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后学院杯,格兰芬多通过加分170分正好比斯莱特林多几分赢得学院杯,会不会太刻意?

回答
关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结尾学院杯的比拼,格兰芬多最终以170分的优势险胜斯莱特林,这究竟是剧情的精妙安排,还是略显刻意?这个问题在很多哈迷心中或许都曾闪过一丝疑惑。

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关键的“加分时刻”。在邓布利多宣布最终得分之前,斯莱特林无疑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他们凭借着一贯的优异表现以及“某些”老师的偏爱,遥遥领先。当时,格兰芬多的学业成绩和学院表现,似乎很难与斯莱特林匹敌。

然而,随着邓布利多的一系列“神来之笔”,局面瞬间扭转:

纳威·隆巴顿的10分: 这是第一个令人惊喜的加分。纳威的勇气和坚持,尽管是在对抗朋友时表现出来,但在邓布利多眼中,对抗邪恶的决心远比遵守规则更重要。这10分,无疑是对纳威勇气的一种肯定。
罗恩·韦斯莱的50分: 罗恩在最后的巨型棋盘游戏中,展现了他的战术智慧和牺牲精神,为了保护哈利,他主动选择了被“牺牲”。这种无私的奉献,对于一位年轻巫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品质。50分,是对他勇气和忠诚的最高赞誉。
赫敏·格兰杰的35分: 赫敏在迷宫中,用她的智慧和知识,帮助哈利避开了许多危险。她的冷静和逻辑思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35分,是对她卓越智谋的肯定。
哈利·波特的60分: 哈利作为故事的核心,他在最后面对伏地魔(附体的奇洛)时,所展现出的爱和牺牲,以及他坚持不懈的信念,是这场较量的最终落幕。60分,是对他非凡勇气的最高嘉奖。

将这些分数加起来:10(纳威)+ 50(罗恩)+ 35(赫敏)+ 60(哈利)= 155分。

嗯,等等,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数字差异。我记得书里或者电影里,最终加分是 170分。那么,还差15分是哪里来的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通常情况下,教授们都会在学期末为学生们进行一些加分和扣分。而邓布利多最后一次加分,是给“勇气”的,并且明确提到,给那些勇敢对抗邪恶的人。

仔细想想,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除了哈利,罗恩和赫敏也一同进入了迷宫,并且都经历了危险,也都有表现。而且,电影和书里,常常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加分点”是比较概括性的,例如“对学院的贡献”或者“出色的表现”。

或许,这额外的15分,是邓布利多对格兰芬多全体学生在这一学年中,面对各种挑战所展现出的团结、友谊和勇气的综合评价。或者,是更直接地,对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除了哈利之外,其他进入迷宫并面临危险的格兰芬多学生的一种鼓励。毕竟,学院杯的加分,并不仅仅是基于某个具体的考试或事件,而是对整个学年学生表现的评估。

但是,即使我们把所有加起来,170分这个数字,确实非常“巧合”地让格兰芬多以微弱优势超越了斯莱特林。

从剧情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否太刻意了呢?

我的看法是:是的,它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刻意,但这种刻意是为了服务于更深层次的主题和人物塑造。

1. 主题的升华: 学院杯的设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竞争和象征意义。在《魔法石》结尾,格兰芬多在学术和整体表现上可能不及斯莱特林,但邓布利多通过这一系列加分,巧妙地将胜利的焦点转移到了“勇气、友谊、智慧和爱”这些比纯粹的学术成绩或狡诈手段更重要的品质上。这预示了整个系列的核心价值观——善良和爱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斯莱特林虽然在规则内表现出色,但他们的胜利方式(如果他们赢了)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狡猾”和“野心”,而格兰芬多的胜利,则是因为他们坚守了更重要的东西。

2. 人物成长的体现: 纳威、罗恩、赫敏和哈利,这四个在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格兰芬多学生,都在最后关头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成长和闪光点。邓布利多给予他们加分,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行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向勇敢巫师蜕变的认可。

3. 戏剧张力的营造: 这种“绝杀”式的结尾,无疑为故事增添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在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斯莱特林稳操胜券,而最后时刻的逆转,让读者和观众的情绪瞬间被点燃。这种反转,让胜利的喜悦更加浓烈,也让故事的高潮更加令人难忘。

4. 对“规则”的挑战: 邓布利多作为霍格沃茨的校长,他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规则。他赋予这些加分,是在用自己的权威来强调“魔法世界”的真正价值判断,而不仅仅是僵化的分数。

但是,“刻意”也并非全然负面。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都会利用一定的“刻意”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如果邓布利多的加分是分散在学期中的,一次只加几分,那可能就显得平淡无奇,无法达到这种压轴的高潮。这种集中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加分,恰恰是 J.K. 罗琳运用叙事技巧的体现。

你可以想象,如果最后斯莱特林赢了,虽然逻辑上可能更“合理”一点(如果他们分数真的那么高),但那带来的情感冲击和主题升华会大打折扣。格兰芬多最终赢得学院杯,不仅仅是赢得一个奖杯,更是对“好人有好报”、“勇气战胜邪恶”这样一种信念的强化。

所以,与其说它是“太刻意”,不如说它是“服务于主题和戏剧性的刻意”。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失真”,是为了追求更强的感染力和更深刻的意义。正如一幅画,为了突出主体,画家可能会夸大某些细节;一个剧本,为了塑造人物,可能会安排一些巧合。

最终,170分这个数字,或许正是为了让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变得“恰好可能”,为格兰芬多赢得一场意义非凡的胜利,为这个关于爱与勇气的童话故事,画上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句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刻意,很刻意,很刻意。

首先,一堆答主说:哈利阻止了伏地魔巴拉巴拉…

我还想问,要是哈利不去闯关,奇洛不是在魔镜面前站到死也没辙?

所以,三人组阻止了伏地魔复活从何谈起啊?

没他们伏地魔也不会复活啊。

反倒因为他们三的闯关,导致奇洛有可能从哈利身上拿到魔法石。

从大局来看,也是熊孩子加大了伏地魔复活的风险吧?

就一个老邓全程保驾护航公费让救世主练练手的模拟考试。

他们拯救什么世界了?加什么分?

唯一合理的加分,就是给纳威加那十分。


其次,从小处看,这对其他学院的学生公平吗?

以后怎么管理霍格沃茨?

“哦哦,校长你说不让我们去某地,我们听话不给学校惹麻烦就忍着好奇没去,结果倒好嘛!阴差阳错给他们学院加分了。合着校长你说话就和放屁一样?校规就是因人而异?得了!兄弟们!以后校长越不让干啥咱就越干啥!反正干完没处分还加分呢!”

然后问题就出现了,校规是干嘛的呀?往大了说,就霍格沃茨那这禁那禁的,校规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必须遵守。

而哈利波特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

不该提倡,不能模仿。

所以,作为校长,你平时爱怎么宠救世主是你的事,但面对所有学生,态度难道不该是:“虽然哈利很勇敢,但他有主角光环和我的保护,阿不!是机缘巧合福大命大,我们学校还是不主张这种行为的,学生必须第一时间汇报老师…”

甚至可以适当扣分:)

我看有人拿第二部的密室说事,这和密室可不一样,密室已经造成多名学生伤亡,给学生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可以说校规这种保护学生的举措在那会已经没什么用了,因为就是学生老实巴交呆着也会有生命危险。

魔法石到“校规失效”的那个程度了吗?:)

而且当时全体师生都知道:如果有人能解决学生(或猫)不断受伤害这个问题,获得奖励是应该的。

可魔法石这个活动能加分谁知道?

你们学院一年勤勤恳恳,又做实验,又拼成绩,又玩命打魁地奇,好容易得了点分。结果校长小嘴一张:格兰芬多勇士拯救魔法石了…加分!

底下学员一脸懵圈:魔法石?还能加分?那是啥?校长您也没说啊?合着还有隐藏项目,只有哈利波特可见?

得勒,反正校长就是偏心,就是想让他们学院赢。


第三:真想加分提前说不行吗?有必要这么膈应人吗?

你,邓布利多,提前,哪怕就在发布分数前,说:“给格兰芬多这四位加分”,不行吗?

非得等分数发布完毕,人家礼堂都设计好了,斯莱特林孩子个个欢呼雀跃的时候给人泼冷水吗?

欸,还就让斯莱特林同学眼睁睁看着,你们学院已经到手的东西被格兰芬多硬生生抢走,你们气不气?气不气?

本来人俩学院就不对付,你作为校长不调解就算了还拱火。

你们霍格沃茨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邓布利多这个最伟大的校长就是这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

很有股“坐山观菜鸡互啄”,笑看小学鸡掐架,巴不得人家俩学院打起来的架势啊。


然后反驳一下,老邓加分是补上斯内普平时乱扣的这种说法。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四个孩子ABCD,B娃的保姆偏心B娃,给B娃喂鸡腿,给另外三个喂大白菜。

正常的母亲难道可以通过“玩命喂A娃,让ACD全看B挨饿,公开处刑,狠狠出一口恶气,然后这几个孩子越撕越厉害”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时是要一开始就想办法制止住那个保姆的偏心举动啊!

比如:每星期开十分钟小会,加分扣分必须说明原因,招来两个以上各个学院当事人进行核对,每个学院院长有权利对本院扣分提出异议……

如果,邓布利多觉得蛇院学生得分胜之不武,应该在苗头出现的时候,就完善制度,并且教育蛇院学生要追求公平。

而不是,等尘埃落定了,用这种方式去报复蛇院全体学生。

打脸不是教育的方式,只会激化学生间矛盾。

而且斯内普这个老师是谁任命的?是谁给他乱扣分加分的权利的?

是斯莱特林学生吗?

不是你邓布利多吗?

哦哦,你任命的老师偏心,你还不管,通过膈应斯莱特林学生的方式报复回去,这锅全让学生背了。

天底下有这么不讲理的事吗?

不能因为斯内普爱瞎给蛇院加,你邓布利多就瞎给狮院加吧?

我跟你说也就是拉文克劳和赫奇帕奇的院长佛系,要不人俩也学着也给自己学院瞎加。

那这学院杯也就不用比哪个学院优秀了,比就哪个院长算数好吧。


以及,这个学院杯不当吃不当喝也不减暑假作业巫师等级考试又不加分,为什么一堆学生要死要活抢它。

学生就算了。

还有个别幼稚老授,居然也兴致勃勃的加入进去,通过“给别的学院乱扣分”的方式来“偏心”,且乐此不疲「◦㉨◦」

用游乐王子的话说:你的层次太低了嗲。

user avatar

啊其实这题我都已经懒得答了。

真·懒得答了。

如今我要真的以严肃文学的眼光回过头来冷眼旁观邓布利多治下的霍格沃茨,就跟筛子似的

我都不用打草稿,就立刻突击检查你们霍格沃茨的教学工作,整改反馈单估计八百米羊皮纸都不够。

而其中的“扣罚制度混乱”将仅仅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一章。

霍格沃茨有校规么?红头纸质版带公章的?

有成文的奖惩细则么?优秀作业加几分?上课迟到扣几分?

成年人的世界,一切都要讲规矩。

校规上没写,任何人都可以去反抗“凭什么扣我/凭什么奖励他”。扣分也是要讲依据的好不好。也真是没被学生家长投诉过,看来还真是店大欺客。

咱霍格沃茨可好,全靠教师章口就莱。

没有任何约束制度。

那这玩意儿就变成养蛊了。

就拼谁不要脸呗。

斯内普平时脸皮比另外三家院长抗造,那斯莱特林就一骑绝尘,校长端坐礼堂上座长达十年如同瞎了一样。

赶明儿个校长战友家孩子入学了,嘿嘿,校长亲自下场拉偏架,反正是违反校规也能加分,阻止同学违反校规也能加分

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巫师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

校规是啥啊?校规就是坨*啊。谁遵守校规谁是smart boy。

要我说斯内普还是技不如人。你要真牛逼,你就站起来,说我院克拉布和高尔自己洗袜子了,斯莱特林加十分,奖赏优秀的自理能力;德拉科马尔福让家养小精灵洗袜子,体现了优秀的领导力和人力管理能力,斯莱特林再加十分;米里森猫养的好,爱护小动物,加十分;潘西帕金森老婆舌头串的好,体现了优秀的口才,再加十分;沙比尼要违反校规,勇敢啊,加十分;诺特不让沙比尼违反校规,太勇敢了,加十分;沙比尼偏不让诺特阻止沙比尼违反校规,唉,真坚定,加十分;诺特偏要阻止沙比尼不让诺特阻止沙比尼违反校规,基本功扎实,再加十分……

反正晚宴都也不用吃了。谁先困了算谁输。:)

所以你看看,还得说斯内普这脸皮没厚到家,技不如人,愿赌服输。

人格兰芬多这流动红旗实至名归吖。: )

user avatar

学院杯这个事儿本身就很尴尬。

之前斯莱特林6连霸的原因很简单,斯内普不要脸,麦格,弗立维,斯普劳特三个院长要脸。

于是斯内普每次都能偷偷摸摸给斯莱特林加上分,于是斯莱特林总是赢。

这可都是原著里写明白的事情,而且不是用对话,而是用旁白原原本本讲的非常清楚的。

这不就是劣币逐良币么。

等于不要脸的人永远赢,要脸的人永远输,哪有这个道理?

所以邓布利多脑筋一转,顺水推流的也不要脸,于是格兰芬多连胜7年(实际是3年)。

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明白了,原来拿学院杯靠的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靠的是哪个教授更不要脸一点。

(所以第十年,斯莱特林调查行动组乱扣分也没人管得了。)

我请问你,以后的教学工作还怎么展开?

最后霍格沃兹的结局就是一帮不要脸的教授瞎搞,学生也不用学习了,要文斗不要武斗拉倒。

所以这个学院杯的比赛,它本身就不合理,他的规则就应该要修改。

为什么要靠教授加减分来比赛?你直接靠成绩不就行了。

一个科目,教授和学生互相评分,然后分别计入双方学院总分。

很难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