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雌螳螂能吃得下雄螳螂?

回答
螳螂交配时的雌雄体型差异,以及雌螳螂的进食习性,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体型差异与力量悬殊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事实:在螳螂的世界里,雌性通常比雄性大得多,而且力量也更强。这种体型上的悬殊差距是造成后续悲剧的生理基础。想象一下,一个体型娇小的雄性,如何能在一个庞大健壮的雌性面前占据上风?在很多物种中,体型和力量往往与生存和繁殖能力直接挂钩,而螳螂的性别二态性(dimorphism)在这个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进食的本能与机会主义

雌螳螂之所以会在交配过程中或者交配后“吃掉”雄螳螂,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复杂的生存策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高营养需求与繁殖投资: 雌螳螂在产卵前需要大量的营养来发育卵子。每一次产卵都意味着巨大的生理“投资”。雄性螳螂,尤其是体型较大的雄性,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蛋白质储备”。对雌螳螂来说,如果能通过吞食雄性来补充自身营养,无疑会直接提高其繁殖成功率和后代数量及质量。这是一种近乎“不计成本”的投资回报。

交配过程中的偶然性与“效率”: 交配的过程对于螳螂来说,是极其耗费体力和精力的。雄性需要攀爬到雌性背上,将生殖器对接,并完成精子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雄性往往会显得非常专注,甚至有些“笨拙”。雌螳螂虽然也需要完成交配,但她更像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随时随地都在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任何可能的捕食机会。一旦她发现雄性在交配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比如体型不匹配,或者雄性表现出胆怯),处于一个不利于快速逃脱的位置,雌螳螂本能的捕食反应就会被触发。她的捕食机制已经根深蒂固,当机会出现时,她不会轻易放过。

捕食策略的延伸: 螳螂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它们几乎会捕食任何比它们小且能被它们制服的移动物体。它们拥有特殊的捕食器——前足,能够快速、精准地抓住猎物。这种捕食方式已经融入了它们生命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交配过程中,当雄性看起来像是“方便的食物”时,雌性的大脑也可能将这种潜在的“食物”信号和交配的“行为”信号叠加起来,从而导致了这种令人震惊的行为。

“选择性”的牺牲? 也有一些说法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雄性可能会“主动”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雌性,以换取其生存和交配的机会。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普遍证实,更倾向于是一种对自然选择的拟人化解读。更合理的解释是,雄性在尝试交配时,其脆弱性就大大增加了,一旦无法成功且被雌性视为威胁或食物,那么它就成了雌性的盘中餐。

一些细节观察与注意事项:

并非百分百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行为并非在每次交配中都会发生。它发生的频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雌螳螂的饥饿程度、双方的体型比例、交配环境的安全性等。在野外,我们能观察到的许多交配成功的案例中,雄性并没有被吃掉。

交配后的可能: 有些情况下,雄性会在交配后尝试迅速逃离。如果它足够幸运且动作够快,就能避免成为雌性的下一顿美餐。而有些雄性则会在交配过程中就被雌性逐渐“啃食”,但仍然能够完成交配。这更凸显了雌螳螂捕食的本能和无情。

不同的螳螂种类: 这种现象在不同的螳螂种类中发生的频率和表现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有些种类的雌性对外来的雄性更加警惕和具有攻击性。

总而言之,雌螳螂吃掉雄螳螂,是其强大的捕食本能、对繁殖营养的极度渴求,以及性别间体型和力量悬殊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是一种残酷但却符合自然选择逻辑的生存与繁殖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一口气吃下很多东西”有困难,是因为你的食道和气管连在一起、靠会厌[1]调整,憋着气胡吃海塞会影响呼吸。而螳螂的呼吸系统是昆虫典型的气管系统,两列气门开在身体侧面(腹部较为明显),不关嘴什么事,对它来说不存在“一口气吃下OOXX”的概念:一边吃一边进行气体交换毫无难度。螳螂可以调节气门的开闭并将腹部反复压缩-舒张来加快气体交换,这也不影响吃东西。

雌螳螂在交配前后或交配过程中吃掉雄螳螂,属于“性食同类”,在野外多发生于雌性营养不足的情况,通常是从头或上半身开始慢慢吃——螳螂的嘴很小,吃东西的速度并不快,属于“细嚼慢咽”,雄螳螂被嚼碎后的体积比完整时小得多,而且雌螳螂的行为经常是“吃了一部分就扔一边了,产卵之后再回来吃或干脆不管了”,螳螂吃别的昆虫也经常将腿、翅膀等剩下。

此外,螳螂的消化道容积本来就相当大。不限于吃同类、不限于雌性,螳螂每天都可以塞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食物密度大一些的话超过自己的体重也不在话下。这也不算多稀奇,吞鳗平均可以在7小时内吃掉自己体重18倍的食物,人类历史上记载的一些特例(例如法国的塔拉里)也可以在1天内吃掉和自己体重相近的食物[2]

螳螂、蜘蛛等无脊椎肉食动物通常会攻击并捕杀比自己体型小的其它生物、不分是不是同一个物种,在其雌性的体型大于雄性时,雌性天然具有捕杀雄性的倾向。尽管如此,性食同类的发生率总体而言相当低:现在知道的2400多种螳螂里,确定会性食同类的其实只有32种,怀疑会性食同类但无可靠记录的有7种。蜘蛛的情况也相似。

经过漫长的时间,许多有性食同类行为的物种的雄性已经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适应[3]。上述物种有时也会出现雄性个体将进入交配行为流程的雌性个体杀死并吃掉的现象[4]

参考

  1. ^ 由会厌软骨和黏膜组成的喉头上前部树叶状结构。说话、呼吸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吞咽物体时,会厌则向下,盖住气管,使物体不至于误入气管。
  2. ^ 在塔拉里死后,解剖显示他的食道异常宽、胃部异常大、身体多处的情况十分糟糕(他死于严重的细菌感染),但看不出有什么常人不可能模仿的地方
  3. ^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科学家观察到一半以上的雄性螳螂可以在雌性发动攻击前及时逃走,某些物种的雄螳螂在特定风速下交配以降低被雌性追杀的概率,许多雄性蜘蛛会做出复杂的求偶动作,用为雌性按摩并散播信息素、向雌性赠送礼物等方式来降低雌性的攻击欲望,或是等待雌性觅食的时机迅速完成交配。身体强壮的雄螳螂通常一生可以交配5到10次。还有一些昆虫物种会出现“雄性将生殖器官扯断逃走,然后在剩余的寿命里作为‘太监’过得更健康了”的情况
  4. ^ 人们已经发现一些物种的雄性蜘蛛倾向于消灭比自己老一代的雌性蜘蛛,在一项使用蚁蛛物种Micaria sociabilis进行的研究中有22%的雄性会捕杀正在交配的雌性。这显示了雄性无脊椎动物也可以展开性选择,包括使用最极端的方式:将不喜欢的雌性从这个星球上铲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