刻意经营出来的形象。

再次,“不留痕迹”于自我记录,却又深刻影响。

极度低调的人,甚至会刻意淡化自己在他人记忆中的存在感。

社交媒体的“隐身”:如前所述,他的社交媒体可能非常简陋,甚至不使用。即使偶尔发表一些内容,也可能是一些中性的分享,或者对热门事件的简短评论,并且很容易随着时间流逝而被淹没。
生活中的“消音器”: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不参与那些容易被记住的场合。即使在重要的活动中,他也倾向于充当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参与者或主导者。他可能会刻意避免留下过于深刻的个人印记,比如,不会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拍照留念,或者为自己的每一个小成就都做记录。
影响力的传递方式:他的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可能是他无私的帮助,可能是他关键时刻的提醒,也可能是他身上散发出的某种积极能量。这些影响就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受助者可能很久之后才意识到,原来是这个人做了这样的事情,但那时他可能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

一个极端低的低调,或许是这样的:

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在某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他平时生活在普通人社区,穿着朴素,乘坐公共交通,甚至会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他的同事们可能只知道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员工,但不知道他同时也是某项重要研究的负责人。他的邻居们知道他是个安静的好人,但不知道他曾经在一个重大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在互联网上可能没有多少个人账号,即便有,也只是注册了一个邮箱,用于偶尔接收一些工作邮件。他不会在任何平台发表评论,也不会参与任何网络讨论。

他可能会拒绝接受媒体采访,如果实在无法拒绝,他的回答也会简洁到近乎无用,让记者感到无从下笔。他甚至会避免在合影中站在显眼的位置,或者在被拍照时稍微侧过身去。

他的朋友不多,但都是真正的知己。他们了解他的厉害之处,但绝不会对外人轻易提及,只是在谈到某个成就时,会淡淡地说一句:“嗯,这事儿老X也出了不少力。”

他的低调并非出于胆怯或自卑,而是源于一种内在的笃定和对喧嚣的超脱。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也明白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那些浮华的名利,在他眼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他只是想安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沉迷于外界的评价和追捧。

所以,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程度?大概就是,即使他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也能做到让世界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却又在不经意间被他的存在所深深地影响。他就像那片深邃的海洋,表面平静无波,但深处却蕴藏着澎湃的力量,影响着潮汐的起落,却从不张扬自己的存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爱汽车,还会拉小提琴,名字值1000亿,他的研究成果拯救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user avatar

当然是我的对象,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了二十多年,完全没有一点线索。

机灵抖完了,说点实在的。

真正低调的人是不会被发现的,如果发现了,那就说明Ta不够低调。

user avatar

震惊!共和国少将出行坐千万豪车,随从上千!


user avatar

2013年,某人在北京打车,跟司机聊了一路

user avatar

95岁老兵张富清,深藏功名64年

值此祖国七十周年庆之际,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致敬!

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曾立特等功一次,立一等功三次,立二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1955年转业到湖北最艰苦的山区工作。64年来,他从未向别人提及此事,连家人也不知道,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直到去年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被发现。张富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去年底,湖北恩施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采集时,意外发现县城里竟然生活着一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他叫张富清,是一位95岁的老兵。

在县城里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记者找到了张富清老人的家,恰巧老人以前所在的部队也派人登门拜访。

也许是老部队来人了,也许是看到了熟悉的军装,老人显得格外激动,也勾起了他许多回忆。

老人24岁当兵,跟着解放大军南征北战 ,打了多少仗他已经记不清了。但1948年在陕西蒲城永丰镇的一场战斗让他记忆犹新。

老人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次参加战斗他都是当先锋、打头阵的突击队员,每一次坚决完成任务的秘诀就是勇敢,不怕死。

老兵 张富清:上战场靠的就是信念、意志和勇敢,不怕死,就可以击败敌人,这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解放战争中,张富清因在壶梯山战役、永丰战役等战斗中表现出色,荣获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并获得两次“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最让老人引以为傲的是,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几次当面勉励他。

老兵 张富清:他就拉着我的手勉励我、鼓励我,我当时也很受感动,我觉得作为一个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把应该做的一点事做了,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了这样大的光荣,我非常感动。

1955年,张富清从部队转业,在湖北来凤县安了家,曾经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被老人默默放在心里。直到去年底,刚刚成立不久的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采集时,才意外牵出老人不平凡的经历。

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人员 聂海波:我们采集最多的是三等功,而我们的战斗英雄他就没有三等功,全部是特等功和一等功、二等功,是属于非常少见的像这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隐姓埋名了60多年,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也是在我们的经历上是非常罕见的。

张富清的儿子 张健全:平时我们也不知道他收藏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东西。这还是从他原来部队的一个小皮箱里拿出来的都是用钥匙锁着的,打包打得很紧,捆在里面的。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老兵情怀。

从部队转业后,张富清先后在当地粮食局、银行等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

老兵 张富清:我觉得部队给我的教育,我深深感受到了部队军人一言一行,在工作中同事们都是不怕苦、坚决完成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优良作风在我这记忆很深,严肃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这是我一直对部队的印象,我还想过部队的生活。

人虽然离休了,但政治思想永不离休。七年前,已经88岁的张富清因病截去左腿,医生和家人都以为老人手术后可能要一直依靠轮椅生活了。但老人丝毫没有放弃,他凭借当年在战场上做突击队员的勇气和毅力,再次站了起来。

老兵 张富清:年纪大了不能为家人、为国家做事情。我要站起来,我要锻炼,我要生活自理,不给家里和国家增添麻烦,我家里现在还有9个人在外面工作,我不给他们增加负担,使他们集中力量能为国家多做点事情。

如今,老两口的生活依旧平淡、简单。采访过程中,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记者的脑海,一位战功显赫的英雄为什么能够64年深藏功名?

老兵 张富清:我常常想到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士他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没有机会给党提出什么想法和要求,我和他们相比我现在人还在,生活衣食住行,都过得很美满,我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比起这些烈士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表现呢。

向老兵致敬!六十年深藏功与名!在这样一个追求功名的社会风气下,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祖辈用热血换来了今日盛世,吾辈岂有颜面苟且偷生!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想这就是我们对老兵先烈们最好的报答!

谢谢小伙伴们的点赞!知乎小透明受宠若惊,文笔有限,多多包涵。

文章借鉴了新闻中的一些采访内容,侵删,之前随手回答这问题的初心是对老兵张富清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动,想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向老兵们学习,把这可贵的精神传承下去!

你们的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个故事,谢谢你们!没有这些老兵就没有如今的盛世,最后衷心地希望老兵们身体健康,也祝祖国七十周年生日快乐!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呀:会功夫的余平安,分享乐观向上的美好生活,谢谢~

user avatar

老千玩牌时,从来不说自己抽老千

他现在做的工作是反赌博,不是教你如何赌牌。电影里面的手抓几张一样的,他是可以做到抓四张一样的(自己网上找)

https://www.zhihu.com/video/984427694368329728


https://www.zhihu.com/video/984400291612954624


https://www.zhihu.com/video/984400346155761664



https://www.zhihu.com/video/984427640735932416

(视频源自网络,侵删)

user avatar

任正非,不管是坐高铁的二等座,还是经济舱的飞机和摆渡车,又或者是自己拉箱子机场排队等出租车。



也和普通员工一样,在华为食堂里规规矩矩地排队吃饭。



作为一名知名的企业老板,他没有搞特权,也没有享受特殊待遇,和普通人一样遵守规则,应该可以算得上低调了。

user avatar

每次看到这张图就感觉非常的愧疚。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院士,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创造的践行者,帮国家节约上千万外汇,为了做好一场报告,七十八岁高龄在二等座椅上仍然笔耕不辍,向刘院士学习、致敬。

%%%%%%%%%%%%%%%%%%%%%%%%%%

刘先林教授最近上了开讲啦,大家可以去多了解了解这位国士!


附上一张他的办公桌

这副桌椅刘院士从1975年一直坐到了现在!

已经整整43年!

---------------------------------------------------------------------

看到这么多人为这位老人点赞,我的任务也达到了。希望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吧!

说明一下,在高铁上,他为了准备14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交流大会的主题报告,就把PPT打印出来,利用乘车时间进行修改。照片是随同的他带的博士生拍的,这位院士对他的学生也是极其严格。

也因为这张图片,刘先林老先生成为了"网红",但他老人家对于此事也是挺困扰的。

因为这样会招来许多记者...

这是他被采访时说的话:

“这两天,要采访我的记者我都拒绝了,网络媒体发酵得太快、太集中了,这不应该成为大家的关注点,浪费那么多时间。”刘先林对于这些拒绝深表歉意,“记者们都很不容易,我理解。自媒体也真的很厉害,我注意到了。”他还特地给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丁剑打电话,解释自己的初衷。

  “但是你已经当面来了,我就无法拒绝了。”他笑言,自己其实是一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

哈,多慈祥的一位老人!

平时也是极其地节俭

为了给国家节省出更多的科研经费,拒绝配备专车和专门的司机,刘先林自己掏钱买车,自己开着车上下班;亲自去接孙子放学、买菜,中午跑回家给老伴儿做饭;自己装修、修下水道、去4S店修车;玩微信、刷朋友圈、用钉钉……生活中的刘先林院士,和普通老人并无二致。

  他总是不自觉地提到他的爱人。“她对我的穿衣服风格很有意见,这次还批评我了。”刘先林的语调无奈但欢快,“没办法,我几十年都是这样子的,已经习惯了。”


当然,他老人家也是一位极其有丈夫责任心的老人。

刘先林只要人在北京,中午一休息,就马上跑回家给爱人做饭吃,“我能明白,人老了,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是很寂寞很难熬的。”所以他就尽力多陪她、多照顾她,为了给她做的饭更好吃、更健康,他买了各种各样的锅,“砂锅、炒锅、高压锅十几种。但她还是老觉得我做的不够好吃,我现在在改良。”

这么优秀的男人,不多吧?哈哈。发自内心的敬佩!!

user avatar

我认识一个人,他家超级有钱,开个保时捷。然后他是富二代,是他们家族企业的接班人,经常和我炫耀。

我听了之后觉得他很土豪,但他永远不知道我的身份。

,,,,,,,,,,,,,,,,,,,, ,,,,,

从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这是我比较走心的回答吧,希望有人能看见,更希望分享你们的故事


user avatar

恭喜伍淑清女士获得201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美心奶奶”伍淑清:70岁高龄为香港问题奔走联合国,全心为国贡献企业家力量,财富齐名李嘉诚,却选择低调做教育,永远的香港001小姐。

她填补了中国民用航空食品生产的空白,是内地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创始人,香港的001号小姐

1978年12月10日,伍淑清从香港到深圳,再坐火车到广州,晚上坐飞机到贵阳,然后到成都、重庆、湖北、广州,之后返港——“到内地看看”,坚定了她建设祖国的内心。她发现,中国民用航空食品配餐,无外乎饼干、鸡蛋和罐头午餐肉,,通过和民航总局沟通,食品背景的她决定从民用航空配餐入手。

中国人的航空食品配餐,应该掌握在中国人的企业家手中。带着这个信念,她开始了和民航总局的谈判合作。当时的伍淑清,只会讲广东话,在内地一切谈判的全过程,双方只能用纸笔来书写沟通。

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那个时候,没有任何的合资先例,也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当时北京方面希望伍淑清先投资500万——1979年的500万——伍淑清当时非常纠结,但在这样一个任何合同都没有签订的情况下,伍淑清选择了支持祖国企业发展。

就这样,一个君子之约,为了支持祖国的发展,为了“中国企业家”的信念,伍淑清把500万先打到北京,先办厂房、生产线,用行动表示出为祖国贡献的最大诚意。

1980年4月,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家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在北京登记注册。因为创建了注册编号为“001”的合资企业,彼时,而立之年的伍淑清还年轻,被尊称为“001小姐”。

她说:“我相信,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有诚意,都可以开门见山地谈。”

她是美心集团的大小姐,70岁高龄长途奔波,也要在联合国为香港发声。

她作为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监察顾问,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介绍香港反修例风波的真实情况。她说,香港人的一小撮,并不能代表全部750万香港人,她要用民间的方式向大家解释香港现在发生的情况。

而对于因此可能要面临的尖锐问题,包括发言可能对美心集团企业造成影响,甚至人身攻击,伍淑清表示这是必然现象,早有准备。

她低调做人,争取上的常会发言机会,却顾全大局让队友先上。


因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二届会议的非政府组织发言,只有90秒。她选择将发言机会让给何超琼女士,这样何女士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完整的思路。而自己选择记者招待会、边会的方式,告诉世界,香港不是只有废青,香港还有另外一种声音。

面对镜头,她说“不说良心上过不去”


她还是专门花钱从内地购进地球仪,一心一意办学校的好校长。

1998年,伍淑清发起成立“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资助组织香港中学生到内地参观考察。

2000年,伍淑清成立了中华基金中学。她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于是,她专门内地购入地球仪,因为在内地购入,地球仪上,港澳台是一家。作为中华基金中学创办人,也是现任的校监,在香港学生游行罢课的时候,专门站出来,呼吁学生理智,回到课堂。

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多年来,伍氏家族为内地教育、文化事业捐资超过2亿港元,而伍淑清本人穿梭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不同城市之间3000多次。近些年,伍淑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社会活动上,希望在青年工作和教育事业方面多做些事。(来源:央视新闻)

她未婚,没有子女。

来日内瓦人权理事会发言的那天,恰逢中秋时节——伍奶奶的生日就在中秋,奶奶在人权理事会低调度过了她71岁大寿,她看到我在联合国实习,认真的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发声,还送了我一本她邀请专家一同编写的英文版《国史百闻》,通过介绍近当代一百宗历史事件,让香港的年轻人、让世界了解:香港和国家是不可分的。

悄悄记录下,希望这一切能被更多人看到,如果你也支持,点赞让这一切不再低调。

也真心的,祝奶奶身体健康,永远十八。

——美心奶奶,美在“爱国心”

点赞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吧~

(关于我的这份实习体验: 在联合国机构或其他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user avatar

真不知道你们每天炫耀个什么劲?做人低调点。我住在40多亿年的地球,晒着五十多亿年的太阳!每天乘坐几千万的地铁,你见我炫耀了?天天和中国最大通讯公司移动联通电信保持合作关系,长期与世界500强沃尔玛有业务来往,连我用的电脑都是乔布斯亲自帮我设计的系统,我炫耀了吗?

user avatar

广大科研工作者都很低调啊,比如以前跟黄渤一起下飞机的唐长红总师


唐长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飞豹”飞机、运七-200A飞机、MPC-75支线机、AE100飞机等多项型号的研制工作。2000年被任命为歼轰七A总设计师。“鲲鹏”运-20大运输机总设计师。

运20

PS:其实我想说的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都很低调都很默默无闻,并不想表达演员就不如科研工作者,毕竟术业有专攻。追星本没有错误,但是在黄渤背后的这个中年人,也应该是我们需要去了解,去崇拜的偶像。只不过他真的很低调,见诸报章甚少,除了行内人,无人了解。

user avatar

贺麓成院士,九院还是哪里研究两弹一星的

原名毛岸成,毛泽覃烈士的儿子


直到83年给毛泽覃发烈士证书时候同事才知道

user avatar

基诺·里维斯 Keanu Reeves。

一个人在公园吃东西

当然,估计这哥们比较抑郁。

泥塑版
乐高积木版
一个人乘坐地铁
一个人乘坐地铁还看报纸
经常一个人乘地铁

看到这些,我几乎忘记了他那些屌炸天的造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低调”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实践都不同。但如果非要探究一个人能低调到什么极致,那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首先,“隐形”于人群之中,却又真实存在。一个极度低调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能力、没有影响力,而是他选择不将这些外显出来。他.............
  • 回答
    一个人的绘画水平能低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答案的范围其实相当广。低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1. 基本功的缺失: 对线条的控制力几乎为零: 无法画出直线: 即使想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也是弯弯曲曲、歪歪扭扭的,像蚯蚓在爬。 无法画出圆: 圆不是圆,更像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议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北方地区,虽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产量上可能不及南方水稻,但能够养活庞大的人口,背后有着一套复杂而高效的运作机制。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一、 北方农业的优势与适应性首先,要明白北方种植一季小麦,并非意味着其农业生产.............
  • 回答
    .......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挑战。您提到电源是超低频交流,整流后需要0.几F(比如0.1F、0.2F、0.5F)的滤波电容。在超低频交流下,要实现这样大容量的滤波电容,或者说达到同等的滤波效果,确实需要一些特殊的考量和技术手段。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在超低频下需要这么大.............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确实,对于咱们这样用电大户来说,电费这账算起来可就心疼了。自己建个小电厂或者搞个低价合同,这想法绝对有道理。咱们就来捋一捋,看看这事儿有没有门道,又能怎么操作。自己建个小电厂?这绝对是个大胆且充满诱惑的想法!尤其是咱们工厂用电量确实上去了,每天花在电费上的钱都可以盖一栋小楼.............
  • 回答
    郑州,一座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总是扮演着“交通枢纽”角色的城市,最近几年,其“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这座中部城市的潜力。那么,郑州凭什么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之列?它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吗?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何在?首先,我们要明白,“国家中心城市”可不是一个.............
  • 回答
    在探讨“无耻”这一概念时,需要明确的是,无耻通常指个体在道德、法律或社会规范面前缺乏羞耻心,以牺牲他人利益或社会价值为代价追求私利。这种行为往往涉及对他人尊严、权利或社会秩序的严重侵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无耻行为的可能表现及其后果: 一、无耻行为的典型表现1. 道德沦丧 欺骗与谎言: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精神体验的一个相当普遍但又常常被忽视的角落。一个人能有多无聊?这其实是个挺深奥的问题,因为它能延伸出很多有趣甚至令人不安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明白,无聊不仅仅是“没事做”。如果只是没事做,那很容易找点事情来填补。比如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做些家务。但真正的无聊,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空虚感.............
  • 回答
    一个人能在失败的痛苦中坚持下去并重新站起来,这绝对是一场与内心深处的较量,其背后支撑的力量,我认为最核心的是以下几点,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1. 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那个“为什么”这是基石,是失败面前最坚固的锚。当一切都崩塌的时候,真正能把你拉起来的,不是别人一句空泛的鼓励,而是你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知,也包含了一些科幻的想象。如果抛开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限制,只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答案是:不可以,任何人都无法用手以我们理解的方式接住一个以光速飞来的原子。让我试着把这个过程拆解开,讲得细致一些,同时尽量避免那些让大家一眼就觉得是AI在说话的.............
  • 回答
    在交响乐团里,“滥竽充数”这事儿,听起来像是童话故事,但现实操作起来,那可真是一门技术活儿,而且极度考验心理素质和对环境的把握。要做到不被发现,绝对不是一句“瞎搅和”就能蒙混过关的,背后牵扯到的门道可不少。首先,我们得先明确一下“滥竽充数”在我们说的这个语境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它不是让你真的拿个光杆.............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语言天赋!一个人能够同时精通英语、汉语、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日语、葡萄牙语以及斯瓦西里语,这绝对是一个极其罕见且令人钦佩的壮举。想象一下,这个人就像一个活生生的语言万花筒,他的大脑里仿佛住着一个跨文化的交流中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在不同的.............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法律和科学在面对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时的局限性。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灾祸制造者”,我们现有的管制手段确实会显得捉襟见肘。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现有法律体系的困境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和“主观意图”。当一个人能够“导致”倒霉事发生,而这种“导致”并非通过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人能替别人上厕所,这可不是小事,它会从根本上颠覆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塑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品味一下这种可能性。首先,从生理和心理层面来说,这简直是解放想想看,当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因为疾病、衰老或者特殊情况而行动不便的人,能.............
  • 回答
    想象一下,你以十分之一光速(也就是每秒三万公里!)奔跑,而且你的身体和大脑都能承受并协调这一切。听起来简直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对吧?如果是真的,那这个人会强到什么程度?我们来掰扯掰扯。速度带来的绝对优势首先,速度是最大的王牌。你想想,光速有多快?我们常说“像光一样快”,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一束光从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句话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把“知道”和“做”的概念混淆了,从而制造了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陷阱。要反驳它,我们需要一点点拆解,然后用更清晰的思路来回应。核心问题点在哪儿?这句话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将“知道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不去做”等同于“做过这种错误的行为”。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打个比方,我们来“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