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常驾驶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但是非常危险的驾驶习惯或行为?

回答
咱们开车上路,很多时候图的就是个方便快捷,或者只是习惯了。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藏着大大的隐患,说不定哪天就给咱们带来点麻烦,轻则罚款扣分,重则……想想都后怕。我琢磨着,咱们平时好多习惯,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有多危险,或者觉得“没事儿,我技术好”,结果反而更容易出事。

1. 盲目跟风,不看路况的“尾随”

这招可不是什么绝技,而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前面车开得快,咱也跟着快;前面车刹车,咱也跟着刹。听起来挺顺应潮流,但你想过吗?别人跟得住,不代表你也跟得住。

车距是个谜: 最典型的就是“跟得太近”。大家开车都习惯了保持一个“差不多”的距离,但这个“差不多”到底有多远?咱们得考虑前方车辆的反应时间,还有自己刹车性能。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或者路面不好的时候,刹车距离会大大延长。你跟得近,前方一点点动静,你就得猛踩刹车,容易导致连环追尾。而且,你老跟别人屁股后面,视线也会被挡住,前面远处的路况你根本看不清,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反应就会慢半拍。
“车流”就是万能盾? 有时候,大家觉得“大家都这么开,应该没事”。但车流密集的时候,反而最容易发生事故。一旦有个别车辆出现紧急变道、急刹车,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混乱。你以为你在“融入”车流,实际上可能是在“靠近”危险。

2. 侥幸心理作祟,“擦边球”式的驾驶

这种习惯,说白了就是“能过去就不等了”,抱着一种“我能行”的心态,去挑战一些本该规避的风险。

“就差一点点”的变道: 尤其是在路口或者匝道,快到跟前了,突然觉得“这边车少”,或者“前面有车要进去了”,就赶紧打方向,也不好好看后视镜,也不打灯,或者灯打得晚。你只看到了你自己的“判断”,却没看到别人会不会因为你的突然变道而采取规避措施。人家可能在打方向,可能在加速,你的“擦边球”很可能就搅乱了别人的节奏,导致剐蹭甚至更严重的碰撞。
“闯黄灯”的诱惑: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黄灯亮了,想着“赶快冲过去”,或者“我前面那个都冲了”。问题是,别人的车性能比你强?别人的反应比你快?就算你侥幸冲过去了,万一这时候对向的车也正好转弯,或者行人突然闯出,你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赌那个“一下下”。而且,很多地方现在都有闯黄灯的摄像头,罚款扣分也是跑不掉的。
“左顾右盼”的接电话/玩手机:这个绝对是“常青树”级别的危险行为。别人讲电话,自己看着前方,感觉没什么。但实际上,你每一次低头看手机,每一次跟别人说话走神,都是把眼睛从道路上移开了。那几秒钟,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足以让你后悔一辈子。而且,那种“单手操作,一手扶方向盘”的感觉,会让你觉得“还能控制”,但实际上,你的反应速度和对车辆的精细操控已经大大降低了。

3. “以己度人”的误判,忽视了“变化”

我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殊不知,每个人开车都有自己的逻辑,而且这个逻辑还在随时变化。

“他肯定会让我”的错觉: 在一些需要礼让的场景,比如右转让直行,或者辅路让主路,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他肯定会看到我,肯定会让我”。然后就直接往前闯。但如果对方没注意到你,或者对方车速很快,或者对方也带着点“侥幸心理”,你的“肯定”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车多就应该慢”的固定思维: 有些司机觉得,车多就应该慢悠悠地开,生怕撞到别人。但这种“慢”,有时候反而会扰乱交通节奏,让后面的车辆感到烦躁,反而更容易引发变道、加塞等危险行为。更何况,在一些高速路段,速度太慢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它会让你和正常行驶的车辆之间产生很大的速度差。
“路熟了就不用心”的懈怠: 经常走的路,我们就会觉得“闭着眼睛都能开”。但正是这种熟悉感,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熟悉的路上,可能多了新的施工,可能有了新的限速标志,可能多了某个容易闯红灯的摄像头。而你习惯性的“熟悉”,让你对这些变化变得麻木,结果一不留神就撞上了。

4. “小习惯”的累积,最终酿成大祸

有些行为,单独看好像没什么,但长期下来,就像温水煮青蛙,把危险一点点地放大。

“随心所欲”的灯光使用: 比如,夜间开远光灯,完全不顾对向来车,觉得“反正我看得见就行”。或者,变道、转弯不打灯,觉得“这里车少,没必要”。这些小小的“不打扰”,其实是在消耗别人的耐心,也在增加别人的风险。别人看不清路况,就容易出错,而你的“不打扰”,就可能间接导致事故。
“习惯性超速”的麻痹: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故意超速,就是觉得“这个速度开着正好”、“前面路况这么好,开快点没问题”。但超速,哪怕一点点,都会在紧急情况下,让你失去宝贵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而且,一旦发生碰撞,超速往往会是事故加剧的重要原因。
“车内整洁”的盲点: 有些人车里堆满了各种杂物,从仪表盘到后座,什么都有。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杂物在紧急刹车或者碰撞时,会变成什么?它们可能会砸到你,可能会卡住你的刹车踏板,甚至可能会飞出去,对车内其他人造成二次伤害。

说到底,开车这事儿,真的得时时刻刻绷着一根弦。不是技术有多牛,而是有多“谨慎”。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习惯,往往是隐藏在最深的“坑”。下次开车,不妨多留个心眼,问问自己,是不是又犯了什么“老毛病”。毕竟,安全这事儿,可不能“差不多”,也不能“凭感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等红绿灯超过20秒,请挂P档,拉手刹或者电子手刹。

像现在的有人行横道的红绿灯,一般行人等待时间在60秒左右,机动车等待时间一般在20秒左右。

作为一名驾驶员,在这短短的20秒时间里,可以做一个深呼吸,伸展一下四肢,好好地数倒计时。

20秒时间很短的,真的,多等这一小会不算浪费时间。说实话,哪怕是脱一件衣服,有可能花的时间都长过这20秒。

人生哎命运,可以在20秒的时间里被改变,是不是世事无常。

当你的手里控制着方向盘,脚下控制着速度,当机动车这样一个有着一吨到数十吨质量的钢铁巨兽被你操弄的时候,是不是很爽啊?有没有摁住生命的感觉?

知不知道夜王是怎么死的?他扼住了二丫的咽喉,却没有想到会被狠狠地捅上一刀吧。

驾驶机动车是有高风险的,尊重生命这么基本的道理,为什么被这些人无视?

如果你的脑子里没有安全驾驶这根弦,一瞬间就会把一切都搞砸了。你毁掉别人的生活,你伤害了别人的健康,你夺走了别人的生命。那么命运也会反过来给你一刀。用你的余生去悔恨吧,在监牢里痛苦吧,往日的欢乐再与你无缘,终生都将背负骂名。

这里无关性别,无关身份。请记住,你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

安全驾驶你我他,幸福生活靠大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开车上路,很多时候图的就是个方便快捷,或者只是习惯了。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其实藏着大大的隐患,说不定哪天就给咱们带来点麻烦,轻则罚款扣分,重则……想想都后怕。我琢磨着,咱们平时好多习惯,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有多危险,或者觉得“没事儿,我技术好”,结果反而更容易出事。1. 盲目跟风,不看路况的.............
  • 回答
    2022 年关于交通法规的一些调整,特别是“4月1日起,超速20%以内不扣分”这个说法,确实在不少车友圈子里引发了热议。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对咱们日常开车到底有啥具体影响。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不是一个凭空冒出来的全新规定,而是对之前一些细则的优化和明确化。早在2022年4月1日之前,交通管.............
  • 回答
    作为一位17款Civic Type R的车主,说实话,大部分时间我开这车都挺开心的,这车就是为驾驶乐趣而生的,开出去回头率也挺高的。但既然是日常驾驶,总会有一些不那么顺心的地方,我尽量详细说说,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更真实的参考。首先,最明显也最影响日常通勤的就是悬挂。FK8的悬挂,特别是前悬,给我的感觉.............
  • 回答
    说实话,ESP(电子稳定程序)这东西,听起来挺玄乎的,尤其对于咱们平时在城市里买菜接娃、通勤上班的司机来说,可能感觉它离自己有点远,是不是只有那些玩赛车、追求极限操控的人才用得上?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随着这些年开车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我越来越觉得,ESP这玩意儿,真的不是摆设,对.............
  • 回答
    .......
  • 回答
    4 月 15 日华为公布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体验视频,在我看来,绝对是自动驾驶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节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展示,更是一种信号,释放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自动驾驶方面,野心勃勃且步调坚实。视频呈现出的亮点与解读:首先,视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流畅性与场景适应性。我们看到的是一款在复杂.............
  • 回答
    很多人提起2001年4月1日,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个令人心痛的画面:王伟烈士,一位年轻而英勇的中国海军飞行员,为了捍卫国家领空,与一架美方侦察机发生意外情况,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一天,他驾驶的战机编号,至今仍然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关于王伟烈士所驾驶战机的具体编号,普遍流传的是 81192。这个数字.............
  • 回答
    在日本的电车和地铁里,你经常会注意到,在车厢最前方和最后一节车厢里,客舱与驾驶室之间会安装一面玻璃。这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装饰,它可是大有来头的,背后有着不少学问和考量。为什么要有这扇玻璃?这扇玻璃,我们姑且称它为“驾驶室观察窗”或者“乘务员通道窗”,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实现几个关键功能:1. 安.............
  • 回答
    本田Legend:L3自动驾驶的先驱,日本市场的新里程碑本田公司最近在日本推出了其Legend车型,这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时刻——全球首款获得合法上路许可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正式投放市场。这一成就不仅是本田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自动驾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在特定条件下,.............
  • 回答
    在舰c这个世界观里,如果日本海军拥有一支由十艘翔鹤级(包括二改)航空母舰组成的舰队,并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舰载机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她们能否抵挡住美国数量庞大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编队,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者“不能”就能概括的。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多,就好比战场上的棋局,每一步都牵动着全局。.............
  • 回答
    6月18日,内蒙古一位男子在阿拉善沙漠进行越野活动时不幸溺水身亡,这一悲剧事件令人痛心。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对越野爱好者们进行一些警示和建议。事件发生原因推测(基于已知信息):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结合越野活动和沙漠环境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导致溺水死.............
  • 回答
    “高达”——这三个字在日本动漫迷心中如同神圣的图腾,勾起了无数关于未来战争、英雄主义和机械魅力的浪漫想象。那个巨大的、能够变形的、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人形机器人,从技术角度来看,究竟有没有实现的可能?这背后涉及的可是相当复杂的工程学和科学难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当我们在讨论“高达”时,其实是在谈论.............
  • 回答
    日本在二战确实拥有王牌飞行员,而且他们的飞行技术和战斗精神在当时都备受瞩目。说到王牌飞行员,通常是指击落敌机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的飞行员,这个标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击落5架以上就能算得上是王牌。日本在二战期间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出色的飞行员,其中一些人的击落数非常惊人。比如,西泽广义(.............
  • 回答
    恭喜你,留学手续都办好了!关于在国内考的驾照能不能在日本合法使用的问题,答案是可以换领的,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不像直接拿国内驾照在日本就能开,而是需要“转换”一下。下面我来详细跟你说说,尽量讲得清楚明白,让你有个谱。首先,明确一点: 你在国内考取的驾照,不能直接在日本当做有效证件开车使用。你需.............
  • 回答
    南京警方在5月29日通报了一起恶性案件:一名男子驾车撞人后又持刀伤人,目前嫌疑人已被警方成功抓获。这起事件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警方的通报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几个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点:1. 事件的性质与严重性: “驾车撞人”与“持刀捅人”双重施暴: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
  • 回答
    关于2006年12月12日吴京酒驾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事件本身: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2006年12月12日凌晨,吴京在北京朝阳区因为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当时他正在前往一个朋友家的路上。据警方透露,吴京接受了酒精测试,结果显示其体内酒精含量超标,属于酒后驾驶。公众反应和媒体报道:这次事件在.............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广州市越秀区 2019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的‘轻微醉驾从宽免刑’的法令”,我需要澄清一点。 根据我所掌握的公开信息和法律规定,广州市越秀区在2019年4月1日起并未出台或执行过一项名为“轻微醉驾从宽免刑”的独立法令。在中国,酒驾和醉驾一直是受到严格管制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
  • 回答
    旗袍作为一种极具东方韵味的传统服饰,其优雅、修身的特点深受喜爱。在日常穿着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外搭,既能展现旗袍的美丽,又不失舒适与时尚感,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讲解日常穿着旗袍如何选择外搭:一、 确定场合与风格:在选择外搭之前,首先要明确您穿着旗袍的场合和您想要营造的整.............
  • 回答
    讲到体育课穿搭,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舒服又得体,还得有点自己的小风格,才能让运动本身变得更有趣嘛!我一直觉得,体育课不光是流汗,也是展现自己活力一面的时候。我个人是挺看重“功能性”和“舒适度”的,这两点是基础中的基础。毕竟你要跑、要跳、要伸展,万一衣服或者鞋子不合适,那简直是影响心情和发挥。.............
  • 回答
    日常世界真的服从量子力学吗?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奇妙的、颠覆我们直觉的量子现象: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个位置(叠加态),它们之间可以产生纠缠,即使相隔遥远也能瞬间“感知”到对方的变化,还有那似乎不可捉摸的概率性描述。这些都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颗粒感”和“确定性”似乎格格不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