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不孝顺?

回答
“不孝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背后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其定义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不孝顺”:

一、 父母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言传身教:
缺乏尊重和沟通: 如果父母从小就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想法和个人空间,总是以命令的口吻或者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可能也难以学习到如何尊重他人,包括父母。
情感忽视或操控: 一些父母可能在情感上忽视孩子,很少给予关爱和支持,或者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到窒息。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在情感上与父母疏离,难以产生孝顺的情感连接。
过度溺爱与放纵: 另一种极端是过度溺爱,让孩子习惯了索取,不懂得感恩和付出。当孩子长大后,可能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缺乏回报的意愿。
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孩子需求: 父母可能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而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困境和需求,例如教育、情感支持、心理健康等。
言行不一,缺乏榜样作用: 如果父母自身就不尊重长辈,或者行为中有悖常理、缺乏道德,孩子很难从父母那里习得孝顺的观念。
不恰当的期望与压力: 一些父母对子女有过高的期望,例如一定要考上名校、从事某个职业,并为此施加巨大压力。当子女无法满足时,可能引起亲子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对子女的过度批评和否定: 长期处于被父母批评、贬低的环境中,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他们对父母产生怨恨和疏离。

父母的不良行为或过错:
虐待和遗弃: 父母对子女有过身体、精神上的虐待,甚至遗弃,这是造成子女产生仇恨和无法孝顺的最直接原因。即使子女成年,也难以跨越童年创伤。
家庭暴力和不和: 如果父母之间存在严重的家庭暴力,或者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互相诋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创伤,他们可能对整个家庭产生负面情绪。
父母的不道德行为: 例如酗酒、赌博、吸毒,甚至犯罪,这些行为不仅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也会让子女感到羞耻和无奈,难以对父母产生尊敬。
偏心与不公对待: 在多子女家庭中,如果父母存在明显的偏心,厚此薄彼,会引起其他子女的不满和怨恨,尤其是在涉及到财产、情感支持等方面。
经济上的剥削或不负责任: 一些父母可能在子女成年后,仍然过度依赖子女的经济支持,甚至剥削子女的劳动成果,而不顾子女自身的困难。

二、 子女自身的原因:

个体性格与价值观的形成:
独立性过强或叛逆心理: 随着个体成长,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和价值观。如果子女的价值观与父母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并且父母不接受子女的观点,就可能产生代沟和矛盾。
缺乏感恩之心: 有些人可能天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感恩的意识,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个人生活压力过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子女自身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学业、工作、经济、婚姻等问题。当自身难保时,可能无暇也无力顾及父母。
价值观与父母不符: 子女可能接受了与父母截然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例如,父母可能看重传统,而子女更看重个人自由和情感表达。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能力,使其难以积极地与父母互动。

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长期处于被控制或压抑的状态: 如果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过度控制、干涉甚至精神虐待之下,长大后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弹心理,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
缺乏有效沟通: 子女与父母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或者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感受,长此以往容易产生隔阂和误解。
经历过被父母伤害: 如上文所述,如果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有过严重的伤害行为,子女很难原谅和孝顺。

三、 社会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影响:

传统孝道观念的变迁:
个体主义的兴起: 相较于传统的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现代社会更强调个体自由和自我实现。这使得一些年轻人不认为牺牲个人幸福来满足父母的期望是必须的。
“养儿防老”观念的弱化: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个人经济能力的提升,以及生育观念的变化(少生优生),“养儿防老”的功利性孝道观念有所弱化。
“孝”的定义多样化: 孝顺不再仅仅是物质供养,更多地被理解为情感上的关怀、尊重和理解。然而,不同代际之间对于“孝”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认知差异。

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性:
地域分隔: 许多年轻人为了学业或工作会离开家乡,与父母分隔两地。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尽孝的难度,也可能导致情感上的疏离。
经济压力: 现代社会的生活成本高昂,年轻人可能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同时,也难以承担赡养父母的重担。
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 过去家族内部的互助功能更强,现在社会化福利和社区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家庭的责任。

信息传播与观念更新:
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互联网和全球化使得人们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可能会挑战一些传统的孝道观念。
对不健康亲子关系的讨论增多: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许多人开始反思和讨论不健康的亲子关系,认识到并非所有父母都值得无条件孝顺。

总结来说, “不孝顺”并非一个简单的道德评价,而是一个由父母自身行为、子女的成长经历、个体性格、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原因。

当提到“不孝顺”时,我们应该认识到:

1. “孝”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 过去强调“顺从”,现在更多强调“尊重”和“关爱”。
2. 并非所有父母都值得无条件孝顺: 对于有过伤害行为的父母,子女有权利保护自己,甚至可以不选择孝顺。
3. 子女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塑造子女品格和与父母关系的关键。
4. 社会和时代背景影响深刻: 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和社会观念的更新都在影响着人们对“孝”的理解和实践。

理解一个人“不孝顺”的原因,需要我们抛开简单化的道德评判,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性。有时候,“不孝顺”可能是子女在逆境中自我保护的反应,也可能是对不良亲子关系的无声反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一件医院里的事儿,我印象深刻。

那次我去找内分泌主任办点事,一进诊室门就闻到一股浓重的烂苹果味儿,是很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味道。

诊室椅子上坐着一个中年男性,黑衣黑裤,廉价的化纤,肩袖还带点开线。脸色醺红,胡子拉碴,亢奋中透着萎靡,浑身戾气,像个街溜子。

男的旁边站了一位老太太,拾掇地比较精致,穿着亚麻裤,米色羊绒衫,材质垂顺,脖子围着酒红色小丝巾,皮肤保养得不错。

街溜子嘴里边不干净,对着老太太骂骂咧咧。

说骂骂咧咧都有点轻,有些词儿直接是侮辱。


“老婊子,我检查单嘞?!”

“没带?你猪脑子?!是不是盼着我死了?!”

老太太唯唯诺诺,欲言又止,看着蛮委屈。

狗日的太欺负人,我当时血压就上来了,但在诊室里当着主任的面不好发作。

场面有点尴尬。

主任打了个圆场,说行了行了,你妈也不是故意的,等会让你爸来送一趟,然后使了个眼色让老太太出去。

我心里大为震撼,这老太太原来是街溜子的妈。我日,这街溜子连自己妈都这么糟践。这老太太也是倒血霉,摊上这么个不孝子。


老太太出门的空当,主任转头问我来有什么事。

这时街溜子注意到我来了,刚才对老太太声色俱厉,没想到对我态度还挺客气。

“兄弟你坐,你谈事儿”。说着就要起身给我让座,趔趄了一下,左小腿掉了。

是假肢。

我忙说不用不用,你坐,我说完事就走。

心里边有点五味杂陈,这街溜子变脸也太快,可恨又可怜,说他可恨吧,欺软怕硬窝里横;说他可怜吧,重症糖尿病,腿脚残疾。

主任听我说完事,让我等一会,等处理完这个病号,亲自陪我去办一下。

于是主任,我,街溜子,三个人在诊室里开始等他爸过来送单子。


中间是漫长的二十分钟。

这街溜子特能胡谝,一会吹自己酒量,一会炫耀自己鬼门关闯过几个来回,好几次酮症昏迷,听他讲过程惊心动魄,跟说书一样。

主任脾气真的好,还能跟街溜子掰扯两句。

我是没好气,看不起这号人,话里夹枪带棒,街溜子脸皮厚,听了也没恼,嘿嘿一笑。


聊着聊着,门外传来一声咳嗽,街溜子一听就支棱起来了。

“哎呦主任,我家老头子来了”。

街溜子眉开眼笑,朝门外喊了一嗓子。

“亲爸爸同志,您来啦!”

门外走进来一老头,国字脸,戴着金丝眼镜,衣着整洁朴素,是那种知识分子老干部的气派。走路颤颤巍巍,估计是有脑梗后遗症。

老头子带点嗔怒,训了街溜子几句,街溜子“是是是、对对对、我的错”,极为乖巧,像个四岁小孩。

然后街溜子瘸着腿去扶老头子坐下。

老头子坐下来作势要给街溜子一逼兜,街溜子轻轻挡下来,完了还嬉皮笑脸来一句:

“老同志您消消气。”

我看愣了,靠,这货不是欺软怕硬,是精神分裂。

刚才还在马里亚纳海沟,直接一蹦跶跳到珠穆朗玛峰上,反差太大了。

主任和老头子寒暄了两句,给开了胰岛素,爷俩互相搀着出了诊室。

留下主任和一脸懵的我。


主任看了看我,讲了桩陈年旧事:

老太太年轻时貌美,喜交际、打牌、跳舞,颇风流。
老头子在国企上班。
后来儿子十来岁的时候遭遇意外,左腿受伤,有生命危险。
老头子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一大笔钱要给儿子看病。
老太太直接卷钱跑路,拿着儿子的救命钱跟舞厅认识的情人私奔,风花雪月浪迹天涯。
一走就是三十载。
父子俩欠一屁债,过的凄风苦雨。
这些年儿子截肢,又有糖尿病,找不到体面工作。老头脑梗,儿子瘸着腿端屎端尿没有一个怨字儿。
好不容易熬过来了。
结果前几年老太太人老珠黄,被情人抛弃,身无分文,走投无路,又回来找到老头子,儿子还得给她养老。
要不是老头子念旧情,不看老头面子,儿子怎么可能让老太太进家门?

我沉默着。

“挺好一孩子。”

主任轻轻叹了一句。


user avatar

1.我爸对奶奶从前是有求必应,奶奶唉一声,他立马奔过去看是啥回事,在奶奶看来,我爸是孝顺的。

2.我二叔从前好吃懒做,每次都向奶奶要钱过日子,动情地说“妈,以后我就算乞讨都会养你的”,奶奶感动到落泪,在她看来,二叔也是孝顺的。

3.幺叔虚荣又贪玩,在外借钱不还被追上门来躲在我农场里还找小三,只因每逢过年过节都给奶奶带只鸡,所以在家族里骂他的时候奶奶出面说他很孝顺,请各长辈不要骂他。

4.堂哥,懂人情世故,面面俱到,只因为30多岁还是单身狗,被他爸妈以及长辈骂作不孝顺。

5.我,只因为喜欢吃牛油果,并且在一次亲自做了一次牛油果宴给长辈们吃,然后一致认为我“崇洋媚外”,在我的辩解下发展成不忠不仁不义不孝...

6.由于奶奶在爷爷过世后改嫁,在阿太(爸爸的奶奶)看来,也是不孝顺的。

7.爷爷的奶奶还在世的时候说过阿太吝啬不孝顺的。

现在,由于奶奶坑了一把我家和二叔家后,我爸和二叔不再对奶奶言听计从,甚至大幅减少对奶奶的看望。

但是奶奶还是觉得他们孝顺的,反而莫名其妙觉得我妈和二婶因为没有劝说他们,认为非常不孝顺


8.姐夫是本科生,堂姐是初中学历,姐夫的妈妈觉得姐夫不孝顺,天天讥讽堂姐,天天吵架。

9.外婆年幼时被她大姐卖掉换米,她发誓此生不踏入老家半步,即使后来她大姐临终前求见一面也没去,在外婆老家说她不孝。


所以....孝顺都是长辈们定义的。

user avatar

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不再有人会向子女提出要孝顺这种要求!

你当初决定把她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为了老了有个免费保姆?

我有一个女儿,初二了,我从来没有要求她要孝顺。我要求她要保持快乐。我希望她通过学习,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人生观,有一天可以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

我自己首先要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真要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以自己请保姆,请护工,可以去养老机构。

我和妈妈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是希望你快乐充实的享受美好人生的,非要说谁欠谁的,那只能是我们欠你的。我们不够富有,不够睿智,不够勇敢,但真的尽力了。

有一天看到你自己独立单飞的时候,就是给我们最大的回报。

user avatar

由于这个答案看到的人太多了,我必须在之前加一段:

诚然我这篇文章表达的是子女不必因为父母生养了自己而对父母有负债感甚至负罪感,批判传统文化里要求子女无条件「顺」的一面,反对父母强力干涉成年子女工作和生活的,但我不希望被误读。

如文末所言,我们的父母受到自身条件、时代的限制,在很多问题的观点和接受过新教育的年轻人不同,也没有人教过他们该怎样当父母,他们只是沿袭了自己父母的教育自己的一些不当方法,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的父母并没有特别不堪,绝大多数父母都用尽自己的心血去抚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对子女无恩,但并不意味着子女对父母没有感情,也无需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亲子关系的伤害而放弃养育下一代的念头,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个现实中的朋友笑话我说:“你对你儿子的种种,都是对自己过去'不幸'的救赎”。

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接受这种不完美,不完美但仍然值得保持的关系,才是最好的关系。

-----------------------------------

我儿子两岁,有一天岳母大人对儿子说“爸爸这么爱你,你长大了要孝顺爸爸”,我老婆立刻就制止了,我很高兴。孝敬就是福分了,孝顺还是免了吧。

以下的话,在自己生孩子之前不敢说,有了孩子以后才敢说,有幸的是我老婆的观点和我完全一致:

子女到这个世界上来,并不是他们主动要求要来然后父母去成全他(她),反而是他们成全了我们为人父母的心愿。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照料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竭尽所能地照料他们,帮助他们认知社会、学习知识,直至能够离开我们而独立生活。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能够不拖累他,我们就是成功的父母。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比较辛苦,但这完全是父母自己的选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把这个辛苦当做要求孩子报答、甚至要挟孩子遵从自己意愿的的理由,也不能让孩子由此产生负债感、负罪感。

如果孩子脾气暴躁,那可能是父母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自由,又或者是父母给了错误的示范;如果孩子不能和我们平和的沟通,那一定是我们没有把他教好,我们在责怪他之前,应该反省我们给他创造的环境是不是有问题、平时的教导是不是有问题。下级犯错误,是上级的问题,子女犯错,有些是无心之过,有些是父母的教育问题;三字经里面的「养不教、父之过」,也指出了这一点。但「教」并不是严厉的命令,也不是粗暴的指责和体罚,而是「言传」、是「身教」。

基于这样的原因,自从孩子出生后,我们夫妻之间从未在孩子面前剧烈争吵,即使偶尔拌两句嘴,孩子会跑过来一人亲一下表示调停和安慰,而不是躲在一边瑟瑟发抖,我相信这是我们给了他充足的爱和安全感的原因,我们将努力使这种情形能够持续下去。

从另一个角度,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成年子女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使子女温和地表达不同意见,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会端出父母的架子来压制和训斥。这么一来子女用不平和、非常不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也没什么不正常吧?一个四五十岁的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要求比自己小二三十岁的人控制情绪怎么说都有点不对劲。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这句话的原意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很多强势的父母以此作为子女应无条件接受自己意见的理论依据就未免可笑了,毕竟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能力和资本指引成年子女的工作和生活;这句话即使将其理解成为「天下的父母都会为子女的利益考虑」恐怕也有些勉强。

有多少子女因为父母的意志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找一个不喜欢的工作,然后闷闷不乐地度过一生?

有多少子女因为父母反对其恋爱而留下终身的遗憾?

有多少子女的婚姻因为父母的介入而烽烟四起,一地鸡毛?

都可能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害了,争吵几句又怎么了?


要求自己的子女无条件服从也就罢了,还有一些人要求子女的配偶也无条件服从,否则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而且还真有人说出"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我们要顺着她"这样的昏话来。


作为父母能够做的是——为子女创建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与子女平等、友善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沟通,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并自己做好各方面的示范,尊重子女的选择,并做好为子女的选择买单的物质准备


老婆有天问:再过几年你儿子就要跟你对着干了,你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家有诤子不败其家,父子本来就是相生相克的关系,他要是什么都顺从我们就真该着急了,他连他老子都搞不定,还怎么去社会上混?

目前来说,我被老婆批评的最多的是为什么儿子看到我就会特别乖,让我反思我的气场是不是不对。

用一句话来小结: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有什么样的父母,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


我预感一定会有卫道士来批判我,并推测我大约是一个与父母关系极差的人。

但如果没有开明的父母,怎么会有我这离经叛道的思想呢。

为我们的父母说几句话,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和进步,这个过程在别的国家可能是用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的,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父母的观念、意见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趋势的情况(例如重男轻女、干涉子女恋爱婚姻等等),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教育的普及,使得父母和子女的文化水平差距也拉大了,矛盾更多了。

从子女的心理上说,还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出自于对父母天然的爱,往往也更痛恨父母的不完美,会去纠结这些矛盾。但我想说的是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形成了四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三观也是无法轻易撼动的。不要相互为难,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能做到相互不干涉、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也就善莫大焉了。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落后」的父母有了相对「进步」的子女,确实是父母奉献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我们的进步确实来自于他们的努力,完全称得上「含辛茹苦」,只是他们不怎么懂得把子女当做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而已。父母也是人,也会犯错、也不知道该怎么养育自己的孩子、也有涵养偏低、情绪失控的时候,他们一定不完美,我们做了父母也一样。非原则性的问题,就不用去计较了。


生活不易,相互放过吧。



有同学评论:“真的只有你这种父母才称得上是父母”

我不得不加一句:

千万不能这么说,一来我家孩子还小,我能做到哪一步还很难说。更重要的是即使很多父母在子女看来有这样那样的不可理喻,但公正地说大多数父母已经拼尽全力了,不能太苛责。


你们这些往死里夸我的人,会让我将来收拾我儿子的时候下不了手,这不行啊!


相信我,昨天我的一条回复"同学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啊”知乎至少提示了5个人以上说我这个回复是针对他的,我开始还以为我是老眼昏花,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0149486730485760

微博上看到的。

遇到这种人渣父母,怎么让人孝顺?

生而为畜生,抓紧时间去坐牢吧!

--------------------后续---------------

1、深圳警方已介入处理;

2、小女孩的父亲为深圳美团骑手,美团表示将积极联系妇联及其他帮扶机构,为小女孩提供所需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孝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背后原因多种多样,并且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其定义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层面来探讨为什么会有人“不孝顺”:一、 父母方面的原因: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言传身教: 缺乏尊重和沟通: 如果父母从小就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原神》社区里一个挺普遍也挺令人头疼的现象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排斥对游戏的任何负面评价,甚至到了“不许提意见”、“一点不顺意就开骂”的地步?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情感投入与自我认同的绑定:《原神》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游戏,它不仅仅是提供娱乐,对于很多玩家来说,.............
  • 回答
    “为什么会有人不追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而多样的原因,而“饭圈脏”确实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 对“饭圈”的负面认知与厌恶(“饭圈脏”的体现)这是许多人选择不追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所谓的“饭圈脏”并非.............
  • 回答
    大闸蟹,作为中国美食界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鲜美的蟹肉、膏脂丰腴的蟹黄蟹膏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然而,就像世界上没有绝对喜爱的事物一样,大闸蟹也并非人人都能接受,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对其敬而远之。要详细地探讨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吃大闸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口感与气味上的不适: 蟹黄.............
  • 回答
    有些人不相信中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涉及到科学方法、理论体系、临床疗效、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以及个人经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科学方法论的冲突与验证困难: 缺乏可重复的、客观的实验证据: 现代科学强调可重复性、可测量性和可证伪性。中医的许多理论和诊断方法,如“阴阳五行”.............
  • 回答
    确实,高达和其他巨大人形作战兵器的存在意义,对很多人来说是个谜。坐在屏幕前看那庞大的金属身躯在爆炸和激光中翻腾,听着那些慷慨激昂的台词,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幼稚的幻想,是脱离现实的打打杀杀。这种不解,其实根源有很多,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不合理”。在现实世.............
  • 回答
    有人不喜欢周星驰的电影,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这并非少数。要说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得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并且要明白,艺术的喜好终究是主观的,没有绝对的对错。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星驰的电影风格确实非常独特,甚至可以说是“剑走偏锋”。他的“无厘头”表演,那种夸张到近乎荒诞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对话方式,并不是所有.............
  • 回答
    奶茶,这股席卷全球的甜蜜风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下午茶、聚会时的必备饮品。但偏偏就有那么一群人,对这杯承载着幸福感的饮品,提不起丝毫兴趣,甚至避之不及。究其原因,绝非单一的口味偏好,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谈谈那股甜腻的“罪魁祸首”。奶茶的灵魂,往往离不开糖。无论是为了提味.............
  • 回答
    很多人喜欢汉服,觉得它美轮美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反过来说,也有不少人对汉服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太喜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是“不实用”的抱怨。这可能是最直接的理由。在很多人看来,汉服的款式,尤其是那些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的设计,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打小就琢磨过。尤其是在我长大的那个小城,汽车普及得越来越快,满大街都是闪闪发亮的铁盒子,而摩托车嘛,似乎渐渐成了少数人的选择,有时候看着满载着货物的摩的师傅飞驰而过,或者是一些穿着皮衣、戴着头盔的骑手,总觉得他们好像活在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里。有人不开汽车,偏偏要骑摩托,这事儿说起来,其实.............
  • 回答
    şunu一位老友在咖啡馆里闲聊似的跟我说,我一听,哦,这不就是我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嘛。他问我:“为啥有的人,明明安卓手机性价比那么高,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他们却宁愿掏出大把银子去买个iPhone呢?” 我想了想,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不像买菜挑白菜那么简单,里面门道还不少。首先,得说这“品牌光环”.............
  • 回答
    这事儿挺复杂的,要说清楚,咱得一步一步来捋。为啥有人觉得不买耐克阿迪,转头去买李宁,是一种爱国行为,甚至还拿这个说事儿,好像自己多爱国一样,顺带还瞧不上那些还穿耐克阿迪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思潮和情绪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得说说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这几年,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大家普遍的民族自豪感.............
  • 回答
    有些人不喜欢吃中餐,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但又常常被忽略的现象。要详细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毕竟口味这东西,太因人而异了。首先,口味的差异是最大的原因。 这个是最直观的。 香料和调味品的使用: 中餐里很多菜品会用到一些西方人可能不太习惯的香料,比如八角、桂皮、花椒、孜然等等。.............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为啥有些人会“看不惯”小粉红这事儿。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不少方面。首先,得明白“小粉红”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它通常指向的是什么样的人群。最早的时候,这个词可能带点自嘲,但现在嘛,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标签,用来形容那些在中国网络上表现得特别爱国,甚至.............
  • 回答
    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支持乌克兰,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更深层次的价值观等等方方面面。让我试着用更贴近生活、更具人情味的方式,把这些说得细致点,尽量让你能感同身受。1. 受侵略者的身份:最直接的共情你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的家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聊聊的话题,而且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一个人加入外国国籍就是“不爱国”呢?说白了,这背后牵扯到一些很深层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也希望能有点人味儿。首先,得从“国籍”和“爱国”这两个概念本身说起。国籍的“归属感”和“身份.............
  • 回答
    确实,在面对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期,一部分人对它的“不可怕”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理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疫情带来的复杂影响。首先,从个体经验和感知层面来看,很多人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病毒严重程度的判断。就像一场感冒一.............
  • 回答
    “盲目觉得国外好”和“不知道谁更烂”这两种心态,其实都源于一种更深层的心理机制,即比较、期望、信息不对称和个体经验的局限性。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盲目觉得国外好”背后的心理驱动:1. 对现状的不满与逃避心理: 现实压力大: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就业机.............
  • 回答
    说实话,听到“兔子肉”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会皱起眉头,脑子里闪过那毛茸茸、蹦蹦跳跳的小可爱形象。确实,在很多人的成长经历里,兔子更多的是宠物,是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是那种你不太忍心去联想它最终结局的生物。所以,当有人说他们喜欢吃兔子肉的时候,这背后一定有一些我们不那么熟悉的原因。首先,得从“吃”这个最.............
  • 回答
    华东理工大学的耳机事件,之所以会有人抛出“抛开事实不谈”这种看似荒谬的说法,其实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宣泄、群体极化以及对既有叙事的维护。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得更远,不仅仅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深入到人们在面对这类公共事件时,内心深处的运作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场网络舆论的风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