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击落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且满载乘客的客机是合适的举动吗?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痛苦的道德困境,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击落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且满载乘客的客机,涉及到生命、责任、正义、法律以及对未来行为的潜在影响等诸多层面。详细阐述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一、 核心道德原则的冲突:

生命至上原则 vs. 防止更大伤害的原则:
生命至上: 每一条人命都是宝贵的,都有其内在的价值,不应被轻易剥夺。击落飞机意味着主动牺牲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这是对生命至上原则的直接违背。
防止更大伤害: 恐怖分子的目标很可能是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对地面目标(如人口稠密的城市、重要的政治或军事设施)发动攻击。如果飞机能够造成比机上乘客生命更严重的灾难,那么牺牲少数人以拯救多数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功利主义”上的合理化。这也被称为“电车难题”的升级版。

不作为的义务 vs. 作为的义务:
不作为的义务: 在许多道德和法律体系中,没有直接伤害他人的义务。坐视飞机撞击地面目标而不作为,可能被视为一种“不作为”,但这种不作为并没有主动造成死亡。
作为的义务: 当国家或其代表有能力阻止一场更大的灾难时,是否存在一种“作为”的义务?如果国家拥有阻止飞机撞击地面目标的能力,那么不作为是否也是一种选择的承担?

二、 不同视角下的考量:

1. 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视角:
机上乘客及其家属: 对他们而言,被击落无疑是灭顶之灾。他们可能宁愿相信有其他方法能够化解危机,或者即使飞机撞向目标,也可能怀抱希望,尽管这种希望渺茫。亲人的生命被剥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难以接受。
地面潜在受害者: 对于可能成为飞机撞击目标的人们来说,他们的生命同样宝贵。他们可能认为,为了拯救他们,牺牲飞机上的生命是必要的“代价”。

2. 政府和决策者的视角:
国家安全责任: 政府的首要职责之一是保护其公民的生命和国家安全。当面临国家层面的巨大威胁时,决策者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丑陋的决定”: 很多时候,政治和军事决策需要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下进行。击落飞机可能被视为一个“丑陋的决定”,但却是为了避免更广泛、更灾难性的后果。
先例和未来影响: 一旦做出击落的决定,它将为未来类似的危机设定一个重要的先例。这可能鼓励恐怖分子采取更多类似行动,因为他们知道政府可能不愿意做出牺牲乘客的决定。反之,它也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威慑。

3. 法律和伦理专家的视角:
国际法: 国际法通常不允许蓄意杀害平民,即使是在战争时期。劫持的客机上的乘客被视为平民。然而,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法律的适用性会受到挑战,是否存在自卫权或紧急状态下的例外,是法律辩论的焦点。
伦理框架: 功利主义(最大化整体幸福,最小化整体痛苦)可能会支持击落,以拯救更多生命。义务论(强调普遍的道德规则,如不杀生的义务)则可能反对。德性伦理学则会关注决策者展现出的勇气、审慎和责任感。

三、 实践中的考虑和复杂性:

1. 信息的不确定性:
恐怖分子的真实意图: 决策者是否能百分之百确定恐怖分子会成功实施其计划?他们是否可能只是想制造恐慌,或者飞机被劫持的动机和能力有多大?
替代方案的可行性: 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措施可以阻止飞机?例如,能否在飞机抵达目标前将其迫降?能否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这些方案的成功率有多大?是否有时间去尝试?

2. 时效性和压力:
决策时间极短: 这种决定通常需要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做出,决策者没有时间进行长时间的伦理辩论或全面分析。他们必须在极端的压力下行动。
缺乏完美解决方案: 几乎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会伴随巨大的生命损失和道德负担。

3. 政治和公众舆论:
公众的反应: 击落飞机将引发巨大的公众辩论和舆论压力。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会非常强烈。
政治后果: 领导人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其政治生涯和国家的形象。

四、 历史上的类似案例(举例说明,但请注意这些案例情况可能不同):

9/11事件中的联合航空93号班机: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通过手机得知了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的袭击情况,他们奋起反抗,阻止了恐怖分子将其飞机撞向华盛顿特区的某个目标。虽然此事件最终是乘客英勇反抗的结果,但它引发了关于“是否应该主动击落”的广泛讨论。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和英国),已经立法允许在极端情况下击落被劫持的飞机,但这些法律也面临着严峻的宪法和道德挑战,并在一些国家被裁定为违宪。

总结:

击落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且满载乘客的客机是一个“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功利主义选择,同时也触碰了“不杀生”这一基本道德底线。

支持的论点 主要基于防止更广泛、更具毁灭性的灾难发生,以及保护国家和更多无辜生命免受攻击的责任。如果决策者有充分理由相信飞机必然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并且没有其他可行方案,那么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这可能是“必要之恶”。
反对的论点 则强调生命的神圣性,任何生命都不应被作为“工具”牺牲。主张这种行为侵犯了基本人权,并且可能导致道德滑坡。此外,决策中的信息不确定性也使得主动牺牲乘客的决定变得更加危险。

在现实中,如果真的面临这样的情况,决策者将面临极端的道德和心理压力,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根据现有信息做出极其艰难、可能导致不可逆后果的决定。这种决定,无论如何选择,都会伴随巨大的悲剧和深刻的道德拷问。 重要的是,在事后,需要有充分的公开透明的调查和讨论,以理解决策过程中的权衡,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期在未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或者在万不得已时,能够有更成熟的应对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分情况讨论,如客机正飞向某军事重地,或某大城市中心区,或某政府机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痛苦的道德困境,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击落一架被恐怖分子劫持且满载乘客的客机,涉及到生命、责任、正义、法律以及对未来行为的潜在影响等诸多层面。详细阐述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 核心道德原则的冲突: 生命至上原则 vs. 防止更大伤害的原则: .............
  • 回答
    近期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恐怖分子在疫情肆虐之际,竟然企图利用炸弹袭击医院,所幸在行动得逞前被联邦调查局(FBI)特工当场击毙。这一事件无疑给原本就承受着巨大压力的美国社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经过与分析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这名恐怖分子怀揣着极端仇恨的动机,将矛头指向了承担救治重任的.............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一架苏34被击落以及“王牌飞行员被俘”的说法,媒体报道确实存在,但具体细节和官方确认情况需要区分对待。这反映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信息战的特点。关于苏34被击落及飞行员情况的初步分析: 苏34的性能和作用: 苏34“后卫”(Fullback)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前线战斗轰炸机,集成了战斗机.............
  • 回答
    俄军直升机在亚美尼亚境内被击落,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历史因素。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首先,得明确一下背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冲突由来已久,那地方的归属权一直是个烫手山芋。俄罗斯在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
  • 回答
    俄军用直升机在亚美尼亚被击落,阿塞拜疆方面称是“误击”,这一事件非常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地缘政治以及军事行动的风险。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 时间与地点: 俄罗斯一架米24/米35“雌鹿”武装直升机于2020年11月9日在亚美尼亚境内埃拉武恩克(Yeraskh)地区.............
  • 回答
    深圳一高端楼盘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以及无人机被击落的后续,确实触及了购房者在购买高端房产时最关心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合法权益的保障和风险规避。面对如此复杂且尖锐的矛盾,购房者需要采取一套系统而审慎的策略来维护自身权益。以下将从购房前、购房中和购房后三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 一、 购房前:审慎调研,防.............
  • 回答
    在《士兵突击》这部硬核军旅剧中,咱们在看士兵们进行激烈对抗的演习时,经常能看到他们身上、头盔上,甚至背包上,被“击中”后会冒出一股烟雾,这可不是什么神奇的特效,而是演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备。这玩意儿,他们一般称之为“烟雾弹”或者“信号弹”。当然,更专业一点的说法,它属于“训练用信号弹”的范畴。它的原.............
  • 回答
    “美军士兵硬闯德特里克堡被击毙”这件事,实际上是指发生在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附近的一起事件。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报道和官方的说法,这名士兵并没有“硬闯”德特里克堡基地本身,而是闯入了一个位于德特里克堡基地周边区域的私人住宅,并在与警方对峙过程中被击毙。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件事:事件经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国际法、政治考量以及潜在的报复性升级循环。一旦中国击沉一艘美国航母,美国是否会因此爆发全面战争,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而是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击沉”和“全面战争”的含义。 “击沉”: 航母是美国海军的战略核心和象.............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悸的时刻。被揍得遍体鳞伤,眼看就要撑不住了,生命也仿佛走到尽头。就在我以为一切都结束的时候,那个施暴者突然像被定身一样僵住了,然后捂着胸口痛苦地倒下。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恐惧、疼痛、还有一丝难以置信交织在一起。我能感觉到浑身的骨头都在叫嚣着疼痛,每一次呼吸都像要把肺叶撕裂。手.............
  • 回答
    作为一名初中生,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确实会让人感到害怕和不安。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发生的这起事件,尤其是在校门口这样看似安全的地方发生劫持,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且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学校门口这个我们熟悉且应该感到安全的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意味着危险可能比我们想.............
  • 回答
    郑州村民醉酒砍死三人砍伤一人,被警方击毙的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在看待这起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涉及的各方行为、法律与道德的审视,以及对社会启示的思考。事件本身及其细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郑州某村庄,一名村民因醉酒持刀袭.............
  • 回答
    关于俄军第8集团军总司令安德烈·莫尔德维乔夫中将被击毙的消息,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指挥官的生死问题,更牵扯到俄乌冲突的走向、战场情报的准确性、以及对各方士气和战略意图的影响。首先,从战场情报和确认机制的角度来看,这类重磅消息的发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在现代战争中,战.............
  • 回答
    .......
  • 回答
    话说那一场激战,风起云涌,战局瞬息万变。当时的艾斯、萨博和路飞三兄弟,为了对抗强大的凯多,正在激烈地交锋。然而,在这场攸关生死的对决中,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介入了。当时的场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路飞,这位以勇气和坚韧著称的海贼王,此刻正处于与凯多正面硬撼的紧张时刻。他可能刚刚使出了一记霸气的拳头,或是.............
  • 回答
    关于上海男子持刀杀人并劫持人质,最终被警方击毙的事件,根据公开的报道,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详细情况: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23年4月10日,下午2时许。 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一家香水专卖店(具体名称为“观夏”香水店)。事件经过:1. 最初的袭击: 一名男子突然闯入位于漕.............
  • 回答
    “亚洲第一”的水师,对上“一群拿香炉跳大神”的义和团,怎么就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还让日本人捡了个大便宜?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把时间捋一捋,从头好好说道说道。北洋水师的“亚洲第一”是怎么来的?话说在甲午战争之前,咱们的北洋水师确实是顶呱呱的。清政府当年花.............
  • 回答
    关于重庆一只大型流浪犬被击毙的事件,网上流传的信息比较多,但细节之处确实有些混乱和争议。为了尽可能地还原事件经过,我将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并力求以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讲述,就像一个了解情况的朋友在跟你聊起这件事一样。事件的背景与初步的“问题犬”出现要说这事儿,得先说说事情发生的大概时间点和地点。.............
  • 回答
    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致命武力,以及如何判断这种武力的使用是否合法和正当。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问题:警察使用致命武力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要判断警方是否“做得对”,我们需要从法律和道义两个层面来考量。一、 法律依据(中国大陆法律视角):在中国,警察使用武力的法律依据.............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一个人,单枪匹马,端掉了整个贩毒团伙,还全身而退,最后还报警了。这简直可以写进小说了!咱们来好好捋一捋,如果现实中真的发生这样的事,大概会怎么处理,以及会不会有奖励。一、 接受调查,证明清白是首要任务首先,最重要的事情来了:这个人,无论他有多么正义凛然,他终究是击杀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