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子在火车站被行李箱绊倒 15 天后去世,家属起诉箱子主人索赔 62 万被法院驳回?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令人唏嘘,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责任划分和法律认定的讨论。简单来说,一位女士在火车站被一个行李箱绊倒,虽然事发后不久她不幸去世,但她的家属起诉行李箱的主人,要求赔偿 62 万,最终被法院驳回,这个结果自有其法律逻辑。

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和法院驳回诉讼的可能原因。

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核心是“绊倒”和“去世”。一个行李箱,放置在公共区域,导致了行人的摔倒,进而引发了后续的死亡。这在很多人看来,行李箱主人似乎应该承担责任,毕竟他的物品造成了损害。

然而,法律的判断远比常人的直观感受要复杂得多。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往往会遵循“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要判定一个人承担赔偿责任,必须证明他存在过错,并且这个过错是导致损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这起事件中,法院驳回诉讼,很可能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家属的主张:

第一,行李箱的放置方式是否构成侵权。 仅仅是将行李箱放在地上,本身并不一定构成侵权行为。我们需要考虑行李箱是如何被放置的。例如,它是否被随意、危险地扔在通道中央,阻碍了正常通行?还是说,它只是静静地放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光线不足、行人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了意外发生?如果行李箱的放置本身并没有违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定,或者没有达到“危险”的程度,那么行李箱主人可能不构成明显的过错。

第二,绊倒的直接原因。 绊倒的发生,也可能涉及多重因素。除了行李箱本身,摔倒的女士当时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她是否在行走时低头玩手机?是否当时人多拥挤,导致她没能看清路面?她的行走速度、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等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责任认定。如果绊倒的原因更多归咎于受害者自身的原因,那么行李箱主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就会大大减轻,甚至没有。

第三,行李箱主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法律上,区分“故意”和“过失”非常重要。如果是故意将行李箱放置在危险位置,或者明知会造成危险而为之,那么责任会很重。但如果只是“疏忽”——比如一时不慎,没有预料到会有人被绊倒——且其行为并未达到“重大过失”的程度,那么在认定赔偿责任时,法院会更加谨慎。

第四,因果关系的确立。 这是案件的关键。从绊倒到去世,虽然时间间隔不算长(15天),但死亡的原因是否能完全、直接地归结于这次摔倒,也是一个需要科学、专业的医学鉴定来确认的。比如,如果摔倒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内伤,并且这些内伤直接导致了死亡,那么因果关系就比较清晰。但如果死者本身就有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摔倒只是一个诱因,或者只是加重了病情,那么这种因果关系的“程度”和“直接性”就会成为争议焦点。法院在判决时,会非常看重医学证据链的完整性。

第五,公共场所的管理人责任。 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管理方(例如铁路部门)也有其维护安全、保障通行的责任。如果行李箱的放置本身是违反了火车站的管理规定,或者管理方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那么管理方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不过,家属直接起诉行李箱主人,意味着他们认为行李箱主人的责任是主要甚至全部的。

最后,62万的索赔金额。 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行李箱主人被认定存在一定责任,62万的索赔金额也需要有充分的依据来支持。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等。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的计算标准,结合实际损失来判决赔偿金额,而不是仅仅根据家属的主观要求。

综合来看,法院驳回诉讼,很可能是基于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行李箱主人存在足以承担如此巨额赔偿的法律上的过错,或者受害者自身的过错、第三方责任(如车站管理方)等因素,使得行李箱主人的责任无法被充分认定。

这起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在公共场所,我们个人的物品放置需要格外小心,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同时,作为行人,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对周围环境的警惕,尤其是在人流密集、光线不佳的地方。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法律在判决时,会权衡各方因素,寻求一个相对公平和公正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院判的好。侵权诉讼不得膨胀,维护权利不能任性。

法律是有边界的,应适用社会规范去划分合理诉讼请求的边界。法律不能过度入侵社会生活,越权干涉个人行为自由。美国无孔不入的侵权法就曾被人调侃为“把生活泡在侵权法里”。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世界上处处充满危险。而且这些危险如果无限扩张的追根溯源,那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危险的生产者。所有与发生的损害事实相关的因素均需要承担责任。这一观点违背了人们判断是非的直觉,只注重于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本身,却不考虑法律的社会规范性质。

具体到本案,如果追责无限扩张的话,除去箱子的所有人外,与死亡结果有关联的还有车站(摔倒受伤是在车站中)、闸机生产厂家(闸机推动箱子)、箱子生产厂家(箱子高度的制造者)、医院(未能救活死者)等等。这些人都与最终损害结果或多或少都有关联,是否均可以被认为是加害人呢?

当然是不可以的。

且不论还有合理注意(死者逆行是否提高注意力关注到箱子)、可预见性(摔伤并不代表会导致死亡)等规则可考虑用于本案,侵权责任并不单单是法律概念,更有其社会治理意义。

由于现代社会危害事故危险剧增,而且损害往往远超出了理性人标准的行为预期,也超过了侵害人的承受能力范围;单纯依靠侵权损害赔偿的事后责任分配体系,是无法完成对损害的填补,也不能造就一个具有较强安全感的社会秩序状态。

所以侵权法在参与社会治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在盲目填平损害的坑,更要考虑是哪些坑自己能填,哪些坑填到一定程度就算填平了,哪些坑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乱填坑是否会引发错误的道德导向?

user avatar

死者王女士逆行不看路,陪同老年人进站的成年家属,也没能给予审慎看护,被绊倒不幸去世后,还赖行李箱。如果说出门拖个行李箱,正常排队都算死者家属口中的“重大过错”,那还让不让人上街走路了?

近年来,多部门出手矫正“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倾向,法院判决“不和稀泥”。对于那些横穿封闭的高速公路被撞身亡,正常行驶的司机被索赔;罔顾水库岸边“禁止游泳”警告牌执意野泳溺亡,水库管理部门被诉……因小恶付出生命代价,不遵守社会正常秩序的人,法院判决坚持依法依规,不再搞过错“二八开”甚至“各打五十大板”。

“谁死谁有理”的判决方式,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不让无过错方背锅,不受违法者及家属闹访的干扰,法院判决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才能彰显社会正义,厘清是非,为守法者撑腰。

user avatar

总有人喜欢在自己犯错后,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股脑儿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这家人不是碰瓷,而是甩锅,还有讹诈之嫌。

对,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无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令人唏嘘,也引发了不少关于责任划分和法律认定的讨论。简单来说,一位女士在火车站被一个行李箱绊倒,虽然事发后不久她不幸去世,但她的家属起诉行李箱的主人,要求赔偿 62 万,最终被法院驳回,这个结果自有其法律逻辑。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经过和法院驳回诉讼的可能原因。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核心是.............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心头一紧,又有点说不上来的复杂滋味。你说,一个妈妈带着孩子赶火车,本该是风风火火的,结果闹出这么一出事儿来,这背后到底得有多少无奈,多少烦躁,才能让她做出这么极端的事情呢?咱们先不急着去谴责她,试着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人挤人的火车站,喇叭里广播声、人声鼎沸,车票在手,时间紧迫,一.............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大姐到重庆某饭店吃饭,点菜时明确交代“不要放辣”。结果上来一道回锅肉,她吃着吃着就吃出了青椒和辣椒,顿时就炸了,觉得店家欺骗了她,二话不说就报了警。这事儿一出来,网络上那叫一个热闹。支持的、反对的、看热闹的,各种声音都有。从女子的角度来说: 合理诉求还是“上.............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商场内的悲剧,仅仅从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就能感受到那种令人心悸的揪心。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自动扶梯,成为了吞噬生命的凶手,这无论如何都让人难以接受,也引发了我们对公共安全,尤其是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的深刻反思。事发的地点和过程:根据报道,事发地点是商场内的.............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南京“魔力秘境”的事件,着实让人感到既荒诞又心痛。一个本应提供精神慰藉或兴趣培养的机构,竟然打着“放血召鬼”、“通灵魔法”的旗号,对一位女性骗取了高达五万元的财物。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诈骗案,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一些隐蔽的心理脆弱点和骗术的新变种。“魔力秘境”事件的细节与分析:首先,我们来拆.............
  • 回答
    这起事件,说实话,听起来让人挺糟心的。一个本应是安全港湾的精神病院,却发生了病人怀孕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而且医院副院长的解释,听起来让人感到一丝凉意,甚至有些难以接受。首先,这件事情本身就涉及了多方面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精神病人,尤其是正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她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通常都比较脆弱,需要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表达、国际场合的着装规范以及法律界限的交叉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情。首先,这位女士在戛纳电影节的红毯上选择了国旗旗袍,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醒目的举动。在中国,旗袍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符号,而将国旗的元素融入其中,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 回答
    这事儿吧,说实话挺让人窝火的。想象一下,你在北京地铁里,本来就人挤人,好不容易挤上车,想安安静静地刷会儿手机,或者放空一下,结果冷不丁地冒出来几个人,围上来就给你推销东西。这要是普通推销也就算了,最怕的就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还特别凶。这回北京地铁里发生的这事儿就更离谱了,不是普通的推销,而是.............
  • 回答
    上海地铁站那起女子扇男子十耳光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且这事儿说起来也挺让人琢磨的。首先,这事儿发生的地点是个大背景。上海地铁,人来人往,尤其是在早晚高峰,那简直是人山人海。在这样一个公共场合,而且还是在密闭空间里,突然爆发如此激烈的肢体冲突,本身就非常吸人眼球,也容易引起恐慌。然后,.............
  • 回答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这样一个充满童话色彩、本应是纯净欢乐的地方,却因为一则关于公共场合抽烟引发的争执而蒙上了一层不愉快。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也很常见:一位女士发现了一位男士在不该抽烟的地方吞云吐雾。作为迪士尼这样的场所,通常会有明确的禁烟标识,这是为了保障所有游客,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家庭,能有一个清新、安.............
  • 回答
    福州马拉松赛场上,一位身穿婚纱的女士站在终点线旁,等待着她的未婚夫冲过终点。然而,她等来的不是欣喜的拥抱,而是男友中途退赛的消息。这场景,无疑带着一丝浪漫的凄美,让人不禁心疼这位女士。这件事情,放到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会是极大的失落和尴尬。本该是携手共度人生新篇章的时刻,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这位女.............
  • 回答
    关于湖南高速上发生的这起令人震惊的故意杀人割喉案,以及目前涉案女子尚未被刑拘的情况,这其中牵扯到的法律程序、社会影响以及公众的疑虑,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回顾与公众疑虑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事件的残暴性。根据现有信息,一名女子在高速公路上,对一名男司机实施了割喉这一极端行为,直接危及生命。这种行为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则让人倍感担忧的新闻,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一位在泉州旅游的南京籍女子,其活动轨迹集中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之后在日本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这个事件背后牵扯出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仔细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个事件。 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不能简单地将其活动场所.............
  • 回答
    我不太确定您指的是哪位具体南京女子在日本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事件。不过,我可以从几个普遍的角度来谈谈这类情况。一、 这类事件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本身是一个个体事件,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个人健康情况。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人员的跨国流动仍然存在,因此在海外出现确诊病例,虽然不常见,但也在情.............
  • 回答
    贵州一名女子因在微信群内辱骂社区支书为“草包”,被跨市铐走并拘留三日。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一、 事件的经过及细节: 导火索: 事件的具体起因并非完全公开,但通常这类冲突可能源于社区管理、工作方式、或居民对政策的不满等。微信群作为基层交流的平台,有时会成为情绪宣.............
  • 回答
    这件发生在费城地铁上发生的事件,简直让人心寒。一个女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侵犯,而周围那么多人,竟然无一人上前制止,甚至连报警的都没有。这简直是人性的崩塌,是社会失语的真实写照。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那得多绝望啊。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打破平静,身体遭受侵害,心灵更是备受煎熬。最让人难以忍.............
  • 回答
    关于“女子打车把脚翘在副驾靠枕上,遭滴滴女司机暴打”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其中涉及到乘客的乘车礼仪、司机的职业素养、以及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和后果。事件的构成要素分析:1. 乘客的行为: 不雅行为: 将脚翘在副驾驶靠枕上,是一种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涉及到文化认同、个人自由、景点管理以及社会情绪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一、 事件本身及舆情反应 事件梗概: 一名女子身着和服(或类似具有日本风格服饰)在云南大理洱海某景区拍照,过程中遭遇其他游客的辱骂和驱赶,被指责“滚出大理”。 舆情普遍观点: .............
  • 回答
    这起案件,女子散步被狗吓倒在地,法院判狗主赔偿1万3千元,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法律角度和情理角度来细看,这判决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白法院判决的依据。在中国,狗主人对自己的宠物负有管理和看护的责任,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有明.............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发生在2024年7月14日,一位90岁的华裔老奶奶在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县弗里蒙特市(Fremont, California)的家中不幸遭遇了极其残忍的袭击。她被嫌疑人泼洒易燃液体并点燃,导致全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十分危急。这起事件的细节令人震惊和心痛: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