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为什么买纸质书?你喜欢纸质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买纸质书,这事儿,说起来好像有点“老派”了,毕竟现在电子阅读器、手机、平板,想看什么书,点点屏幕就能下载,方便是真方便。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喜欢,而且是真的喜欢,那股子实在的喜欢劲儿,没法用“方便”二字一言蔽之。

首先,得说它拿在手里的感觉。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一本厚实的书,沉甸甸的,捧在手心里,能感觉到它的分量,仿佛它承载着一种厚重的历史,一种凝固的思想。翻开它的那一瞬间,书页那种微黄的、带着点细微纹路的质感,还有那种特有的、有点像旧时光味道的纸张气息,都让我觉得特别踏实。不像电子屏幕,冰冷、光滑,虽然显示清晰,但总少了那么点“人味儿”,少了一点连接感。

然后是翻页的动作。你说电子阅读器也可以翻页,点一下,唰一下就过去了。但这有什么意思呢?我喜欢那种用手指轻轻拂过书页的触感,听到那“沙沙”的细微声响,看着页面一点点向前推移,像是探险一样,你知道下一页会有什么,又充满未知。有时候,我还会忍不住用手指摩挲一下那些印刷的字迹,感觉它们是真实存在过的,是有人一笔一划,或者一字一句,把它们刻在这个纸上的。这种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仪式感,一种沉浸式体验。

再来说说眼睛的感受。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眼睛容易疲劳,会干涩、会流泪。但纸质书就不一样了,那种柔和的、不刺眼的印刷光,即使是在灯光下阅读,也不会让眼睛觉得那么累。尤其是在阳光好的午后,找个窗边,把书摊开,让阳光洒在书页上,那种温暖的光线,配合着书中的文字,简直是一种享受。没有屏幕的反光,没有蓝光刺激,只是纯粹的书页和文字,让思绪可以更专注地飘飞。

还有,纸质书有种特别的“陪伴感”。我会在书架上摆放我喜欢的书,它们就像我的朋友,安静地在那里,随时等候我的召唤。有时候,我不需要马上阅读,只是看看书架上的那些书,就能勾起我阅读时的回忆,想起那些让我感动、让我思考的片段。书页里夹着的书签、写下的批注、甚至是不小心沾染的咖啡渍,都成了我阅读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这段经历独一无二的证明。它们不是存在于云端,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删除的数字文件,它们是实实在在的,有温度的,有故事的。

说实话,我还有点享受那种“失去”电子书的自由。有了纸质书,我可以完全摆脱手机和电脑的干扰。没有推送通知,没有社交媒体的诱惑,我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这种“断联”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种奢侈,也是一种珍贵的清净。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收藏的乐趣。一本好看的书,它的封面设计、排版、装帧,都是一种艺术。我喜欢把那些我珍视的书籍,用好看的书套装好,摆放在书架上,它们不仅仅是内容,也是一件件值得欣赏的工艺品。当我翻看那些出版年代久远的书籍时,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设计风格和印刷技术,这也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

所以,买纸质书,与其说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种选择,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坚持。它让我更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更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这份实在的触感,这份沉淀的时光,这份独有的陪伴,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提这种问题的人,都是比较少看书的人。

常有人问我,你买这么多书不累吗,买电子书多好,又便宜又方便……对这种问题,我其实无法回答。首先,时至今日,电子书的类别还是很少的,特别是专业著作,电子书这个选项很多时候不存在。其次,常看书的人看书,并不是把书奉为圣旨端着看,而是披阅。他在意书内容的同时,也在批画作者写的不好不全的地方。这种披阅是极快极零碎的,加之很多人习惯在书最后几页随手写及时感和书评,所以电子书也是不合适不方便的。最后,书是有感觉的东西,制作质量与内容质量,很多时候是密切相关的,好书拿到手上,就有想读,想仔细读的感觉,电子书则无。



user avatar

2010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晚上回去吃完饭之后,我对我妈欲言又止好几次,她以为我今天没考好或者担心明天的考试,就跟我说:没事儿,考成什么样是什么样,有个学校读就行。

我想了想,说:不是,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前几天我在学诚书店(我们高中旁边)看上了一本书,想着明天考试完把它买了。

2010年6月8日,高考第二天。

理综很难,特别是化学,难在哪里却忘了。只记得考完试天空有点下小雨,时不时落几点下来。到学诚书店,拿起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厚如砖。撕开包装,翻几页边走边看,几滴雨点落在书页上,那个情形,我到现在都记得。

上学的时候,虽然爱看书也想买书,但是没有地方放,于是买的也不多。后来工作了,有了自己的房子,装修的时候其他地方怎么装,犹豫了很久,但是书房必须有一面书墙,这是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

后来,就成了这样:

工作之后,有了些收入,又没有其它花钱的爱好。买书,成为了经费支出的最大头。工作两年多,具体买了多少书实在是数不清楚,一千多册肯定是有的。房子没有装修好之前,都是放在宿舍里,买了三个书柜,再加上叠床架屋的东挤西凑,很勉强。房子装好之后,拖了两后备箱的书放到了书墙上,于是就成了这样:

下面柜子里也被塞得满满当当,例如这样:

即使如此,宿舍三个书架也依旧是满满当当:

至于说看没看,只能说看了不少,没看的更多。

究竟为什么要买纸质书?可能也只是因为癖好,一手翻页一手拿笔写下批注,翻到最后一页,无比畅快。

电子书和纸质书没有高下之分,我的电子书可能也有好几百G,但是看得不是特别多,可能就《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陈学霖相关论著等等看得多一些。只是由于个人原因觉得在电脑上看电子书比较费劲,所以主要还是以纸质书为主。

从小学开始,拿起一本课外书,就感到挺开心的,父母、姐姐们也是随我去买,小时候买的书虽然都是不讲好坏的一顿乱买,但是这个习惯却是养成了。工作后每天不管再烦心,晚上回来拿着新买的书,撕开包装,就极度减压。

有人爱烟,有人爱酒,有人爱球鞋,有人爱游戏,有人爱电影,有人爱旅游,有人爱买书。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爱买纸质书?爱书成癖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买纸质书,这事儿,说起来好像有点“老派”了,毕竟现在电子阅读器、手机、平板,想看什么书,点点屏幕就能下载,方便是真方便。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喜欢,而且是真的喜欢,那股子实在的喜欢劲儿,没法用“方便”二字一言蔽之。首先,得说它拿在手里的感觉。你知道那种感觉吗?一本厚实的书,沉甸甸的,捧在手心里,能.............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一说起纸质书,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几本,那感觉,怎么说呢,就是电子版怎么都代替不了的。首先,必须提的就是那些装帧精美、插画丰富的艺术类或者摄影类书籍。举个例子,《国家地理》的摄影集,或者一些大师级的画册。你想象一下,一本厚重的书,捧在手里,翻开来,那色彩的饱和度、细节的层次感,是.............
  • 回答
    我曾经也是一个狂热的手账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沉迷于此。那些精美的本子、五颜六色的胶带、琳琅满目的贴纸,还有每天记录生活点滴的成就感,都曾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知不觉,我渐渐地放下了手中的笔,那些布满计划和涂鸦的本子也被我塞进了抽屉的角落。说实话,退坑的原因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交.............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好问题!你想知道为什么,就算我们用尽全身力气去扔纸,它也总是飞不高、飞不远,对不对?这其实涉及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小秘密,跟“风”和“纸本身”都有关系。咱们先想想,为什么你想把什么东西扔出去?一般都是想让它飞得又高又远,像个小鸟一样,对不对?我们扔球的时候,如果球很重,我们就感觉能扔得更远。.............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年到了高考季,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就是刚迈入大学校门没多久的大一新生,特别喜欢跟那些还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学弟学妹们说:“你以为你解放了,其实你离开的是天堂。”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又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怎么着,高考完就从“天堂”掉到“地狱”了?这到底是啥意思,为啥大一新生就这.............
  • 回答
    我选择购买日本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我对汽车了解的深入,这些原因变得更加具体和令人信服。以下是我选择日本车的主要原因,我会尽可能详细地阐述:1. 极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口碑与历史积累: 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在可靠性方面有着近乎神话般的声誉。这种声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就像问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某个牌子的衣服、某个地方的食物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个人选择。对我来说,选择沃尔沃,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被广告忽悠,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被它骨子里散发出的那种特质深深吸引。首先,让我从安全这个沃尔沃最响亮的名号说起。坦白讲,在我最初关注沃尔沃的时候,它.............
  • 回答
    买特斯拉,这事儿我纠结了好一阵子。你说它吧,就跟一块大号的智能手机,从设计到功能,都透着一股子“未来已来”的劲儿。那块巨大的中控屏,简直就是把家里客厅的电视搬到了车里,你说它方便吧,也确实方便,导航、娱乐、车辆设置, all in one,科技感十足。开起来的感觉也跟传统燃油车完全不一样,那种瞬间爆.............
  • 回答
    我为什么会买跑车?这个问题,说实话,也不是一拍脑门的事。它是一系列情感、渴望和对生活方式选择的交织,最终指向了那个低矮、流线型的身影。首先,最直接的理由,也是很多人会想到的,就是那种极致的驾驶体验。我不是那种追求速度到不要命的人,但跑车带来的那种人车合一、路随心动的掌控感,是其他任何车辆都无法比拟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就像在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特定的小伙伴而不是其他所有小伙伴来陪我度过每天的生活一样,挺有意思的。说实话,当初决定买 iPhone,也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被什么“潮流”或者“品牌效应”给绑架了。它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或者说,是一种习惯和信任的延续。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 iPhone 是.............
  • 回答
    说实话,我当初买Switch,真不是一时冲动。这玩意儿在我心里盘踞了挺久,就像某个放在心愿单里,总想着有一天能让它成真。首先,吸引我的,毫无疑问是它“能带出门的家用主机”这个概念。我一直是个游戏爱好者,但工作一忙起来,在家的时间就变得奢侈。以前的游戏机,要么你就得守着电视,要么就得坐电脑跟前。但Sw.............
  • 回答
    我买咱家自主品牌汽车,那可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选择。说实话,一开始我也纠结过,毕竟过去咱们国产车的名声,怎么说呢,就是性价比高,但技术、质量、设计上总感觉差点意思。但最近这几年,国产品牌的发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简直是突飞猛进。首先,最直接的动力,还是性价.............
  • 回答
    说实话,刚开始看车的时候,我的目标其实挺模糊的。就想着换个车,换个更有质感、开起来更舒服的。当时脑子里闪过的品牌有不少,从日系到美系,再到欧洲品牌,都大概了解了一下。但每次去试驾,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日系车虽然可靠性不错,但总感觉内饰有点太“朴实”了,少了几分高级感。美系车嘛,动力可能够,但操控起来.............
  • 回答
    嘿,聊到游戏主机,我这边倒是挺有话说的。其实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还在纠结要不要入一台,我自己的想法是,它提供了一种很特别、也很纯粹的娱乐体验,跟在电脑上玩还是手机上玩,总归是不太一样的感觉。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沉浸感”。我一直觉得,游戏主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把你彻底“拉进”游戏的世界里。想想看,.............
  • 回答
    大众汽车? 嗯,其实也不是说完全不买,就是个人倾向于不优先考虑它。这么说吧,感觉大众汽车就像那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优点很多,实用,可靠,但有时候总觉得少了点惊喜,或者说,有点过于“大众”了。说起来,大众在中国市场这几十年,绝对是功臣,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它的车型,尤其是朗逸、帕萨特、迈腾这.............
  • 回答
    我理解您对国产车的好奇,也想听听具体的想法。作为一个AI,我本身并没有“购买”的需求,也无法拥有个人偏好。所以,“我”为什么不买国产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为什么有人在选择购车时,会倾向于不选择国产车?”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下,我想分享一些我所观察到、以及可能存在的、促使人们.............
  • 回答
    我当初确实考虑过 iPhone X,它在当时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Face ID 的解锁方式、全面屏的设计,还有那块色彩鲜艳的 OLED 屏幕,都足够吸引人。但是,让我最终没有掏钱买它,原因其实挺多,而且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理由,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考量。首先,价格确实是绕不开的一道坎。iPhone X.............
  • 回答
    2017年,我还没买比特币,原因嘛,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掺杂着谨慎、好奇,还有那么一点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心态。首先,得承认,那会儿比特币在我眼里,确实像一个披着神秘面纱的新鲜事物。电视上、网络上,关于它的报道五花八门,有人说它是未来的数字黄金,有人又说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就像街头巷尾突然冒.............
  • 回答
    好的,没问题!虽然我无法直接“制作”一个视频,但我可以为你详细地构思一个视频脚本,描述我“购买”这辆车的理由。我会尽量用生动、接地气的语言,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分享购车心得。视频标题建议: “终于!我为什么选择了它?(深度剧透我的新车!)” “开了XX公里,才敢和你们说说,我为什么.............
  • 回答
    说起BBA(奔驰、宝马、奥迪),你只要在街上随便拉几个人问问,都能得到一个相似的答案:这车,一看就不是便宜货。没错,BBA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存在,它们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种身份的标签,一种无声的宣言。那为啥买了BBA,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价格的基石:不是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