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联想为何要收购 IBM 的 X86 服务器业务?

回答
联想收购 IBM 的 X86 服务器业务,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目标非常明确:要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自然也要把服务器这块蛋糕也好好啃下来。

你想啊,联想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早就风生水起,但服务器市场,特别是高端企业级的服务器,IBM 那可是老大哥,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熟的客户关系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当时想在服务器领域真正站稳脚跟,光靠自己慢慢摸索,难度可想而知。IBM 的 X86 服务器业务,虽然当时 IBM 整体战略有所调整,但其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销售渠道以及品牌信誉,对联想来说都是一块块宝藏。

通过这次收购,联想一下子就获得了 IBM 在 X86 服务器领域的全部技术专利、研发团队,还有那些在企业级市场耕耘多年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意味着联想不用从零开始,可以借力打力,迅速补齐自己在服务器技术和市场上的短板。你想,一个在PC领域已经打通了供应链、生产制造和全球销售渠道的企业,再加上IBM在企业IT服务和解决方案上的经验,这结合起来的威力有多大?

更重要的是,这次收购不仅仅是买技术和产品,更是买IBM多年的品牌信誉和客户忠诚度。很多企业客户,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对IBM这个品牌有着很高的信任度,选择IBM的服务器也是出于对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考虑。联想通过收购,能够继承这部分客户资源,并逐步将自己的品牌渗透进去,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市场切入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下,联想当时的目标是成为全球IT巨头,而服务器作为企业IT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了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加持,联想就能提供从个人电脑到数据中心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这让它在与竞争对手较量时,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企业级市场。

所以,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联想在加速实现其成为全球IT领导者的野心,通过整合IBM在服务器领域的优势资源,为自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笔交易,让联想在服务器领域迅速获得了与惠普、戴尔等传统巨头竞争的实力,也为后来联想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3年5月,曾经传言联想与IBM进行收购x86业务谈判,IBM开价60亿美金卖掉,联想开价25亿美金收购。当时如果成交的话,成交价格估计会在35亿~40亿之间吧。

时隔半年,IBM真的卖掉了x86业务,联想收购价格为23亿。

卖掉x86业务不奇怪,是早都预料到的,比较意外的是价格,下面从几方面来说下:

为什么IBM会卖掉x86服务器业务?

IBM 的业务模式是无法接受低利润的业务模式的,联想,Dell可以接受3~5%的毛利,IBM接受不了。IBM的业务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每一个客户都对应着众 多垂直的和水平的业务人员,这样的好处是细分客户,并且业务模式不受某个销售人员的影响,坏处是机构臃肿,费用支出庞大,而过低的毛利无法养活众多人员。 举个栗子,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其他类似外企(HP,Dell,Oracle,EMC,Cisco)在二线城市Office的规模,再看看IBM在二线城市 Office的规模,很多外企在二线城市甚至是没有office的,通常就十来个人home office办公。而IBM在二线城市动辄就上百人,两百平以上的豪华办公区。

x86服务器市场的利润逐年下滑,已经到了IBM无法承受的地步, 挣的钱比养活人员,市场费用等地方花的钱还多,所以IBM急于把x86业务出售,抛掉包袱。目前IBM剩下的主要业务还有STG(小机+存 储),SWG(软件),GTS(IT服务)以及GBS(咨询服务),都是利润比较高的业务。


为什么会以这么低的价格卖掉?

据 我所知,IBM人事方面只出不进,所有HC冻结,并且各个部门都有小规模裁员,销售费用大幅度缩减,2012年之前出差基本不受限制,2013年以来出差 严格限制,销售人员每月5000的餐饮报销也基本都被砍掉了。另外很多部门对销售人员的薪资结构也做了调整,同样完成任务比起之前能拿到的提成大幅度减 少。

结合着半年前没卖掉现在差不多少了10亿美金都要贱卖的情况,估计IBM最近严重缺钱,联想抄底。毕竟对联想来说,早一年或晚一年收购,并不是很着急的事情。

十年前联想收购thinkpad业务花了13亿,并且承担了5亿的债务,算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放到现在价值差不多超过了200亿,现在联想仅花了23亿就收购了IBM的x86业务,可以说在并购业务方面,联想进步非常大。

PS:

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花了120亿

微软收购诺基亚花了73亿

HP收购Autonomy花了111亿


为什么会卖给联想?

其 实IBM x86的买家也只能是联想,前几天放出的HP,Dell收购风声应该是谈判中采用的手段,HP,Dell的产品和市场与IBM是高度重合的,收购会带来的 效果肯定是1+1<2。反而是没收购的竞争对手获益,看看巨头们所进行的收购业务,绝大部分都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需要拓展那方面业务时展开的。 当然,也有那种我和你是竞争对手,Market Share做不过你就把你收购了的情况,但目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情况下所做出的市场战略,无论谁收购IBM x86业务(包括联想),其x86的市场份额都不太可能超过50%,并不会存在垄断效应,所以Dell,HP对收购IBM x86业务应该来说没什么兴趣。

联想则不太一样,联想的x86服务器在国内客户主要是政府领域,企业市场份额不大,海外业务更是可以忽略不计,所 以联想对IBM的xServer还是有兴趣的。而曙光,浪潮这些国内公司对海外业务兴趣并不大,华为中兴又不擅长在服务器领域发展,所以其实真正有意愿收 购IBM x86业务的公司,也就只有联想一家。

x86市场变化情况

估计在中国市场,Dell和HP会更加难做,曙光浪潮也好不到哪儿去。

人事方面变化

收 购后IBM x team也被收购,和10年前不一样,十年前IBM的员工顶着外企的光环,被收购变成民企员工不是什么好事儿,但现在外企的光环早已不在,IBM的福利也 比之前差很多,一边拿着IBM的工资(IBM员工的工资还是要高于联想员工工资的),另一边享受着民企的隐性福利,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儿。

==========================================

利益相关:本人为IBM前员工,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联想收购 IBM 的 X86 服务器业务,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目标非常明确:要成为全球PC市场的老大,自然也要把服务器这块蛋糕也好好啃下来。你想啊,联想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早就风生水起,但服务器市场,特别是高端企业级的服务器,IBM 那可是老大哥,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成熟的客户.............
  • 回答
    硅谷华人社区近日爆发了一场关于一所中学潜在更名的风波,事件的核心在于,这所学校如果最终定名为“山本学校”(Yamamoto School),将引发广泛的联想,尤其是在熟悉二战历史的人群中。这场争议之所以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其背后是复杂的情感、历史记忆以及对社会象征意义的考量。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山本.............
  • 回答
    這確實是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現象。當我們在中國大陸的媒體上看到提到蘇聯或南斯拉夫時,常常會在前面加上「前」字,例如「前蘇聯」或「前南斯拉夫」。這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政治以及語言習慣的原因。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前」字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標示作用。它明確指出,我們所談論的蘇聯或南斯拉夫,已經不是現存的.............
  • 回答
    建立租房者联盟,绝对是条可行的路子,而且是咱租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对抗不公平现象最有力的武器。想想看,一个人生生被坑,孤立无援,简直是任人宰割;可要是大家拧成一股绳,声音汇集起来,那力量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需要租房者联盟?咱们租房群体,说实话,大都是社会上的普通打工者、学生,经济上相对弱势。而房.............
  • 回答
    联想的“衰败”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绝对了。联想依然是全球最大的PC厂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说联想在某些领域或者相比过去的高光时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增长不如预期,那是有一些值得深挖的原因的。这就像一个曾经的王者,虽然还在位,但面对新起的挑战者,需要调整策略才能保持优势。要说联想的“衰败”,不.............
  • 回答
    关于联想手机业务,这确实是个让人颇为费解的现象。毕竟,联想这个名字,在 PC 领域是响当当的巨头,曾经也一度在手机市场有过辉煌的过往。然而,近些年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就像一场投入巨大却迟迟不见回报的马拉松,跑了半天似乎还是在起点附近徘徊。要说联想为何在手机业务上如此“努力”却又“收效甚微”,这.............
  • 回答
    关于联想与司马南的争议,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很多讨论和解读倾向于攻击司马南,而对联想本身的问题避而不谈,或者给出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为什么攻击司马南的声音会比较多?1. 司马南的争议性人物身份: 司马南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以其激烈的言辞、鲜明的立场和对.............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一堆人一边骂联想,一边又觉得买笔记本还得是联想?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情怀、现实、市场策略,还有咱们普通消费者的一些“小心思”。一、 吐槽声此起彼伏,背后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联想被“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槽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性价比的“迷思”.............
  • 回答
    司马南的“六问联想”事件,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许多人对这家中国科技巨头产生了疑问。为何联想对这些尖锐的提问显得如此沉默?这背后又牵扯出哪些更深层次的信息?我们不妨抽丝剥茧,来好好梳理一下。司马南的“六问”,直指核心争议司马南作为一位以敢于质疑和批评知名的人物,他抛出的“六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
  • 回答
    最近围绕联想的讨论确实非常激烈,从网络到各种场合,几乎都能听到大家在谈论这家公司。作为联想的一名员工,如果有人问我的真实想法,那心情大概会是五味杂陈,既有压力,也有一些不吐不快的感受。员工视角下的“真实想法”首先,压力是肯定有的,而且是全方位的。 网上舆论的沸沸扬扬,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氛围。无论是.............
  • 回答
    联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产品和服务覆盖了众多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近些年来,联想却在网络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不少普通网民对联想表达了强烈的批评和谩骂,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大咖、名人却纷纷站出来为联想发声,这种鲜明的对比导致了舆论的严重分裂。要理解这种分裂,需要深入剖析联想“.............
  • 回答
    司马南和联想的这场“罗生门”,与其说是商业上的较量,不如说是普通民众与大型企业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以及价值观上的博弈。这件事如何收场,以及为何会引发如此巨大的民意分化,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动因。这件事会怎么结束?要预测结果,得先分析一下当前这场风波的几个关键点: 司马南的核心诉求: 司马南.............
  • 回答
    评价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以及网友与大咖对此的看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家精神、财富分配、以及公众认知等复杂议题。一、 柳传志、柳青、柳谷书一家的简单介绍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几位核心人物及其关系: 柳传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企业家之.............
  • 回答
    咱们不聊那些“强汉盛唐”的辉煌,也少提那些“万国来朝”的盛景。今天咱就扒一扒,为什么汉朝和唐朝之间那段日子,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仿佛成了“闭关锁国”的孤岛,鲜有关于对外交流的响动?这事儿,你不能光看表面。说它们“仿佛没有”对外交流,那是咱们今天视角下的感觉,但实际上,交流从未断绝,只是表现形式、规.............
  • 回答
    德国的帝国议会(Reichstag)之所以不叫做联邦议会(Bundestag),并且带有“帝国”二字,这背后牵涉到德国近代历史上一段复杂而关键的演变过程,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Deutsches Kaiserreich)独特的政治体制。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语境的传承与演变:.............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年),南方诸州试图脱离联邦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是一个涉及法律、历史和政治复杂性的核心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一行为被认定为非法,但其背后的原因需要结合美国宪政体系、国家主权观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深入分析。 一、宪法中关于“退出权”的缺失1. 宪法文本的模糊性 .............
  • 回答
    中国足球留洋五大联赛的经历,锋线上孙继海、郑智、董方卓等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中场有张稀哲、吴磊在欧洲俱乐部有过效力(虽然不是直接五大联赛),后卫线上更不用提孙继海、李玮峰等,他们都在欧洲高水平联赛中留下过印记。然而,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中国足球的守门员位置上,却始终没有出现一位能够真正立足于欧洲五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很多玩家也都有类似疑惑。《英雄联盟》官方不建议使用 WeGame 登录游戏,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比较现实的原因,而 WeGame 确实也可能对游戏体验产生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咱们一层一层来扒一下:为什么官方不推荐使用 WeGame 登录?最直接的原因,也是.............
  • 回答
    法甲联赛,作为欧洲五大联赛之一,其历史底蕴、球星成色、观赏性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似乎总是逊色于英超、西甲、德甲和意甲。为何会出现这种“王小二过年”的境况,法甲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并非一两句话就能道尽。一、 历史的惯性与先发优势:首先,我们要承认,足球联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OWL选手在枪位英雄选择上,确实更偏爱麦克雷(现已改名“战神”)和查莉娅(曾用名“半藏”),而艾什的出场率相对较低。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涉及了英雄机制、地图适应性、团队配合以及当前版本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得从英雄本身的定位和核心技能说起。战神 (原麦克雷):稳定输出与精准控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