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是你真正进入社会才懂得的道理?

回答
刚毕业那会儿,总觉得脑子里装满了书本上的理论,觉得自己能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可真正踏入社会,才发现好多东西,光靠“知道”是不够的,还得靠“经历”。

1. “能解决问题”比“懂多少理论”重要得多。

在学校里,我们津津乐道于各种高深的理论,考试也考这些。找工作面试时,我也总想着把那些听起来最“高大上”的理论搬出来,以为这样就能显得自己有水平。结果呢?大部分时候,面试官问的是:“这个问题你遇到过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或者直接给一个实际场景,让你说该怎么做。

我记得有一次,我应聘一个项目助理的职位。面试官问我,如果项目进度落后了,但预算已经花光了,我该怎么办。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一堆关于风险管理、资源调配的理论,但脱口而出的,却是一些空洞的词汇。面试官的表情告诉我,他想要的不是理论分析,而是具体的方法。

后来我才明白,公司需要的是能把事情做成的人,不是理论家。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法,比那些复杂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管用得多。更关键的是,你要有那种“不怕把事情搞砸,但要从里面学到东西”的韧劲。

2. 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说得有多好,而是你有没有“说出来”。

在学校,大家习惯了用文字、用PPT来表达。我那时候也觉得,写得越详细、越有逻辑,越能打动人。所以,我常常花大量时间打磨报告、邮件,力求完美。

工作后发现,很多时候,你花了几个小时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不如别人几分钟口头沟通的效果好。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决策或者推动事情的时候,邮件往来、层层审批,很容易把事情拖慢。

我以前觉得,打断别人说话很不礼貌。但后来我发现,在会议上,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即使不完美,也要及时举手说出来。别怕说错,也别怕别人的否定。有时候,你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反而能激发别人的灵感,或者让大家意识到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有一次,我们团队在讨论一个新产品的功能。我有一个点子,但总觉得不够完善,没有说。结果那个会开完,那个问题一直没被解决,直到后来另一个同事偶然提到了一个类似的,才把我的思路激活。事后我真的挺后悔的,早知道就应该当时就说出来,哪怕被大家质疑,也比让事情卡在那儿好。

3. “有人脉”不是功利性的,而是“有人脉”才能“有帮助”。

大学里,我们可能会觉得,同学之间就应该是纯粹的友谊,不应该掺杂利益。这种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互相利用上。

但社会不是学校,这里有更复杂的利益链条和协作关系。我以前不太喜欢主动去认识新的人,觉得那样很“套近乎”,或者有目的性。我更倾向于和自己合得来的、相处舒服的人交往。

毕业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你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你需要别人的经验、资源,甚至只是一个能给你提供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建议。

我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怎么也解决不了。我当时很憋屈,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后来,一位在隔壁部门工作的师兄,他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随口给我指点了几句,我就豁然开朗了。这让我觉得,原来“人脉”不是为了“求别人”,而是你积累了能够“帮助别人”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别人能够“帮助你”的可能性。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交流,有时候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4. “拒绝”比“接受”更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刚开始工作,我总是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怕别人觉得我不够积极,所以别人交代的任务,我几乎来者不拒。即使我手头上已经堆满了工作,别人再丢过来一个,我也只会咬牙接着,然后加班加点地去做。

结果就是,我常常把自己弄得很疲惫,而且因为同时做太多事情,很多事情的质量都受到了影响。而且,我也失去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非常紧急的任务,但我当时已经有一个同样紧急的任务在身,而且我需要加班才能完成。我当时硬着头皮接了,结果两个任务都做得不好,还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状态。事后,我的领导和我谈话,告诉我,作为团队的一员,你应该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现有工作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和领导沟通,说明你的情况,寻求支持或者调整优先级。

学会拒绝,并不是说你变得懒惰或者不负责任,而是你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更懂得如何优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并且做得更好。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团队负责的表现。

5. 职场上,情绪管理是基本功,而不是附加技能。

我以前总觉得,只要工作能力强,就算有时候有点小脾气,或者因为一些事情情绪波动比较大,也无伤大雅。毕竟,“情绪稳定”听起来不像“技术能力”那么重要。

但真正进入社会,我才发现,很多时候,你与人交往的顺畅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情绪管理能力。职场上的沟通,很多时候是在压力之下进行的,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说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话,或者做出一些让别人难堪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因为一个项目细节出现了分歧,我当时觉得他是故意刁难,情绪一下就上来了,语气也变得很冲。结果那个同事很不高兴,之后也不太愿意和我合作了,整个项目进度也受到了影响。事后我才意识到,即使我当时的观点是对的,但如果我能更平静地沟通,或者寻求第三方的协调,结果可能会好很多。

现在我才明白,情绪管理不是“软实力”,而是真正的“硬功夫”。它能帮助你保持清晰的头脑,做出理性的判断,更有效地与人协作,从而在职场上走得更远,也更愉快。

这些道理,听起来似乎都很朴素,甚至有些“显而易见”。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体会到它们的分量。社会这本大书,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厚重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1年毕业踏入社会一个月左右就滚回学校了,后来复习考研,失败,三战考研考过了,开学前做了半年销售,那个时候算是真正开始踏入社会,而后创业做事至今,见识了人心鬼蜮,也踏过遍布荆棘。

思量许久,分享给大家,一些浅见:


1.一切社会活动基于价值互换。

通俗来讲,就是你能给别人什么,别人能给你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免费体验,低价旅游,去了你就知道了。

高端点,就是谈生意,知道为什么谈生意一定要见面么?因为大家都不确定自己的资源能换对方多少资源,大家都不傻,都想多拿点,少付出一点,线上没有关系接洽,谈到核心点很容易崩。

所以说要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而很多做生意容易被骗就是没有把握过价值互换这个过程,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幸运地遇到了馅饼,结果是个坑。

当面对一个你能提供的远远少于你将得到的情况,你就得想想了,想想对面这个人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真能意识到这点,很多单纯小姑娘也不至于被骗色。


2.要知道别人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能给什么

这个是价值互换的展开,我说一个面试的例子吧。

在我当初面东风本田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极度内向自卑的人,面试紧张的一批,口才也很差,和我同去的是我们的大班长,我心想,他能力这么强,组织活动啊学生会啊什么的我去可就凉了。

于是我就开始想,企业招助理工程师要的真是这些么?技术岗的话,关键不应该是技术么?

我也不是很确定,毕竟我大学玩了四年,还是个拿不出手的货,拿不出手的程度就是面试兼职我从来没被选中过,因为紧张,自卑,不自信。

但是我能说的我能给的,也就只有技术了。

那天康哥先进去面试的,看到他侃侃而谈的样子,我觉得我要凉了。

后来我进去后,还是紧张的一批,说话都结巴,面试官一个劲儿让我放松。

大概几分钟,我只记住两句核心对话就是:冲压能做么?我说能。焊接能做么,我也说能。

所以他们选了我,而没有选康哥。

我后来想明白了,企业招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我们学校的,招技术岗,反而不会喜欢那些其他能力过于强略露锋芒的,他们要的是踏实一点的,而我的羞涩正迎合了他们这点。

所以,知道别人想要什么,你才能调整你自己,决定把哪一面展示给对方。

再举一个例子。



这个好像挺多学校都有哈。

我去看了一眼就看到了本质,本质不在锻炼营销能力,而是让报名的每个人卖水卖饮料给身边同学,画一个第一名拿奖的大饼,让无数学生提供免费劳动力,并且大量帮他们销售饮料和矿泉水,而这销售部分,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Ok可能你会说,我也锻炼了能力了呀。

锻炼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你完全可以在赚到钱的情况下,也锻炼能力。

再者,你知不知道这件事的本质,很重要,你能看清他们不是一堆真的要帮学生的人,你就不必心怀感恩。至于那些营销创意,全被底价奖金采买了,这波稳赚不赔。

还是那句话,能不能看透本质这件事很重要。

恕我直言,当初身边的同学都自信满满地要去锻炼营销能力,跃跃欲试到最后买了几箱快过期的饮料回寝室,我才知道,他们是真看不透这本质啊。


3.赚钱的过程就是他人付费采买你所提供价值的过程

价值的意思通俗来讲就是:你会干嘛,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除了体制内,基本上赚多少钱就大概多大本事,当然给外企打工可能要打一些折扣,相比自己创业,毕竟要给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的嘛。

其实基本上,在外企能做到什么位置,自己做事大概就能到什么水平,反之亦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打工或者做事的过程,就是他人付费采买你提供价值的过程。

所以想想你能提供什么价值再去面试。

比如这两天我招聘声音好听的女生做电话客服,很多学生就很萌新,加微信不备注来意,我让语音自我介绍一下,就来一句“我叫xx,今年xx岁,来自xx”。

拜托我没从这个自我介绍里获得一丝有用的信息,我对你的年龄姓名来自哪里一点都不在意,我在乎的是你会干嘛。

我这里兼职还好,就怕你去面试正规企业也自嗨啊,面试其实很简单,说清楚你的技能,能解决的问题。

Ps:所有企业通用技能加分项-ppt制作,视频剪辑,好的文笔,一个特长最好是羽毛球因为领导都玩这个

因为企业招聘分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这些人,但是又不能特意去招聘专职做这些的人,所以这些技能周边,面试时候加分很大,甚至能占40%。


4.做人低调,做事不能低调

儒家的中庸思想,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

如果你是一个底层,想被人看到,你只能在人群中,踩着同胞的身体,崭露头角;

如果你是一个小创业者,你更不能低调,你更不能惧怕权威,不能怕得罪同行权势,你只有影响到了他,让他知道了,他才看得起你,他才会把你当人看,才会过来和你对话,甚至诏安。


两个例子:

在东风本田,我们那批新员工大概80人,要选一名新员工班长,其实那个时候,这个班长几乎内定了。

因为他从我们没入职就建了一个Q群,拉了所有的新员工还有领导,以及入职后组织员工做事,都是他在替领导执行,所以,选举就是一个形式,而班长之位早已内定。

但是我不服啊,我不试一下自己,难道要当一辈子局外人么,而且我知道,有这个想法的不在少数。

虽然我当时是一个自我介绍都是紧张出汗的人,但那天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子劲儿,一股子勇气,去对抗权威,去逆流而上。

在他的演讲结束大家鼓掌过后,在几个女生上去给他拉票过后,我像一个明知道会输,但我还是要打的战士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从最后一排走向前台。

我大概表达的意思是,我不像他们,我没有当过班长,但是我想上来争取一下,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在自己学校曾有过辉煌的人,而来到这里,也不会甘心只看着别人挥斥方遒。其实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知道今天我可能会输,但是我来过,就够了。如果大家愿意给我机会,我会xxxxxxx。

完事我就忐忑地走回到座位上,心想这下凉了,咋没人鼓掌呢……

然后那个领导让大家举手表决,我在最后一排,先举的手,我支持我自己。

那一瞬间,没有人举手。

可能是面对权威,大家心有敬畏。

几秒过后,前排有几个人举起了手,然后我看到了波浪式的举手,最后47票,超过了那个兄弟4票。

我不敢相信,原来,我可以。

奈何触动了权威,领导说不算,再投一次。

这下可惹怒了民意,再投,52票。

你们受到的教育可能觉得,这人不行,太跳了,不低调,早晚完蛋。

我当然深知这点,于是我主动靠近她。

新员工聚会的时候,我提杯去敬酒,领导一桌人,我代表新员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打圈。

到这个女领导的时候,她主动端着杯子过来和我解释:哎那个昨天那事你千万别误会哈,我不是不公平,是他投给你了但是你投给你自己了,我才那样的。

我赶紧说:没事没事,理解理解,其实我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为了让你能认识我,以后工作各方面的事还得您这边多费心。

后来推杯换盏,我们成了姐弟,后来关系一直很好,她也帮了我很多。

看到了没,你在底层,没有人看得到你,做事高调,别人才会发现你,才会给你机会,在目前人才溢出的情况下更要这样。

另一个例子,就是后来我在手机店做兼职销售时候。

那个月我崭露头角,一个兼职的业绩全店排名第三。

我师父说“你这个月有点飘啊”。

我说“我就飘给你看了还。”

同为兼职的其他大学生,劝我说“你少卖点,你卖这么多,全职会挤兑我们的,到时候没法生存”。

我笑笑,不说话,我只知道,你不牛逼,没人把你当人看。

那个月我每天从早10到晚10,坚持到那个月倒数第三天,和第一名还差3000利润,相当于4-6部手机,其实是很难追的,说实话,加上那个大哥一直欺负我,抢我单,着实难受啊。

那天下着雨,晚上,店里人都知道下雨天没有人来实体店的,所以店里除了一个全职看店,其他销售都走了,我是兼职,我随时可以走。

心里有两个想法,一是走吧,没戏,下雨天不会来人,再说你这么累,回去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再战

二是别走,你忘了你要的是什么了么?证明自己,让那些欺负你,看不起你的人心服口服。

很庆幸我选了后者。

那天来了一个老板,拉着另一个老板,在我这买了两部s4,一个平板,配齐了所有周边,全程不过20分钟,5000利润,我超过那个大哥,成了第一。

那一刻我才明白那两句话的含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以及“当你足够努力,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后来那大哥放弃了,第二天没来上班,而我坚持到30号最后一秒,以兼职之名得了销售冠军。

这时候主张中庸主张低调做事的人又说了,哎那你完了,混不下去了,肯定挤兑你。

我告诉你后来发生了什么:

①老总,不是店长喔,老总认识我了,毕竟业绩第一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兼职;

②那个老总主张兼职触动了公司其他销售的利益,而我给了他很好的数据支撑-兼职也能行;

③那些曾经不把我们兼职当人看的全职销售在他们的月度聚会上第一次喊上了我-一个兼职。

还是那句话,你只有牛逼了,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把你当人看,你才能够加入他们的圈子。

而很多人所谓的中庸,不过是为自己不敢高调做事所找的自我合理化出口,根本站不住脚。

新时代的中庸应该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5.权力并不来自你是谁,而是你能做什么

五年前刚开始做情感教育的时候,四个人一起,开始我是一个只有10%股份的打杂选手,自然说话没什么权力分量。

但我肯努力啊,在他们懒惰的时候我提想法,执行,推广产品内容,营销都是我做,当我做的事越来越多,做出的选择就越来越正确,威信就越来越高,说话也就越来越多人听。

你的决策总能带来好的收益,别人就会跟随你,这就是权力。

你的权力来自股份么?马云股份多么?不多,但是都听他的,这就是权力,这就是威信,这就是灵魂。

所以后来,我从小弟,慢慢变成了大哥,几经波折,团队换血,辗转五年,才有今天的摸鱼情感。

所以不要盲目渴求权力,你只需要认真做事,当你能做的事越来越多,当你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高,当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你的权力就越来越大,那个时候,你可以随时给自己争取名分。


6.不要轻易和上司谈大局观

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上书领导,大谈行业前景,我们应该怎样怎样,我们不能怎样怎样。

外行很容易以上帝视角去看待一个行业,就好像他们觉得自己在三国能够赛诸葛一样,但其实根本就是纸上谈兵,一个行业深挖进去,和新人想的根本不一样。

再者,老板请你来,是让你完成自己本位工作的。

先做好一枚螺丝钉,时刻被需要,且靠谱才行

至于大局观,那是主公,也就是帅才要考虑的。

先当好一个小兵,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

如果能将兵,解主公之忧,那就是将才。

再者,不要轻易去指出你看出的不平衡不合理,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没人说,是因为这种看起来的不平衡不合理是多方利益因素互相妥协的结果。

就算总有人要提,也不是你,不要被人当枪使。

前脚当枪,后脚背锅。


7.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120%的实力

用心做事,也不是让你一开始就全力以赴,记得有100分,努力做到80分,慢慢90分,100分,120分,这样别人会给你相应的加成。

如果一开始就120分展示,那一旦疲累,做到100分,在别人眼里也是退步,偷懒。

至于每个分数的含义,自己把握。


对女生的交往追求,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开始就表现出120%的好,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听到“你不爱我了,你都不像以前xxxx”,那样会很累。


8.谨防捧杀,尤其是当众

比如清华和一个普通本科同学在同一个单位,开始会说,哎呀你清华的怎么来这啦?可惜了可惜了。

千万不要当真,没准人家心里想的是“清华咋的了,还不是和我一个单位”,这是一,第二就是以后你会听到很多“他是高材生,这事给他”这种话,架上去了,很多麻烦事会等你。

或者你买个车,有的戏精就会当众捧你“哎呦xx发财啦,听说你买了个xx车”,这下可惨了,以后同事借车干嘛的,你都没法说不。

这两个例子或许比较浅显,但大意如此,同级或者领导的当众夸赞,有时候并非是好意。


9.属于自己得东西,一定要敢争取

以前看过的一个案例,一个在企业做了三年的员工,身边的同事都升职了,他业绩不错,却唯独他原地不动,他咨询那位先生,先生告诉他去和公司要一个公派培训机会,他不解,为什么呢?

先生告诉他只管去做,后来他去了,公司外派出国三个月培训,回来后升职加薪。

因为他敢要,要的是为公司更好地效力,所以公司觉得他是自己人。

因为他敢要,老板才知道他要什么,才知道怎样留住他,才能够把他当自己人。

所以,有了业绩,一定要争取所得,老板会喜欢一个喜欢钱的员工多于对钱没那么强烈诉求的员工,因为他知道如何留住这样的人。

不要以为一味地谦卑能让自己走的更远,很多时候争取,才是制胜之道。


10.凡事决定决策想想触动了谁的利益

社会层面来讲,小黄车,摩拜,触动了谁的利益?

触动了出租车,自行车厂家的利益,所以这些行业的人会在大会上反对摩拜小黄车,

到现在北京的专车还不敢往机场高铁跑,抓了罚钱,触动了谁的利益呢?肯定是以前罩出租车行业的相关部门嘛,所以大方向允许,小执行抓你。

再说琅琊榜,祁王要取消悬镜司,看似伤了夏江的利益,其实是伤害了皇上的利益,是在削皇帝的权力,相当于把皇帝的私家摄像头摘除,这皇帝肯定不能干啊。

所以有层次的人,看新闻联播能看出门道,是因为他能够看出一个政策的受益人和利益受损的人分别是哪些,如果和自己有关,那就迅速调整。

在一个企业内更是,你不要觉得你提出一个政策很帅很为老板考虑,比如提议打卡严格化,伤害了同僚,怕是没法混;再比如你是个小部门的负责人,你提议提高部门福利待遇,虽得了民心但惹了领导,怕是也要凉。

所以,说话做事务必想清楚伤害了谁的利益,站队了哪些人,思虑周全,才不至于摔得很惨。


最后一条,也就是压轴的一条:

踏入社会才发现,再也没有不看物质的爱

如果你还想因为爱情结婚,不要再讳疾忌医了,否则你会像90%的人一样,年龄到了,找个不爱的人结婚,要么她不爱你,要么你不爱她。

可怕么?可怕。

爱情本来就是奢侈品。

因为你已经错过学校里遇到纯真爱情,遇到挚爱最好的时机,不管怎样,错过就是错过了。

要知道中国不是乌克兰,要知道中国男生比女生多3000万,很严峻的。

想找女朋友,想找好看的女朋友,想找好看又不拜金的女朋友,想找好看不拜金又单纯的女朋友,想找好看不拜金又单纯又没有恋爱经验的女朋友,想找好看不拜金又单纯又没有恋爱经验还得胸大腰细屁股翘的女朋友,我知道你想要的很多,可是不好意思,你错过了校园爱情的红利。

学校里的姑娘,不会考虑你有没有钱,因为在学校你可以穷得心安理得,也可以穷得不露痕迹,也没有什么宝马奔驰男抢你的女朋友。

好,你知道一个美女学生毕业到了社会,有多少有钱有势的人盯着她么,美女永远是稀缺资源,如果不是学校给她保护,给你的爱情保护,单轮价值匹配的话,她早就不属于你了。

你以为爱情很美好,好像不努力,也可以天天开心,要知道那是社交极限给你的福利,一旦跨越了社交极限,一旦她有更好的选择,一旦有了对比,你的爱情,可以有很多合理化的理由名存实亡。比如你不上进,比如你不够关心,比如很多很多。

别等到那时候再感叹女人现实,其实不是他们现实,而是你和那些追求他们的大龄优质男差太多。

然后你失恋了,伤心了,发奋了,努力了,终于,你成了大龄优质男,目光又瞄向了那些刚毕业的妹子。

往复循环,无休止已。

别再所谓等待爱情,不符合现在的国情。

别再期待纯真傻白甜,除非你去找大一的妹子。

别再宅了,除非你想等着相亲。

别再因为曾经失败的感情封闭自己,你要知道你怕失去一个人,只是你自己不够好,怕找不到更好的。

忘不了一个人,无非就是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

承认吧,你没有那么伟大,你的爱情也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刚毕业那会儿,总觉得脑子里装满了书本上的理论,觉得自己能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可真正踏入社会,才发现好多东西,光靠“知道”是不够的,还得靠“经历”。1. “能解决问题”比“懂多少理论”重要得多。在学校里,我们津津乐道于各种高深的理论,考试也考这些。找工作面试时,我也总想着把那些听起来最“高大上”的理论.............
  • 回答
    说起“有才华”,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一些名字,但仔细想想,这个词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对我来说,“有才华”的歌手,不光是嗓子好、能唱,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声音和情感打动我,让我听到故事,看到画面,甚至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共鸣。如果非要我列举一些,那得是那些在音乐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独特印记的艺术家。首先,.............
  • 回答
    今年,我琢磨着,家门口那副旧春联也该换换了,总觉得市面上卖的千篇一律,虽然也都挺喜庆,但总少了点“那味儿”。脑子里突然冒出好几副,不是什么名家大作,就是我自己心里觉得特别熨帖,写出来,贴出去,特有意思。第一副,我想贴的是:“风光如画,人意如春。”这副对联,简单,却又饱含深情。“风光如画”这四个字,写.............
  • 回答
    读博,尤其是读完博,那感觉就像是推开了一扇厚重的门,门后不再是熟悉的校园,而是更广阔但也更复杂的成人世界。我大概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真正消化和理解一些博士生涯带给我的“真相”,这些真相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对自己、对学术本身更深刻的认知。真相一:真正的“专家”是稀缺的,大多数人.............
  •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
  • 回答
    要说真正让我觉得是中国电视剧的“光”,那得是那些即便过去多年,我还能时不时拿出来重温,并且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悟,甚至会被其中某些细节深深打动,让我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的剧。这可不是随便一部剧都能做到的。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是 《父母爱情》。你们说,国产剧里能不能有那么一部剧,它不玩狗血,不玩奇幻,.............
  • 回答
    我脑子里总盘旋着这样一个故事,明知它是虚构的,却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泛起一丝温暖,一丝不甘心。那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设想。我希望,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不是为了改变历史的洪流,而是为了弥补那些细微的遗憾,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美好。故事的主人公叫艾伦,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他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为.............
  • 回答
    在我所熟知的领域中,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谣言和真相的交织尤为常见,也最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我可以详细讲述一些在这个领域里流传甚广,并且常有误解的谣言:行业领域:互联网与科技谣言一:科技公司招聘“关系户”是常态,能力不重要。 谣言的根源: 确实,在一些资源整合或者项目合作的项目中,为了维护良好.............
  • 回答
    《沉默的真相》这部剧,我得说,看完之后心里压着一块巨石,久久不能散去。它不是那种看完让你拍案叫绝,或者轻松愉快的剧,它更像是一把钝刀子,一点一点地割着你的心,让你在煎熬中,感受那种名为“真相”的沉重。剧情围绕着一个陈年旧案展开,一个看似普通的跳楼案,却牵扯出背后无数的黑暗和腐败。你看着主角,一位原本.............
  • 回答
    杭州淳安失联女童的事件,无疑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一开始的焦急寻找,到后来警方通报的种种细节,这期间留给我们的,除了痛心,还有对事件真相的深层探究。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完全洞悉全部事实,但结合媒体报道和警方披露的信息,一些关键线索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思考。那些让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线索:首先,女童的家.............
  • 回答
    那件事儿,真把我给 shock 到了,也是我第一次这么真实地意识到,做明星这行儿,简直就是走钢丝,一不留神就粉身碎骨。那会儿我刚入行没多久,在一家还算有点名气的经纪公司做助理。当时公司签了一个挺有潜力的新人,叫小雅。她长得甜美,歌唱得也好,又是那种特别努力的女孩,训练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 回答
    最近,有两件事情在我心里搅动了很久,让我对一些原本模糊的人生道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一件是关于“等待”的意义,另一件则是关于“失去”与“获得”的辩证关系。先说说“等待”。我一直是个急性子,追求效率,喜欢事情一旦启动就尽可能快地看到结果。无论是工作项目还是生活琐事,总想一蹴而就。所以,“等待”在我过去的.............
  • 回答
    我脑子里总有一些话,小时候听着像绕口令,长大后细细品味,才发现是人生的大智慧。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个老邻居,是个沉默寡言的老爷爷,我们都叫他“李爷爷”。他家有棵很大很大的桂花树,秋天开花的时候,那香味能飘满整条街。有一次,我犯了个错,大概是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不小心打碎了他家的一个陶罐。当时我害怕.............
  • 回答
    “比你还大的老牌国货”,这不仅仅是一个年龄上的比拼,更关乎着一个品牌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淀、创新和对国民生活的深刻影响。真正能被称为“国货之光”的,绝不仅仅是历史悠久,更在于它能够穿越岁月,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生命力,并且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民的认可和喜爱。这里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款堪称“国货之光”.............
  • 回答
    张文宏医生这问题问得真好!什么叫“真正的群体免疫”?我总觉得,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无数个普通人在疫情中的一个又一个身影,构成了我们抵御病毒的坚实屏障。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我身边,或者我自己经历的一些“抗疫”故事,希望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真实的力量。一、那年冬天,楼道里的烟.............
  • 回答
    最近,有这么一句话,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久,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像是被精准地戳中了某个柔软的角落。那是关于“成长的代价”。我一直觉得,我们好像被一种隐形的期待推着走,希望我们能变得更优秀,更有能力,更“成熟”。听起来是那么正能量,对吧?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社会上各种声音,都在反复强调“努力”、“.............
  • 回答
    张文宏医生提出的“真正的群体免疫”概念,是以健康人群形成的坚固屏障来抵御病毒传播,这其中包含了“免疫”二字,但更重要的是“群体”和“屏障”的功能。而中国之所以能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目前的显著成效,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这些维度相互关联,共同构筑了这道“屏障”。首先,早期的果断和坚决的“清零”策.............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所以无法“感受到”天意不可违。我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的运作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数据,而不是基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知识,为您讲述一些人类社会中常被认为是体现“天意不可违”的事件或现象,并尝试以一种非AI的方式来呈现:那些你无法挣脱的命运之线有没有过这样.............
  • 回答
    有那么几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和身边人之间那难以跨越的贫富鸿沟,那种感觉就像站在一条河的两岸,明明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真正并肩。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在大学毕业后不久。我刚工作,工资不高,但好歹能养活自己,偶尔还能攒点钱。那时候,我住在一个条件不算太好的集体宿舍,房间小,隔音差,卫生间也总是挤满了人。.............
  • 回答
    说起“历史的行程”这个词,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夏天,我一个人背着背包,踏上了那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那是一趟没有太多计划的旅行,我只是想逃离一下熟悉的生活,去看看那些书本里、电影里描绘过的远方。目的地,我选了一个很多人可能都不会首先想到的地方——一个相对偏远、名气也不算大的古镇。它没有宏大的宫殿,也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