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王未必不民主。
无国王未必有民主。
有没有民主,要看你手里有没有选择的权利。
英国老百姓选择了女王继续存在,那女王也是民主的结果。
我一直都说过,那些天天嘲讽西方的,根本原因就是充斥着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
因为自身视野太狭窄,知识面太少,看到一个概念,只能从自己贫乏的经验中去构建其样貌,
最后通过“我见即世界,我知即真理”的逻辑得到了谬论。
以这个问题为例。
在这些人的思维里,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君主立宪制,不明白什么叫内阁、首相。
说到君主制、国王,那就跟中国古代的大清一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说风就是雨,能够随意控制国家运行。皇帝一瞪眼,首相立马跪下磕头,奴才错了!皇子皇孙在首都人均豪宅,全国封地无数,每年国库需要付出海量资金供养他们。
那当然太落后了!
首先,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有君主,随便数几个就是,比如法国,德国,美国
再者,难道保留君主就是落后?
你可真聪明,但凡上过初中就应该知道有个东西叫君主立宪制
它的内核是什么?架空君主,议会权力最大
君主的权利还不如普通国民,就比如说君主不享有言论自由等的一些权利,同样也不能参与选举,基本上就是叫你一声国王,给你个城堡,让你在里面呆一辈子
和没有君主制的国家在实质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只是保留君主这个国家象征而已,国王没有实际权力
你觉得君主制落后,是因为你见识少,你心中的君主制就是给皇上磕头叫爹爹,啥都听皇上的
现代的君主制,是皇上恨不得给你磕头,而且啥都得听你的
你猜废掉国王的法国和俄国革命死了多少人?
其中多少是官员知识分子等中坚力量
西方历史上最惨烈的人祸和自然灾难,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十次。
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灾难,在西方历史上闻所未闻,比他们最惨烈的情况要多死了不知多少倍的人。而且大部分是人祸。
因此相比我们的历史,西方的历史是近乎线性上升的,近乎于不断改良,相对来说政治稳定,螺旋上升。不存在我们政治早熟,封建社会不断走循环套这种痛苦。
换句话说,这片土地上遭受过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在他们对灾难最疯狂的想象中都难以企及。
(介于评论区争论不休,我找连续两年吃人的史实给大家看看吧……)
这或许也是我们看发达国家的故事时,总觉得他们矫情的原因吧。也是他们看我们的述事时,总觉得我们极端的原因。
他们想象里最苦难的人家,无论是一栋两层房子,主人因为吸毒/酗酒等不良嗜好失去了工作,离了婚,看着信用卡账单发愁。一大堆餐盘因为洗碗机坏了无法清洁,只能吃微波食品,在家看电视/上网,衣物只能拿去楼下洗衣房清洗烘干,车带着满满的油停在车库里,乱糟糟的浴室里匆忙冲个热水澡,孩子只能坐校车上下学,约医保买单的心理咨询/就业协助服务,在邻里/教友/互助会里抬不起头来。还有什么比这更苦了么?
恕我直言,大半人最早自北宋开始,就没有发达国家底层生活得好了。(推荐阅读《饥饿帝国》《一条改变世界的鱼》)
因为有些事情不再成为生活中关心的事,甚至不成为生活中会讨论的话题,而空余时间又很多,足以满足各种人对社会的兴趣爱好,大家才开始关心社会福祉和权益的方方面面。
这才变成民主社会的开始。
其实我们被欧洲人制造的历史语境给绕晕了,但看英国、法国、德国历史,剥去罗马、希腊这两个外衣,这三国历史只能从查理大帝开始算,查理大帝从公元800年左右统一西欧,欧洲从部落状态进入封建时代。
公元800年以前的西欧(英法德)是什么状况,一群原始部落,罗马人讨厌的北方蛮子,历次击败罗马人,拒绝罗马人的统治。
西欧就进入了封建诸侯时代,这点很有意思的,就和西周分封诸侯是一样的,也就是春秋时代1.0,到文艺启蒙才进入战国1.0时代,一战是战国2.0时代,德国统一欧洲的步伐犹如秦统一六国一样,但是外力阻止了欧洲的统一,那就是bug美国。
英法德一直在给自己脸上贴金,暗示自己是希腊、罗马的继承者,发明了三大谎言。
所有历史书都在暗示西方世界是承接系列古代文明的载体,书本内容又从来没说过这些,可是打开历史书,无论哪本西方史观历史书,都是按照一个神奇的规律,那就从埃及_两河-希腊-罗马-西方。
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西方历史就是这么悠久,虽然有极少数人能分清楚 ,可是大多数这么认为就可以了,西方中心正统论就这么在心中诞生了,可是书里没写过呀。
西方史观的英法德作者们怀着对本国家巨大的情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排列某些正确历史事件时,按照自己的喜好以及人类心理那点弱点,没有一件事是错的,但是概念就是不一样。
那如果我来排列,我会选择古埃及-两河-古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西方世界,那么一个神奇的事情诞生了,原来伊斯兰世界是古代那些辉煌文明的继承者,并且一直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中东那里才是世界文明原来的中心,欧洲不过是分支而已。
西方历史里最有意思事情就是,把希腊正义化,波斯弱化,两个帝国明明都存在,波斯幅员广阔,占地是希腊数千倍,人口也是希腊百倍,波斯诞生了先进的大一统王朝,以及先进文官体制,还有中央集权王朝。
可是在历史书里为什么波斯就是没有希腊重要,很多人从来没有思考过,明明都是在历史上存在的国家,为什么波斯就没啥存在感,一个小小的希腊就这么重要。
西方人的自尊心不允许波斯在人类历史上占有太多地位,因为他会改变历史排序,这样罗马才显得重要,稍微改变历史书的某些顺序,那么罗马就是波斯的继承者,西方中心的论调就会动摇。
希腊的一切思想都是当今西方世界根基,可是西方人故意忽略一件事情,那就是所有希腊文献均来源于中世纪阿拉伯百年抄经运动,阿拉伯持续一百多年的抄经运动被忽略,只是说希腊文献都是阿拉伯图书馆保留下来的。
却不说从希腊灭亡后到中世纪之间的一千年,这一千年里面99%的希腊文献没有任何存在的证据,但是却出现在阿拉伯图书馆里。
西方不肯承认自己的文明来自于让西方害怕的阿拉伯世界。
同时夸大所谓的地理大发现 ,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好像是对世界文明的恩赐,可是那是被发现大陆人民的末日,原住民被掠夺的开始 ,原住民人口大灭绝的开始。对人类科技文明进展没有任何帮助。唯独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众国家有来抢劫掠夺的地方,用他们武器征服尚未开化的原住民。
同时让世界大部分国家把他们当年的侵略正义化,就好像我抢劫你,是为了让你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一样。
这个谎言到今天还在流行,各种书籍都在描述这个概念,可是这概念是对谁的。
对于意大利,那从古至今来算,确实是黑暗,本来还算先进的物质文明,一下子进入基督教的黑暗统治里.
但是对于英法德这个地区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景象,那就是从原始愚昧黑暗的部落崇拜,进入先进的一神教时代。
原来欧洲的各大部落信奉着各种奇怪的原始神,祭祀或萨满掌管着神的旨意,部落臣民们对于祭祀的话深信不疑,权力一部分在祭祀,一部分在部落首领,祭祀不止是战争前进行祈祷获得神谕,还会通过各种神谕来指导部落进行日常管理活动,这就和部落首领的管理产生矛盾。
不利方面很多,具体表现有
第一,不利于部落间融合,两个部落之间无论通过战争,联姻,商业等方式,都无法让部落民改变信仰,导致部落之间只能通过大规模杀戮,才能获得部落融合。
第二,祭祀愚昧而又血腥,阻止了部落像更高级国家状态的改变。
目前世界已知的原始祭祀,都是血腥而又暴力,罗马斗兽场是人类已知最血腥愚昧的祭祀活动,早期罗马人通过俘虏之间的拼杀,像罗马众神祭祀,后来才演变成表演,但是其血腥与残忍,就是人类历史第一。
把血腥杀戮变成表演,罗马之后没有第二可以跟的上。
4000年前的商朝通过异族俘虏献祭,获得祖先庇佑。现在还有很多原始部落,就是用血腥的祭祀方法,去祭拜自己的神。
这些祭祀也阻止了部落的进化之路。
第三,祭司通过神谕阻止部落首领进行更高效的管理,大多数祭祀都不希望部落首领过于强大,抢夺自己话语权,每当利益冲突时,祭司就用各种神谕阻止不利于自己的意见。
天平天国杨秀清和洪秀全的内斗,根据史书记载,两人都会通过天父上身这种跳大神行为发布神谕,让众多将领服从命令,这就是神谕的力量。
第四,祭祀掏空部落财力,根据三星堆祭祀坑是人类目前已知历史最悠久的豪华祭祀坑,能想象一个部落会把如此多的财务用来祭祀祖先。
这就是祭祀的可怕,早年曹操在青州施政,大量野神祭祀,每年都让青州人民掏出量财物进行祭祀,面对莫测的神,百姓处于恐惧,只能默认,而祭祀群体利用祭祀把部落财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却损害了部落和百姓利益。曹操捣毁野神庙祭祀,让自己获得青州人民好感,让他日后能为收服青州兵获得民心资本。
而西欧早期就是祭祀们会掏空部落财力,但是部落首领们却没有办法,祭祀们会用牲畜,粮食,金银财宝等等,部落实力却因此大大降低。
直到查理大帝统一西欧后,用基督教这个高级的宗教替代那些乱七八糟的神,基督教在原始的部落众神教面前,体现出高级之处。
西欧大地上有无数的部落和神,查理大帝武力统一后,基督教凭借高级的理念和查理的武力快速统一西欧。
基督教高级在哪里呢?
那就是传教结构,早期基督教会在一地设一教区,将教区分块后设立教堂,教堂由神父传播指导圣经,因为早期西欧图书昂贵,认字者不多,不能把解读圣经的权力交给别人,必须掌握在神父手里,所以神父就是有系统有训练的高级祭祀,百姓们也能接受神父的存在。而后来的新教就是因为图书传播的广泛,把圣经解读权从神父手里拿出来。
基督教不在有血腥的祭祀,也不会干涉地方管理权,也不会索取昂贵的祭祀用品,神父的神谕也不会去抢夺贵族们的利益。
西欧快速从愚昧的部落状态进入封建时代,也就是诸侯时代,各个贵族们管理者自己的封地,神父们把愚昧的欧洲部落状态变成神权社会。
这时候西欧为什么自诩为罗马的继承者,就是因为基督教的总部在罗马,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罗马的精神教民。
罗马教廷是早期欧洲中心化机构,这点基督教是具有先进性的,从罗马开始,到法兰西一个山教下的教堂,有着直接上下级关系。
基督教负责人民的社会结构搭建,贵族们负责管理、收税、征兵,各安其职,西欧人通过八百年的基因选择,把部落蒙昧状态转变成农耕基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权社会的缺点开始显现,那就是无法进行文化的传播,只能单一传播圣经,神的声音,其他的声音都是异端。
于是下一个谎言诞生了,那就是文艺启蒙。
太多的书籍里都在说着文艺复兴的问题,可欧洲是文艺复兴吗?
并不是,或者说谁的文艺的复兴,答案还是在意大利,在意大利,那就是文艺复兴,基督教带来黑暗,被各种文艺活动带来的曙光吹散。
可是回头看西欧,那里就没有过文艺辉煌,复兴两个字怎么来的?
当文艺传入西欧洲的时候,这里的贵族们被打开了一扇门,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精美的东西,贵族们八百年单调的生活里出现了颜色。
这怎么能叫复兴,这叫启蒙!
这时候开始基督教宣传的世界开始松动,人们渴望获得更多,压抑欲望开始蠢蠢欲动,
关键是人们刚好从东罗马来的那些破落户手里得到一些书,这些书来源不知道是哪里,都是据说是谁写的。
人们看到了柏拉图,找到了和无处不在神权社会对抗的思想方式。
基督教构成的神权社会已经固定,但是它历史使命完成了第一阶段,它开始压制思想,它开始让人们感觉厌烦。
提西方必须要提柏拉图,柏拉图的核心是啥,就是洞穴理论?柏拉图色假设,一群人被绑在洞穴里面,只能面向墙壁,背后点着火,人们看着影子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其实洞外面的人操纵这一切.
提柏拉图又不得不说神权社会,古希腊是个全民信神的部落国家,希腊建了神庙不是去蹦迪,是全民信仰,要去祭祀,要去崇拜,谁敢否定神,谁敢公开否定神的存在,谁就要接受全民的敌视。
柏拉图本意是用这种这种假设来唤醒民智,让大家思考神是不是被某些人利用,然后拿来愚民的工具,进而否定神的存在,柏拉图良心用苦,就是要对抗那个无处不在的神权社会。
之后哲学没怎么延续,但是欧洲神权社会一直没变,希腊拜宙斯家族,罗马先是改个名继续拜,后期弄来基督教赶走多神。然后西欧崛起,整个社会就是基督教社会。
整个西欧就是牧师们指点吃喝拉撒睡交配,神权社会管理人间一切,知道文艺启蒙开始。
哲学家们都通过思考发现上帝是假的,于是提出各种物质原点思考,其本质来说就是两派,第一派就是否定一个事,那就是不是上帝造人;第二派是上帝造人这事升级到哲学高度。
欧洲哲学家们所有人都认为,个体要想不被信神的群体同化,就必须要远离群体,批判群体的错误,这样才能唤醒民智。
因为从文艺启蒙运动一战前的欧洲,都是各种君主制在反复上演,他们的国家制度说实话就是野蛮粗暴,国家反复被一群近亲结婚的人统治,社会有事神权结构,这结构组织的大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解的。
所以欧美文学核心就是个人与社会群体保持距离,进行批判、审视、逃离等等,几乎所有欧美文学都是这个套路。
回到中国,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欧洲哲学家们要写几十页纸论证,这就是神权社会在那个时代,给予哲学家们特有的语言路径,他们必须在逻辑上套牢读者,才能让读者摆脱神权思维。
欧洲这群哲学家就相当于商代的思想家,想让整个王朝的不信神一样,但是周直接用天取代神,让后来的中国思想家拜托了神权社会的困扰。春秋战国的思想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到社会人群里去,带领人们改变现有社会结构。
道家是直接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法家是通过法律构架新国家体系,让国家社会强大。
墨家通过自有组织帮助弱国强大。
兵家通过战争
纵横家通过联盟让国家强大
儒家最绝
没有一个思想家被神权困扰,都是有话直说,今天我们也能看懂。
今天的欧美依然是神权社会,依旧有50%的人信上帝的存在,他们还被神权社会困扰,聪明人还是要脱离社会,远离群体,攻击这个万恶的神权社会结构,西方哲学家的反叛精神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石。
很不夸张的说,西方哲学的思辨精神让现代科学诞生,哲学于西方就是绝对正确的思想体系。
可是在中国,没有神权社会,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开始变了,中国是思想家要进入社会,带领人群去改变,去实现大同社会。
在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很多官员政治家同时是思想家和文学家,这和欧洲是不同的。欧洲的思想家们大都是不是政治家和文学家。
越是思想高深的人,越是远离政治,他们恐惧政治,一些学了皮毛的人,反而去实现思想家书里的设想。
从汉到今天,我们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可以完美结合,思想家们都可以进入社会,带领一部分人实现自己的哲学思想。
可是欧洲哲学就是没有这部分,他们失去了神权社会,剩下的反叛抗争精神,目标就是现代社会,欧洲哲学本能驱动的攻击下一个社会群体,也就是现代政府。
欧洲人的政治进化按照中国来看,目前就是从夏进化到战国而已,他们差一点进化到秦汉模式的时候,也就是二战。
德国如果一统欧洲,那么欧洲进入大一统,迎来德式中央集权时代,可是美国插手了狂送武器给苏联和英国,俩国回血挺住了德国统一欧洲的大业,等待德国在俄罗斯耗光了兵力,美国出兵占个便宜。
欧洲统一进程的结束,相当于战国结束秦没统一天下,各国继续玩分裂,但是所有国家都不敢再提社会主义。
欧美他们没有中国经历这么多的政治制度。
夏相当于部落联盟式国家,也就是早期希腊还有英法德在十五世纪前的状态
然后商,单一部族国管理四方部落国,相当于罗马和十五世界到一战前欧洲。
最关键是神权社会我们在商被周灭那天结束了,天地成了中国的信仰支撑。
而欧美直到今天才通过科学普及,完成了50%的人不信神的存在,还有一半的人信奉神的存在。欧美在努力一下五十年后可能完成中国汉代的无神社会。
神权社会结构下的人想象力是有局限性的,欧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代科学诞生于欧洲,可是神权社会又是社会主要结构,一战前,整个社会信神的人比例高达80%以上,经过一百年降低了30%的比例。
回头看看中国,汉武帝我们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在两晋南北朝又是门阀时代,历代皇帝犹如联盟首领,也就是今天的美国状态。
美国其实就是五十一个州的大联盟,总统犹如盟主,管理各州完全靠啥各州长的事情,而州长选举完全被各种资本财阀控制。
美国现在就是这个制度下,或者说唐早期的样子。就是门阀势力也在,然后通过科举制度,全国英才也进入朝堂上参与国家管理。
这和美国现在政治逻辑一模一样,它太过强大,所以光芒四射。
到了唐末门阀破灭,门阀再也不能干涉政治,美国还没进化到这一步,欧洲则被美国故意停留在战国时代。
之后的宋朝,是儒家社会和宋朝皇帝的一次媾和,也就是中国其实就是儒家社会,所有官员必须出自儒家。皇帝把国家事务交给儒家阶层,不是官员,同时军权也以兵部的形式被儒家拿走,所以宋朝军务糜烂。
到了明朝朱元璋发现还是要喝儒家社会打交道,自己辛苦打的江山,被儒家轻轻拿走,所以明朝皇帝和儒家是对立关系。
清朝从李自成手里捡了大便宜,对于儒家社会不是对抗,而是收服儒家社会,建立几个人的军机处,把军权和官员任免通过类似董事会的方式拿过来,皇帝自任董事会主席,其他人随意任免,牢牢的控制住了整个王朝的政务。
这种形式继续进化就是苏联苏共中央政治局,去掉皇帝位置,由几名党内精英担任常委管理整个国家。但是这种方式必须由一群有政治理想的的人担任,可惜斯大林发扬光大了这一制度,也破坏了需要政治理想者补充的结构,苏联自己倒下。
中国接受苏联的经验,继续完善这种机构,目前来看仍在完善中,但是我们不需要一种两千年我们就已经抛弃的政治模式
历史被他们用一个个真实事件组成虚假的概念,美化的最后是他们,断然否定他们的历史会被人嘲笑 ,中了他们的圈套,因为这是更高级的战略,概念只存在于心,一个个被真实历史组成的伪概念。
打开世界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史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很少很少,不信的话自己去图书馆看看,各个版本的世界史,中国史占地篇幅有多少。
看完之后就会莫名有种中国在世界历史不值一提的想法,这也就是这些年某些大学老师动不动就说:“中国对于世界文明没有贡献”的原因之一。书多了还要会思考才行,西方历史观在用他们的方法灌输他们自己的概念,弱化某些文明,抬高某些历史事件的地位,这些都是零零碎碎的小手段凑到一起,而且是一本历史书,那么历史书将会变成某些人的工具。
我想题主可能并不关心当年是如何权宜的,而是想知道为啥现在还不甩掉王室。
实际上对现代国家而言,礼仪性王室不但没什么害处,还有不少好处。由于王室几乎没有任何实权,或者有名义上的权力也不敢使用,所以王室对国民的自由和民主并没有什么影响。与此同时,带来的好处是:
1、一个顶级规格的礼仪性国家代表和一堆次顶级代表。现代社会,国内国外各种会议活动体育赛事之类多如牛毛。很多高级别的活动需要最顶级的国家代表出席,在中美俄这种革命彻底的国家,就得一把手亲自去。但是一把手本身掌握实权,公务繁忙,许多级别高但没什么实用价值的活动其实非常鸡肋。而派女王天皇出席,则既给足了面子,又不影响政府实际工作。对于很多次一级的活动,还可以派一众王子公主,而不用派实权部长们。此外,王室专注礼仪工作,从小接受礼仪训练,在处理这些礼仪性事务时,常常也更专业。王室作为政治中立的存在,也可以避免某些党派矛盾。比如某共和党党员搞个慈善活动,拜登可能就不愿意出席。女王就不必顾及这些。
2、经济利益。物以稀为贵,王室作为当代的稀少物种,具有额外的经济价值。王室住所、王室活动能带来旅游收入,王室授权冠名能吸引企业掏钱。英国政府每年都能从王室地产获得的收益里分杯羹,养王室不但不亏钱还挣钱。很多奢饰品都愿意挂王室牌子,毕竟首相不一定有钱,有钱也不宜宣传,而王室天然地代表财富和品味。企业愿意要“王室用品”这块牌子,消费者愿意买单这块牌子。王室因而能赋予本国企业额外的品牌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王就是国家培养的偶像,是和政府合作的明星。明星刷脸赚钱都进自己腰包了,王室刷脸赚钱政府还能分一份儿。
3、政治上多一道保险。当民选政府崩溃或者陷入瘫痪时,王室可以作为保险发挥作用。比如说一颗大炸弹把国会和政府一锅端了,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互不服从,这时候王室出来就能稳定人心,王室任命的新首相就能得到各方认可。
4、控制宗教。英国国王是国教领袖,国内主要神职人员理论上是国王任命。但实际上女王就是个橡皮图章,人选是由首相推举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政府直接任免神职人员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英国国王和日本天皇都是名义上的宗教领袖,通过他们,首相就获得了干预宗教事务的权力。
5、维持名义贵族。除了王室,英日两国也都保留了贵族。如果废掉了国王这个最大的贵族,就也没有名义保留其他贵族了。而贵族这个东西,在现代可是好东西。别看只有个空头衔,实际屁用没有,但有的是企业家愿意花钱捐个爵位,有的是各界人士愿意跟政府合作换个爵位。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为国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封个爵位就打发了。无本的买卖啊,比给奖金、津贴和职位可便宜太多了,受封的人还更高兴。
6、维持前殖民地外交关系。这是英王的特殊作用。许多英联邦国家也即前英国殖民地仍然以英王为国家元首,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国王为英联邦国民增加了感情上的联系,为美国之外的英语民族提供了额外的凝聚力,这是英国重要的外交资产。
一句话就能解释。
我碰见过很多家长,每人都说自己的儿子女儿多美、多优秀。解释完了。
改良的报酬
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有可追溯的历史。忽略这些制度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把现在的制度说成某种祖先的残余,那我们可以说公务员制度是秦朝专制统治的残余;民法是罗马奴隶制的残余;议会是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啊不对,应该说是日耳曼原始部落政治的残余。
至于欧洲的君主制在所谓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之后发生过两次根本性的转变。一次是十六到十八世纪的绝对主义,即各地的君主逐渐克服封建领主的掣肘,取得对国内的全面统治;另一次是二十世纪的虚君,即君主变成一个象征性、仪式性的制度,而民主选举产生的机构取得国家实质性的统治权。而夹在这两次转变之间的十九世纪的君主则展示出非常复杂多变的形态。所以不要说伊丽莎白二世不是封建社会的君主,维多利亚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也都不是题主想象中的“封建君主”。
最后,“历史因素”和“封建残余”是两个相当不同的概念。比如荷兰和比利时二战时被德国占领,战后仍然恢复了君主制,总不能说荷兰在1940年代还有封建势力吧?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西方发达民主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他们的国王在哪?
所以这就是典型的印象流,谁告诉你欧洲民主国家普遍君主立宪的?
你真正应该问的是,民主国家保留虚君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案令人发指得简单:专制传统的强弱。但和很多人,可能也包括题主想象的相反,不是专制传统越强越容易君主立宪,而是相反。
现在欧洲依然存在的君主立宪国家,摩纳哥、比利时、英国、卢森堡、丹麦、瑞典、挪威、西班牙、安道尔、荷兰、列支敦士登……你能找到任何一个专制传统强大的吗?真的,一个也没有。
革命是要流血的,能改革则大家都不太想往死里杀。专制传统不够强,所以君主权力一开始就不是很强,退缩的过程也很漫长,相对温和,资产阶级和普通人民对君主的逆反心理不是太强,就有机会苟到现代。
要是像法国人,革命了一百年,你国王还想赖着不走?德国人的国王在一战后被赶走,后来小胡子上台以后也有一些请国王回来的声音,但小胡子并无此意,又打了一场更大的仗,谁还记得国王?意大利也没什么区别,经历了墨索里尼的独裁,意大利人受不了了,国王回来没两年就被赶走了。葡萄牙的国王倒行逆施到20世纪初,都快熬到一战了,被革命暴力推翻,那后面就再也没复辟的机会了。
如果你要说东欧……你觉得老沙皇和红沙皇的卫星国有保留君主的可能性么?
至于五眼联盟中的四个……人家的君主是英国国王好咩,脱离了英国当然也就没君主了。
日本的特殊在于,直到二战结束都没有爆发革命,而美国直接强行干预,帮助日本把体制转成民主共和,天皇还来不及和人民产生太大的矛盾就变成橡皮图章了,而美国又允许天皇保留,那天皇才能苟下来。
说白了国王还没滚蛋就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导致杀人太温柔呗。
这个问题在高中政治选修三当中已经有答案了。如图所示:
人家那些只是花瓶,而某些国人才真的是辫子。
独立的人格是自由民主的基石。
什么才是落后?
是保留了君主制,还是奴才在主子面前下跪磕头?
我们作一个对比。一种是现代君主制国家,例如英国,早在英格兰都铎王朝时期,臣仆在国王面前就是不下跪的,更何况很早就没有了人力轿子,而且它的君主制是君主立宪制,君权受到严格限制,既不立法,不行政,也不司法;另一种彻底废除了帝制,但主奴之间还是星宿派般的政治生态,跪伏、谄媚、山呼万岁、歌功颂德。你说,前者后者哪种政治景像先进,哪种落后?
至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保留了君主(立宪)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这是历史形成的。任何一种政治制度,包括政体,都是历史形成的,而不是规定出来的。当然,美国例外。
各国政体的变革,由蒙昧到文明,按照公式横空出世的仅美国一例,其余的都是历史形成的。美国不是民族国家,它不是发展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除了美国和澳洲、加拿大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民族国家。美、澳、加三个移民国家中,澳、加缺少美国独立战争这样的机缘巧合,所以到目前还是英联邦国家,国家元首还是英国女王。但英王的政治影响力为零。
讲政体,不能不讲欧洲。现代政治概念和政治制度都源于欧洲,比如共和制,宪法政治。
而讲欧洲的政体,又不能不联系欧洲的历史。
很有趣的是,天主教国家大多都废除了君主,而新教国家大都保留了君主。只有西班牙和德国除外。
西班牙为什么有国王?那是摆脱佛朗哥法西斯统治的结果。佛朗哥统治时,西班牙的政体是共和制;佛朗哥死后法西斯统治被终结了。这个时候,各派政治势力谁也不服谁。为了避免民族分裂,国王被请了回来。从西班牙的历史传统看,国王是凝聚国家团结统一的精神力量。因此,基于二战前后西班牙的特殊历史,请回国王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西班牙人民作出的现实选择。
西班牙于1873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次年复辟为君主国。1931年再次成为共和国。随后西班牙内战,佛朗哥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任首相,1947年战后任终身元首。1975年,佛朗哥死亡;1978年,卡洛斯国王归位,西班牙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始实现民主,摆脱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德国是基督新教国家,以前有皇帝,但是世界大战把皇帝搞没了。所以,新教国家中,英、荷、比以及北欧诸国都有君主,只有德国没有。
为什么经历了宗教改革的国家,大都普遍地进行了温和的社会改良,步入了现代化,也「温和」地保留了君主;而当初拒绝宗教改革的国家,到了近现代则大都普遍地经历了激烈甚至是血腥的革命,君主当然在革命中被罢黜甚至杀掉了?这值得研究。
但并不能说温和、留尾巴的改良就一定比激烈、彻底的革命落后。事实上,南欧的共和国们,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就不比北欧的君主国们更高。南斯拉夫在铁托总统逝世后顷刻土崩瓦解,正说明共同体内在传统基因的存在是多么重要。
是习惯延续的产物。
1,一个体制的崩坏,需要足够的熵值,君主立宪国家,多数是在资产阶级不彻底的革命之后,剥削殖民地和欠发达国家,从而输出熵增,所以成功的延续了当时的体制。
2,是否保留君主制,完全取决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与否,在资产阶级力量足够强大的国家(典型的就是法国),王权会反复被摧毁。而在资产阶级与保王党力量相差不大的国家,经过拉锯,就会达成妥协,保留君主的部分权利和地位。
3,某些回答说跟封建的领主制度有关,什么“市民与王权联合对付领主”,一本正经的忽悠,市民又不是农奴,跟领主有毛线冲突?当时有最力量的是资产阶级。
4,日本是战败国,且其原统治者是幕府,是特殊情况。
5,后来又请回来国王的那些国家,多数是缺背锅侠,不过有些背锅侠后来成功的洗白成了圣君而已。
以上,供参考
因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而不是主体民族汉族统治的王朝。因此民族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同时爆发,清政府代表少数民族政府和封建政府死去,避免了封建复辟的可能性。
由于少数民族政府是无法进行民族动员的,所以清政府实际上能够使用的战争力量非常小,故而在战争中表现出了与自己体量不相称的脆弱与衰落。
如果是一个汉族主体的政权,恐怕不变成比沙俄还擅长人海战术的东方帝国,也得变成奥斯曼帝国plus,随着近代一系列争霸行动的开展,到时候保皇党会不会像历史中这样少我暂且蒙在鼓里。
提醒一下题主
议会同样也是封建社会的残留.....
那要不要以同样的理由指责议会主权的国家是封建落后的国家呢?
如果我们认为民主就是进步,专制就是落后,而同时我们也认为民主的形式是包括共和和宪政的,那么民主国家里存在君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也不是什么落后的象征。因为民主的形式之一即宪政,是不排斥君主参与国家政治的。
宪政民主革命反的是君主专制,限制君权,而不是直接消灭它。宪政尊重君主长期统治以来在制度里已然形成的政治地位,并认为在并不会造成君主专制的情况下,保留王冠对团结国内群众、维系国家荣耀有积极意义。关键是,宪政解除了国王对分权、协商体制的威胁,已然实现了议会主权进而代表国内各阶层协商共治的民主格局了。为了表现出进步,把王室整个推翻,显得毫无意义。宪政也是许多欧洲革命者的选择,近代欧洲共和民主的摇篮,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便是宪政革命,它保留了国王的权力,即对法案的异议权。法国的三色旗最初的含义是王室、巴黎、奥尔良公爵。我不认为1789年的宪政原则比之之后的共和原则要落后。最初人们探索出的在王权、祭坛和议会之间的平衡有利于保障权力的平稳过渡,至少不会有那么多的血腥味。我希望朋友们知道一点,你们这么想把国王挂上路灯,没问题,但你们也要做好比国王还要极端的人把很多人挂上路灯的准备。
题主你要明白一件事,西方的君主,国王,日本的天皇等等,和中国的皇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君主制的产物。
你要知道,1215年英国就有了现代宪法的雏形《大宪章》来限制皇权。。同时代的中国是南宋。。
所以人家到现在还有国王,很奇怪吗?不奇怪啊。
其实,很多东西,不是没了就先进,存在就落后的。
你以为辫子剪了,就不封建落后了?辜鸿铭说的好,有的人的辫子,是在心里的。
我看哪,美国总统比英国女王恶心太多了
谁告诉你共和就比君主制强?
古巴、朝鲜、伊朗这种自称“共和”、“民主”的,比英国、日本差太多了吧
我宁愿喊“女王万岁”
真有趣,我还真的问过一个加拿大人同样的问题。
他翻了个白眼,敲了敲笔记本的键盘,又敲了敲写着我的名字(中文)的手册。
“你们用着键盘不也没抛弃方块字么?”
民主=发达这个等式并不成立。
因为一战以前欧洲老牌列强还是痴迷于君主制,别被君主立宪制忽悠了,大英那一套王室对权力的控制力可能都比嘉靖道士强太多。
唯一成立的是强大=发达。或者说因为你强大,所以你发达。
然后想锦上添花点什么自己往上加。
如何变得强大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如何打赢战争一样,哪有什么固定回答。
只能总结出几个勉强适用的道理,比如历史周期律等等。
凭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明明是今天伊丽莎白二世的高祖母,而日不落帝国和英国的差距就这么大捏?
只准塔利班有国情不准英国有国情?
帕尔帕廷议长控制的议会未必是先进的制度,阿米达拉女王统治下的纳布星球也未必是落后的制度。
因为资本主义兴起的资本家当年太拉胯,打不过皇族,所以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老大,新时代与旧时代必须是不同的两个时代。
可是,新贵族与旧贵族却可以是同一个人。
我们判断封建与否并不仅仅要依据这个人的身份(比如是否国王),还要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如果一个封建领主甚至是国王,向企业投资,成为股东,依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获取利润,同时,还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则行使权力,闻起来,听起来,看起来都像资本主义,那就是资本主义新贵嘛。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有些欧洲国家还保持着君主制,教科书仍然定性为资本主义国家。
至于日本,分历史时期。现在的日本是二战之后被改造过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有变动,叫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不为过。当然喽,在此之前的日本确实“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是,这种残余并不仅仅是因为保留了天皇,而是之前的日本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仍然保留了相当程度的封建要素(资本主义还不够)。
你可以骂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摇身一变成资产阶级新贵,但封建残余的帽子还是旧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