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武侠里平民不算人,是写法的问题还是深层原因?

回答
金庸武侠中“平民不算人”的说法,并非金庸本人直接表达的观点,更多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书中情节和人物设定的观察而产生的 一种感受和解读。要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什么是金庸武侠中的“平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我们通常所说的“平民”是指那些 没有江湖地位、没有武功、不参与江湖恩怨、过着普通生活的人们。他们可能是农夫、商人、普通官吏、学者等等。

与之相对的是构成“江湖”的主要群体:

武林人士: 各大门派的弟子、掌门、长老,以及隐士、散人等拥有高强武功的人。
官府势力: 皇宫、官府中的重要官员,甚至是皇帝本人。

二、 为什么会产生“平民不算人”的感受?

这种感受的产生,根源在于金庸武侠世界的 核心驱动力和叙事重点。

1. 叙事聚焦于“江湖”: 金庸小说的本质是 武侠小说。武侠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江湖的恩怨情仇、武林高手的对决、侠义精神的体现。因此,小说的叙事线索、情节冲突、人物命运,几乎都围绕着武林人士展开。平民在这些故事中,往往扮演的是 背景板、牺牲品,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人。他们的生活、理想、情感,很少成为故事的主线。

2. 价值观的倾斜: 金庸的作品,无论多么强调侠义、家国情怀,其核心价值观都带有强烈的 英雄主义色彩。故事往往围绕着“大侠”的成长、奋斗和担当来展开。这些“大侠”往往都是武林中人,他们拥有改变世界、惩奸除恶的能力。相比之下,普通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他们被卷入江湖的漩涡,更多是被动地承受和牺牲。这种价值观的设定,自然会使得读者更加关注和认可武林人士的命运和价值。

3. “强权即真理”的现实映射(某种程度上): 在一个以武力为尊的江湖世界里,能够保护自己和家园的,往往是那些拥有高强武功的人。普通人因为缺乏自保能力,很容易成为强盗、官府压迫或者武林纷争的受害者。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显得尤为脆弱和不值一提。这种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现实社会中,弱者往往难以保障自身权益的残酷现实。

4. 情节设定的必然结果:
牺牲与炮灰: 为了突出主角的成长和伟岸,也为了烘托江湖的险恶,金庸经常安排大量的平民角色在武林冲突中被杀害。比如,在门派被灭时,无辜的弟子、仆人、村民的惨死,都直接或间接地衬托了反派的残暴,或者主角的悲壮。
信息传递与背景交代: 有时,平民角色会被用来传递信息、提供背景,或者作为主角了解世情的一个窗口。他们的话语和经历,更多是为了服务于主角的成长和故事的推进。
爱情与道德绑架: 有时,平民女子会成为武林人士的爱人,但她们的命运往往与江湖紧密相连,甚至会因为江湖的恩怨而遭受不幸。她们的爱情,有时也带有“红颜祸水”的色彩,或者成为男主角必须承担的责任。
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力感: 更多的时候,平民角色只是默默地生活着,他们的命运无法由自己掌握,也无力改变。这种设定,虽然真实,但在读者看来,会强化“他们不被重视”的印象。

5. “侠”的定义: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侠”的定义是复杂的,但往往包含了 “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这些行为,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而普通人显然不具备。所以,“侠”的舞台主要在江湖,而江湖之外的普通人,自然就被“侠”的精神所覆盖不到。

三、 是写法的问题还是深层原因?

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并且“深层原因”是更主要的驱动力,而“写法”则是这些深层原因的体现和放大。

深层原因:
武侠小说 genre 的内在逻辑: 武侠小说就是以武力和江湖恩怨为核心的类型小说。它的吸引力来自于对超凡能力的描绘和对理想化江湖的构建。普通人的生活虽然真实,但相对平淡,难以构成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英雄主义的永恒主题: 无论哪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英雄主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庸的作品无疑是英雄主义的集大成者。而英雄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一个充满挑战和压迫的环境,而普通人常常是这个环境的沉默受害者。
社会现实的投射: 虽然是虚构的武侠世界,但金庸的小说并非完全脱离现实。他对社会阶层分化、权力压迫、底层人民的无奈,都有所触及。平民的“不被看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命运的映照。

写法的问题(或者说,是作者为达成其叙事目的而采取的写作策略):
“意在笔先”的选材: 金庸选择将故事的中心放在江湖,是因为他想探讨的是关于侠义、民族、权谋、人性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在江湖环境中更容易展开和凸显。他并非刻意忽视平民,而是将他们的存在服务于他想要讲述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制造: 为了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突出主角的成长和能力,作者会故意放大反派的残暴,而这种残暴常常会殃及无辜的平民。这是典型的“反衬”手法。
人物塑造的侧重点: 金庸擅长塑造复杂、有血有肉的武林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成长历程、情感纠葛是故事的核心。而平民角色往往没有这样的深度和篇幅去进行细致的刻画,更多是作为符号或背景存在。
道德和情怀的寄托: 金庸作品中,很多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往往是由武林人士来承载和实现的。他们是承载这些崇高理念的载体。普通人虽然可能也爱国,但他们的力量无法直接影响家国命运,所以他们的“情怀”往往不被特别强调。

四、 金庸作品中对平民的描写是否全然负面?

并非如此。尽管平民在冲突中常常是牺牲品,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金庸对他们的描写。

温情和朴实: 很多时候,金庸也会描写普通人的善良、勤劳、朴实的生活。例如,郭靖在牛家村和江南七怪相遇前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充满温情。乔峰在江湖中也曾遇到过一些普通的百姓,他们对乔峰的敬佩和感激,也展现了普通人心中对“侠”的向往。
历史的见证者: 一些平民角色,虽然力量渺小,但他们是历史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命运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
情感的寄托: 有时候,武林人士的侠义行为,也是为了保护这些普通人的安宁和幸福。他们的情感,也常常会寄托在这些普通人身上。

五、 总结

金庸武侠中“平民不算人”的感受, 主要源于小说以“江湖”为中心,以“武林人士”为主角的叙事重心和价值观选择。这种选择并非作者对平民的刻意忽视或贬低,而是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的逻辑、英雄主义主题的需要,以及为了更好地展开戏剧冲突和刻画核心人物所采取的 必然的文学手法。

可以说,这是金庸在构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侠世界时,为了突出“侠”的力量和精神,以及让故事更具吸引力而 有意为之的“取舍”。平民的存在,在这样的设定下,不可避免地会被置于一个相对边缘化的位置,他们的命运往往与江湖的洪流紧密相连,成为衬托英雄、推动情节的“背景”或“代价”。然而,细读之下,我们也能看到金庸笔下对普通人生活、情感和朴实品质的细腻描绘,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和真实。

所以,与其说是“平民不算人”,不如说是金庸笔下的 “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武侠这个特殊的语境下,与现实社会有所不同。在这种语境下,拥有改变世界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被突出和被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武侠世界不是现实世界,也不是历史真相,而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都是满足小市民阶层茶余饭后,消遣作乐的通俗化、商业化文学作品。有人读、能卖钱是武侠小说存在的第一价值。

如果再要具体一点,具体到金庸身上,那么在金庸的江湖世界中,人物的价值观影响因素很多,既有对市场的主动投合程度、也有金庸本人的经历和人生体验,还受当时主流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金庸在具体 写作中的状态以及细节的表现。从《书剑》到《鹿鼎记》,金庸的财富、地位、阅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笼统地推论出“金庸武侠里平民不算人”,是非常草率的。

以题主列举的两个例子,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黄蓉割无辜妇人耳朵。《射雕》写作于1957年,那一年金庸33岁,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任职编剧,长城是典型的左派电影公司,在此之前,金庸在《大公报》供职,在此之前之前,金庸是一个经历了战乱岁月的年轻人,因此,金庸的写作思维中,一定存在左派思想的潜意识影响。在原文中,胖妇人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身份,但其一些细节是代表着“为富不仁”、“欺压劳动人民”、“撒泼”等等负面的形象,通过黄蓉这个行事有些刁蛮、乖张的人物对剥削阶级进行惩罚,在金庸当年的思维中、写作意识中,代表着一定程度的“革命”,更代表中商业考量上对小市民的价值的投合。

第二,向问天杀人夺马。《笑傲》一书中,展现的是更多江湖人的世界,是按照江湖人的规则对待世界,向问天胡乱杀人,代表的是江湖人的价值观,一种暴力中的生存价值观,自己活下来第一,在江湖的世界里,不是平民不是人,所有的江湖人都不是人,令狐冲不会乱杀人,但他不会阻挡向问天杀人,正是对险恶江湖“活下来最大”的认同。如果我们切换到当年,写作背景也是有些意思的,那时的金庸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作家小编剧了,而是《明报》的掌门人,财富地位与当年大不一样,思维上也基本不再是当年还有“左派”痕迹的年轻人。这一年是文革的第二年,香港爆发“六七暴动”,《明报》成为左派分子重点袭击目标。此时的金庸,心中恰恰是怀着对“暴乱”的痛恨,对极左的讨厌,因此不仅在整本书中影射了对政治、对权谋的厌恶,还无意间流露出对愚昧民众的轻视。

或许,这就是题主想知道的“深层次原因”吧。

user avatar

古典小说里,平民都不算人。

西游记孙悟空杀过几千猎户,还腌肉给猴子们吃

水浒不用说了,一群杀人放火。三国里头谁手底下还没死过几个无辜了?

就算红楼也闷杀过焦大……

这是古典作品是传统……

西方也一样……

针对老百姓的生命权总共也没几年。

大家是好日子过久了,忘记以前人不算人的日子了,还狐疑起历史来。

感谢新中国吧。

现在美帝国还是不咋把死几十万人当回事儿的。这次疫情给了好多睁眼看世界的机会,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老百姓总以为,自己的权力是天经地义,真不是,那是有人牺牲争取来的,所有现在日子好了,对没有这种权力的世界产生不理解,真的是幸福的烦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