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子在重庆吃饭强调不要放辣,回锅肉里吃到青椒和辣椒后愤然报警?

回答
这事儿,真是说起来就让人哭笑不得。一个大姐到重庆某饭店吃饭,点菜时明确交代“不要放辣”。结果上来一道回锅肉,她吃着吃着就吃出了青椒和辣椒,顿时就炸了,觉得店家欺骗了她,二话不说就报了警。

这事儿一出来,网络上那叫一个热闹。支持的、反对的、看热闹的,各种声音都有。

从女子的角度来说:

合理诉求还是“上纲上线”? 她点菜时明确提出了“不辣”的要求,这是她的消费权利。店家接受了这份要求,但最终菜品里却出现了她明确表示不想要的食材。从这个角度看,她觉得被欺骗了,要求一个说法,甚至报警,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在有些人看来,“不辣”是一条底线,不应该被轻易突破。特别是在重庆,大家都知道川菜以辣著称,但如果一家店敢于标榜“无辣不欢”或者说能满足顾客“不辣”的需求,那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她可能觉得,店家这是一种不诚信的经营行为,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漠视。
“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 有些人会认为,女子报警不是因为那几颗青椒或者几片辣椒能让她怎么样,而是觉得店家没有把她的要求当回事,是一种“店大欺客”或者“欺负老实人”的态度。她可能觉得,如果这次不“较真”一下,以后店家就会更加随意,其他消费者也可能遭受同样的对待。报警,在她看来,也许是一种表达不满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最后手段。
情绪激动,反应过度?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女子的反应是过于激烈的。重庆人吃辣是出了名的,但也不能说重庆就只有辣味,不提供不辣的菜品。回锅肉这道菜本身就带有辣椒素的成分,即使厨师在烹饪时尽量少放或者不放辣椒,但要做到完全“零辣感”也是有难度的。也许是厨师一不小心放了一点点,或者青椒本身带有一点点微辣。一点点辣椒就报警,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过于斤斤计较了。而且,报警也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的消耗,是否真的到了需要动用警察的地步,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从饭店的角度来看:

服务失误还是“有意为之”? 饭店方面肯定会辩解说,这可能是个误会,是厨师在忙乱中操作失误,不小心放了点青椒或辣椒。作为一道“回锅肉”,本身就有豆瓣酱等调料,加上猪肉本身的一些鲜味,可能在某些人吃来,即使不辣,味道也是比较浓郁的。但从女子的角度来说,她明确说了“不辣”,吃到辣椒就证明店家没有严格按照她的要求来做。
如何界定“辣”?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对“辣”的感知因人而异。有些人口味比较淡,稍微有点辣味就能尝出来;有些人则对辣的耐受度很高。女子可能属于前者,而厨师或者其他食客则不一定觉得那是“辣”。但这并不能作为店家不重视顾客要求的理由。点菜时的“不辣”,应该是指尽量避免使用辣椒类的调料或食材,而不是指一道菜绝对不能有任何一点点可能引起辣感的成分。
处理方式是否妥当? 如果饭店在接到顾客反馈后,能够及时、诚恳地道歉,并提出免单或者更换菜品等解决方案,事情可能就不会闹到报警的地步。如果饭店态度强硬,或者推诿责任,那顾客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公众的看法和引发的思考:

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 这件事也反映出当下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普遍提高。大家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忍气吞声”,而是更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辣”的边界: 在“无辣不欢”的地域,如何准确理解和执行“不辣”的需求,是一个值得餐饮业者思考的问题。是应该直接告知“这道菜可能无法做到完全不辣”,还是尽力去满足?
非必要报警的讨论: 一方面,我们要支持消费者维权,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不必要的报警行为。报警应该是在协商无果、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的情况下采取的手段。过度使用报警,可能会挤占有限的警力资源,也可能让社会对消费者维权产生一种负面印象。
沟通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许多矛盾的发生,根源在于沟通不畅。如果在点菜时,双方能够更清晰地沟通“不辣”的含义和可能的风险,或者饭店在菜品出现问题时,能有更有效的沟通和处理机制,也许就能避免这场“闹剧”。

总而言之,这件事吧,很难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女子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但报警的必要性也确实值得商榷。饭店在服务中有可能存在疏忽,但如何妥善处理顾客的意见至关重要。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习惯、服务标准、沟通方式以及社会对“正常”与否的定义等等一系列的讨论。就像一盘菜,有人觉得“辣得过瘾”,有人觉得“一点都吃不了”,这都是个人的感受,但当它涉及到规则和承诺的时候,就需要更谨慎地去对待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退钱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真的只是认知差异。

你说不放辣椒 对我来说也确实没有放辣椒。

可以放菜椒,菜椒能算辣椒吗?

可以放花椒,花椒能算辣椒吗?

可以放辣椒面,辣椒面能算辣椒吗?

可以放辣油,辣油算辣椒吗?

可以放胡椒粉,胡椒粉酸辣椒吗?

(以上是部分厨师的观点)

我知道一个福建小男生找了个湖南女人,去到家里,家里第一次做出巨大牺牲,所有菜一点辣椒都没放,把他辣哭了,因为锅是辣的。你说找谁说理去。

这个真的是认知差异。

最简单的方法,两个:

1.你在旁边盯着。你要动手放啥,马上大喝一句不要放!!

2.你告诉他 四季豆 盐,油,不要辣椒油,回锅肉。就这就行了,别的任何不要(我经常说你啥都别放,你就拿水煮熟就行了)

这个真的不是什么故意提供不符合要求的菜品,就是单纯的你说的和我理解的不一样。

user avatar

中国警察信誉高

user avatar

从视频内容来看其实辣椒并不是报警的主要原因

吃到辣椒只是争执起因,店家拒绝承认有问题重做菜品,双方争议才是报警原因。

这和客人点餐上错了,店家拒绝退菜说客人有口音没说清,僵持不下报警没本质区别。

客人要求了三四次不要辣,店家坚持“没放豆瓣酱放了辣椒不叫辣”。并在辩驳时候反复强调因为“重庆人”觉得这个不算辣。

这显然不应是饭馆的有理依据,因为你不知道客人的身体情况。

有人坚果过敏,去北方餐厅点了拌菜要求别放坚果。
店家说我没放杏仁,只是放了花生,在北方花生算油料作物不算坚果。
客人吃了之后咽部过敏,呼吸困难,送医院抢救。
有人会支持店家的理由吗?


女孩去奶茶店喝奶茶,因为最近控制体重,告诉店家不要糖。
店家觉得奶茶不要糖不好喝,自作主张放了一半的糖。
女孩喝一口发现很甜,要求重做。
店家说我们这里是广州,大家都爱吃甜品,你们外地人说的不放糖在我们这里就是半糖
是理由充分还是逻辑诡辩?

辣也一样,视频里面说了女孩是外地来看病的,点餐特意强调了三四次麻和辣都不要。

不知道是否肠胃或过敏问题医生特别有嘱咐,但显然女孩非常在意这个事情。

厨师做不了就提前和客人沟通,女孩应该也能理解换菜。

自作主张放了辣椒再用“重庆辣椒不算辣”作为理由拒绝重做,强迫客人接受并买单。

女孩异地孤身面对几个人怕冲突吃亏,报警解决应该是非常正常的做法。

有人说浪费警力的,想象下一个外地女孩,去店里点了菜没法吃,店主围过来大声说不给重做,不吃也必须结账再走!

事件在这时很容易因为双方的火气而升级,变成动手。那么报警显然会让双方的行为都开始冷静,并进行客观的陈述与解释。

作为店家,在服务中还是应该以客人的需求为主,实在做不了人如实告知就好,客人也会谅解的。

user avatar

做餐饮的,客人的饮食禁忌是非常要注意的。如果单纯的不喜欢吃辣,你放了辣,还是小事,大不了给人家换一份。要是人家对什么配料过敏,你还放了,出了人命就是大事了。如果有些料不得不放,那么要和客人说明,看客人是不是考虑换一个菜。


做服务业的,能做到的就按客户要求做,不能做到的就直说。

user avatar

店家没遇到极端事例被索赔就偷着乐吧。

万一这个女子刚做完手术不能吃辣呢?之前我就遇到过一女孩割了双眼皮,也是说的不要辣椒,店家觉得提味放点儿辣椒面,女孩吃完才发现,结果没两天伤口红肿发炎,店家直接赔的手术费加精神损失费和误工费七八万。

所以说,服务业是给顾客提供服务的,顾客才是主体,没必要装什么工匠精神,顾客吃着不行那就是不行,什么传统什么本地特色都是扯淡,要么不做,要做就老老实实按商量好的来,哪这么多毛病。

关于举的例子,我确实是道听途说,细节方面我不了解具体怎么赔的,逻辑上感觉过不去的就当我编的吧。反正想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

就是希望店家摆正位置,学会保护自己,不要总是我觉得。开门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彰显个性,要么不做,做了就别多事,你添点顾客不想要的,退菜还是轻的,真要给人身体吃出问题来,坐你店门口有理有据的闹上半天连警察都管不了,就跟问题里的一样,赔钱的最终还是店家,何苦呢?

user avatar

很遗憾我属于小时候被惯出来的臭毛病,不仅不吃辣,而且连葱姜蒜乃至洋葱、香菜、芹菜等一切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都是完全不能接受入口的……就是说你可以在我的菜里放大块的葱姜蒜,吃的时候我自己挑出来,但如果给我菜里撒一把葱花/姜末/蒜泥,我分分钟叛变革命给你看。

大学刚毕业时候我也是在一座非常嗜辣的城市工作,数据显示这座城市每天消耗来自中原省份的干辣椒就接近7吨,刚来的时候本地同学请我吃第一顿饭时就告诫我:“如果你到这座城市里的饭店吃饭,跟老板说‘菜里不要放辣椒。’那是没用的。如果你语气强烈的强调‘老板!菜里不要辣椒!’也还是没用的,你必须拍着桌子跺着脚大喊‘老板!!!菜里一点点辣椒都不要放!!!’厨师才可能在你的菜里只放青辣椒不放红辣椒。”

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居住过十多个城市,一直对于有些厨师的那种偏执无法理解,或理直气壮或振振有词,搞得好像没有辣椒、没有葱姜蒜什么的就不能做菜了,但也有的纯属无意识行为。

去年我曾短暂负责监管过一段时间单位的餐厅。对于那些永远改变不了烹饪习惯,总把菜的口味做得很重的厨师,尽管多年来就餐人员意见很大却总是反映无效以至于习以为常忍气吞声,但有时候确实让人仍无可忍到发火。有一次一顿饭近十个菜都做成了辣菜,还特别油特别咸,我忍无可忍把厨师长叫来训斥,厨师长很委屈的跟我说,有些厨师做菜放辣椒放葱姜蒜是习惯动作,一不小心就抓了把辣椒扔下去了,放完之后他自己也后悔了。

后来我反思这个事,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在我们这个单位,能请得起的厨师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真正那种在新东方之类的烹饪学校经过专业培训的中级以上厨师只有厨师长几个。然后再看这占大多数的厨师,都是学历不高,而且不能胜任更高技术岗位的员工。所以哪怕不说厨艺,就是做其他事,这些人的工作能力水平恐怕也在整个单位各行业里算是靠后的。

同样在全社会层面,烹饪这个职业当然有高水平阶层,有顶级大厨、有国宴御厨,有八大菜系、有米其林餐厅,而且也有烹饪学校这种可以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标准化厨师的教育机构。但是,占餐饮行业数量最最大多数的还是那种路边只有三四张桌子的小饭店小餐馆,这些种店里的厨师有几个上过烹饪学校或者读过高中?必须承认满足普通人日常饮食需要的烹饪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所以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相对来说是比较笨的一类人。所以你给这样的人提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要求,比如做一道菜的过程中不放辣椒,有可能他脑子就是转不过那道弯,觉得就是必须得放,不放他就不舒服,但也有可能他一不留神就放了。总之在你看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做不到或者做不好。这里我绝对没有侮辱厨师这一职业的意思。你比如说在我们家里我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上我最低所以我负责做饭。我老婆学历学位比我高,从小学习成绩比我好,所以她不做菜的。

讲到这里我就特别想讲个故事,有一年我公司边上两家挨在一起的面馆同一天开业,卖的是一样的皮肚面。开业第一天,我碰巧成了当天头一个食客,当时两家老板肯定都想争取到第一个顾客讨个好彩头,使出浑身解数招揽我。我也没多想就进了其中一家,之后我也几乎天天来吃面,也都是去的这一家,这家老板似乎把我当成了某种象征,每次看到我来了都要故意大声招呼,直到引来隔壁老板忿忿的眼神才作罢。所以这家老板对我的口味也很清楚,但我还是不忘记每次交代一下别放葱花。有一天大约是后厨比较忙,给面里撒了一把葱花,我花了二十分钟一个个的把葱花全部挑干净了才吃,老板收拾碗筷时看到桌上一堆葱花,很不好意思的对我表示了歉意。第二天我又来吃面,依旧强调别放葱,但后厨又放了,我十分不爽的跟老板反映了,这一次老板自己帮我把葱花挑了出来。第三天,我又到这家面馆吃饭,再次跟老板说,大约是你们家现在生意好了,前两天来你都给我放了葱花,今天可别再放了。没想到老板把面端出来时候,面汤上又漂浮着一层葱花,然后老板还跟我说,有点葱没什么,不行让自己挑吧。我顿时就火了,把面钱掏出来拍在桌上,当着所有顾客的面大声把老板斥责了一番,然后一口面没吃,转身走进隔壁的面馆,点了同样一碗面……我至今难忘两位老板当时互相对视时的眼神。

所谓的烹饪习惯,并不是不能变通,比如东北的地三鲜,如此简约经典到我都觉得必须原教旨主义的一道菜,到了江南有些地方,精明的南方人还是能把青椒换成四季豆,把滚刀块换成切片,以更适合南方人的口味。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冥顽不化的厨师往往单纯的就是能力上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你的要求而已。

user avatar

警察来答题…这种警情我真的处理过不少…

唉…

感觉就是报警人生气了,让警察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他/她出气,每次出这种警,除了和稀泥一般也没啥好办法,基本上都是劝店家把钱退了,然后再和声细语地把报警人劝一劝,这事就过去了。

跟报警人计较?忙都忙死了,早点处理完去处理下一个警情吧…


这种事一点都不新鲜,真的。

很多简单的纠纷,说不管吧也不行,警察出警一看这个情况,说不归警察管,扭头就走了,如果接下来两方打起来了,警察还有责任…

真是权比针小,责比山重,只能细声细语或者用点话术,小事化无了。


现在的人很多都脾气大的不得了,唉…


前年离开派出所到了刑警反而感觉好多了,虽然也很累,但是不用处理这些无意义的警情,感觉办理点正儿八经的案子比较舒服,哪怕经常出差抓人、经常一蹲点几十小时,也不愿意天天处理这些事,非常浪费青春。


我自然而然的知道,对于不能吃辣的人来说,有辣椒肯定不行。

我看到很多人说“如果对辣椒过敏,吃死人怎么办”这类的说法。

如果任何一个很小的民事问题,都要“如果”出来一个最极端的情况来分析,那这么说来,这个事应该刑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医、法院一起来????


上次我提到,有时候一些简单的斗殴,别人打了一巴掌,如果你反过去把他揍了一顿,这情况不算正当防卫,算互殴,这家伙,有人直接抬杠,说那个人一巴掌如果能把我打死这么办,如果这个人是暴徒怎么办…


这个问题里,辣椒非常明显,那么大块,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能吃辣,哪怕对辣椒过敏,不吃就可以,和店家协商换掉即可,毕竟又不是看不到辣椒啊。

就这样的事,只要和店家说清楚或者以打12315来“威胁”,很容易解决,一怒之下,愤而报警…


唉…

这事一点也不新鲜,真的,就是觉得,虽然我现在不在最基层,真的想为最基层的兄弟们说句话:

哥哥姐姐们,别气性那么大,别啥事都报警…


有危难找警察!!危难!

user avatar

写在前面,请所有来重庆的外地朋友吃饭的时候,请不要去有明显重庆风味的餐馆,最好去肯德基、麦当劳等有餐饮标准的餐厅吃饭。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重庆菜没有统一的标准。

麻和辣,重庆人和外地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回锅肉这道菜也缺乏统一标准。

比如说最主要的调料可以用豆瓣酱,也可以用豆豉炒。

但是用豆豉炒的一般不叫回锅肉,叫盐煎肉。

重庆一般认识下的辣椒调味品通常指干辣椒、泡椒和豆瓣酱里面的辣椒。而作为时蔬的青红辣椒,不认为是调味品,而是蔬菜辅料。

外地人认为这就是辣椒,你放了就不对,这就是概念上的问题。当然顾客永远是对的,为了避免问题再次发生,最好不要去这样的餐馆消费,因为可以引起误会的问题依然很多。

重庆菜的里面的花椒,要归类到麻这个概念,起码是一两以上。只放几粒花椒,是算在提味除腥这个范畴。

重庆菜有时候是很讨厌的,各个餐馆都有自己的配方,而餐饮行业主要强调《食品卫生安全法》不可能去强行规定必须使用一个统一的配方。而视频中顾客提到用四季豆炒回锅肉?每一个菜品的价格是和原料正相关,用四季豆炒,那么顾客是不是愿意重新计价呢?四季豆的价格在重庆是随着季节供应变化而变化,贵的时候7/8元一斤,便宜的时候3元一斤。青椒相对来说价格略稳定一些。

地方风味餐厅主要以地方风味食品为主,你去这样的餐厅消费,就是认可地方风味你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能接受,重庆有肯德基这类符合标准规范的餐厅。

重庆这个网红城市,作为重庆本地人实际上是很不适应的。我的小孩长这么大,就坐过一回索道,那时还很小,在她的记忆里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外地人因为讨厌重庆菜,讨厌重庆这种不太愿意一心一意为外地游客服务的餐馆,从而发誓再也不去重庆,我倒是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重庆不好耍,重庆菜其实并不好吃,原材料低档,根本不能和江浙一带的高雅食品以及沿海的海鲜相提并论,就算狗不理包子也强过重庆菜百倍。牛毛肚几十块钱一斤,这种类似塑料片的低档牛内脏,是怎么跑上这么高的价位的?

在此提醒大家,在重庆餐馆如果不吃辣和麻的话,最好不要点炒菜,所有的炒菜都会放花椒。汤料里面也会有花椒,重庆菜很少放胡椒,花椒是非常主流的调味品。可以吃醪糟汤圆,这个没有麻辣味的。其他不建议。

看完我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试着去成都耍,或者去上海,北京,西安等等。重庆菜和重庆餐馆有时候是很讨厌的,不来不吃不看。

什么是本地风味?就是四季豆炒回锅肉。麻辣佛跳墙。锅包草鱼肉。酸甜兰州拉面。

user avatar

从合同法角度来看,双方达成了“食客付款,店家提供不辣的回锅肉”的买卖合同。店家没有依照合同约定提供不辣的回锅肉,是店家违约。

从食品安全角度上看,店家你怎么知道食客是为什么不吃辣。如果食客对辣严重过敏,吃一口就休克,你提供辣的回锅肉不就是谋杀么。

另外,很快就没有合同法了,有些惆怅。

user avatar

野路子弱弱发个声。传统回锅肉似乎用不着青红椒。

将二刀肉煮熟切片,下锅爆肉出灯盏窝,撇出余油,放豆瓣酱、永川豆豉、川式甜酱炒香,下蒜苗段略炒,适当调味出锅。

各种材料,除了豆瓣酱,都不含辣椒。

食客不要吃辣,不放豆瓣酱即可,至多不出红油,可用生抽、老抽上色。

不放豆瓣酱放青红椒,算什么操作?


以上算是闲扯,再说几点:

1、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也需改良。回锅肉的改良做法有不少,比如主材改用五花肉,辅料改用彩椒、大葱、仔姜、盐菜、糍粑、木耳、大头菜、白菜等等,甚至食客要求的四季豆也算一种。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辣的回锅肉完全可以做好。

2、豆瓣酱的作用,按咱的理解,一是增添咸味和鲜味,二是炒出红油使菜色好看。而其带入的辣度远比不上那些辣椒(那不能算菜椒)。因为食客提出不吃辣,不放豆瓣酱却放辣椒,逻辑上说不通。

3、食客提出配料用四季豆,很明显需要单炒。饭店觉得不合算也正常,毕竟开店也讲赚钱的效率。但是,不认可可以沟通,实在沟通不了可以不接单。既然接了单又给一盘辣椒回锅肉,就有强买强卖的嫌疑了。想不说店家理亏都难。


最后说两句:

1、个人以为,食客打110算是维权范畴,但说欺负外地人就过了。首先,店家个体行为代表不了当地餐饮业;其次,店家的行为是嫌麻烦而近乎无赖的应对,当地人这样要求多半也照样,应该不是针对外地人。

2、有人把回锅肉溯源到宋、明时期的油爆肉,有区别但做法很相似。如“熟肉细切脍,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那时的辣椒还在大洋的那边。但母庸置疑,回锅肉确实被川人做成了经典。

3、说四季豆炒不熟的,没有整只四季豆扔下去炒的说法。炒菜一般讲究主配料片对片、丝对丝,炒肉片配料也切片,就是为了同熟。所以店家才会嫌麻烦。

4、我也吃辣。小河帮地域的川菜,咸和辣是出了名的。但正如不让吃辣我会不痛快,别人不吃辣硬放辣椒,也不合适吧。

user avatar

1.餐饮业来答题,这种事经常遇到啊,比如你点外卖,点的是麻辣小龙虾,然后特意备注了“不辣”,那么哪怕它名字叫麻辣小龙虾,商家只要接单了,也应该根据客户需求去做不辣的。


还有,比如有人点了一份青椒土豆丝,然后特意和我说:“老板,不要青椒,只要土豆丝”,那我肯定不上青椒,因为这是合理要求。


但如果说的是“来一份青椒土豆丝,不要土豆丝”,那我怀疑你是刚看了水浒传里的鲁提辖去郑屠那买臊子那一章之后,专门消遣我来的。


回锅肉不也是吗?不要辣无非是口味产生变化,又不是不要肉来做。


2.商家的处理方式捉鸡,如果怕口味变化,可以提前和客人说好:“不加辣调味不太好吃”,一句话轻轻松松避险,对吧,你要是觉得不好吃,不正宗,回头别怪我,因为我是按照你的要求来做的。开开心心把银子赚了不好吗?


客人已经不止一次提醒你了,那这时提出重做,重做一份就好了,搞到报警,对店也有负面的影响,何必呢?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事没那么复杂

单纯是汉语的博大精深

不要放辣

到底是“不要辣的味道”

还是“不要放任何的辣子”

user avatar

餐饮是个服务行业,不是教育事业,不需要狡辩。

比方我卖的辣子鸡,客人问不要辣的多了去了,一般回答不辣不好吃,只能减辣。如果客人要求说是娃娃、病人、孕妇等等完全不能吃辣,我直接就不卖了,不可能强行卖给别人然后说我云南地区这个叫“不辣”。

餐饮是个服务行业,不用文化传承,材料可以酌情增减。

比方一份回锅肉,不开玩笑的说,锅盔、青椒、莲花白、莴笋你都变通了,豆角怎么就不能放?要正宗,那说句不好听的,一半的餐馆都是五花肉充抵二刀肉,自己跟自己耍脑筋急转弯,么得意思。

餐饮是个服务行业,无需地方保护,与时俱进是正途。

做错了就做错了,重新做一份,几个钱?

user avatar

咱们国家普法教育做得好,遇事找警察调停

这是我看到的这段视频里面最好的地方……

但是上纲上线到欺负外地人

这是我在这个视频里面看到不舒服的地方……




我是个成都人,和重庆离得近,十几年前还都是一个省里面的,我觉得有必要给重庆人说说话

我十多年前曾经接待外地小伙伴来川渝玩,他们觉得什么都好

就是当地人不讲普通话,然后觉得是歧视外地人

我陪着一起逛街看到他们和当地人沟通,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饭店老板讲的是「椒盐普通话」

换句话说,饭店老板在努力讲普通话,但是的确是力有不逮,讲出来该平舌的地方在卷舌,该卷舌的地方依然在卷舌

让外地的小伙伴听上去觉得还是在讲四川话/重庆话,不愿意和外地人良好的沟通

这还真不是夸张,我老爹,当年去海南旅游,在相机店愣是连一个胶卷都没买回来,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痛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重庆人讲普通话

所以你看,歧视外地人的情况有没有?肯定有的

但是歧视外地人是个筐,什么都能装,这种标签贴起来,就容不得一点误会了





就拿这家店来说,这位小姐姐说不放辣

老板说收到,那就不放

很明显,两边对于辣椒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对于老板来说,青椒红椒都不是辣椒,是菜;而对于这个小姐姐来说,回锅肉她没吃过(她的原话)

所以出现了误读……

这又让我想起了四川支援武汉的时候,提供了一种叫折耳根(鱼腥草)的东西

然后武汉小伙伴表示这是什么鬼,怎么吃,然后四川厨师线上教做

这种对于菜品的不熟悉,说明咱们国家菜系还依然在保持地方特色,没有被连锁中餐完成「去特色化」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批评老板,说是骗钱的……我觉得有点过

我还看到这个问题下有批评这个小姐姐,说她没见过世面连回锅肉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我觉得也有点过

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肯定会有这个感受,可以往上堆,也可以往下切

上堆就是你从事实为基础往形而上的抽象化,从辣椒上升到互相不理解,从误解上升到欺负外地人

下切就是从事实为基础往具象上走,我说我不要辣椒你给我放了辣椒,要么重做要么退钱,提解决方案

而往往大家为了在口头上占上风,习惯性的往上堆,扣帽子、打标签、骂祖宗,会成功的让可以5分钟解决的事情变成2个小时的大乱斗

何必呢?





最后要说,这个警察大哥,一碗水端的很平,化解了矛盾,劝服了双方

在大是大非上又站得住,小姐姐一旦上升到欺负外地人立马就打断

然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算是给重庆人长脸了

手动点个赞


我看到评论区还有人说,这就是欺负外地人

嗯………

那就算是吧,你们想要上堆,想要闹事

麻烦也留下你们是哪里的人,我下次去你们那里的时候,把你们当地特色菜拉出来也练练

加辣椒……不够辣……欺负外地人……报警:我让他加辣椒他不加……网上大呼欺负外地人……

是这个逻辑对吧?

我巴蜀第一钢铁菊花的名号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user avatar

报警没错,正当权利。

不过我个人觉得,没太大必要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