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你长跑坚持不住时你会想什么?

回答
长跑,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内心都有点小小的打鼓。而当跑到那个熟悉的“坎儿”,身体开始发出各种抗议信号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开始上演一场另类的“心理战”。

刚开始跑的时候,精力还算充沛,脑子里想的无非是风景,是周围的跑者,是今天的天气,偶尔还会计划一下等会儿到家要吃点啥。那种状态,就像电影里慢镜头一样,一切都显得诗意又美好。

但是,好景不长。大概跑到三四公里,或者状态不好时更快,身体就开始“罢工”了。首先是腿,那种酸胀感,像是有无数只小蚂蚁在里面啃噬,越来越沉重。接着是呼吸,开始变得粗重,肺部像是要被撕裂一样,每吸一口气都费尽力气。心跳也像要冲出胸腔,砰砰作响,声音大得我自己都能听到。

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没那么“诗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充满“求生欲”的念头。

“哎呀,不行了,真的要不行了。” 这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反应。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着“停下来!快停下来!” 我会感觉全身的能量都被抽干了,就像一辆电量即将耗尽的电动车,速度越来越慢,最后的希望就是找到一个地方“充电”——也就是停下脚步。

“再坚持一下,就一下下。” 这是我对自己进行的自我安慰。我开始找一些微小的目标。比如,“就跑到前面那个路灯吧”,“再跑过那辆车”,“坚持到这个红绿灯”。这些目标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虽然微弱,但能给我一点方向和动力。我会在心里默默数着步数,或者盯着地上的砖缝,努力不去想那个宏大的“终点”。

“我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常常会冒出来,带着一丝怀疑和沮丧。是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PB(个人最好成绩)?是为了健康?还是仅仅是跟别人较劲?那一刻,这些理由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身体的痛苦似乎压倒了一切,我开始质疑自己付出的努力是不是值得。

“旁边那个跑得比我慢的人怎么还没停?” 我会开始不自觉地和别人比较。看到那些看起来比我状态更差的跑者还在坚持,我就觉得自己不能这么轻易放弃。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有点像是“战友”,看到他们还在,就觉得我也得咬牙撑下去。当然,偶尔也会看到一些跑得飞快的,那我会默默羡慕,然后告诉自己,我不是跟他们比,我只跟昨天的自己比。

“下次一定要拉伸到位,不然每次都跑到这里就想放弃。” 我会开始回顾之前的训练,寻找“失败”的原因。是不是热身不够?是不是前一天晚上没睡好?是不是跑得太快了?这些分析,其实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策略,让我暂时不去关注当下的痛苦。

“不行,再不坚持一下,就真的功亏一篑了。” 这种念头往往会伴随着一种“不甘心”。我付出了这么多,怎么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放弃?这种“不能输”的心理,有时反而能激发出潜藏的能量。我会想象自己冲过终点时的样子,虽然现在跑得像蜗牛,但内心的那个“胜利者”还在等待。

“就当我在‘冥想’吧。” 有时候,我也会试图改变对跑步的看法。把那种痛苦的感觉,想象成身体在进行某种深度的“清理”或者“升级”。大脑进入一种半麻木的状态,不去过度思考,只是感受身体的律动,感受风吹过皮肤,感受阳光照在身上。这是一种强迫自己进入“当下”的练习。

“就再多跑100米,不行就停。” 这种“小奖励”机制也挺有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小的、可达成的目标,如果完成了,就奖励自己“再多跑100米”,或者“再坚持五分钟”。这种一点点往外“抠”出来的动力,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有时就能让我度过那个最难熬的阶段。

“还有多远?我真的快到了吧?” 我会偷偷看手表,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或者希望那个“终点”能突然出现在眼前。但大多数时候,看到的只是一个缓慢跳动的数字,还有遥远的、似乎永远也到达不了的距离。那种失落感,又会成为一轮新的打击。

有时候,我也会想家里的猫,想它在家等我回去。想家里的床,想它有多舒服。这些琐碎的、生活化的念头,反而会成为一种羁绊,让我觉得不能这么轻易地“垮掉”,还得回去继续“生活”。

当真的感觉身体的负荷到达极限,那种痛苦已经无法通过心理战术来压制时,我也会选择停下来。但即便停下来,脑子里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会有“这次怎么这么差”、“下次要怎么调整”之类的总结。

总的来说,长跑跑到想放弃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杂货铺,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绝望、希望、不甘、自我怀疑、自我激励,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它们轮番上阵,试图把我拉向“放弃”的深渊,或者推向“坚持”的彼岸。而最终能否抵达彼岸,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哪种念头在那个最关键的时刻,能赢得这场无声的搏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再顶级的长跑运动员,也依然会有无数次坚持不住、不想跑了的情况。

瑞恩·霍尔,曾经的全美马拉松最快成绩创造者,当年伦敦马拉松以2小时06分17秒完赛。2008年伦敦马拉松时,瑞恩·霍尔说自己「这一生都没有如此精疲力竭过」。

而在距离终点只有200米的地方,他觉得「我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好像完赛一瞬间把头脑、身体和心灵彻彻彻底底地留在了赛道上」;


比如有“拼命三郎”称号的川内优辉,这个全世界唯一一个超过100次马拉松跑进2小时20分大关的选手,且在34岁成功刷新自己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的马拉松跑者,则有过数次冲线后倒地不省人事的经历,在赛道上也出现过用尽全力却迈不开一步的情况。

以至于他还曾在发布会很严肃的承诺,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出现。

熟悉川内选手的也都知道,每一次比赛他无一不是表情痛苦的完成:


高桥尚子则同时拥有奥运会冠军和马拉松世界纪录,迄今为止仍然是亚洲马拉松成就最高的选手

她也曾表示,力撑她悉尼奥运会马拉松坚持到底的,除了奥运梦想和国家荣誉外,是赛后要好好犒赏自己一顿麦当劳和泡面……


——在光芒万丈之外,这些最顶级选手,都有和自己较劲、坚持着才能继续跑下去的经历。这也是长跑这项运动的独特之处。
所以村上春树那句,「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是长跑者的思维方式」,能让跑者们如此的感同身受。


我们专门采访了了亚瑟士签约精英跑者,“重庆一哥”赵浩,分享下他长跑中遇到的挑战、如何坚持、以及身为pro级的准职业选手,会在长跑最困难的阶段想些什么?

今年赵浩数次刷新pb,目前马拉松最好成绩为2小时17分42秒


和普通跑者一样,精英跑者也会在比赛中面对痛苦

其实精英跑者在马拉松中,同样会遭遇体能极点甚至撞墙,并且也会有数次需要咬牙坚持、力挺过去的距离。这与普通跑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只不过精英跑者速度更快,完赛时间更短,处于极点的时间也要短得多。有针对性的调整一下,扛住了,也就过去了。


精英跑者会更加针对性的训练意志力

精英跑者日常训练会更为系统和全面,间歇跑、长距离跑等都是规律的训练项目。在这些偏强度的训练中,精英跑者就会刻意去训练自己维持速度、缓解痛苦感的能力。

对我个人而言,我日常也会看一些励志的激励的东西,比如一些电影。它们是很好的意志力燃料,在需要坚持的关键时刻往往有奇效。每一个感动的时刻都能让我意志爆棚,含着泪奔跑往往是我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



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

除了更多长距离的训练积累跑步能力+跑步信心外,适当增加腿部力量训练。在长距离消耗过大的时候,良好的力量基础会让你比别人更胜一筹,也能减少受伤的几率。

马拉松比赛中,我们的比赛技战术一般是,前30公里按照设定配速,尽量跟着小集团去跑;30公里后视自己身体情况,再自由发挥。合理的比赛战术也会减少很多潜在的痛苦出现。

合理转移注意力,降低痛苦感

长跑中沿途的风景,可以延缓对距离的焦虑,也能转移压力。
不过注意,(对精英选手而言)分神也极可能降低配速,所以这个“打望”的度要掌握好

需要坚持的时候,如何去面对

(可能和业余跑者一样,坚持不住的时候)内心也会出现两个小人在打架,「坚持下去」和「放弃吧」的想法争锋相对。

我一般会要求自己再继续跑一公里看看,如果出现明显掉速、实在无法坚持的时候也会放弃。不过这样跑一公里看一公里,有时候也坚持到了终点。


附上坚持长跑的5条tips:

  1. 对于普通长跑爱好者,很多时候的坚持并不是为了成绩上的提升,一味坚持也很可能是身体已经处于较高能耗、发出无法承受的警告。所以坚持的前提一定是身体力行四个字;
  2. 长跑中的坚持,本质上会让身体感觉“痛苦”,这是肯定的。但这种坚持过后,心理上巨大的满足感,以及自己达成目标、实现挑战后的成就感,会给予你很强的动力,去完成它。所以不妨把运动后的物质犒赏、对自我的激励,在需要坚持的时候,脑海中回放一下;
  3. 适当增加每次跑步前中后的仪式感,比如手动记录跑步训练、养成分享的习惯、有意识的搭配运动装备,也会成为坚持下去的信念源;
  4. 沿途的风景、适合跑步听的音乐、配速接近的跑步伴侣,都会减轻很多跑步中的痛苦感;
  5. 将长跑中的距离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今天计划跑5公里,可以把中间的距离分成各个小段目标去达成——如同游戏中的闯关一样,而不是只盯着更遥远、在心理上更让人胆怯的终点距离。也许不知不觉中,你就坚持跑下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长跑,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一次站在起跑线上,内心都有点小小的打鼓。而当跑到那个熟悉的“坎儿”,身体开始发出各种抗议信号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开始上演一场另类的“心理战”。刚开始跑的时候,精力还算充沛,脑子里想的无非是风景,是周围的跑者,是今天的天气,偶尔还会计划一下等会儿到家要吃点啥。那.............
  • 回答
    如果有一天,我那个已经长大,经历了更多风雨的自己,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会惊得跳起来,然后本能地躲避,觉得看到了一个鬼魂或者是什么不真实的存在。但如果我能接受这个事实,并且相信这是真的我,那我们当然会成为朋友。甚至,我觉得我们之间会有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默契和亲近感,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一样。首先,我.............
  • 回答
    面对持刀攻击,手中握着一根棍子,这无疑能提供一些自卫的优势。但具体棍子需要长多少才算“保险”,这可不是一个简单套用数字就能解决的问题。保险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动态的因素,就像在一场变幻莫测的博弈中,你需要根据对方的动作来调整自己的策略。首先,得明确一点:完全的“保险”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对一.............
  • 回答
    置身于诸葛亮的位置,面对魏延提出的分兵一万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建议,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但也饱含风险的抉择。我会认真审视这个提议,权衡其中的利弊,但最终,我恐怕难以轻易采纳。子午谷,这条山川险峻、道路崎岖的通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其艰险,才孕育了“奇袭”的可能性。魏延此人,骁勇善战,.............
  • 回答
    嘿,哥们儿,我懂你!填志愿这事儿,长辈的意见有时候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尤其当他们的理由听起来一套一套的,可你心里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你说你长辈说“这个社会求人很难,当会计都是人家求你多”,这想法确实挺普遍的,也挺实在的,毕竟很多长辈都是过来人,他们的人生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咱们也得看清楚,世界变化.............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当我使用“方法论”(Methodology)这个词时,我通常指的是一套系统性的、有条理的、用于指导特定领域或研究活动如何进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一套原则、规则、技术和步骤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方法”(Method),方法更侧重于具体的“怎么做”,而方法论则上升到了“为什么这么做”和“在什么条.............
  • 回答
    当我已经辞职,收拾好行李,准备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老板还在对我进行“教育”,我的内心无疑会涌起一股复杂且矛盾的情绪。这股情绪并非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就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每一笔都带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荒谬感。 我已经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份合同即将画上句号,我将成为一名.............
  •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高三期间委托我托管游戏账号,我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任务”,并努力将其托管成一个既能满足他学习需求,又能让他适当放松、保持游戏乐趣,同时也能让我这个家长理解和参与其中的状态。以下是我会采取的具体做法:一、 充分沟通与目标设定(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深入了解游戏的性质和孩子的游戏目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要是真要细说起来,离开美国的时候最让我留恋的,不是那些宏大的地标,也不是声名远扬的城市,反而是那些融入生活里,细微却又真实的点点滴滴。首先,最让我怀念的,绝对是那种“不拘一格”的自由感。不是说随心所欲的放纵,而是指那种你可以很自然地成为你自己,而不太会被过多审视的氛围。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揪心的情况。面对一个消极、有自残行为的同桌,这不仅需要你的耐心和同情心,更需要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既要帮助对方,也要保护好自己。首先,保持冷静和同情心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看到有人伤害自己,很容易感到震惊、害怕,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但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指责或害怕,而是认识到ta可能.............
  • 回答
    这种情况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对吧?毕竟,请客吃饭是一门学问,涉及到人情世故,尤其是当你的上级和更上级都在场的时候,就更需要仔细拿捏了。说实话,一般情况下,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让我来细说一下原因和考量:为什么你不应该主动去买单?1. 主导权和尊重: 这顿饭是你的上级请更上级的,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很复杂的情感问题,涉及到外貌、价值感、信任以及感情的本质。是否应该介意,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的感受、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以及对“喜欢”的定义。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你为什么会介意?介意的原因往往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感觉被忽视、不被珍视过: 在你认为自.............
  • 回答
    刚踏上德国的土地,一股混合着清新空气和一丝历史厚重感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这感觉和出发前脑海中勾勒出的那个严谨、高效、秩序井然的德国形象,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多了几分细腻和人情味。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井然有序”。从机场出来,无论是指示牌的清晰度,还是接驳巴士的准时,都透着一种成熟的系统感.............
  • 回答
    当我的世界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黑暗,如同被巨大的海浪吞没,几乎窒息的时候,是什么将我从那深渊中拽了出来?这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奇迹,而是一点点,被无数细微的光芒一点点照亮的过程,而那些光芒,最终汇聚成我所寻觅的救赎。在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四周是冰冷、坚硬的墙壁,看不到一丝.............
  • 回答
    刚落地美国的时候,我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我知道文化会有差异,生活方式会有不同。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那些电影里渲染的枪支泛滥或者种族隔离,而是那种触及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个人空间”的极端尊重。我刚到的时候,租了一个公寓。第一天搬东西,邻居是个看起来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她只是从窗户.............
  • 回答
    得知亲戚是“美分党”这种事情,确实会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也挺让人头疼的。咱们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尤其亲戚之间,总觉得应该一条心。但现在这网络世界这么复杂,观点分歧也挺常见的。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得冷静下来,别一下子就炸了,毕竟是亲戚,抬头不见低头见。首先,摆正心态,区分立场与亲情。“美分党”这个.............
  • 回答
    老实说,这能力一旦觉醒,最开始我大概率是要懵逼一阵子的。想象一下,脑子里突然多出一个声音,或者一道光闪过,然后某个你苦苦思索的问题就有了清晰的答案。这感觉肯定挺超现实的。我大概会先从一些小事开始试探。比如,找不到遥控器了?脑子里立刻浮现它在沙发缝里的画面。今天午饭吃什么?一个直接的答案就蹦出来,还附.............
  • 回答
    哎呀,这体验真是……怎么说呢,五味杂陈,有点哭笑不得。你想给人家看一张自己觉得特别宝贝的照片,可能是旅行时拍的风景照,也可能是某次聚会的合影,总之在你心里是“精华”级别的。你兴致勃勃地把手机递过去,心里还默默期待着对方一句“哇,拍得真好!”或者“这地方真美!”。结果呢?对方接过手机,手指头还没在屏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