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BM当年推出pc为何不使用自家的power处理器?

回答
IBM 当年推出个人电脑(PC)时,没有使用自家的 POWER 处理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和商业决策。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

1. POWER 处理器的历史定位与发展阶段:

面向高端计算: IBM 的 POWER 处理器(最初称为 ROMP,后来演变为 POWER 架构)自诞生之初,就是定位在高端企业级计算市场,服务于其大型机(Mainframe)和中型机(Midrange System)产品线。这些系统需要极高的性能、可靠性和并行处理能力,以支持复杂的业务应用、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架构的复杂性和成本: POWER 架构的设计目标是追求极致的性能和功能,这导致其设计本身就非常复杂,制造工艺要求极高,成本也自然较高。早期 POWER 处理器需要大量的晶体管,生产良率和功耗控制也是巨大的挑战。
生态系统的不同: POWER 处理器的生态系统是围绕 IBM 的企业级操作系统(如 AIX)和开发工具建立的。它的软件和硬件兼容性与个人电脑所需的截然不同。

2. 个人电脑市场的崛起与需求特征:

市场定位的差异: 个人电脑市场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刚刚萌芽,其核心用户是个人用户、家庭以及小型企业。他们需要的是价格适中、易于使用、能够运行通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游戏)的设备。
性能需求的“足够好”: 相比于大型机,个人电脑的性能需求相对较低。用户更看重的是性价比、易用性和软件的丰富性。
开放性和标准化: 个人电脑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放的标准和广泛的第三方支持。一个封闭的、专有的架构很难在这个市场获得成功。

3. IBM 推出 PC 的战略考量:

抓住新兴市场机遇: IBM 作为一家大型的计算公司,敏锐地看到了个人电脑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他们希望能够进入并主导这个新兴市场,以应对来自小型计算机厂商的挑战,并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降低开发风险和上市时间: 要从零开始为个人电脑市场设计一款全新的处理器,并建立起配套的生态系统,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资源,并承担极高的风险。IBM 已经拥有成熟的大型机和中型机业务,他们需要一个快速进入 PC 市场的方式。
利用外部技术实现快速上市: IBM 决定采取一种“借力打力”的策略。他们选择了当时已经崭露头角、在微处理器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成熟生产能力的第三方公司——Intel——作为其 PC 处理器供应商。
选择 Intel 8088 的原因:
成本效益: Intel 8088 虽然是 16 位处理器,但它拥有一个 8 位的外部数据总线。这使得 IBM 可以使用成本更低的 8 位外围组件,从而降低了 PC 的整体制造成本,使其价格更具竞争力。
技术成熟度: Intel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微处理器设计和制造经验,其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和功耗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
生态系统基础: Intel 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发者社群和软件支持基础,这有助于 IBM 快速构建 PC 的软件生态。
开放的硬件设计: IBM 在设计 PC 时采用了开放的架构(Open Architecture),允许第三方厂商生产兼容性的硬件和软件。这得益于其选择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处理器平台。

4. POWER 处理器不适合 PC 的具体技术和商业原因总结:

技术复杂度与成本过高: POWER 处理器为高性能设计,但对于当时的 PC 市场来说,其性能过剩,而成本则过高,不符合 PC 的价格定位和性能需求。
功耗和散热问题: 高性能的 POWER 处理器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功耗和散热需求,这对于需要低功耗、紧凑型设计的个人电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生态系统不匹配: POWER 的生态系统是围绕企业级应用和操作系统构建的,与个人电脑所需的通用软件和用户体验不兼容。
上市时间压力: IBM 急于抓住 PC 市场的机遇,采用已有的、成熟的第三方处理器技术比自行开发一款全新的处理器要快得多。
战略聚焦: IBM 在当时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大型计算机厂商的竞争,他们需要将资源集中在巩固和发展其核心业务上,而不是分散精力去挑战一个全新的、尚不成熟的市场。

5. IBM 开放 PC 架构的远见:

选择 Intel 处理器并采用开放的 PC 架构,虽然让 IBM 在一定程度上将处理器供应的控制权交给了外部,但这也成为了 IBM PC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开放性吸引了无数第三方厂商进入,开发了海量的兼容硬件(如显卡、声卡、网卡)和软件,迅速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繁荣的生态系统,奠定了 PC 行业的格局。

总结来说,IBM 当年推出 PC 不使用自家的 POWER 处理器,是基于对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成本控制以及战略目标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他们选择了一条更加务实和高效的路径,通过与 Intel 合作,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快速切入并引领了个人电脑的浪潮。虽然 POWER 处理器在 IBM 的其他产品线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与当时的个人电脑市场需求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匹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BM当年推出pc为何不使用自家的power处理器?而是订购intel和amd的。如果当年力推power,或许现在的处理器江湖会很不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BM 当年推出个人电脑(PC)时,没有使用自家的 POWER 处理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和商业决策。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1. POWER 处理器的历史定位与发展阶段: 面向高端计算: IBM 的 POWER 处理器(最初称为 ROMP,后来演变为 POWER .............
  • 回答
    关于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和IBM“深蓝”战胜象棋冠军,哪个意义和影响更大,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无疑都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但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技术突破点以及引发的思考,都各有千秋,导致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差异。IBM“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1997年):.............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奥克兰的悲剧,一名IBM工程师不幸遭遇抢劫并丧生,无疑给所有关注此案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对于嫌疑人而言,他们将面临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而案件的后续发展也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 嫌疑人可能面临的判决: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关于判决的推测都必须基于初步的调查结果和法律程序。一旦嫌.............
  • 回答
    IBM 宣布停止开发人脸识别技术,反对其被用于大规模监视和种族貌相,这一举措无疑是科技界在反种族歧视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反种族歧视的科技手段远不止于此,它渗透在数据的收集、算法的设计、产品的部署等方方面面。深入探讨这些手段,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演进的战场。1. 数据集的公平性与代表性.............
  • 回答
    IBM 重返消费级市场:隐匿的巨头,蓄势待发的机遇曾几何时,“IBM”这个名字,是科技的代名词,是每个家庭都渴望拥有的计算力量。然而,随着个人电脑革命和互联网浪潮的涌起,IBM逐渐将重心转向企业级市场,将曾经辉煌的消费级业务拱手让人。但如今,当人工智能、云计算、混合现实等新技术风起云涌,一股“IBM.............
  • 回答
    如果 IBM 裁员 11 万人这一传闻属实,那么这无疑将是这家科技巨头历史上一次地震级的事件,其对 IBM 未来的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这不仅仅是人员规模的缩减,更可能预示着公司战略、文化乃至其在行业中地位的重大转变。一、运营与成本层面: 短期内的效率提升与成本削减: 如此大规模的裁员最直接的影.............
  • 回答
    DIY 一台 IBM ThinkPad 是一项令人兴奋但同时也充满挑战的任务,因为 ThinkPad 是以其坚固耐用、优秀的键盘手感和标志性的设计而闻名的。严格来说,你无法“从零开始”制造一台全新的 IBM ThinkPad,因为这需要IBM(现在是联想)的核心技术、专利设计、特定模具和组件。但是,.............
  • 回答
    IBM 2nm 芯片: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的深度解析IBM 宣布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 2nm(纳米)制程工艺芯片,这无疑是半导体行业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这项技术不仅代表着人类在微电子制造领域的又一次飞跃,更对整个芯片产业乃至未来科技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技术细节、行业意义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
  • 回答
    2013年末,IBM确实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时期,其季度业绩连续下滑了6个季度,这在科技巨头IBM的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这一系列问题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挑战交织的结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传统业务的衰退与转型困境: 硬件业务的下滑: IBM曾经在大型机(Mainframe)和.............
  • 回答
    IBM 中国研究院的关闭,无疑是中国科技界乃至全球科技版图上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关闭”动作。1. 历史的坐标:IBM研究院在中国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明白 IBM研究院在中国建立和运营的初衷。上世纪 90 年代,.............
  • 回答
    PS4 并不是 IBM 兼容机,这背后涉及了计算机硬件发展史和不同平台的设计理念。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什么是“IBM 兼容机”,以及 PS4 和它之间的根本区别。IBM 兼容机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把时间拨回到个人电脑的早期时代。那时候,个人电脑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统一和标准化。IBM 在 19.............
  • 回答
    IBM 刚刚放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宣布他们成功研制出了拥有 50 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量子计算领域一个值得被反复提及的里程碑。要理解这其中的意义,咱们得先知道几个关键点:1. 量子比特 (Qubit):量子计算的基石传统计算机用的是比特(bit),它只能表示 0 或 1.............
  • 回答
    联想收购 IBM 的 X86 服务器业务,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目标非常明确:要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自然也要把服务器这块蛋糕也好好啃下来。你想啊,联想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早就风生水起,但服务器市场,特别是高端企业级的服务器,IBM 那可是老大哥,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熟的客户.............
  • 回答
    IBM 的“青春风暴”:创新之名下的年龄歧视疑云近期,科技巨头 IBM 传出大动作——大规模裁减 40 岁以上的员工,转而吸纳年轻血液,其公开的理由是“为了实现创新”。这一策略无疑在业界激起千层浪,有人拍手称快,认为这是企业拥抱未来、保持活力的必要之举;也有人眉头紧锁,质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冰冷的年龄.............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政府鼓励银行弃用IBM高端服务器的传闻,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战略考量叠加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技术自主、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以及全球技术格局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国家安全与数据主权:核心驱动力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
  • 回答
    “【铁流观点】中晟宏芯CPU引进IBM技术能复制高铁模式么”这篇文章,抛出了一个非常尖锐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它将中国在高铁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与中晟宏芯在CPU领域引进IBM技术后,能否复制这种成功进行了类比。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并看看它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和考量。首先,.............
  • 回答
    12306(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是否可行外包给阿里巴巴、IBM等大企业来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安全、运营、成本、战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可行性有,但难度极高,且面临诸多挑战和潜在风险,需要非常审慎的评估。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 1. 可行性分析:为什么“可能”从技术和运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