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我好像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评论区里有些人态度很不友善。。。他们似乎认为这篇回答是我站在中产的角度说“嘿,你们这些去沃尔玛的穷人!”于是去沃尔玛购物的人生气了。。。
呃,你们要不要试着换个语气把我这个回答再看一遍?我甚至在整篇回答里没有透露过我自己的阶级和我自己平时去什么地方购物这件事,你们是怎么对号入座的啊?你们想过没,也许我根本就不去costco呢?也许我也是去沃尔玛的人呢?
关于那两个名词:
“穷人”是题目里使用的词我就照着用了,这个词在中文里不是中性词么?如果不是我道歉,但你们需要告诉我应该换成什么词(写答案的时候我在心里想的是the poor,我以为可以直接翻译成穷人)
“中产”是美国最大最平凡的一个阶级,还可以细分为upper middle class, lower middle class等等等等,它指的并不是“富人”,
具体什么收入情况要看地区,但一般认为家庭收入在美国的10%到75%都算。
回答只是尽量客观地描述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不排除有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美国这么大,我虽然是美国人但美国有将近一半州我迄今为止都没去过,我并不会号称自己什么都懂。
=======================
没错,在美国,中产是不去沃尔玛买东西的,他们主要去Costco、Trader Joes和Whole Foods
穷人喜欢去沃尔玛,价格是一方面。Costco是可以买到一些比正常市价便宜的商品,但是这些商品大多数更切合中产的需求,比如滑雪用具、比如高档电器、比如宠物用品,蔬菜和水果或日用品的价格跟沃尔玛比起来没有明显优势,考虑到costco还要缴年费,没有闲钱的人是不会考虑买个Costco会员卡的。
这两家公司的目标人群很不同,Costco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接受food stamps,就是因为它不想让中产觉得自己是给穷人开的店,它的选址,如果你仔细看,也是在典型的中产社区里的,沃尔玛在选址上更加多元。
沃尔玛的主要定位就是迎合穷人的需求,举个例子,在美国中产多是breast feeding,穷人多用baby formula,于是在沃尔玛你会看到一整排一整排的baby formula,中产多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食品比如薯片和爆米花,你在沃尔玛绝对比在Trader Joes和Whole Foods看到的多的多。中产喜欢的熟食,比如salad bar,是trader joes和whole foods很受欢迎的部分,沃尔玛根本没有,相反的,它最受欢迎的是各种罐头食品。在trader joes,很多商品比如芝士和啤酒,每一种旁边都会有卡片标明它的味道和适合搭配什么食品,沃尔玛根本不会这么做,因为它知道自己的顾客买这类商品是满足基本需求而不是用来享受。
另外,很多家庭周日去costco是一种娱乐活动,一待就是大半天,你要是就一个小时,你肯定不会选择在周末去趟costco,有时候光排队结账可能就需要20分钟。穷人没有这个奢侈,去沃尔玛买东西就是图个可以快去快回,沃尔玛的收银柜台多还有自动结账柜台,一切都是为这类顾客服务。
这牵扯一个美国社会的潜规则,就是零售商店的鄙视链。
美国零售业大概有全世界最复杂、分层最多的鄙视链。别说Costco,连Target 顾客都可以鄙视沃尔玛。
这是由于市场高度成熟,各大连锁超市都专精于某个特定的社会族群,时间长了,就造成了“某些超市更高级”的印象。
这个鄙视链大概是这样的:
1. 最上层是Wholefood 和各种贵到没朋友的有机健康食品商店。
2. 其次是Trader Joe‘’s 等价格相对合理的健康食品商店。
3. 沃尔玛崛起前的食品超市,现在在沃尔玛的排挤下,已经没有这种全国性的连锁店了。在百货业相当于Target。虽然也有一些便宜商品,但是同时也卖比较贵的东西,比较重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4. Costco等通过会员制、大包装降低售价的超市。
5. 沃尔玛这种,不择手段降低售价的超市。为什么说是不择手段呢?为了降低成本,沃尔玛雇佣的人比较少,使得货架混乱无人整理,顾客也很难找到人提问。为了多摆东西,沃尔玛的货架比较长,超市里通道少。这样造成购物体验比较差,也让沃尔玛有了“穷人超市”的名声。另外,太贵的东西沃尔玛根本不进货,一门心思专营“日常的、廉价的、坏了就扔的”这个路线。
6. 比沃尔玛更便宜的打折超市,一般更加脏乱,东西不全。
当然,“鄙视链”是一种社会偏见,和东西实际质量没关系。就好比说,文科和理科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学科鄙视链的底层的确都是文科。这是社会偏见,是不对的,但它的确存在。
再好比说,美国人都吃麦当劳,并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最爱的一款套餐,这不妨碍麦当劳在餐厅鄙视链底层。
为了追求低价,沃尔玛还有一些超乎常人想像的举动。比如说,据说在沃尔玛总部,桌椅、茶杯、办公用品都不成套,都是关系企业送来的样品。去沃尔玛谈生意要坐在长板凳上,没有转椅沙发那些东西,因为长板凳最经糟蹋,转椅转坏了得换新的……
对自己压榨到这个程度的公司,对供货商和服务质量的压迫可想而知。所以,尽管供货商和员工对沃尔玛怨声载道,消费者对沃尔玛一脸鄙视,沃尔玛的东西就是便宜,市场份额就是大,最后谁都离不了沃尔玛。
当然,这是说在美国的情况。中国的零售业链条太多、太复杂,沃尔玛无法形成垄断,无法对供货商形成压力,因此远远不是最便宜的超市。
也不是购物体验最差的地方,坊间对沃尔玛完全没有歧视。
要类比的话,美国人提起沃尔玛,大概类似我们提起某宝……
以上信息大体来自这本书:《
沃尔玛效应 (豆瓣)》。很久以前借着看的,细节可能记乱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
关于鄙视沃尔玛这个现象,来个例子,有个网站叫 People of Walmart:
http://www. peopleofwalmart.com/其实品味很低劣,是人们投稿展示自己在沃尔玛拍摄到的怪人,其中大部分是衣冠不整的穷人,以及身材极其肥胖的人。如果中国有这种专门嘲笑穷人的网站,估计很快会被黑掉吧。但是这个沃尔玛网站在几年前一度非常红火。
要注意,这个网站的名字已经显示了“沃尔玛”在一般美国人心中的印象,就像麦当劳和垃圾食品捆绑在一起,无论如何也洗不掉一样。
--------------------------------------------------------------
其他答案和评论中提到了“沃尔玛东西很全”这件事,也就是Supercentre这个模式(从食品到修车无所不包的超级沃尔玛超市)。
沃尔玛不是自古以来东西就很全的。如果说沃尔玛崛起是靠勤俭持家,那么1988年开辟的Supercentre模式则把沃尔玛推上了世界第一公司的宝座。一个经营所有领域的巨大型零售商,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轻工业公司可以不与沃尔玛合作,让沃尔玛在议价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这个模式在消费者看来是很方便,但是并没有提高沃尔玛的声誉。相反,一个地方开了Supercentre,对当地其他零售业和轻工业生产具有毁灭性打击,这一点让人深恶痛绝。很多人拼命黑沃尔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沃尔玛被和穷人联系在一起有一个重要原因好像提及的答案不多,那就是沃尔玛的停车场是一切无家可归的人最经常的住所。这里的无家可归也不是乞丐,可以说三教九流都有,共性是有车、晚上睡车里,开去沃尔玛停通宵。因为沃尔玛不会赶人,而其他停车场一般会感人。想想一个超市关店以后,停车场上全是各种无家可归的人的“房车”(绝大部分就是一辆破轿车)。估计确实很多人不会想白天去这个超市了吧。何况在美国,远离流浪汉和流浪汉收容所就是一种生存本能,何必要去沃尔玛省那一点钱呢。
想来很感慨,国内的24小时麦当劳肯德基其实也承担类似的功效,但我在那里刷夜准备考试周却从来没有觉得不安全过。然而在美国,这些地方哪怕白天我也是心里绷着一根弦去的。美国的阶级分隔已经达到如此程度,穷人、富人、中产三者之间各有各自做一切事的一套地方,互相几乎全无交集。富人不会去costco,不懂bulk sale好在哪,中产不去沃尔玛,想不起来Great Value是个什么牌子。更有甚者哪怕在中产的社交场合提起穷人的一些事,都会遭到全场的白眼。而贫民居住区和富人/中产区往往自发形成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互相之间仅隔着几百米却完全是两个世界。以至于我来玩的中国朋友特别迷惑的问我,为什么坏人不去富人区作案,坏人不会走过去的吗。这种形成社会制度一部分的阶层隔离,简直比修几百堵墙、安几百个摄像头的边境还要有效的把人阻隔在两侧,想想就不寒而栗。美国穷人在这里,一天打两份工,吃饭是几块钱的快餐,超市去沃尔玛,买日用品去dollar tree,买家具去restore,买衣服去goodwill,想吃炸鸡快餐会去kfc mcd。中产在这里,每天朝九晚五,吃饭是三餐基本都家里做的热饭热菜,超市去costco/trader joe/whole foods/krogers,买日用品去target,买家具去以宜家为底线的一堆家具专卖,买衣服去outlet和mall,倒是捐衣服会去goodwill,而南方中产想吃炸鸡快餐就去chick fil-a(对就是连同样的炸鸡快餐都有不同的受众)。
总体来说这种阶层隔离导致沃尔玛的顾客里穷人居多,但这不代表沃尔玛作为一家超市差,而是在是美国各个阶层对其他阶层都有驱逐效应,以至于沃尔玛东西卖的再好,很多中产也根本看不见。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去沃尔玛的,尤其是心情不好、装不出来中产白人特有的礼貌假笑的时候,去中产超市就要不可避免的和员工还要其他顾客点头微笑,真不如在沃尔玛怒气冲冲推一辆车和别人抢道。在沃尔玛也见识了很多接地气的人,不像那些恨不得修炼出仙气飘着走的白人中产。
这牵涉到零售行业的形象定位与市场细分,沃尔玛确实是低收入人群去得多的地方,target算中产阶级的吧,costco买大包装的东西比较划算(图这,不也是穷逼?),猴父子、缺德舅自我定位很有逼格(嗨,就那么回事儿),美国得这种零售方式,确实使得客户有一个认同过程在里面,客户忠诚度比较高,回头客很多,客源比较稳定,而且对企业的货源组织、营销手段等管理也有良性互动。
我反正经常偷摸溜进沃尔玛买便宜东西,有时质量并不差,我家泳池边的亭子里那套一桌四椅,都用了好多年了,快褪色了,还好好的呢,就是沃尔玛一百多块买的。
中国的快速增长稳定下来以后,迟早也会进入细分市场与客户认同阶段,到时候京客隆服务双性恋学生,天客隆服务年轻单男,理客隆服务多偶制夫妻,都来了。
很多答案都把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搞错了。除了超级沃尔玛,一般美国的沃尔玛是不卖水果蔬菜,鲜鱼鲜肉的,所以沃尔玛的直接竞争对手不是Whole Foods,不是Trader Joe,也不是Costco。
沃尔玛真正的直接竞争对手只有两家,Target和Amazon。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的大动作都集中在这几家。沃尔玛收购http://Jet.com是为了补全线上,Amazon收购Whole Foods是为了补全门店,Target走深挖自身潜力的道路,推出的http://target.com加Red Card组合威力十足。
当然沃尔玛因为大而全,所以它也有很多非直接竞争对手以及具体到某行业的竞争对手。比如说沃尔玛在电子产品上与bestbuy竞争,在音乐销售上与Apple竞争,在宠物产品上与Petco竞争,在游戏产品上与Game Stop竞争,在玩具上与toysrus竞争,在食品杂货上与Whole Foods竞争等等,但是全面而直接的竞争对手只有Target和Amazon。
Amazon主打线上,无法参与比较,我们只来看看去target购物和去沃尔玛购物有什么不同。
差别还是很大的。当你在线下购物时,价格就不再是你唯一考虑的因素,否则所有线下商店都可以关张,大家一起上网搜价格然后加入亚马逊一神教就完事了。
首先,购物环境的不同。灯光是第一感觉,target的灯光明显更明亮温暖,而沃尔玛相对昏暗,而且都是冷光灯。Target里面的温度也更舒服,沃尔玛经常感觉冷飕飕的。target的店面都非常标准化,大部分的target进去以后的格局都是完全一样的,非常方便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商品。沃尔玛相比起来就随意一些,而且特别喜欢在过道堆东西,带小孩的特别不方便。
其次,员工素质。target现在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俊男靓女不在少数,配上小红马甲和铅笔裤,着实养眼。妆容精致的小美女我见过好几个,每次都觉得,你不照镜子啊?这张脸去干个模特不比收银有意思吗?相比起来沃尔玛的员工以大爷大妈居多,穿的也很普通。然而,你要真有什么问题,还是沃尔玛的大爷大妈靠谱贴心,给你指路指的清清楚楚,问题解答的也很专业。target的就有点绣花枕头的意思。
第三,价格。很多人觉得沃尔玛一定价格最低,其实真的不一定。target很多产品的价格都瞄准了沃尔玛,再加上你有red card百分之五的折扣,target的价格其实很有竞争力。当然,有些特别便宜的产品,target根本不carry,对穷人确实有些不太友好。
第四,品质。target和沃尔玛的产品重合度估计达到了80%以上,这些产品的厂商都一样,所以品质是完全相同的。据我观察,Target有两种商品的品质碾压沃尔玛,一是服装,二是化妆品。Target最近还和贝克汉姆老婆有过合作,相当提升逼格。化妆品柜台最近经历过一次大升级,直追SEPHORA和各大商场一层化妆品柜台的体验,也让人眼前一亮。
第五,食物。一样的烂,选择不多。普通target大概在次贷危机以后开始卖生鲜产品,但是一直打不开局面,大家基本都是顺便买点,正经购物还是去食品超市。沃尔玛干脆没有生鲜,就卖点牛奶,奶酪,罐头,饼干,汽水这些shelf life比较长,物流要求不高的产品。超级target和超级沃尔玛除外,那里的食物品质很高,种类很全。另外,沃尔玛一般自带一个麦当劳,而target则是自带星巴克,逼格略高半格。
第六,顾客。起码在湾区,target的顾客看起来更白,教育程度更高,穿的更体面,购物节奏也相对更慢。target的停车场里Prius,minivan居多,还有不少德国车,不少凌志,acura什么的,沃尔玛则是丰田本田chevy居多。
总体来说,target确实一直在塑造自己中产阶级舒适消费场所的形象,而沃尔玛则是在便宜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现在经济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我可是清清楚楚的记得次贷危机那会,target差点就撑不住了。所以啊,逼格有成本,装逼需谨慎。
美国的沃尔玛也分不同的级别的,Walmart Neighborhood Market、Walmart Store、Walmart Supercenter、Sam's Club都是沃尔玛旗下的店,其中Neighborhood Market对位各种食品超市、Sam's Club对位Costco、Store和Supercenter对位Target(其实还有一个KMart)。
沃尔玛给人低端的印象,一方面是它对位的是Target,而这两家明显在有意制造高低落差定位,沃尔玛的定位就是明确比Target低,而Target的定位也明确在高端,所以即便在一些小城市或乡下地方这两家经常建在一块(但通常会隔离开不会面对面),两者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同一生态位竞争关系。店面的外部、内部、地板、灯光、配色、货架、宣传看板、购物车等各个方面,沃尔玛给人的感觉是粗犷、简单,而Target就明显更为精致。价格上沃尔玛也压得比Target低,哪怕是一模一样的同一件商品,Target基本会比沃尔玛贵20%,像厨房、家居等区域,Target的商品卖的设计也比沃尔玛高端,价格自然比沃尔玛高。所以跟同一定位的竞争对手比,沃尔玛的确显得相对低端。
第二点是美国的沃尔玛不像国内的沃尔玛,由于自身这种粗犷型定位,沃尔玛很少跟定位高端的Mall同步出现,像Macy这种通常出现在高档购物中心的百货店,如果跟沃尔玛出现在同一栋楼里面会显得比较掉价。所以沃尔玛最多会出现在敞开式配套大型露天停车场的所谓“Plaza”里,而不像这些品牌在国内那样,喜欢跟商业街和高端百货店配套。但Target不一样,Target专门定位了一档“City Target”,这个就是专门为配套市中心商业区和高端百货店预备的,与Macy这种大型连锁百货店、服装店,以及各种小型精品商店共同组成Mall,这和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沃尔玛、家乐福的定位差不多
由于这一点,沃尔玛在美国一般进不了核心城市的市中心,只能比较外围的地方建,而且通常得避开本身已被定位高端的商业广场、购物中心等。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这些核心城市,沃尔玛都被挤到了距离downtown至少10公里以外。但Target不一样,Target在上述城市都能开到很中心的地方,跟市中心传统意义上的高端商业区并立,或者与其他高端商场共同组成购物中心,于是就强化了沃尔玛低端,Target高端的属性。
然后,因为沃尔玛定位在衣食住行的一切领域,这种定位就显得比追究特质化精品化的专门店低端。发达国家在食品领域的超市自产自销品牌理念比较普及,这种搞法其实就是仿制市面上的主流商品,省去中间渠道降低成本。但沃尔玛搞了Mainstay这个品牌(国内叫“明庭”)把这个理念推广到了一切领域,以至家具、电器这种大件非消耗品都有Mainstay的牌子,价格比其他品牌低很多。但这么搞显然更加强了粗犷属性,把沃尔玛的定位更拉低了。其实Target也有自产品牌,但Target的品牌没有沃尔玛的Mainstay这样做得覆盖面如此广而且价格如此低。
综上,沃尔玛在美国只能算“低端”,但不能算“穷人”,你可以说它对标的是下至穷人上至中产的这一阶层,何况很多乡下偏远的地方沃尔玛就是当地人生活运转的基础,在零售业里面沃尔玛这种叫做“discount store”。美国有没有专门对标的低收入群体的零售业呢?当然有,成规模,成连锁运营的有两大类,一是所谓“variety store”,即以一个固定且低廉的价格销售多种类商品的商店,在美国通常是1美元,代表是全国都有的Dollar Tree、Dollar General,以及在西海岸相当普及的99 Cents Only Store等,另外各地还有很多本地非连锁但同样是1美元性质的店。要强调的是这种店并不是只有穷人去,它们的理念是让最低收入的群体也能维持基本生活消费,但并没有慈善性质,相反它们完全不愁盈利(从中国进口低端货,倒卖到发达国家足够赚了)。
另一种就是真正意义上以慈善形式运营的店,即所谓“thrift store”,代表是美国著名的全国连锁店Goodwill,当然各地也有很多本地的非连锁商店。这类店的模式是主打慈善的口号,商品来自零成本的捐献,甚至连店员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雇佣的,收入也要用到非盈利用途。这类店主打的是能够二手使用的非消耗品,尤以服装为主,所以也自然以低收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不过这一类店也不是只为了供给穷人,就算有钱人也会到thrift store“淘宝”,这也多少是美国的一个传统文化。
walmart相当于国内京客隆、华联、家乐福这类的普通超市,所有消费水准的顾客都有,平民老百姓为主,不特定针对某个消费群体。
照顾低收入的穷人的店有Ollie's Bargain,东西更便宜,质量也更低。档次再次的有ALDI和Dollar GENERAL。
请打开 Google Maps,在你熟悉的美国城市圈搜索一下 Walmart,然后拿 Walmart 所在的区域和你印象中这个城市圈哪里富哪里穷的地理分布对比一下,然后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看湾区,你会发现 San Francisco 到 Palo Alto 这一带都是没有 Walmart 的,到了 Mountain View 才有南湾北面起的第一个 Walmart。但 San Jose 和对面东湾沿线有好几个 Walmart。如果你再搜索一下 Target,你会发现南湾和东湾的 Target 密度差不多,不会像 Walmart 那样半岛和南湾缺席。
如果你看纽约,你会发现 Manhattan 是没有 Walmart 只有 Target 的,甚至 Brooklyn 和 Queens 都如此,但一过河进入 New Jersey 就有 Walmart 了。再看一下洛杉矶,Walmart 这农村包围城市的布局非常显眼。
同样的本质但反过来的表现请看亚特兰大。亚特兰大四面八方都有 Walmart,但 Target 主要在北面,南面只有一家 Target。你就算不熟悉亚特兰大,你也可以猜到南北哪边是好区哪边是差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