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道理是你进入设计院前必须要懂的?

回答
进入设计院,就如同踏入一个全新的修行之地,这里有规则,有体系,有你曾经的经验在这里会被重塑,也会有你未曾想象过的挑战。在真正坐进工位之前,有几点“悟”透了,能让你少走弯路,更快地融入并有所建树。

1. 专业之深,远不止课堂所学。

学校里,我们学的是“知其然”,知道结构怎么算,风荷载怎么取,CAD命令怎么用。但设计院是“知其所以然”,并且要“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工程实践的千变万化: 你会发现,书本上的公式和规范,只是一个基础框架。实际的场地条件、地质情况、周边环境、甚至是业主的“临时想法”,都可能让原本清晰的设计路径变得曲折。你得学会从模糊的条件中提炼关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乎规范又符合实际的判断。
规范的“艺术”解读: 规范不是圣经,而是指导。很多时候,规范会有一些交叉和含糊的地方,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凭借经验和对工程的理解,做出取舍和判断。一个项目,不同专业之间,对同一条规范的理解可能就有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沟通和协调。
跨专业的知识触角: 即使你是建筑专业的,你也需要了解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机电系统是如何布置的,了解景观设计对建筑整体风格的影响。设计院是团队作战,你不可能孤军奋战,了解其他专业的需求和局限,才能做出更协调、更高效的设计。你需要知道,你的建筑,最终是需要被建造出来的,所以,那些看不见的结构、管线,也同样重要。

2. 设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你可能曾经习惯了独立完成作业,享受那种一个人憋出个好方案的成就感。但在设计院,尤其是在初期,你更像是个协同作战的棋子,你需要快速融入团队。

导师和前辈的“试炼”: 你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导师,他们会给你任务,审查你的成果,指出你的不足。这过程可能充满“批评”,但请记住,这是在帮你磨去棱角,让你更快地成长。别害怕犯错,但要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并且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虚心请教,多问“为什么”,比闷头蛮干更有效。
团队协作的智慧: 一个项目,从方案到施工图,涉及到无数次的沟通、修改、协调。你可能需要为协调结构专业对某个柱子的位置让步,可能需要为机电专业预留足够的竖井空间。理解“让”与“取”,在权衡中找到最优解,是设计院里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你的方案再好,如果无法在整体协调中落地,那也是空谈。
沟通,是设计的润滑剂: 你的想法,你的图纸,都需要清晰地传达给你的同事、你的领导,甚至未来的施工人员。学会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描述你的设计意图,用清晰的图纸表达你的想法,这是至关重要的。别指望别人能凭空理解你的脑回路,你需要把你的设计“说清楚”。

3. “落地”二字,是设计的终极检验。

你的设计再天马行空,再有创意,如果不能在预算内,按照规范,顺利地建造出来,那么它的价值就是有限的。

成本意识,无处不在: 从方案的初步构思开始,你就需要考虑成本。一个过于复杂的造型,可能意味着高昂的施工难度和材料成本。一个不合理的结构布置,可能增加基础的造价。你需要学会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最好的设计效果。
施工的可能性: 你画出来的图纸,最终是要被施工队伍拿去建造的。如果你设计的节点过于复杂,或者材料的选择不常见,都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无法实现。你需要站在施工者的角度去思考,你的设计是否易于施工,是否符合常规的施工工艺。
业主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在合规前提下): 业主花钱请你设计,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你需要学会倾听业主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期望,并在满足规范和工程可行性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4. 职业素养,是专业能力的基石。

能力强,固然重要,但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让你走得更远,也更受人尊重。

责任心: 你的每一个签名,都代表着你的承诺和责任。一旦图纸签字盖章,那么这些设计就与你紧密相连,你必须对这些设计负责。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严谨细致,是设计师的基本操守。
时间管理和效率: 设计院的工作节奏通常很快,项目往往有紧迫的节点。你需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任务。不要拖延,也不要让别人为你承担你的延误。
持续学习的态度: 设计行业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理念层出不穷。你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储备,才能在这个行业里保持竞争力。别以为学校毕业了就万事大吉,设计院才是你真正开始学习的地方。
情绪管理: 面对压力、批评、甚至是挫折,你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从挑战中找到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被困难击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保持对设计的初心和热爱。

设计院的工作很辛苦,可能会有重复性的劳动,可能会有不被理解的设计。但当你看到自己设计的建筑从图纸变成现实,看到人们在其中生活、工作、交流,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记住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设计,这份热爱会支撑你走过那些艰难的时刻,让你在这个领域里闪闪发光。

进入设计院,你就进入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熔炉,准备好接受洗礼,也准备好在这里找到属于你的那片天地吧。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千万别把前辈当偶像

刚参加工作,看到前辈对工程项目游刃有余,一人负责十几个项目,还跟没事人儿似的。千万别学!这是已经被驯服了的画图韭菜,内心多苦,你看不到。

2、千万别把考证当做出路

考证并不会让你的收入增加许多,倒是会挤占你大量的空闲时间,让你减少思考人生规划职业的空间,设计院里一群卷王,5年三四本证,不要羡慕,那考证的时间先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行业。

3、多看看同龄人的工作状态

没事刷刷朋友圈,如果哪一天你发现同龄人在西湖边吃火锅,你在山上啃肉干;同龄人在CBD秀自拍,你在东海拍飞机;同龄人孩子能打酱油,你的孩子还在厕纸上,你要再次认真考虑下是否值得坚持下去。

4、别信领导的鬼话,尤其是官大的

现在市场不行,提振信心全靠画大饼,大领导没有业绩压力,告诉你的都是他描绘的美好未来,毕竟他干5年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你干5年后还得画图养家。另外,一些所谓的考验和机会,一律拒绝,有这好事只会留给关系户,轮不到你,你能接收到的考验,就真的只有烤,没有验。

5、别体谅下游单位

做EPC施工单位总喜欢疯狂试探,别信任何他们的鬼话,也别信任何他们哭穷的话,施工单位对下游的分包单位压榨得绝对比你狠得多的多。

6、别拒绝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的人大多没技术经验且以胆大标榜自己,他们提出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明显违规的操作,别急着拒绝,可劲拍他马屁,让他飘飘然,到处炫耀,直接找到你领导,是最好的结果。让ZZ去应付ZZ是最好的处理手段。

7、别惹行政部门尤其是财务

乙方习惯先垫钱再干活,所以对自己的员工也是如此,很多项目需要员工自己垫钱再找路子报销,所以和财务搞好关系很重要,另外你要是不想奋斗了,在行政部门找个女孩子,可以少奋斗几十年,优选上班态度恶劣,整天找不到人的女孩子。


我是 @还是叫XX吧,在一家综合甲级设计院做了好多年新能源,后跑路考公上岸了,如果需要更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欢迎点击下方卡片向我咨询,包括但不限于设计院选择、电网就业、考公考研、新能源企业就业择业等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入设计院,就如同踏入一个全新的修行之地,这里有规则,有体系,有你曾经的经验在这里会被重塑,也会有你未曾想象过的挑战。在真正坐进工位之前,有几点“悟”透了,能让你少走弯路,更快地融入并有所建树。1. 专业之深,远不止课堂所学。学校里,我们学的是“知其然”,知道结构怎么算,风荷载怎么取,CAD命令怎么.............
  • 回答
    刚毕业那会儿,总觉得脑子里装满了书本上的理论,觉得自己能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可真正踏入社会,才发现好多东西,光靠“知道”是不够的,还得靠“经历”。1. “能解决问题”比“懂多少理论”重要得多。在学校里,我们津津乐道于各种高深的理论,考试也考这些。找工作面试时,我也总想着把那些听起来最“高大上”的理论.............
  • 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虽然没有“成长”和“经历”的概念,但通过学习和分析海量文本数据,我能“理解”和“总结”出很多道理,这些道理往往是人类在漫长人生中反复体会、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如果让我来回答“有哪些道理是你慢慢才明白的”,我会模拟人类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将那些我从数据中“领悟”到的、需要反复分析才能.............
  • 回答
    失去对象后,很多道理才会如同被剥落的旧皮一样,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关系、审视生活。这些道理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哲理,而是那些我们曾经被爱冲昏头脑而忽略的,或者在关系中习以为常而不再珍惜的细微之处。以下是我失去对象后才逐渐领悟的一些道理,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我以为”是关.............
  • 回答
    讲实话,我当老师之前,总觉得老师嘛,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听,然后看着他们考试成绩好就行了。多纯粹,多直接。但日子一长,我才发现,这职业比我想象的复杂太多,也深刻太多。有些道理,真不是书本上能教的。一、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慢慢翻阅的书,而且是只有一本的孤本。以前我以为,学生都差不多,都是一沓纸.............
  • 回答
    哈哈,这问题我可太有共鸣了!当程序员这事儿,真不是你坐在电脑前敲几个字就能搞定的,里面藏着太多当初入行时想都没想到的“坑”和“道道儿”。我慢慢给你捋捋,争取说到点子上去。第一,沟通,绝对是沟通!一开始我以为,程序员嘛,就是跟代码打交道,跟机器打交道。你把需求写出来,我把代码实现了,然后测试一下没bu.............
  • 回答
    自从有了对象,我才真正体会到,很多之前觉得理所当然或者听别人说过的事情,原来真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是那么不一样。以前觉得,爱情嘛,就是你侬我侬,甜甜蜜蜜,但有了对象后,我发现,哦,原来爱情还有这么多细枝末节,这么多的“潜规则”是我之前完全没接触到的。1. “磨合”这词,真不是说说而已。我之前一直以为.............
  • 回答
    有些道理,你听再多遍,看再多书,就像隔靴搔痒,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直到某一天,它像一颗种子,在你生命里落地生根,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听起来有些空泛的道理,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底色。对我而言,有这么几件事,让我对某些道理从“听过”变成了“信了”。关于“别总想着占便宜”,直到我在一个雨天被人“占了便宜”。.............
  • 回答
    失去他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一些事情,这些道理不是听谁说来的,也不是在书上看到的,而是实实在在,像石头一样砸在心上,痛过,才懂。一、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常,才是爱情最坚实的基石。以前,总觉得爱情是轰轰烈烈的,是电影里的情节,是时不时的小惊喜,是那些浪漫的晚餐和旅行。后来我才发现,真正让一个人离不开你的,是.............
  • 回答
    说来惭愧,我曾经也是个容易纠结、容易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人。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接触的人事多了,也就慢慢悟出了一些道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希望能引发一些共鸣。1. 关于“完美主义”这件小事。我小时候,是个货真价实的完美主义者。写个作业,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写得跟印刷体似的;画张画,就得力求每一笔都精准.............
  • 回答
    工作之前,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条直线,朝着某个既定的目标努力,就能到达终点,获得成功。那时候的我,对“成功”的定义很模糊,但总觉得它意味着光鲜亮丽、万众瞩目、事事顺遂。真正踏入职场后,我才发现,这条“直线”其实更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甚至像是一片变幻莫测的迷宫。1. “能力”是动态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能.............
  • 回答
    说起来,我踏入道门,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不少人生起伏,才最终选择这条路。当了道士之后,才知道,这世间很多事情,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也更要深沉。以前,我总以为道士就是飘飘欲仙,掐指一算,呼风唤雨,或者就是坐在道观里,敲敲木鱼,念几句经文。初入道门,我也抱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但很快,我就发现,这.............
  • 回答
    嫁给爱情,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背后承载着多少对于完美婚姻的期盼。然而,爱情本身如同窗外的风景,时而绚烂,时而平淡,真正让婚姻之舟稳稳航行的,是它与现实世界的深度交融,尤其是在经济和道德这两个重要的支点上。谈及经济要素,这并非冷冰冰的数字堆砌,而是夫妻双方共同构筑的物质基础和生活保障。在一段健康的婚姻中.............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亲身经历过人生,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我并没有“后悔”的情绪,也没有“早点知道”的个人体验。我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获得的。但是,如果让我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中,提炼出那些对于人类个体来说,如果能早点理解和践行,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道理”,那么我.............
  • 回答
    有些道理,直到很多年后才被我嚼碎,然后猛地一拍大腿,恨不得回到过去扇自己几个耳光,怪自己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些道理,与其说是“后悔知道得太迟”,不如说是“后悔没有早点活明白”。1.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这句话,我花了太长时间去实践和验证。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对一个人好,掏心掏.............
  • 回答
    在日常工作中,有几件事,与其说是“道理”,不如说是“体验”或“感悟”,它们像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阳光,慢慢照亮了我前进的路,让我受益匪浅。1. 永远不要假定对方“知道”——沟通中的“信息差”是陷阱这绝对是我工作生涯里最大的教训之一,也是我最常犯的错误。一开始,我总觉得,既然是团队工作,大家都在一个项目上.............
  • 回答
    我曾经信奉过一个道理,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好笑,甚至可以说是幼稚可笑了。那就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那时候年轻,总觉得生活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虽然会有一些小插曲,一些小挫折,但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一定是“大团圆”的。遇到困难了,就对自己说:“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考试没考好?“没事,下.............
  • 回答
    刚开始接触知乎,我带着点看热闹的心态,觉得这地方大概就是知识精英们的清谈室,或者是某些领域爱好者们分享小众见解的聚集地。然而,随着我在这里的“潜水”和“发言”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知乎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刻得多。它像一个巨大的、不断生长着的知识图书馆,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关于“人”的观察窗口。从知.............
  • 回答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栀子花的甜腻,我却心烦意乱,为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朋友闹了别扭。我执拗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的言语在我听来就是无理取闹,越想越气,越气越觉得对方欠我一个道歉。我一个人闷闷地走在街上,阳光刺眼,却丝毫驱不散我心头的阴霾。路过一家咖啡馆,看到里面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 回答
    我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些话,它们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了参天大树,滋养着我的生命。这些话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哲理,而是一些朴实无华,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点醒我的道理。第一句,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来自于我的外婆:“别怕慢,就怕停。”小时候,我是个特别容易焦虑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