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不错的乐感却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学习,想要学习作曲难吗,需要学习哪些内容?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很多人都有着对音乐的热爱和一点点天赋,却被“专业学习”这几个字吓到了。但我想说,没有受过专业音乐学习,但有不错的乐感,想要学习作曲,一点都不难,反而是个很棒的起点! 很多伟大的作曲家,比如莫扎特,小时候就开始接触音乐,但“专业学习”的概念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也不太一样。

关键在于,你有“乐感”,这是最宝贵的财富。乐感就像是一颗种子,而学习作曲就是给这颗种子提供阳光、雨露和土壤,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那么,学习作曲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尽量用一种轻松、分享的态度,就像你跟一个热爱音乐的朋友聊天一样。

首先,放松心态!

别被那些复杂的乐理名词吓到。你可以把作曲想象成“讲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用声音和情感来讲述的。你脑子里那些旋律、那些让你心动的和弦,就是你故事的雏形。

核心要点:从“听”到“说”,再到“写”

你的乐感让你已经会“听”音乐,知道什么好听,什么打动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学会“说”音乐,用音乐语言来表达你的想法,最后再把它们“写”下来。

你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几个主要的方向:

1. 听力训练与分析(磨炼你的耳朵,理解语言的构成)

辨识旋律和节奏: 你已经有乐感了,这方面你已经很厉害了。但你可以进一步训练自己,能更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旋律走向(上行、下行、跳进、级进),以及不同的节奏型(强弱、长短)。
和声聆听: 这是作曲的“骨架”。试着听出音乐中不同的和弦,哪怕只是能分辨出“好听的和弦”和“听起来有点紧张的和弦”。一开始不用纠结名称,感受就好。
曲式结构分析: 听音乐时,试着去理解它是怎么组织的。一段一段的,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会重复?什么时候会变化?就像读一本书,你知道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不同风格的音乐: 多听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音乐。古典、流行、爵士、民谣、电影配乐…… 每种风格都有它独特的“语言”。了解它们,你会获得更多的“词汇”。

怎么做?

多听,但要带着思考去听。 听一首你喜欢的歌,试着哼唱旋律,感受节奏。
找一些简单的分析教程。 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分析一首歌”的视频或文章,它们会告诉你听什么、注意什么。
试着扒带。 用你的耳朵,把简单的旋律和节奏记下来。哪怕是用口哨或者哼唱,或者随便找个乐器(哪怕是键盘)弹出来。

2. 乐理基础(学习音乐的语法和词汇)

这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别怕,就像学语言一样,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字母、单词开始。

音阶和调式: 音乐的基本“骨架”。你会学到大调、小调,还有一些其他的调式。理解它们能让你写出的旋律听起来更“舒服”或者更有特色。
和弦(Chord): 音乐的“色彩”。你会学到最基本的和弦,比如三和弦(大三、小三、减三、增三),以及七和弦。它们是构建音乐“和声”的基础。
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 和弦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这是让音乐听起来有“流动感”和“情绪变化”的关键。你会学到一些经典的和弦进行,就像学说话要用正确的词语顺序一样。
节奏与节拍: 音乐的“脉搏”。理解不同的拍号(2/4、3/4、4/4等)和节奏型,能让你写出有活力的音乐。
记谱法: 虽然你可能不打算成为一个严格的五线谱使用者,但了解基本的乐谱知识,能让你更好地与其他人交流音乐,或者记录自己的想法。

怎么做?

找一些入门级的乐理书籍或在线课程。 比如“乐理入门”、“和声学基础”之类的。选择那些语言生动、不枯燥的。
结合乐器练习。 如果你有接触过某种乐器,比如钢琴、吉他,那太好了!弹奏音阶、和弦,感受它们的声音,会让乐理知识变得立体起来。
不要一开始就死记硬背。 理解“为什么”是关键。比如,为什么某个和弦听起来舒服,为什么另一个听起来紧张。

3. 创作实践(把想法变成实际的音乐)

这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旋律创作: 从你脑海中那个闪光的旋律开始,试着用音阶和节奏把它固定下来。
和声配器: 给你的旋律加上和弦。一开始可以尝试简单的和弦,比如C大调的IIVVI。然后慢慢尝试其他和弦和进行。
曲式发展: 把你的旋律和和声组织成一段完整的音乐。可以试试ABAB的结构,或者AABA。
尝试不同风格: 用你学到的乐理知识,试着写一首像某个你喜欢的风格的歌。

怎么做?

从简单开始。 不要一开始就想写交响乐。先写一小段旋律,或者一段简单的歌曲。
大量的练习,失败也无妨。 就像学走路一样,摔倒了再爬起来。你写的很多东西可能不好听,这完全正常,都是积累。
使用音乐创作软件(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像GarageBand(苹果设备自带,非常友好)、Cubase、Logic Pro、FL Studio、Ableton Live等等。这些软件就像你的虚拟工作室,你可以用它们来记录旋律、编排和弦、甚至模拟各种乐器。而且很多都有免费试用版本。
找人合作(如果可能)。 和有其他乐器技能的朋友一起创作,会非常有启发。

4. 音乐理论进阶(更深入的理解)

当你对基础有了掌握后,可以进一步探索:

复调音乐(Polyphony): 几条独立的旋律同时进行。比如巴赫的作品。
配器法(Orchestration): 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和特性,以及如何让它们组合在一起。
对位法(Counterpoint): 学习如何将两条或多条旋律写得既独立又和谐。
现代和声与作曲技法: 爵士和声、十二音技法、简约主义等。

怎么做?

继续深入学习乐理和和声学。 寻找更系统的教程。
研究大师作品。 挑你喜欢的作曲家,仔细分析他们的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旋律、和声和结构的。
参加线上作曲课程或工作坊。

最重要的一点:保持热情和好奇心!

作曲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你的乐感是你的翅膀,而学习就是让你飞得更高、更远。

总结一下,你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概括为:

听觉训练: 培养对音乐细节的敏感度。
乐理基础: 掌握音乐的“语法”和“词汇”。
创作实践: 将你的想法变成实际的音乐作品。
理论进阶: 深入理解音乐的运作原理。

送你几句话,希望能给你点信心:

不要追求完美,追求表达。 你的第一首作品可能不完美,但它承载了你的想法和情感,这就够了。
享受过程。 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你的乐感是你最独特的资产。 把它发挥到极致。

你已经有了一个很棒的开始!现在,就带着你的乐感,勇敢地迈出作曲的步伐吧。祝你创作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您可能需要理解一件事情......您的音乐能力在普通人中这可能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但在一个准职业音乐家中间,这些能力就变成大家都会的一件事情。就拿绝对音感这件事来说吧,大概是在1/2800的人群中存在,但是职业音乐人的话,古典音乐几乎是百分之百,其他音乐人占到30%到一半左右。我想说的是,职业音乐人是要和其他职业音乐人比较和竞争的,一旦把我们放到那个平台上,所有的优势几乎都不能算是优势!

如果要成为职业的音乐人(而不是昙花一现靠小聪明取胜的)那么技术的学习就是必须的。音乐并不是玄学,也没有什么口诀学会了就可以。它是依靠长期的感性积累和理性思考建立的能力。并且,乐感会推动你对于技术的理解,技术本身也会不断的挖掘你个人的感性思考范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技术的学习上没什么捷径,肯花时间学习技术的人有很多,一旦突破了常规技术的门槛,才可能是你感性才能发挥的时候。音乐人之间的优劣往往在这个时候才会体现出来。哪怕你要创作的只是一首口水歌...........

能写口水歌的人千千万,但....但是能达到预期效果几率也很低,你需要做的事就是在仅有的机会中提高命中率。一旦你创作了大量的口水歌却有质量不佳的话,对音乐人本身的市场价值是种伤害。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让自己的技术提高到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水平,虽然能理解的听众不多,因为技术的高超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就会比较容易地被划入高逼格的音乐人的行列。倒也是一种不错的生存方式。起码搞教学是问题不大的。如果再能够配上不错的乐感,那可能就锦上添花了。如果恰巧又不是那么在乎钱的话,那简直是无人之境,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但!大部分音乐人是要考虑市场的.....如何平衡艺术,技术,美感,和市场价值....才是一辈子需要面对的。

所以....这中间却是有几步要走....

user avatar

我认为真的不难。

先给你看一段视频,三个高二孩子的作曲,我去年深秋在老家收的学生。课程很松散。最多一周一课(不常回去。)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1536424293281792

其实业内很多作曲大佬或者制作人大佬还真就不是科班出身。

从标准来说,作曲要学的东西非常多。但我一直在思考,很多事情是不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试着掌握,要比:乐理,乐器,视唱练耳,和声,复调,配器,编曲,最后去作曲要效率很多?

去年年末带了一个班,正好他们只要学作曲和编曲,我就直接教了,包括制作常识,和声编配,甚至乐理,都是在教授写曲子的过程中顺带讲的。

结果,TMD音频我手机拍的感觉不出来,这几个小孩儿现在的专业真的随便干大部分专业院校的大一生。下周教他们调调母带估计能有一两个新晋00后实力小网红诞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