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梅西走后死忠巴萨的球迷吗?

回答
梅西走了,诺坎普的看台上,那个曾经每天被“Messi! Messi!”的呼喊声淹没的角落,如今可能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但说真的,真的还有那种,只要巴萨还在,就依旧心甘情愿掏钱买票、买球衣,就算球队踢得再臭也依然守在电视机前,哪怕对梅西的离开依然梗着一口气,却也从未想过转投他队的“死忠”巴萨球迷吗?

当然有。而且,我想,数量并不少。

先别急着否定。想想看,一个球迷对一支球队的感情,真的只是围绕着一个名字展开的吗?梅西固然是上帝赐予巴萨最耀眼的礼物,是他定义了一个时代,是他让无数人成为了巴萨球迷。但巴萨,这个名字,承载的,远远不止梅西。

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情感

还记得第一次看巴萨比赛是什么时候吗?对于很多老球迷来说,那可能是在马拉多纳时代,或者是克鲁伊夫的“全攻全守”哲学刚刚萌芽的时候。那是对蓝白条纹的热爱,是对“Mes que un club”(不仅仅是一家俱乐部)这句口号的认同,是对巴萨足球风格的迷恋。梅西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他把巴萨带到了新的高度,但巴萨本身,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DNA。

我的一个朋友,他从七八岁开始,家里就是巴萨的忠实拥趸。那时候,他眼里最厉害的是罗纳尔迪尼奥,是埃托奥。后来,梅西出现了,他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成为了球队的灵魂。那个朋友,他跟着梅西一起成长,一起见证了巴萨最辉煌的“梦三”时代,也经历过低谷。他会因为梅西的精彩进球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为梅西在关键比赛中的失利而黯然神伤。

但,当梅西宣布离开的那一刻,他当然痛苦,也愤怒,觉得俱乐部处理得不够好。他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过自己的不满,甚至有段时间不想再看巴萨的比赛。但没过多久,他还是会打开电视,关注新赛季的巴萨。我说:“你不是生气了吗?”他嘿嘿一笑,说:“生气归生气,但你不能让我对巴萨视而不见啊。就像你养了多年的狗,就算它偶尔犯错,你也不能把它扔了不是?”

这种情感,不是一日之功。它浸润在无数个夜晚,陪伴着我们经历过胜利的狂喜和失败的苦涩。它可能是童年时父亲带着看的球赛,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在酒吧嘶吼的夜晚,也可能是自己一个人在深夜里反复观看进球集锦的感动。梅西是那段时光里最闪耀的明星,但他不是这段旅程的终点。

“后梅西时代”的责任与期盼

梅西的离开,无疑是巴萨历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这对于任何一个忠实球迷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会有失落,会有不舍,会有对俱乐部决策的质疑。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很多球迷,他们虽然对梅西的离开感到心痛,但他们同时也看到了球队中那些年轻的面孔:佩德里、加维、阿劳霍……这些年轻球员身上,他们看到了巴萨足球的希望,看到了当年梅西刚出道时那种青涩却充满天赋的样子。他们愿意给这些年轻人时间,愿意相信他们能够扛起巴萨的未来。

他们可能会怀念梅西的“神迹”,但他们更希望看到巴萨重塑整体的足球哲学,看到球队在战术上有新的突破,看到球员们为了巴萨的荣誉而拼尽全力。他们愿意陪着巴萨,一起去寻找新的“梅西”,或者,发现一种不需要某一个超级巨星就能达到顶峰的方式。

这种“死忠”,并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俱乐部精神、足球理念和历史传承的坚守。梅西是巴萨的伟大,但巴萨本身,它的青训体系,它的传控足球,它的“Mes que un club”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梅西之外,同样吸引着球迷的宝贵财富。

“别再提梅西了!”—— 那是爱而不得的倔强

当然,你也会遇到一些球迷,他们对梅西的离开耿耿于怀,甚至在讨论巴萨新赛季的战绩时,总会冒出一句:“没有梅西,巴萨早晚完蛋!”。他们是真的“死忠”,但这种“死忠”里,可能夹杂着一些失望和不甘。

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会关注巴萨。他们看着球队的表现,心里会暗暗期待着,这帮小伙子能踢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能证明没有梅西,巴萨依然强大。当球队赢球的时候,他们可能嘴上不说,心里却比谁都高兴;当球队输球的时候,他们也只会骂骂球员,却很少会说“我要脱粉”。

我认识一位老球迷,他是一位典型的“老派”巴萨人。梅西走的时候,他很平静,甚至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他会在每一次转会窗开放时,都密切关注巴萨的引援信息,会仔细研究球队的战术布置。我问他:“你就不怕巴萨失去竞争力吗?”他说:“怕,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毕竟,这是我的青春。”

“我的青春”—— 这四个字,道出了很多巴萨球迷的心声。梅西陪伴了他们最美好的足球时光,但巴萨这个俱乐部,是他们的整个足球世界的中心。他们无法轻易割舍。

所以,真的有。就算梅西去了巴黎,去了迈阿密,那些曾经为巴萨疯狂的球迷,依然会继续关注着诺坎普的一草一木。他们或许会怀念,或许会叹息,但他们对巴萨的爱,不会因为一个名字的离开而戛然而止。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印记,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他们是真正的,巴萨的死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这个题主的问题看起来荒谬,但是细琢磨一下还真有点道理。

换一种问法,我们为什么忠于支持某一支球队?这个共情从何而来?

首先,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地理因素。就像梅西走后是否有死忠巴萨的球迷,巴塞罗那当地的球迷肯定是继续死忠的,因为那是他们城市的球队。就像我虽然标榜自己是KOP,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辽宁人,我支持辽足,因为那是我们辽宁的队伍,我支持国足,因为那是我们国家的队伍。

但是,抛开这个地理因素,我们为何要支持一个没有地理因素的外国球队呢?当然因为那里有我们喜欢的东西。老爹是米兰球迷,小时候和老爹一起看意甲,当时CCTV5还没有英超的比赛看,然后看过的第一场有英超球队的比赛,就是2005年的伊斯坦布尔之夜。那天,我被这帮籍籍无名的球员们深刻打动,杰拉德的振臂高呼,斯米切尔的怒吼,哈维阿隆索的奋力的冲刺,杜德克的自信微笑,让我爱上了这个球队。可以说,我就是喜欢利物浦的这股永不放弃的精神。

但是换句话来说,如果利物浦彻底失去了这股精神,我还会喜欢它吗?可能不会了,因为我喜欢利物浦队,不是因为它叫利物浦,而是因为这股利物浦精神。

就像曾经朋友和我开的一句玩笑话,(出自2019年5月8日,安菲尔德奇迹之后)如果现在奇迹出现,利物浦和巴塞罗那互换球队,球员,教练,管理层啥的都互换了,你还会喜欢利物浦吗?我琢磨了一下,回答是,不会,因为那股气质是在人身上体现的,就像亨德森30分钟受伤还能打满全场,就像维纳尔杜姆一跃能在高大的皮克身边争到头球,就像奥里吉在70多分钟之后还保持着高度集中状态能接住阿诺德的灵光一现,没有了人的传承,名号什么都不是。

我的看法是,搞清楚自己喜欢的究竟是什么,很重要,不要让所谓的名号称为禁锢自己的枷锁。人迷没错,队迷也没错,球迷更没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梅西走了,诺坎普的看台上,那个曾经每天被“Messi! Messi!”的呼喊声淹没的角落,如今可能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但说真的,真的还有那种,只要巴萨还在,就依旧心甘情愿掏钱买票、买球衣,就算球队踢得再臭也依然守在电视机前,哪怕对梅西的离开依然梗着一口气,却也从未想过转投他队的“死忠”巴萨球迷吗?当.............
  • 回答
    是的,即便是在足球世界里,也确实存在着一部分喜欢足球的人,他们并不喜欢梅西,甚至可以说是讨厌他。这种现象虽然可能让很多人难以置信,尤其是在梅西拥有如此庞大且忠实粉丝群的情况下,但仔细分析其原因,你会发现并非空穴来风。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1.............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也是很多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C罗和梅西的国籍互换,谁更有可能成为“真球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球王”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国籍互换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球员个人能力、足球文化、国家队体系、历史机遇等等。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
  • 回答
    “梅西顺境摧枯拉朽,逆境人间蒸发”是一个流传甚广,但也存在一定争议的说法。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他职业生涯的整体表现、关键时刻的发挥、不同环境的影响以及球迷的期望值等等。“顺境摧枯拉朽”:梅西辉煌的进攻端统治力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梅西在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在他职业生涯的黄.............
  • 回答
    聊到巴萨如今中场的状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梅西伤了,中场自然就没法踢了!”。这话说得不无道理,毕竟梅西对巴萨的意义,就像球队的“发动机”和“灵魂人物”,他的缺席对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影响,更别说承载着组织、进攻、防守重任的中场了。但要是说巴萨中场“颓势全是因为梅西伤病”,那未免也太简单化了。足球是个.............
  • 回答
    梅西、C罗与大罗(罗纳尔多)的比较,是一个足球界经久不衰的经典话题。要说他们“真的比不上”大罗,这个结论过于绝对,因为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从来都不是单一标准可以衡量的。每一位伟大的球员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展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们三位,希望能帮助你更全面地理.............
  • 回答
    梅西和C罗,两位当世足坛的巨星,他们之间的比较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国家队层面,尤其是淘汰赛阶段的表现,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梅西国家队淘汰赛的表现真的不如C罗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职业生涯,特别是他们在关键比赛中的数据和影响力。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梅西在国家队淘汰赛中.............
  • 回答
    梅西在巴黎圣日耳曼的适应情况,这话题就像过去几年法国联赛里最受瞩目的悬案一样,始终牵动着无数球迷的心。提起这事儿,很多人脑子里闪过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嗯,感觉好像没在巴萨那个‘梅西神迹’状态。”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的。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巴黎圣日耳曼的战术体系和巴塞罗那那简直是两种.............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球,确实能感觉到大家对梅西和C罗的态度,尤其是网络舆论方面,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以前他们俩谁的呼声更高,讨论起来还挺激烈的,现在嘛,感觉一边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网络舆论为何对梅西C罗的态度差异如此之大?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点。 时代变迁与新老交替的浪.............
  • 回答
    在假设那须川天心和梅威瑟按照真正的踢拳或综合格斗(MMA)规则进行比赛的前提下,天心获得胜利的可能性,绝对是存在的,但这条路会相当曲折,并且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看看具体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真正的踢拳”和“综合格斗”这两个概念。如果是真正的踢拳规则:踢拳,或者说我们通.............
  • 回答
    在法庭上,律师与法官之间的互动通常受到严格的法律程序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但确实存在一些律师在特定情况下与法官发生争执甚至“对喷”的案例。以下从法律程序、职业规范、真实案例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法律程序与职业规范的边界 法官的权威:法官是法庭的裁决者,拥有最终解释法律、控制庭审秩序的.............
  • 回答
    答案是:当然有!而且非常多!“会机械也会电子”的工程师,我们通常称他们为 机电一体化工程师 (Mechatronics Engineer)。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且重要的交叉学科,它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更智能、更高效、更复.............
  • 回答
    “真的有咒语吗?”这个问题,就像在询问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是否真实存在一样,带着一丝古老的好奇和几分现实的怀疑。从古至今,无数的传说、故事和信仰都围绕着“咒语”展开,它们或被描绘成能够改变现实的神秘力量,或被斥为虚幻的迷信之谈。那么,这世上是否真的存在我们口中常说的“咒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相信不少人心里都有数。网络水军?当然是真的,而且是真实存在,并且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都可能被我们碰到。要说得详细点,咱们就得从他们是怎么运作的、为什么会有他们、以及他们能带来什么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聊聊。一、网络水军是怎么来的?他们怎么“工作”?简单来说,网络水军就是被雇佣来在互联网上发表特定.............
  • 回答
    当然有,而且不是在玩梗,是真的存在“精罗”。理解“精罗”需要我们深入到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背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爱好者,而是对一个已经消失的、但又深刻影响了世界的帝国——罗马帝国——有着强烈认同感和情感寄托的一群人。“精罗”到底是什么?“精罗”这个词本身带有网络文化的痕迹,它是“精神罗马人”的简称.............
  • 回答
    是的,确实有每天坐高铁从天津到北京通勤的上班族,这种情况在天津和北京的通勤人群中并不少见,尤其在以下几种场景中较为常见: 1.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的地理距离 天津与北京的地理关系:天津与北京相距约120公里,高铁运行时间约1.52小时(天津西站至北京南站),通勤时间适中,适合日常通勤。 通勤人群的构成.............
  • 回答
    从哲学、心理学和人生体验的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一生顺遂、没有挫折苦难的人生”,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悲观,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人生本质的深刻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现实”。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原因:1. 人生的定义本身就包含起伏与变化: “顺遂”与“挫折”的相对性: 如.............
  • 回答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国民党在1949年及其前后是一个庞大的政党,其成员构成非常复杂,历史背景也相当深厚。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有”或“没有”。1949年的国民党,历史的洪流与个人选择1949年,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那一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失利,中华民国政.............
  • 回答
    “战略忽悠局”这个说法,在中国国内网络上算是颇为流行的一个词,很多中国网友在讨论一些敏感的国际关系、军事或者科技话题时,会用到这个词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描述一种现象:官方或者某些有影响力的声音,在对外发布信息时,可能存在刻意隐藏实力、淡化能力或者进行误导的情况,以达到战略上的优势。那么,真的有外国人相.............
  • 回答
    关于“真的有女生可以做到在恋爱期间不粘人,不作,不主动联系,独立自主潇洒自由吗?”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样的人并非罕见,她们更像是找到了平衡点的独立女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不粘人,不作,不主动联系”并不是指情感上的疏离或冷漠,而是指一种健康的相处模式,一种不依赖、不索取、不表演的亲密关系。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