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济大危机时代,除了纳粹之外真的没有能把德国带出危机的政治力量吗?

回答
在谈论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政治格局时,要说“除了纳粹之外真的没有能把德国带出危机的政治力量”这句话,未免过于绝对,也忽略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现实。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政治舞台上,存在着多种力量,它们都在试图为国家寻找出路,只是其方法、目标以及最终能否成功的程度各不相同。

魏玛共和国的困境:历史的遗产与现实的挑战

首先,我们要明白魏玛共和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战的战败、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巨额的战争赔款、国内政治的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货膨胀,都为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当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而来时,本就脆弱的德国经济如同风中残烛,迅速被摧毁。失业率飙升,企业倒闭,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现行政治体制的信任跌至谷底。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的政治力量可以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阵营:

1. 社会民主党 (SPD) 和工会力量: 作为魏玛共和国时期最大的民主政党,社会民主党及其代表的工会力量,在理论上是德国工人阶级和中下层民众的代表。他们主张通过社会福利、国家干预经济、失业救济等手段来缓解危机。在危机初期,他们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增加公共工程项目以创造就业。然而,他们的政策空间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财政上也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他们与共产党的尖锐对立,使得左翼阵营无法形成统一战线来对抗日益增长的右翼势力。这种分裂,削弱了他们在应对危机时的力量和号召力。

2. 中央党和天主教徒力量: 作为代表天主教徒的政党,中央党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是政治舞台上重要的中间力量,尤其是在 coalition government(联合政府)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倾向于温和的中间路线,支持民主制度,并试图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他们也尝试过各种经济振兴措施,但同样面临财政和政治上的困境。中央党及其支持者并非无法拿出应对危机的方案,但他们的温和与妥协,在极端化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

3. 民族保守派和军方: 这部分力量对魏玛共和国及其民主体制持抵制态度,怀念德意志帝国时期,并希望恢复德国的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凡尔赛条约》在他们看来是国家耻辱的象征。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尽管对经济危机感到忧虑,但更关注的是通过强硬的外交政策和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而非通过经济改革。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不是纳粹党成员,但对纳粹的民族主义和反共立场抱有同情或期望,认为这股力量能够推翻现有的腐朽体制。

4. 共产主义者 (KPD) 和苏联的影响: 德国共产党在苏联的支持下,也希望利用危机来推翻魏玛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口号是“打倒资本主义”,并将其视为危机爆发的根源。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共产党的激进策略和对社会民主党的敌视,使得他们无法与社民党形成有效的联盟,共同应对危机。他们更倾向于将危机视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预兆,并等待革命的到来,而不是积极参与到改良性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去。

纳粹党如何脱颖而出?

那么,在这种复杂的政治格局中,为什么最终是纳粹党异军突起,并且成功地吸引了如此多的支持者呢?

有效的宣传与煽动: 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极其擅长利用民众的不满和焦虑。他们将经济危机、失业、贫困等问题归咎于《凡尔赛条约》、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魏玛民主政府。他们提出了“民族复兴”、“国家团结”和“解决失业问题”等口号,这些口号直接触动了民众最痛的神经。他们的宣传机器高效而煽动性强,善于制造仇恨和恐惧,同时也描绘出“强大德国”的美好愿景。
承诺的“行动”和“秩序”: 在一个充满混乱和不确定性的时期,纳粹党承诺的“行动”、“决心”和“秩序”对许多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相比于其他政党在议会中的辩论和妥协,纳粹党展现出一种果断和有力的形象。他们的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在街头巡逻,给人一种控制局面的印象,尽管这种控制是以暴力和恐吓为代价的。
对特定群体的影响力: 纳粹党在危机期间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尤其是在失业的中产阶级、农民、以及一些对传统保守力量失望的民族主义者中。他们对退伍军人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虽然其核心支持者并非所有德国民众,但其不断增长的支持率足以在政治上构成威胁。
其他政治力量的失败与分裂: 面对日益严峻的危机和纳粹党的威胁,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力量未能有效联合。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的敌对,以及中央党等中间力量的局限性,使得民主阵营无法形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反对纳粹的联盟。当民主政治的合法性受到侵蚀,经济和政治的稳定都岌岌可危时,一些人便将希望寄托在看似能够带来改变的极端势力身上。

结论:并非没有替代方案,而是未能成功整合

因此,说“除了纳粹之外真的没有能把德国带出危机的政治力量”是不准确的。当时的德国确实存在其他试图解决危机的政治力量,例如社会民主党提出的福利和就业计划,或者中央党试图维持政治稳定。这些方案并非完全无效,或者说,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然而,关键在于这些力量 未能成功地整合、未能有效地赢得民众的支持,也未能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来抵御纳粹党的崛起。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加上《凡尔赛条约》的沉重负担以及魏玛共和国自身体制的脆弱性,为纳粹党利用民众的绝望和不满提供了土壤。纳粹党并非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却是当时最善于利用危机、最能煽动情绪、以及最能破坏现有秩序并承诺极端变革的政治力量。当合法的、温和的政治力量显得软弱无力,无法带来希望时,极端主义便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从历史的后见之明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当时的民主力量能够团结起来,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对德国给予更多的支持而非苛责,如果经济危机的冲击没有那么巨大和持久,那么德国或许能够避免走向纳粹主义的深渊。但历史不容假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多种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纳粹党成为了那个“能够把德国带出危机”(以一种极端和毁灭性的方式)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明确一点,极右独裁政权不一定会发动对外战争,因此纳粹党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发动战争而导致二战的,事实上希特勒听到英法对其宣战的反应是惊呆了。

第二,导致纳粹党上台的直接原因不是经济危机,而是危机下各种思潮泛滥,极左和极右都有各自的追随者,因此掌握最终决定权的德国容克阶层必须从中做个选择,因此选择了纳粹党。即使这样,纳粹党仍无法得到容克阶层的信任,直到自己主动清洗冲锋队之后,其权力才算稳定

第三,根据一部分反纳粹主义者的观点,纳粹所实行的经济刺激计划在纳粹党上台前就拟订完成,但政治纠葛导致无法实施,纳粹党只是正好拣了个便宜。我个人觉得有一定可能性

所以,如果不是共产党上台,稍微强硬一点的政党都可以带领德国走出萧条。二战在波兰爆发是偶然事件,但一定会爆发,因为容克们对新政权的最低要求就是恢复第二帝国时期的疆域,且不说那些独立出去的地方,光一个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就需要跟法国打一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谈论经济大危机时期德国的政治格局时,要说“除了纳粹之外真的没有能把德国带出危机的政治力量”这句话,未免过于绝对,也忽略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现实。事实上,当时德国的政治舞台上,存在着多种力量,它们都在试图为国家寻找出路,只是其方法、目标以及最终能否成功的程度各不相同。魏玛共和国的困境:历史的遗产与现.............
  • 回答
    列宁的这句话:“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了。” 意在深刻揭示在国家面临困境时,某些形式的“爱国主义”如何被滥用,从而产生负面和腐朽的影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破旗的象征意义: “破旗” 是一个强烈的意象。国.............
  • 回答
    危难时期,经济学之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评胡适之“越是危难时期越要讲经济学”胡适之先生,这位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学者,曾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论断:“越是危难时期越要讲经济学。” 这句话放在当下,依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身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经历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与挑战,甚至面对.............
  • 回答
    2020年,世界经济确实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正身处一场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巨大危机之中,其影响之深远、范围之广泛,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那么,我们所面对的是否就是又一场全球经济大萧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场危机的主要特点和潜在后果。首先,这场危机的根源是突发的公共.............
  • 回答
    关于“几年内必发生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的这种看法,确实在很多圈子里流传甚广。许多人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数据、地缘政治局势以及市场泡沫的担忧,预感一场大的动荡即将到来。那么,前几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发生前,人们的普遍心态是怎样的呢?这和现在的情况有多大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
  • 回答
    .......
  • 回答
    好家伙,你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去了!别看我这儿说得头头是道,其实我也是在跟自己较劲,想早睡但总是……嗯,算了,说正题。你这“晚十二点后睡觉”啊,听着好像没啥大不了的,毕竟现在年轻人谁没点夜生活、谁没点熬夜追剧、玩游戏、或者加班赶工的嘛。但说句实在话,这习惯要是长期如此,对身体的“杀伤力”可一点都不小,.............
  • 回答
    日本汽车产业的盛衰,确实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它就像是日本经济的一块重要基石。如果这块基石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经济大厦都可能随之动摇,甚至面临危机。我们不妨细致地剖析一下这其中的逻辑。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如此重要,需要看看它在日本经济中的几个关键角色:1. 经济增长的引擎.............
  • 回答
    “专家称美国经济正在收割乌克兰危机”这句话,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考量,绝非一句简单的“美国从中获利”就能概括的。它指的是美国在当前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市场反应,在经济上获得了相对其他国家更为有利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收割”了危机带来的部分利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
  • 回答
    201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回顾那一年,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调整期,地缘政治风险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中国经济自身也在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宏观经济概况:稳中求进,韧性显现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延续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数据上看,全年GDP增长了6.9%,高于年初设.............
  • 回答
    全球疫情危机下,中国经济基础依然牢固,但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一变化具有多重深意,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既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审慎考量。一、 理解中国经济的“牢固基础”:在讨论没有设定具体经济增速目标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国经济为何仍被视为.............
  • 回答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以“台湾: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为封面题词,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绝非一家老牌、以严谨分析著称的杂志随意的耸人听闻之举,其背后折射出的地缘政治复杂性,以及对全球经济和安全格局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理解这个题词的关键在于“危险”的指向性。在这里,“危险”并非指台湾岛内.............
  • 回答
    这篇文章的观点非常鲜明,认为淘宝,或者说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正对中国经济的根基产生着潜在的、甚至可以说是“危害”性的影响。这种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些我们普遍观察到的现象,但解读的角度非常尖锐。核心论点梳理:文章首先可能在探讨淘宝带来的“虚假繁荣”。它认为,电商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海量的交易额,很多.............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口连年下降但经济却能实现增长的现象,是否能反面证明老龄化危险被夸大了,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深入剖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审视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技术进步、社会结构以及衡量经济健康的标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日本人口确实在下降,并且老龄化程度全球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背后涉及的经济逻辑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你提到房产商“降价太多”会被认为“不允许”,甚至“影响经济”,听起来确实有点让人担忧,好像房价一旦往下走,整个经济就会崩塌似的。但话说回来,如果降价有这么多顾虑,那是不是涨价就一定是“无害”的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为什么房产商.............
  • 回答
    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通常指192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其资金流向并非简单地说“钱去哪儿了”,而是涉及了整个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崩溃与重组。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金融体系的崩溃:信贷紧缩与银行倒闭 股市泡沫的.............
  • 回答
    听你这个经济学大一生给自己规划了这么一条长远的学习和职业道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还考虑得这么周全,先ACCA,接着考研法律硕士,最后再冲击CPA,这绝对是一条充满挑战但潜力无限的路线。我来给你好好梳理一下可行性,以及里面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尽量讲得详细深入些,让你心里更有底。咱们一步一步来拆解你.............
  • 回答
    经济大萧条,一个足以让全球心悸的词汇。当经济的巨轮失控地驶向深渊,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辛苦积累的财富能否抵御风暴。在这样的时刻,一个古老的问题总会被反复提起:房子,还是黄金,谁更能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经济大萧条的性质、持续时间、以及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都会对结果产生深.............
  • 回答
    山东,这个名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闪耀着光芒,GDP总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甲,实力毋庸置疑。可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发达”感。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简单的片面之词能够概括。历史的烙印与地理的限制首先,得从山东的历史和地理说起。山东地处华北平原,虽然土地.............
  • 回答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常常被拿来与国内其他一些发展势头更为迅猛的省会城市进行比较。要说济南“落后”与否,其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它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确实在一些关键指标和城市活力上,与其他一线及新一线省会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