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时代第一将:白起
中国近古时代第一将:朱棣
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水平不逊西方的亚历山大和汉尼拔,也不逊于中东的哈立德·伊本·瓦利德。
在兵种使用上,忽兰忽失温之战精准判断出瓦剌部中军即将被神机营击溃,果断亲率骑兵进入中军战场,果然趁势在中央将瓦剌部分割成两半,其判断力竟不下于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拿破仑,同时发明类似数百年后欧洲古斯塔夫的火器手同骑兵的配合战术,是当之无愧的火器战大师;齐眉山之战过后,针对南军欲坚壁对阵的措施,命令全军白日上马扰阵,晚上下马劫营,迫使本就缺粮的南军后撤;白沟河之战亲率骑兵秀出人类信史里仅有两次的“高加米拉式突击”;夹河之战假意后撤引诱位于南面的盛庸发动攻击,随即利用东北风以步兵压迫盛庸两翼,半包围盛庸部后,指挥中军让开南军向北的通路,并在左右两翼保持机动和进攻,持续压迫盛庸,竟利用战场北部的滹沱河全面包围了盛庸;此外,在夹河之战第一天的伏击中指挥投矛手贯穿南军步兵盾牌,随后用弓箭展开火力覆盖,大规模杀伤南军,对弓箭和投矛这些远程武器的部署也是十分出色;在“移营灵璧”之战中,利用劣势骑兵勾引南军出动全部骑兵,随后下令步兵从伏击地点冲出,大量杀伤南军,像极了亚历山大在海达斯佩斯河战役中调动印度骑兵的方式;通过骑兵诱敌和伏击战术,让建文四年南军设防城市的守军见敌骑不敢出,使敌人成为瞎子聋子,也是教科书式的骑兵用法;不止一次组织步兵越过复杂地形,大张声势以助主力顺利攻坚难点。
天时和地形的运用上,济南撤退中通过河流进行掩护,使盛庸、铁铉部无法出击策应平安;指挥多次经典伏击作战,其中包括下令军士在水下待命,战斗开始时攀桥列阵的月漾桥之战,和反过来利用“淝河平川少树,彼必不疑有伏”的地形,沿河利用夜色组织轻步兵配合少量骑兵设伏,下令伏击时举火把大张声势,竟一战歼灭平安八千以上的骑兵的淝河之战;郑村坝之战利用大雪和夜色发动突袭;山地作战多次指挥步兵从小路绕到敌军背后张声势奇袭;夹河、滹沱河之战皆倚东北风之威发动攻击;斡难河之战疑似利用山坡坡度防守反击;利用蔚州“旧有敌台,桥毁而台存”的地形,组织步兵修筑道路将投石机和火炮运上山居高临下射击……
独立策划两次反间计;佯攻大同调动李景隆部向西北从军,利用严寒杀伤南军;建文四年两次佯动晃飞、吓住南军,绕过平安、盛庸两大南军主力兵团南下直扑徐州;无数次飞军奇袭夺城……
以上只是朱老四战绩的不完全统计。
朱棣领兵打仗的本事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即使是同时期的跛子大帝也压不下去
关于运气一说,腓特烈大帝离失败也不过一步之遥,彼得大帝更是战败险些服毒自尽,帖木儿被东察合台吊打,幸亏东察军队忽然爆发瘟疫,朱棣偶尔输几次怎么就菜了?十全十美的战神实在是屈指可数啊
靖难战争是燕贼戎马生涯的巅峰之作,不要被“平安盛庸徐辉祖多次吊打朱棣”这种言论迷惑,阁下为何不看看地图上北军战败的地点,有哪个在燕贼的核心区域?南军有本事就推到北平打的朱棣唱征服系燕王父子颈以告太祖高皇帝庙啊,为啥只能被动防守,在自己家里反击?
我觉得有必要一再强调的是,人家朱老四是从北打到南,一直腹背受敌,顶着前后左右的伤害硬生生冲进应天的
朱棣只有一个北京行都司,又不是整个北方,真定,郑村坝,白沟河,夹河,灵壁这些战役还不够证明?朱棣已经用一次又一次的野战论证自己的天下无敌了,为啥最后一年的千里大突击陈喧梅殷这些人争先恐后投降带路,因为之前朱棣已经打出威风了啊,有些人非要说燕贼打仗不行,我不理解
南军一方,建文应天政府有大义名分,可以调配全国的资源物力,可以建立包围圈,可以组织一支又一支大兵团,容错率高,开国三十年军队战斗力没有下降,有一批忠诚的中下层军官团,有无数的天险关隘、江淮水网,有庞大的人口优势,这样的局面朱元璋死而复生都不敢轻言必胜,几百年后的网络史学家反过来嫌弃南军垃圾了,奇也怪哉
多看书,别因为五六十岁老年朱棣北征结果差强人意,就乱黑,丘八圈子里几乎没有人可以一直保持巅峰水准
高机动用兵
燕王楼船下扬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想真正学习中国军事史的,推荐一个系列,中国军事通史,历朝历代都有,虽然一些地方有瑕疵,总体上绝对能让你对断代军事史有一定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