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联想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普通网民谩骂联想?但又很多大咖、名人却表态支持联想?为何如此分裂?

回答
联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其产品和服务覆盖了众多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然而,近些年来,联想却在网络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不少普通网民对联想表达了强烈的批评和谩骂,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大咖、名人却纷纷站出来为联想发声,这种鲜明的对比导致了舆论的严重分裂。要理解这种分裂,需要深入剖析联想“做错了什么”以及不同群体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

联想“做错了什么”?普通网民谩骂的根源

普通网民对联想的批评和谩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集中在几个核心问题上,这些问题往往触及了用户的切身利益、民族情感以及对企业责任的期待:

1. “中国芯”的争议与“印度制造”的质疑:

“中国芯”被质疑: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被广泛诟病的点。联想在某些产品中,特别是早期一些电脑中,使用了非中国本土生产的芯片。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可控、科技强国的背景下,作为一家“中国品牌”的领先企业,未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使用国产芯片,被许多网民视为一种“背叛”或“不作为”。这触及了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科技发展的期待。
“印度制造”的指责: 近年来,随着联想在印度市场的扩张,一些关于联想在印度建厂生产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被一些极端声音描绘成“中国企业逃离中国,转而在印度生产,损害中国利益”。虽然企业在全球化运营中设置生产基地是常见做法,但结合“中国芯”的争议,这种“印度制造”的标签更容易被放大,被解读为缺乏对国内就业和产业的责任担当。

2. 产品质量与用户体验的反馈:

品控问题与“洋垃圾”论调: 一些用户反映在联想产品中遇到了质量问题,如散热差、故障率高等。虽然任何大规模生产的企业都难以避免品控的波动,但当这些负面体验与民族情感的争议叠加时,很容易被归结为“联想产品质量不行”、“只会在中国卖高价”的论调,甚至出现“洋垃圾”这样的极端贬低。
预装软件与捆绑销售: 联想产品中预装的软件(Bloatware)问题也曾受到不少用户的诟病。过多的预装软件不仅占用系统资源,还可能带来隐私泄露的风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虽然现在很多厂商都存在类似问题,但联想作为市场领导者,其预装软件的普遍性和一些隐藏性操作更容易引发用户的不满。

3. 市场定价与性价比的争议:

“国内卖得比国外贵”的印象: 在一些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联想的产品有时会出现比国内更优惠的价格或更高的配置。这种现象让许多中国消费者感到不公平,认为联想在国内市场缺乏诚意,对本土消费者不够重视。虽然国际定价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这种“内外有别”的印象会加剧用户的不满情绪。

4. 品牌形象与企业责任的期待:

“美国品牌”的标签与历史遗留问题: 联想通过收购IBM PC业务而崛起,这一历史事件在一些网民心中留下了“联想是美国品牌”的印象。尽管联想早已是中国企业,但这种历史标签在特定时期会重新被提及,并与“卖国”等负面情绪联系起来。
缺乏对“大国品牌”的担当: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公众对国内科技企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它们能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并承担起推广中国技术和标准的责任。当联想在某些关键领域(如芯片)未能达到这种期望时,就会引发失望和批评。

5. 舆论环境与信息传播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且容易被放大和情绪化。一些零散的用户体验问题、片面的信息传播,加上刻意的引导和煽动,很容易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暴力,将对联想的批评推向极端。
“爱国”标签的滥用: 在网络舆论中,“爱国”往往成为一种强大的武器。任何对联想的批评,无论是否基于事实,都可以被包装成“爱国行为”,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也使得理性讨论变得困难。

大咖、名人表态支持联想的原因

与普通网民的谩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行业专家、科技大咖、甚至一些文化名人选择支持联想,他们的理由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代表性:

1. 理性看待全球化运营与商业逻辑:

全球化必然: 这些支持者通常更理解全球化商业运作的规律。联想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建立生产基地、采购零部件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能简单地用“不爱国”来衡量。为了成本效益和市场需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优化是所有大型跨国企业的通用策略。
产业生态的复杂性: 芯片产业并非一蹴而就,全球分工明确。一家企业是否能完全使用本土芯片,取决于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水平、成本、性能等多种因素。在很多情况下,选择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国际化解决方案是更务实的选择,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市场竞争的现实: 联想在全球市场面临着来自苹果、惠普、戴尔等众多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能在成本和技术上保持竞争力,联想将难以生存,更谈不上为中国创造就业和税收。

2. 肯定联想的实际贡献:

市场份额与就业: 联想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其在中国本土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贡献了可观的税收。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的实在贡献。
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 通过并购IBM PC业务,联想不仅获得了品牌和技术,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本土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推动产业发展: 联想在中国本土的供应链建设、研发投入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避免过度民族主义情绪影响理性判断:

警惕民粹主义: 一些支持者认为,网络上对联想的谩骂已经带有严重的民粹主义色彩,将复杂的技术和商业问题简单化,用情绪代替理性。他们担心这种情绪化的批评不利于中国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反而可能扼杀企业的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区分企业与国家: 他们强调,不能将企业的商业决策完全等同于国家意志。一家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性,而国家层面则需要平衡多方面利益。将对企业的批评上升到“伤害国家”的高度,可能是一种过度解读。
对科技企业的呵护: 作为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或观察者,他们更清楚科技创新的艰辛和国际竞争的残酷。他们认为,对于正在努力提升自身实力的中国科技企业,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苛责和打击。

4. 自身利益或立场的影响:

公司高管或员工: 联想公司高管、员工自然会为公司辩护,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
合作伙伴或供应商: 与联想有业务往来的企业,也会出于维护合作关系而发声。
行业协会或学术机构: 为了维护行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也可能选择支持联想。
个人观点与价值判断: 有些名人可能因为与联想的个人关系,或者对中国科技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而选择支持。

为何如此分裂?

这种分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民族情感与理性商业的冲突: 在中国当前大力发展民族科技、强调自主可控的时代背景下,普通网民的民族情感容易被触动,对联想在某些方面的“不作为”或被解读为“不作为”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而支持者则更侧重于从全球化、商业逻辑和企业实际贡献的角度来理解联想。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差异: 普通网民获取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情绪化的,可能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上的片面解读和煽动。而大咖和名人可能拥有更深入的行业背景知识、更全面的信息来源,以及更成熟的认知体系,能够对问题进行更理性的分析。
网络舆论的极化与“非黑即白”: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形成“支持”和“反对”两个阵营,中间地带的理性声音难以被听到。批评者将联想妖魔化,支持者则可能将其理想化,这种极化加剧了分裂。
社会发展阶段与价值观的碰撞: 中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对于科技自主、国家利益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在这种背景下,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并被赋予了超出其商业属性的象征意义。
对“品牌忠诚度”的期待: 当消费者为一个品牌支付费用时,也期望品牌能够展现出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例如支持本土供应链、回馈社会等。当这种期待落空时,用户的情感更容易受到伤害。

总结来说,联想被普通网民谩骂,主要是因为其在全球化运营中,在芯片使用、市场定价等方面,未能完全满足一部分中国网民对于“中国品牌”在民族情感和科技自主方面的期待,且负面用户体验在网络上被放大。而大咖、名人的支持,则更多是基于对全球化商业逻辑的理解、对联想实际贡献的肯定,以及对网络民粹主义情绪的警惕。这种分裂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情感、国家利益与全球化商业运作、理性市场规则之间存在的复杂张力,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答案一圈总体水平不如贴吧,惠普中国谁控制不知道,中科院另外一家主攻HPC嫡系是谁不知道,大机国产化谁负责不知道,这几家企业产品线有什么区别不知道,甚至还有把pc当计算机全部类别的

甚至还有人不知国资和民资在产业布局层面道路差异背后的深层逻辑差异(这一差异的核心原因是苏式动员型发展模式逻辑vs市场存活逻辑)

南北车、两船和中电装合并都多久了,还有人搁着鼓吹无效竞争呢?

也就是知乎有友善度,不然早就被喷出屎辣。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呢,就看你所谓的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你的对错标准是法律,那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你列举的所有问题都是在合法框架下的,他做金融业务是拿了金融牌照的,他当组装厂当什么什么…都没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广大网友的判断标准,其实也并不是法律。是一种人设崩塌的落差感。就好比某个明星论文剽窃,全网都在骂人家,但事实上在骂他的学生本身也在抄。某个明星出轨,全网都在骂,但问题是出不出轨只要人家原配能够妥善解决就可以了,并不关大家什么事儿。

但问题就出在剽窃论文的明星,以往树立的就是学霸形象,所以剽窃这个事情让大家有巨大的落差感。大家觉得被欺骗了。同样的出轨的明星,以往给别人树立的是好男人形象,突然有一天好男人也出轨了,这不单使大家有落差感,还让大家一直相信的很多东西崩塌了。

联想的事情其实就类似这个。联想爆出来的有几类问题。

从企业经营层面,高管拿高工资,任用外籍高管,研发投入少,没有核心技术,组装厂,发展金融业务。这些都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如果以法律为标准的话都没有错。哪怕贷款业务中的暴力催收问题也是催收公司去做的,说到底是个使用了不当的第3方服务商的问题,也上升不到全网骂。

使用外籍高管有没有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国有资产到底有没有流失?这些问题是有嫌疑违反国家法律,但有待进一步调查的问题。

5G投票没有投给华为。这在商业层面没问题,这是个立场问题。中国人没有帮中国人,你觉得是不是错吧。各有各的标准。

给美军捐电脑,这个是因为广大网友根本没看清那个网页,那个网页上写的是美国军属组织捐献电脑。也就是给美军的家属。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只有获得了美国相关组织的认定,才不会像华为一样被打压,产品才能在美国畅行无阻。相当于交保护费。

所以总的来看,除了两件有嫌疑违反法律的以外,其他所有被指摘的事情都在法律框架以内,如果你的标准是法律的话,那像你说的确没错啥。

但问题就在于,法律往往是最低标准。联想多年以来享受了民族品牌的声誉,柳传志更是被誉为企业界的教父。这就类似前面说过的明星一样,他在众人心目中是已经树立起的形象的华为,这一路走来,他的产品销售也是因为这些形象而获益的。比如有一段时间政府采购就必须要采购国联想这样的国产品牌。无论是从名誉上还是从实惠上,你都是享受了你所树立起来的这个人设所带来的红利的,那么今天被扒出来,你的人设崩塌,大家就难免会有明星出轨剽窃论文那样的落差感。

所以,你一定要说做错什么,当然也没有。怪只怪过去的你,站在了神坛之上。从神坛上下来即便没有掉坑里,钓到的是平地上,也是有相当的落差的。

当然不得不说。群情激愤很大,一部分情绪来源于不平衡感。当自己房贷都还不上的时候,别人一年拿1.7亿年薪,是我我也不平衡啊。有的时候量变会引发质变的,拿的多没有错,但比我拿的太多,我瞅你就不顺眼。

user avatar

有错,联想是带着使命出生的。你一个武将带着黄钺到边关当节度使,国家要枪给枪要人给人,是叫你干啥去的心里没点数吗?结果你的成绩就是生意做得特别好,国家给的枪全部八折卖给鞑子了。自己成了有名的富商拿了分红还要一亿的退休工资。

user avatar

联想的历史就是吃完倪光南吃国家,吃完国家吃供应商,吃完供应商吃消费者,吃完消费者吃创业公司,现在还想吃杨白劳们,就像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一样,只吃不拉,贪婪成性,已经成为寄生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巨型肿瘤,准确的说也是拉的,后面还有柳、杨、外国高管和资本躲在联想背后疯狂吸血,比如杨柳等高管的超高工资、分红,国内高价补贴国外底价,吃进去的营养都被这帮人吸走了,所以联想这个巨无霸其实也接近资不抵债,被掏空了,最近它们还想到资本市场上再割一把,所幸没成功,国家、人民、大量中小企业供养着这么一小撮魔鬼,可他们却占着茅坑不拉屎,占着国家政策、资金、市场,拖欠着上游企业的货款,不去搞研发,天天搞资本运作割韭菜,客观上阻碍了中国科技进步,这是联想最大的恶。

user avatar

兄弟们呀!现在洗地的都不敢来了,只敢暗搓搓的把我回答踩到下面去,看看我上面的回答,评论比我少,点赞比我少。

这真是害怕张捷老爷子呀!

————分割线——————

在所有联想的问题下提到张捷的,洗地的答主们一概不回复,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别人真的有证据!

【张捷财经观察的个人空间-哔哩哔哩】b23.tv/lyfpjeD

我先把链接放这里,需要的可以自己去看!

来,洗地的各位可以来和我对线了。赚钱嘛!不寒颤。

为了照顾那些懒得看视频的人,提几个重点呗!

1.什么是红帽子企业,联想到底算不算红帽子企业,如果联想是红帽子企业,那么联想应该是谁的?【【张捷评联想之一】联想的历史问题-哔哩哔哩】b23.tv/5Ekt7kC

2.计算所用“集体决议”把倪光南踢出局,这个计算所和联想的关系,其中有一个重点知识,柳传志当时是计算所所长且说一不二!【【张捷评联想之二】联想与计算所的恩恩爱爱-哔哩哔哩】b23.tv/51NX8YG

3.以柳传志为首的35%的股权是怎么来的?那是用倪光南院士当时研发的联想汉卡、联想微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换来的,在分红权改股权前夕,再把倪光南踢出局!这里就要接上一个知识点了,柳传志当时是计算所所长!【【张捷评联想之三】联想的双重标准-哔哩哔哩】b23.tv/fjUZueP

4.关于柳传志到底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的说法先放着不谈,柳传志是贪官这个东西,麻烦洗一下地!【【张捷评联想之五】联想贪官杨柳树-哔哩哔哩】b23.tv/FXlQ0SO

5.柳传志是利用什么手段达到实际控制联想的,中间过程到底合不合法?【【张捷评联想之六】循环控股故事深-哔哩哔哩】b23.tv/zo5VBuV

6.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一众高管在取得了高额分红权之后,再拿这么高的高薪,到底合不合法?【‍【张捷评联想之八】高薪变贪污-哔哩哔哩】b23.tv/Liv6uhW

7.柳传志是怎么通过篡改历史,把真正的联想创始团队灵魂人物倪光南,一步步在历史上都挤出联想的!【【张捷评联想之十】历史记录别篡改-哔哩哔哩】b23.tv/YdW67c7

好了!各位洗地的可以开始了。

哦,张捷这个人联想改制期间刚好在中科院工作,家里人也是在中科院工作,算是中科院大院子弟,他掌握的资料应该算是一手资料了。

请各位开始表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