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只不过是被英文名耽误了。
以前的英文名叫“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用people's university去维基百科上面搜索,可以发现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人民大学”。
其他国家的这些人民大学都是类似于社区学校或是“adult education offered to the lowest social classes”(向社会底层提供的成人教育)这样的学校,跟“世界名校”是毫不沾边的。
这种原因主要是来源于文化差异,国内的“人民”概念是一种政治概念。而“people”在国外就再普通不过了,就是指“一群人”、“人们”
但是《人民日报》、“中国人民银行”这些词的英文,并不是“People's Daily”、“People's Bank of China”,也没有才用“Renmin”,而是“The People's Daily”、“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前面是有加定冠词the的。
加了the之后的“the people”就带上了很强的指向性了,即“那一群人”,在特定语境下,就是指“中国人民”,且带有政治属性了。
总之,用people会让人以为是那种自降身份的“社区大学”,用“ the people”又太强调政治属性,故而采用“Renmin”作为对应翻译。
法国一大堆大学的名字带编号(第一、第二、第三等),比如巴黎就有第一~第十三大学,这在国内没接触的人看起来脑袋就会咯噔一下。
还有像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种校友的名字有一大堆永远写进了数学教材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都上了两位数的,但名字在不明就里的国人眼里看着却很土,和一般大学学制也截然不同的高校。
当属某“野鸡大学“了!
2019年6月高考前夕,大名鼎鼎的“某财经媒体”转发人民日报2018的文章《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填报志愿警惕这392所“野鸡大学”》,还信心满满的来了段开场白,其它“媒体”也纷纷复制粘贴
消息一出,北邮心中一万匹艹泥马奔过!顿时就蚌埠住了…………
接着人民日报躺枪,被一众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逮住喷,赶紧出来自证清白:
北邮也过来安慰(好惨啊!作为受害者还得出来安慰别人!)
你以为我要说被名字耽搁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吗?不!你错了!我要说的是那个“中国邮电大学”。本来想使个李逵李鬼的烂招蹭一下名校的名头,不曾想莫名其妙的被千里之外的渣渣媒体秀操作给一波带走,十年野鸡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吓得直接跑路了,也不知道是换了个名头继续坑人呢还是怎么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