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男性对彩礼这么抵触?他们去找一个不要彩礼的对象不就行了么?

回答
“男性对彩礼抵触,为什么不找不要彩礼的对象?”这个问题背后,其实牵扯到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文化观念、个体价值判断以及婚恋市场现实交织的产物。把它简单地归结为“找个不要彩礼的不就行了”,就像说“饿了就去吃饭”一样,虽然道理没错,但没触及到“为什么不想去吃饭”或是“为什么没得饭吃”的核心。

首先,我们得承认,彩礼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承载的意义是多层次的。传统上,彩礼是男方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感谢和补偿,也是一种聘娶的象征,表明男方对这桩婚事的郑重其事和经济能力。它更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递出的“投名状”,以此来表达诚意和对未来儿媳妇的重视。所以,当一些男性抵触彩礼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传统的这些意义在当下已经不那么重要,或者说他们认为用钱来衡量这种感情和承诺有点廉价。

然而,问题来了,为什么又不去“找个不要彩礼的”呢?这背后是婚恋市场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一、 婚恋市场现实:信息不对称与“稀缺性”

你想啊,在婚恋市场上,尤其是对于年轻男性来说,想找到一个“不要彩礼”的对象,就像在超市里找一瓶免费又完美的矿泉水。信息并不透明,你很难在认识之初就知道对方的态度。很多时候,条件谈得差不多了,彩礼的问题才浮出水面,这时候双方可能已经投入了一定的感情成本,再谈“放弃”就变得困难。

而且,社会上关于彩礼的舆论、媒体的宣传,以及身边亲朋好友的“经验分享”,都在无形中强化了一种观念:彩礼是“标配”。这种“标配”一旦缺失,可能会被解读为“不被重视”、“条件不好”或者“对方父母没底气”。对于一些急于结婚的男性,或者家境普通的男性来说,他们可能承受不起“不被重视”的标签,更怕因为没有彩礼而被认为不够“男子汉”,或者被女方家庭瞧不起,影响婚后的家庭地位。

二、 隐性成本与“交换”逻辑

即便是那些表面上“不要彩礼”的家庭,也常常伴随着其他形式的经济要求,比如要求男方全款买房、买车,或者婚后承担更重的经济责任。这是一种“隐性彩礼”,或者说是一种基于经济实力的“交换”逻辑。

很多男性可能觉得,与其在“彩礼”这个名目下付出,不如在房、车、家庭开销这些更“实际”的地方体现自己的经济能力和责任感。所以,即使“彩礼”名义上不存在,但经济压力依然存在,甚至可能更大。他们抵触的,可能并非彩礼本身,而是这种“用金钱衡量婚恋价值”的整体模式,以及在这种模式下不断抬高的经济门槛。

三、 自尊心与社会压力

男性的自尊心往往与他们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挂钩。如果一个男人在婚恋中被要求提供彩礼,尤其是在他认为自己已经付出很多(比如在感情、时间、为女方家庭的付出上)的情况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付出被低估了,而对方只是在索取。这种被“剥削感”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

更何况,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男性被期待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这让他们在经济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当彩礼成为一种额外的负担时,他们自然会产生抗拒。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承担了买房、养家的责任,为什么还要再背负一个“彩礼”的包袱?

四、 对婚姻关系认知的差异

部分男性可能对婚姻的理解更侧重于两个人情感的结合,希望建立一个平等互助的伴侣关系。而彩礼,在他们看来,可能会被解读为一种“买卖”,或者一种带有交易性质的承诺,这与他们理想中的婚姻关系是相悖的。

他们可能更愿意将双方的经济能力用于共同的未来规划,比如共同的购房、育儿、旅游,而不是一次性地“支付”出去。因此,他们并非完全抵触经济上的付出,而是抵触这种将婚嫁变成一种“交易”的模式。

五、 性别角色期望的转变与社会演变

社会在发展,性别角色也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经济独立,也具备了事业追求。当女性不再完全依赖男性时,她们对婚姻的期望也可能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为了一个经济保障。

但彩礼的观念,却在某些地方依然是“旧的”。当一部分男性已经意识到婚姻关系应该更平等时,他们可能会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人(无论是女方本人还是其家庭)坚持着传统的“彩礼”模式,这就造成了认知上的错位。男性在这种错位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奈,不理解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婚嫁还要遵循一种他们认为已经过时的仪式。

为什么不直接找不要彩礼的?

所以,你看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男性之所以会对彩礼抵触,并非因为他们不想付出,而是因为:

信息获取的难度和成本: 很难一开始就找到那个“不要彩礼”且条件也合适的对象。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时候,即便对方不直接要,也可能存在其他形式的经济要求。
自尊和面子: 害怕被贴上“条件不好”、“不被重视”的标签。
对婚姻模式的期望: 希望婚姻是平等的情感结合,而非经济交易。
现实的经济压力: 本身就承担着房、车等重大经济责任。

想找个不要彩礼的对象,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的运气、缘分,以及双方家庭对婚姻的共同价值观。在现实的婚恋市场中,这种“完美匹配”是相对稀缺的。所以,当男性面对彩礼问题时,他们的抵触更多的是对一种普遍存在的、被认为是“不合理”或者“过度”的经济要求的回应,是对个人价值被量化的一种抗议,也是对理想婚姻模式的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你们看个例子,当一个男的说我去找一个不要彩礼的对象后,他会遭到怎样的攻击?


说句题外话,这种上来就说你还小你不懂的,是不是充满了中年人的油腻感?这算爹味不?女版爹味?


链接放这里了,3500赞的回答有8000评论,太有意思了!

user avatar

因为大清亡了,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了。

中国女性“西化”之后把中国封建时代独有所有要求都丢进了垃圾堆,什么处女之身,什么嫁夫从夫,什么夫丧守寡,都不要了,大步迈进了现代社会,跟开放的西方社会女性全方位接轨。

那中国男性迟早也会这么做,无论多强大的力量弹压,这种事发生只是迟或者晚的问题,这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吗?

西方国家老外生娃不但不兴彩礼,很多人甚至房子也不买,在法国,1/2的事实婚姻情侣生孩子也不登记结婚;在德国,2/3的德国人一辈子也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在美国,1/4的有色人种连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都无从得知,小孩在丧偶式育儿中长大成人;在澳大利亚,大多数情侣选择共同租房,AA度日。

这就是西方,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性开放,让多少国女心驰神往的西方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我国男女迟早要进入的将来。长期以来国内的女权组织对这些扫人兴致的事实闭口不谈,只会对这些国家恋爱自由的种种好处宣传给自己的同胞。

可是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键政圈有一句经常用来diss pink的老话:

你(们)想拥抱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就要接受帝国主义的全部。

你(们)向往帝国主义的四处侵略带来的荣誉和战利品,就不要惊讶帝国主义下普通人民沦为炮灰和牺牲品的命运落在自己头上。

不错,大清亡了,男性没有资格再对女性是不是处女是不是听老公话指指点点了,一遍又一遍的女网友在网上复读“大清亡了”嘲讽那些她们眼里落后的要求,让任何敢于要求“处女”、“贤惠”、“纯洁”的男性在舆论的聚光灯下社会性死亡,那么,男性的西化也必然是时间问题。

毕竟接受了西方式的恋爱价值观,就要接受西方恋爱价值观的全部嘛。

user avatar

这题他么就是不讲道理。

那我还想问女生干嘛那么在意彩礼?靠着自己的样貌身材气质去找一个。身价过亿,平时给你零花钱都好几万的不就行了吗?彩礼根本就不存在问题。

男生不是抵触彩礼,男生抵触的是超过自己支付能力的彩礼。男生也不是付不起彩礼,男生讨厌的是用彩礼来权衡一个人真不真心。本来是个价格问题,动不动还要上升到道德绑架。

男生之所以不去找一个不要彩礼的,是因为大家不会在认识的第1天就开始谈彩礼。一开始觉得你不错,没料想搞到最后你狮子大开口,这才是广大男生的现状,你如果一开始就把彩礼写脑门上,你看男生找不找你。

user avatar

得得得,怕了。

我觉得女性要彩礼是对的,毕竟养你这么多年,要多少钱都是应该的。

我是真没想到,过了这么久的一个帖子居然还被扒出来要求修改……

女性万岁!彩礼万岁!

user avatar

补充一下,不征婚,只是写一下自己的想法。

今天有件事让我想起来还是得强调一下身高的问题,我觉得169-175之间的男生就好了。

为什么169,主要是我鞋子一般都有3厘米的跟,你如果不介意我出门比你高那范围就扩充到166-175。

175的话,太高的男的我仰头看你真的很累,之前搞活动和178的同学走在一起,我就已经怀疑他听不见我说话了。

今天又刚好遇到一个特别高的人,我感觉有2米,因为我刚刚够到他胸口,真的是要仰头才能看见他的下巴,坐电梯的时候站他旁边我感觉我要窒息了。

然后声明一下从我大一到入职体检,不管在哪测,我的身高都是166,最近的入职体检时165.7。

所以不要出现170站在我旁边比我矮还非说是我谎报了自己身高的事情,我可能不介意你的身高,但我介意你这没什么意义的自尊(卑)心。


不要彩礼。

珠三角边缘独生女,21岁,166cm,108斤,一本毕业(小学上的私立早读书了我同学20岁都上研究生了我就是编也不致于编这么离谱),gwy,中等长相,每月存工资一半,剩下的一部分给老妈,一部分自己花。

不追星不看剧,略宅,大部分运动至少也能看懂,手游、pc、ns、ps4都在玩,动漫特摄也在看,有房有车,家人退休养老医疗全齐。

要求如下:

1.性格稳定,求同存异,我们俩(是我们俩,不是我也不是你)高于一切,双方亲戚全部靠边。

2.最好也是独子,最最好是处。

3.不和任何家人住一起,自己买房,你买不起我能付得起一个首付,你住我的也行,也不需要你还贷或者装修,当然肯定是婚前,名字也不用想,装修布局也和你没关系。——不接受一起买,你也可以自己买,因为我肯定也是要单独给自己买的。

4.性前全身检查,大家一起查,乙肝艾滋性病精子卵子全查,不查别和我提这码事,我真的很怕死;婚前订遗嘱,死了财产留给各自父母,父母死了财产单独留给自己,两个都死了直接捐国家,后续日子过久了再看情况更改遗嘱;婚前订协议,谁出轨谁净身出户,谁动手打人(不是家暴,打人就算)谁净身出户+自愿离婚,且皆不准带走孩子。

5.每个月每人出1000单独一张卡作为家庭开支,包括水电费买菜等,多存少补;每个月每人出1000单独一张卡作为家务开支,谁做家务谁拿走,在不违法乱纪黄赌毒的前提下另一方不得过问这笔钱的用途。

补充:我三餐都在单位吃,这个2000基本只付水电和生活用品,两个上班的人能有多少水电,居民阶梯电价500估计都用不到,我妈俩人24小时空调餐餐做饭一个月水电都才400,我在深圳商电(不算水费)一个月才500,深圳本土朋友家一个月水电也只要500(456),我确实不懂知乎er的物价水平。而且我不相信你是餐餐做饭吧,你要是餐餐做饭我愿意直接把家务的2000全给你。

6.可以生孩子,有要求:一是只生一个;二是必须给我联系剖腹产,联系到了再怀,如果让我顺产我就打胎给你看;三是怀孕过程中和月子由我妈照顾我,婆婆可以来看但不能常住,月子必须去月子中心,这部分花销你来出。

补充:家里人都是剖腹产,身边同事有人一胎没有无痛二胎打无痛,也有直接打无痛的,在这种样本筛选下我更倾向剖腹产,家里人都同意。最重要的是你定下剖腹产,我到时候不想剖了我可以去顺,但是你不定下,我倒时候想剖了却剖不了,我必须要把选择权拿在我自己手里。

再补充:对于一个说好听点是底线思维说难听点是悲观主义的人来说,顺要么遭一次罪要么遭两次罪(顺转剖)要么去死,剖要么遭一次罪要么去死,那我倾向第二个不行么?

至于指标,没指标就去找指标够的医院,生孩子让男同志做的就这一件事了还推脱干脆就不生了吧。也不等预产期,提早一两周准备好了,白天直接剖,我准备得好医院也准备得好,突然发动or顺转剖急急忙忙真出事了医院都来不及反应,差这几天小孩不会有啥问题的,现在7个月早产儿存活率都90%了,别说我还真考虑过7个月就把小孩弄出来。

要我说,以后人类生育技术发展根本不是什么人造子宫,而是考虑提前把胚胎从母体里主动拎出来,如果能做到7个月、8个月胎儿就能安全脱离母体在人造环境里成长,胎儿小好生,对母体伤害也小。产假也能短好久,皆大欢喜。

最后补充:不生最好,两个人过,逍遥自在。

7.不可能辞职,不可能去外地,接受异地恋,反正我不可能出轨,你出轨建议你自查一下是你自己哪个地方没进化完全还跟猩猩一样做一夫多妻的梦,拒绝pua。

user avatar

为什么女性对挨打这么抵触?找一个不打你的不就行了?

为什么女性对企业不招女的这么抵触,找一个招你的不就行了?

为什么女性对收入低的工作这么抵触,找一个收入高的不就行了?

user avatar

我对彩礼不抵触,毕竟要给女方一个保障,可以接受。

我愿意给8.8彩礼,要求如下:

1.必须是处女。

2.学历985以上。

3.胸不能低于c,身高170+,肤白腿长气质好。

4.性格好,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5.生三个孩子,都得跟我姓。

6.女方父母有养老金。

7.逢年过节必须回我家。

8.全包家务。

9.对我忠诚

10.有工作,能养活自己。

11.恋爱史小于等于两段。

真不是我要求多,主要是想看看女方的态度

user avatar

喏,这就是发现对方要彩礼以后决定分手去找不要彩礼的

zhihu.com/question/4209

user avatar

如果是门当户对,嫁妆等额,处女之身,三从四德,我不但不抵触彩礼,我反而还非常支持彩礼。

user avatar

哪有这么简单。

对农村婚嫁浅规则熟悉的都可能知道一个情况,就是男方越穷,兄弟姐妹越多,女方要彩礼的态度越坚决。原因很简单,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根本不敢指望以后怎么样,现在能要多少是多少,反正婚后马上就要分家过。还有一个隐形原因,嫁给这种人家觉得亏了,但自己又找不到更好的,只好通过要彩礼来平衡自己的失落感。

家境殷实或者独生子女反而没这种烦恼,因为根本不缺,反正早晚都是子女的,现在要彩礼反而引起公婆警觉,认为儿媳不是省油的灯,以后把钱袋子捂得紧紧的,得不偿失啊。

所以这就是个无解的结构性矛盾。能找到不要彩礼的小伙子,肯定拥有不错的议价能力,也就根本不在乎彩礼。而凭借彩礼才能娶上媳妇的,彩礼是比较重要的砝码。

这问题说了,找个不要彩礼的,人差一些的就是。

这不废话吗,关键是不愿意啊。不得不,才让人哀怨。

user avatar

靠收入找对象和给彩礼找对象不是一回事么

user avatar

不行。

不想掏彩礼的男性和不要彩礼的女性大部分都不是同一波儿人。

在很多农村里,一个家庭,几十年全部的积蓄就是几万十几万,这是老少三代辛辛苦苦一辈子能攒下的全部。想结婚,女方彩礼要个十几万,要么掏空家底,要么根本就掏不起,彩礼的存在切实给男方家庭造成巨大伤害。

那嫁到这样家庭来的女性,都是什么样的人呢?普遍农村出身,学历不高,较为传统,自己也信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比如说最被人批判的“扶弟魔”往往也是这部分人群。你是要她不要彩礼?怎么可能?祖祖辈辈彩礼这么要下来的,为啥到了她这儿就不要了?有的家庭没了这笔彩礼钱,弟弟就娶不上媳妇了,那干嘛不要?

不要彩礼的女性,往往家庭条件较好,受教育水平较高,追求女性独立自主,这样的女性有多少愿意嫁到掏几万块钱都要伤筋动骨的家庭中去?那比较出名的北京姑娘为例,北京很多姑娘是不要彩礼的,但要有房有车,如果没有,那就是双方家庭一边掏一半的钱买房,那些掏几万十几万彩礼都困难的家庭能把北京房子(就算只是首付)一半的钱轻轻松松拿出来吗?

实际上,把各种关于男性女性的标签全都分类,应当是这样的:

①家庭条件掏彩礼吃力的男性、对繁衍异常看重、承担更少的家务。

②结婚必须要彩礼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低,较为“传统”、认同男方对于后代的看法,不抗拒生育,甚至能接受一直生到儿子出来、承担更多家务。

③家庭条件较优越的男性、对繁衍重视程度较低,重男轻女思想较弱,愿意承担一半家务。

④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女性、对繁衍重视程度低,甚至抗拒生育,抵触重男轻女思想,做家务能力差。

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基本男性女性就是在这两套光谱中间,更偏向①的男性会和更偏向②的女性在一起,而更偏向③的男性会和更偏向④的女性一起生活。

抵触彩礼本质上是因为“彩礼难以负担”,而这样的男性和家庭条件优越,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女性建立稳定亲密关系,很难。②③也是同理,很少会有家境学历各方面都很好的男性愿意和家庭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结婚。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当然有个例,但这样的个例不足以改变当前整体态势。(而且这些个例多是①②通过努力,通常是读书,获得更高的学历更高的收入,逐渐向③④靠拢了)

知乎上很多男男女女,在说“我也做一半家务,生孩子和女性商量着来,女性有不生的自由,冠姓权也可以交由女性,但是女性不能要彩礼”“我可以不要彩礼,但你要承担至少一半家务,生孩子也得跟我姓”

这类言论跟现在矛盾最尖锐的部分实在是没啥关系,真正掏不起彩礼那群人想要的就是搭伙过日子生儿子延续后代,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格独立不用人养。有啥用呢?人家结婚就是图冠姓权图有个孩子,没儿子孩子跟了女方姓在他们看来那是断子绝孙对不起列祖列宗的。真正非要彩礼不可的那群人也是同理。

现在各种言论就是

③男:我们男性做家务!可以不生孩子!一定不非得生儿子!冠姓权可以给女方。

一堆①男心里疯狂咆哮“不可以!一定要生孩子!最好得有儿子!冠姓权也死都不能让出去!”

④女:我们女性不要彩礼,要求不生孩子,或是生了孩子,我得有冠姓权!

一堆②女心里疯狂咆哮:不可以!必须得要彩礼!我生的儿子就是他家的种!我不想要冠姓权。

①男的想法是必须得生孩子有冠姓权,如果彩礼能低点儿就更好了。

②女的想法是必须得要彩礼还不能太少,如果婚后能得到更多尊重体贴就更好了。

这两类人才是最需要关切彩礼问题的人,而且这样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你跟①男说:彩礼坚决不掏,大不了婚不结了,孩子不生了!他愿意吗?他不愿意,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辈子不给自己家留个后那就是极度可悲可恶可耻的事。他宁愿多掏彩礼。

你跟②女说:彩礼咱不要了,要求男性做更多家务,只生一个孩子跟你姓不香吗?她愿意吗?她也不愿意,一方面她非常深切的认同男性享有冠姓权的“传统”,另一方面,她周围的舆论环境(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也是和这些“平权”的建议反着来的。更可能的结果是彩礼她没收,还是得被周围七大姑八大姨催生,年年努力生儿子。

在①②两类人聚集更多的地方,几乎是默认“彩礼是应当的”,一堆家庭生了儿子就开始努力攒钱为娶媳妇做准备,也有一堆家庭生了女儿觉得是个丫头,不用太怎么努力了。最后生儿子的家庭掏一笔钱把人家闺女娶回家。女方为男方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孩子随父性。这才是脱离了知乎,大多数人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