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你认识吧。
就此时此刻,你把B站打开。在直播里搜郭德纲,至少有几十万人在听他的相声。
算上其他几个网站的数据。每天晚上,少则几百万多要到上千万人,要靠郭德纲的相声助眠。
这真不是夸大。就去年郭德纲于谦孔云龙那个相声刚出来那几天,有天晚上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我大概几个平台看了看,至少有3000万人在听他的相声。
原神有这么高的热度吗?神女劈观PV现在播放量还没700万吧。就算加上衍生的翻唱、分析,能有多少?还顶不上郭德纲相声一晚上的播放量。
相声中兴了吗?并没有。
所以,传统文化,已经死了。谁来都救不活。
南京有种小吃叫鸭血粉丝汤,但其实我小时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小吃还不存在。
那时候南京人吃的是鸭血汤,烫过的鸭血切成小块浇上清汤,撒些葱花等配料,有时候加些鸭肠,所以也会叫“鸭血肠汤”。
后来有人(传说中是源自镇江一带)调整了做法和配料,变成了鸭血粉丝汤,口味当然也变了。
随着时间变迁,鸭血粉丝汤取代了鸭血汤的位置,成为了当下人们认知中的“南京特色小吃”之一。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豆沙月饼,后来好吃的东西慢慢多了起来,就觉得豆沙月饼过于甜腻,不再碰了。
直到近年,有些厂家做的豆沙月饼调整了口味,不再放太重的油和糖,我又恢复了中秋吃月饼的习惯。
所以鸭血汤和传统豆沙月饼死了吗?没有,它们只是改变了,变得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了,在改变中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同样是烤鸭,传闻里朱棣把南京烤鸭带去了北京,几百年之后的现在,南京烤鸭和北京烤鸭变成了两种差别很大的食品;
同样是嫩豆腐,南京的豆腐脑是咸鲜的,广西的豆花是甜的,重庆的豆花是辣的。
虽然很多人经常拿它们玩梗,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传统美食,它们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把姬路城保护起来建立起博物馆,当然是弘扬日本的传统文化,那设定一个手持巨型日本刀的20米高的机器人,就不是弘扬日本的传统文化了吗?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改变”,其实从来不是新的思路,“传统文化”,本来也不应当有一个被人为卡死的GB或者ISO标准。
单纯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来说,样板戏其实也是对传统戏曲的一种传承和改变,但当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或者也许出于我们都知道但不能说的某些原因,有一些人想要把“传统文化”像木乃伊一样原封不动“保护”起来不让它发展进步的时候,它就已经失去生命力了。
米忽悠不是第一个试图改变的人,这改变很好,我喜欢,让我觉得月卡物超所值(笑)。希望它能坚持下去,走得更远,我会继续用月卡投票(继续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